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镜检查中麻醉与非麻醉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龙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5期82-83,共2页
目的分析胃镜检查过程中非麻醉与麻醉检查效果的临床问题。方法根据本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之间的接受胃镜检查患者100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平均为5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则是采用非麻醉情况下的胃... 目的分析胃镜检查过程中非麻醉与麻醉检查效果的临床问题。方法根据本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之间的接受胃镜检查患者100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平均为5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则是采用非麻醉情况下的胃镜检查,另外在观察组则是采用麻醉手段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然后再进行胃镜检查,记录好数据便于分析。结果根据记录的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患者在呼吸、心率、血压上都比对照组要小,所以其不良反应明显要较之对照组要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5%,另外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为52%,其中在数据分析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麻醉方法进行胃镜检查出现不良反应的状况要较之非麻醉低,所以值得临床的推广,但是鉴于其经济的压力,也只能是部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麻醉 非麻醉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全身麻醉手术丙泊酚严重过敏1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龙镇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3期93-,共1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丙泊酚 过敏
下载PDF
咪达唑仑与氯胺酮混合液口服为小儿麻醉前用药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炳植 秦云植 +2 位作者 张龙镇 房明 康吉龙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期210-211,共2页
目的:观察小儿麻醉前口服咪达唑仑氯胺酮混合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小儿择期手术30例,麻醉前口服咪达唑仑(0.5mg/kg)和氯胺酮(5 mg/kg)混合液,观察给药时反应、入手术室时的镇静情况及用药前后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目的:观察小儿麻醉前口服咪达唑仑氯胺酮混合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小儿择期手术30例,麻醉前口服咪达唑仑(0.5mg/kg)和氯胺酮(5 mg/kg)混合液,观察给药时反应、入手术室时的镇静情况及用药前后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90%的患儿给药时合作,83%入手术室时安静、合作,入手术室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咪达唑仑氯胺酮混合液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口服用药 咪达唑仑 氯胺酮
下载PDF
嵌入式自然空气负离子与PM2.5作用特性实验装置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号 郭继峰 +1 位作者 张龙镇 杨春梅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5-41,48,共8页
针对传统研究过程中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获得负氧离子不能保证作用效果独立性的问题,研制出一种创新性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与PM2.5污染物样品进行混合作用的观察监测装置。实验装置主体是运用三维结构设计及优化的密闭反应空间... 针对传统研究过程中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获得负氧离子不能保证作用效果独立性的问题,研制出一种创新性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与PM2.5污染物样品进行混合作用的观察监测装置。实验装置主体是运用三维结构设计及优化的密闭反应空间,运用多传感器技术监测获取密闭空间内空气负离子与PM2.5样品反应与作用的实时状态参数,采用嵌入式技术以及软件开发技术实现实验装置机构的控制,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存储、显示以及分析。选取2019年8月份某天东北林业大学城市示范林业基地(实验林场)栎松林作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测试环境,测试结果与COM-3200PRO-II负离子监测仪测定结果对比,数据误差为±5%。开发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森林、海滨等自然发生以及实验室人工发生方式产生的负离子空气与PM2.5样品发生反应现象的观察监测,为负离子作用PM2.5机理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环境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PM2.5 优化设计 嵌入式技术 实验装置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韩树根 张龙镇 +2 位作者 张天镇 王刚 郐世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8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发病至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发病至治疗时间...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8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发病至治疗时间分为研究组(发病至治疗时间为4.5-8.0 h)和对照组(发病至治疗时间〈4.5 h),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4d、90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14d、90d Bathel指数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预后良好率。结果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4d、90d NIHS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4d、90d NIHSS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d Bathel指数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后90d Bathel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d、90d Bathel指数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症状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及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时间窗为4.5-8.0 h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窗〈4.5 h的患者相当,但治疗时间窗〈4.5 h的患者远期日常生活能力更优,因此治疗时间窗为4.5-8.0 h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也应尽量选择rt-PA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不同治疗时间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