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HBsAg/抗-HBs血清转换后病情复发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黄醒 张振华 +5 位作者 张礼周 袁敏 张亚飞 苏倩 李旭 尹华发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HBsAg血清转换后再转为阳性对病情的影响。方法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治疗发生HBsAg血清转换,而后再现HBsAg阳性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HBV DNA和HBeAg等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HBsAg血清转换后再转为阳性对病情的影响。方法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治疗发生HBsAg血清转换,而后再现HBsAg阳性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HBV DNA和HBeAg等变化情况。结果 5例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时间为3~15个月,在治疗开始后3~18个月发生HBsAg转阴;3例HBeAg阳性患者在HBsAg转阴之前或同时出现HBeAg转阴,但未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5例患者HBsAb持续存在6~18个月后消失,且HBsAg在同时或之后复阳;1例患者在治疗后30个月时HBV DNA为3.36×106copies/ml,ALT为98u/L,开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1例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发生白癜风。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血清转换后再转为阳性可能与患者未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时间不够长或肝内存在HBV cccDNA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HBSAG 血清转换 复发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病毒学反弹患者YMDD变异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方立庆 张振华 +6 位作者 梁佳佳 杨玥 孙丙虎 张黄醒 赵小苗 张亚飞 李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65-1267,共3页
选取402例服用拉米夫定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样品,应用荧光PCR法定性检测YMDD变异情况。402例中有309例(76.87%)检测出YMDD变异,其中120例为YVDD变异,74例为YIDD变异,115例为YVDD+YIDD联合变异;30... 选取402例服用拉米夫定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样品,应用荧光PCR法定性检测YMDD变异情况。402例中有309例(76.87%)检测出YMDD变异,其中120例为YVDD变异,74例为YIDD变异,115例为YVDD+YIDD联合变异;309例YMDD变异患者中同时检测出变异株与野生株占69.26%(214/309),仅检测出变异株占30.74%(95/309)。另外,93例为YMDD野生型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变异 拉米夫定 YMDD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3
作者 张黄醒 张振华 尹华发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96-399,共4页
HBV感染人体后的临床表现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基因复合体的表达产物直接调控机体免疫状态,这就造成HBV感染后结局与宿主的HLA基因多态性相互关联。此文主要介绍HLA-Ⅰ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发生发... HBV感染人体后的临床表现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基因复合体的表达产物直接调控机体免疫状态,这就造成HBV感染后结局与宿主的HLA基因多态性相互关联。此文主要介绍HLA-Ⅰ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与预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人类白细胞抗原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敏 张振华 +4 位作者 张礼周 张黄醒 王长泰 李旭 尹华发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滴度的变化,并探讨其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的价值。方法对72例选择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48周,在治疗0、12、24、48周收集患者的血清,定量检测HBsAg、HBeAg、HBV DNA、ALT水平。结果基线ALT、HBeAg水平与治疗应答相关。治疗12、24周时HBsAg<4.33、4.07(lg IU/ml),下降率>65%、47%,治疗12、24周时HBeAg<2.38、0.87(lg S/CO),下降率>71%、95%预测治疗48时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均有P<0.05)。结论 IFN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时,动态监测HBsAg、HBeAg的水平变化能作为预测是否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干扰素Α 肝炎e抗原 乙型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