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联合评估在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中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黎然 刘媛 王珍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评估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microRNA-122(miR-122)、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在监测乙肝病毒(HBV)感染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HCC)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评估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microRNA-122(miR-122)、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在监测乙肝病毒(HBV)感染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HCC)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45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50例HCC患者纳入横断面研究,设为肝硬化组和HCC组;另选22例监测期间新确诊HCC的HBV肝硬化患者纳入纵向研究队列,分别对肝硬化组和HCC组患者以及监测期间新确诊HCC的HBV肝硬化患者的系列血清标本[新确诊HCC前12~18个月(T_(1))、新确诊HCC前6~12个月(T_(2))以及HCC诊断时(T_(3))]进行检测,测定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水平。比较各组患者每项标志物的检测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单独或联合检测对HCC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估标志物的组合预测HBV感染肝硬化患者的HCC风险。结果横断面研究中,HCC组患者血清GDF15、AFP和PIVKA-Ⅱ水平分别为1760.64 pg/mL、40.24 ng/mL、106.37 mAU/mL,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患者(1357.63 pg/mL、9.07 ng/mL、22.59 mAU/mL),miR-122水平为38.72,则显著低于肝硬化组患者(75.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单独诊断HCC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0.644、0.776、0.823;AFP和GDF15两项联合,AUC为0.835;GDF15、AFP和PIVKA-Ⅱ三项联合,AUC为0.860;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四项联合,AUC最佳为0.876。区分肝硬化和HCC时,PIVKA-Ⅱ具有较高的敏感度(72.5%);GDF15具有较高的特异度(83.2%);AFP和PIVKA-Ⅱ联合,特异度最高(92.0%);四项联合,敏感度增加(82.2%),约登指数最高(0.622)。纵向研究结果未观察到每种单一生物标志物随时间的变化,而GDF15、AFP和PIVKA-Ⅱ三项联合以及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四项联合,在三个时间点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横截面和纵向(T_(1))之间观察到四项组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区分即将发生HCC和不会发生HCC的肝硬化患者。结论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HBV相关肝硬化和HCC患者的分辨力,且在HBV相关的肝硬化中,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的组合能够识别HCC发展风险较高的患者,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甲胎蛋白类 生长分化因子15 microRNA-122 异常凝血酶原 乙肝病毒 肝细胞癌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 被引量:28
2
作者 杜宇 田媛媛 +3 位作者 许颖 张黎然 过雪 苏建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683-687,共5页
目的从甲型、乙型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探讨新冠肺炎的防控策略。方法用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对某综合医院发热门诊2017年至2019年3个冬季(当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就诊发热合并呼吸道症状患者的咽... 目的从甲型、乙型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探讨新冠肺炎的防控策略。方法用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对某综合医院发热门诊2017年至2019年3个冬季(当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就诊发热合并呼吸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液进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然后通过试剂提供阴阳性比对卡进行结果判读。结果2017年至2019年3个冬季(当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共检测33968份甲型流感标本,28533份乙型流感标本,甲型流感阳性率为13.81%,乙型流感阳性率为1.21%。2018年冬季甲型流感阳性率高于2017年和2019年冬季,2019年冬季乙型流感阳性率高于2018年冬季;甲型流感阳性率1月份比其他月份高;乙型流感阳性率总数1月份虽比其他月份高,但2017年冬季以2月份最高,2018年冬季3月份最高;2017年、2018年冬季老年人甲型流感阳性率高于儿童,2019年冬季儿童甲型流感阳性率高于老年人;2017年冬季老年人乙型流感阳性率高于儿童,2018、2019年冬季儿童乙型流感阳性率高于老年人,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甲型、乙型流感阳性率女性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从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始,2、3月份流感病毒送检人数及阳性率显著降低,预防措施有效控制了流感病毒的感染率。其防控策略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采取果断措施常抓防控管理;冬、春季是防控重点,老弱群体更是重要保护人群;加强发热门诊筛查,固守新冠肺炎的前哨阵地;抓紧研究疫苗药物,提高新冠肺炎的诊治水平;切实做好个人防护,保证医护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流感病毒B型 新冠肺炎 病原学检测 防控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