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早期印品遗存看雕版印刷术的起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懋学 万安伦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向来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囿于出土印刷实物的缺乏与品类的单一,学者多错将佛教捺印佛像、经咒视作雕版印刷术产生的直接源头。通过对出土印刷实物与传世文献遗存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类印...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向来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囿于出土印刷实物的缺乏与品类的单一,学者多错将佛教捺印佛像、经咒视作雕版印刷术产生的直接源头。通过对出土印刷实物与传世文献遗存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类印刷物——佛教《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实由民间工匠借鉴唐代早期已有的印刷术雕印,且历日应是更早的雕版印刷物。唐代私修历法盛行与唐历新增以吉凶宜忌内容为主的历注、历序,极大地刺激了历日的社会需求。唐代官方频繁颁用、修订历法及季冬颁历制度,使具有时效性的历日在短时间内需求量激增,传统的抄写模式已无法及时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商业利益驱使下,民间商人雕售内容与形制较为简单的唐历便在情理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版印刷术 印刷物 《大随求陀罗尼咒经》 历日
下载PDF
由吴嘉谟纂刻《孔圣家语图》谈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懋学 万安伦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吴嘉谟作为晚明科举士子中的一员,纂刻《孔圣家语图》不仅具有个人特殊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普适性,充分反映了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家语图》初刻于万历十七年,后经吴氏增改,通行本方才付梓。在尊孔重儒、明黜异学的时代背景下,吴氏... 吴嘉谟作为晚明科举士子中的一员,纂刻《孔圣家语图》不仅具有个人特殊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普适性,充分反映了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家语图》初刻于万历十七年,后经吴氏增改,通行本方才付梓。在尊孔重儒、明黜异学的时代背景下,吴氏出于自觉的卫道精神及其欲借刻书以图仕进的私人因素,纂刻《家语图》便在情理之中,这对认识明代大量刊刻儒书的现象不无启发。《家语图》并非吴氏所标榜的“图按圣迹之遗,文仍王本之旧”,实乃吴氏拼凑而成,由此可窥探晚明刻书伪窃之风。是书刊成后,多有衍生本出现,并一直流行至今。一方面与世人轻信吴氏之言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此书具有一定的文献、艺术与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圣家语图》 纂刻 晚明 社会文化
下载PDF
熔旧史以著新篇,鉴往古以知当今——论《新中国出版研究》的价值与创新
3
作者 张懋学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56,共5页
《新中国出版研究》全面总结了新中国出版取得的伟大成就与经验启示,是近年来较为难得的一部研究新中国出版史的力作。全书内容兼具广度与深度,多有突破与创新之处,具有宏观站位与微观叙述、纵向梳理与横向互动、史料丰富与案例典型、... 《新中国出版研究》全面总结了新中国出版取得的伟大成就与经验启示,是近年来较为难得的一部研究新中国出版史的力作。全书内容兼具广度与深度,多有突破与创新之处,具有宏观站位与微观叙述、纵向梳理与横向互动、史料丰富与案例典型、逻辑严谨与行文典雅等特点。对《新中国出版研究》的内容和案例进行探讨,能够爬梳新中国出版史,不仅有助于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出版研究》 新中国出版史 历史自信
下载PDF
《孔子家语》研究综述
4
作者 张懋学 《临沂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98-107,共10页
随着诸多新材料的出现,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孔子家语》的性质与价值,《孔子家语》研究热随之出现。有关《孔子家语》的研究成果渐趋丰富,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之态势,主要分为校释原书、版本梳理与考证、真伪之辨、专题研究四大方面,其... 随着诸多新材料的出现,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孔子家语》的性质与价值,《孔子家语》研究热随之出现。有关《孔子家语》的研究成果渐趋丰富,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之态势,主要分为校释原书、版本梳理与考证、真伪之辨、专题研究四大方面,其中的专题研究又分《孔子家语后序》与《孔子家语解序》、王肃《孔子家语解》、经学与思想、郑王之争、文学与语言等五方面。经爬梳论证发现,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既有一定突破,又存有诸多不足。在今后的《孔子家语》研究中,不但要加强薄弱环节的研究,而且还要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使《孔子家语》研究更加多元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校释原书 版本梳理与考证 真伪之辨 专题研究
下载PDF
桐叶封弟新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懋学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7-91,共5页
桐叶封弟的真伪历来是学术界的公案,学者们大都对故事的真实性持否定态度。然而只要从故事的本身出发,注意分析当时故事核心人物间的关系以及权力对比,就不难发现,桐叶封弟故事的真实性是非常高的。桐叶封弟实为成王以桐叶戏弟为虚,行... 桐叶封弟的真伪历来是学术界的公案,学者们大都对故事的真实性持否定态度。然而只要从故事的本身出发,注意分析当时故事核心人物间的关系以及权力对比,就不难发现,桐叶封弟故事的真实性是非常高的。桐叶封弟实为成王以桐叶戏弟为虚,行封叔虞于唐为实的一个借口,也反映出成王当时确有难言之隐。桐叶封弟中周公对成王的真实想法其实也早已心知肚明,"周公成之"是作为臣子的周公在故意配合成王。桐叶封弟的背后隐藏着周初朝中君臣权力间的博弈,对于君臣来说,故事的结果也是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叶封弟 成王 周公 借口 配合
下载PDF
明隆庆万历间邹德溥《新锲台阁清譌补注孔子家语》考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懋学 《临沂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36-43,共8页
邹德溥《新锲台阁清譌补注孔子家语》以元王广谋本为底本,《先圣图像》源自何珣增补张楷辑《孔子圣迹图》。邹本《弟子解》对陆治本多有沿袭,当刊于明隆庆六年之后,万历十六年之前。路一麟本、张鼐本、周宗建本、陈际泰本、顾锡畴本、... 邹德溥《新锲台阁清譌补注孔子家语》以元王广谋本为底本,《先圣图像》源自何珣增补张楷辑《孔子圣迹图》。邹本《弟子解》对陆治本多有沿袭,当刊于明隆庆六年之后,万历十六年之前。路一麟本、张鼐本、周宗建本、陈际泰本、顾锡畴本、夏允彝本、杨守勤本、《全图孔子家语注释》所附《家语像》等皆从邹本而来,或径直翻刻,或又有校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德溥 《孔子家语》 编纂 衍生本
下载PDF
《左传》“圣人有明德者”本有“之后”二字考辩——兼论《左传》《史记》《孔子家语》所载“南宫敬叔学礼”之得失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懋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77-83,共7页
《左传》:“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圣人”下原有“之后”二字,今本“之后”被误置于“必有达人”前,因“之”“其”同义,进而演变成“其后”。此句出现讹乱,大约在南朝裴骃为《史记》作集解后,唐孔颖达为《左传》作... 《左传》:“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圣人”下原有“之后”二字,今本“之后”被误置于“必有达人”前,因“之”“其”同义,进而演变成“其后”。此句出现讹乱,大约在南朝裴骃为《史记》作集解后,唐孔颖达为《左传》作疏前。王引之诸儒怀疑杜预注,强辩“圣人”指弗父何、正考父,失之未考。将《左传》《史记》《孔子家语》作比发现,《孔子家语》所载“南宫敬叔学礼”事更近史实,《左传》记载稍显简略且有错讹,《史记》对以上二书皆有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圣人 圣人之后 南宫敬叔学礼
下载PDF
驳《管仲论》——也谈齐国祸乱的根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懋学 《济宁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8-92,87,共6页
管仲作为春秋时期最为伟大的政治家,向来是毁誉参半。苏洵曾在《管仲论》中全面否定管子,批判管子不知本,不能为国家举荐人才。他认为仲之书诞谩不足信,还得出了齐之治在于鲍叔而齐之乱在于管仲的论断。其实细读《管仲论》不难发现,苏... 管仲作为春秋时期最为伟大的政治家,向来是毁誉参半。苏洵曾在《管仲论》中全面否定管子,批判管子不知本,不能为国家举荐人才。他认为仲之书诞谩不足信,还得出了齐之治在于鲍叔而齐之乱在于管仲的论断。其实细读《管仲论》不难发现,苏洵对管子的评价过于偏激,有失公允。因为管仲向来注重举荐人才,临终时亦能举隰朋以自代,其不可谓不知本。管仲之书是后人根据管仲思想所作,亦是真实可靠的。而齐国祸乱的根源,当是齐桓公任用奸邪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仲论》 管仲 齐桓公 祸乱 根源
下载PDF
宗人簋銘文所見饗禮 被引量:1
9
作者 賈海生 張懋學 《中国经学》 2021年第2期89-98,共10页
宗人簋是近年所見私家收藏的有銘銅器,器形、紋飾與弭叔簋極爲相似,可據以推斷宗人簋屬西周晚期懿、孝時器。銘文記載了祭國之君身在王朝而王朝爲其所行飲酒致歡的饗禮,呈現了饗禮的主要儀節,可補傳世禮書記載之不足。將銘文所記置於饗... 宗人簋是近年所見私家收藏的有銘銅器,器形、紋飾與弭叔簋極爲相似,可據以推斷宗人簋屬西周晚期懿、孝時器。銘文記載了祭國之君身在王朝而王朝爲其所行飲酒致歡的饗禮,呈現了饗禮的主要儀節,可補傳世禮書記載之不足。將銘文所記置於饗禮的背景下,又可推斷銘中的伯氏在禮典中是代主人獻賓的食官之長,猶如《周禮》中的膳夫,而銘中的宗人則是職掌大都之禮事的職官,相當於《周禮》中的都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人簋 饗禮 儀節 職官
下载PDF
《论语·里仁》“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解
10
作者 张懋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8-82,共5页
“君子”“小人”在《论语》同一章出现时,往往构成对比,“君子”行为一般为正面,而“小人”行为则往往为反面。“君子怀刑”之“刑”当释为“刑罚、法度”;“小人怀惠”之“惠”当是“慧”字之假借,取“巧慧、慧黠”之义。故“君子怀刑... “君子”“小人”在《论语》同一章出现时,往往构成对比,“君子”行为一般为正面,而“小人”行为则往往为反面。“君子怀刑”之“刑”当释为“刑罚、法度”;“小人怀惠”之“惠”当是“慧”字之假借,取“巧慧、慧黠”之义。故“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可解为:“君子思念刑法,小人思念巧慧,欲缘巧慧逃避刑法以自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 小人 怀刑 怀惠
下载PDF
《非儒》成篇年代考
11
作者 张懋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37-139,共3页
《非儒》是《墨子》中的一篇,内容涉及墨家学者对儒者及孔子的评价问题,对研究儒墨关系以及儒墨后期思想的演变有重要意义。然而前辈学者多从儒墨相非的角度去研究《非儒》,对其成篇年代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将《非儒》与墨子、《孟子》... 《非儒》是《墨子》中的一篇,内容涉及墨家学者对儒者及孔子的评价问题,对研究儒墨关系以及儒墨后期思想的演变有重要意义。然而前辈学者多从儒墨相非的角度去研究《非儒》,对其成篇年代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将《非儒》与墨子、《孟子》、《孔丛子·诘墨》三者相比较,然后结合墨家的思想演变,便可考辨出《非儒》的成篇年代。结论是《非儒》成篇大约在孟子之后与秦焚书前的70年之间,可能作于荀子之时或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儒》 成篇 年代 考辨 墨子 孟子
下载PDF
《儒林外史》中的聘娘形象
12
作者 张懋学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儒林外史》在刻画男性士子的同时,还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作者通过对女性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将聘娘作为封建女性的代表,通过聘娘的妓女形象、聘娘的太太梦、聘娘的女性解放意识三个... 《儒林外史》在刻画男性士子的同时,还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作者通过对女性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将聘娘作为封建女性的代表,通过聘娘的妓女形象、聘娘的太太梦、聘娘的女性解放意识三个方面对聘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解读聘娘的真实形象,揭露封建科举制度下女性的生活现状及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给当代人以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聘娘 妓女形象 太太梦 女性解放意识
下载PDF
《三国演义》人称代词研究
13
作者 张懋学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9-52,共4页
以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前六十回为语料,着重研究其中的人称代词,并对其出现的人称代词的字形字义进行研究。重点是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对其中人称代词的情感表达做初步的探索,希望能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并争取对... 以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前六十回为语料,着重研究其中的人称代词,并对其出现的人称代词的字形字义进行研究。重点是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对其中人称代词的情感表达做初步的探索,希望能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并争取对《三国演义》的人称代词有全面详尽的认识,能揭示《三国演义》中人称代词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人称代词 语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从《诗经》中的婚恋诗看文学源头
14
作者 张懋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7-42,59,共7页
《诗经》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源头之一,是一笔无价的文化与精神遗产。《诗经》婚恋篇目中,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原始思维、隐藏在动植物意象下的情感、独有的艺术特色、浓厚的宗教因子、所彰显出来的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渐变的迹象等... 《诗经》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源头之一,是一笔无价的文化与精神遗产。《诗经》婚恋篇目中,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原始思维、隐藏在动植物意象下的情感、独有的艺术特色、浓厚的宗教因子、所彰显出来的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渐变的迹象等对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定型、文学发展导向诸方面有奠基性的作用,是民族文学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婚恋诗 原始思维 民族特质
下载PDF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论两剧创作倾向及思想主题
15
作者 张懋学 《神州》 2014年第5期218-218,共1页
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将中国精神介绍到法国以及西方社会,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锋,但两剧无论是在思想主题还是在创作倾向层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将中国精神介绍到法国以及西方社会,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锋,但两剧无论是在思想主题还是在创作倾向层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值得去深入思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中国孤儿》 思想主题 创作倾向
下载PDF
清光绪间刘世珩玉海堂影宋刻《孔子家语》“前璧”考——兼谈香港大学藏清初钱氏述古堂影钞宋本
16
作者 张懋学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刘世珩得宋蜀大字本《孔子家语》后,耗时六年,凡三刻,最终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成玉海堂影宋刻本。“前璧”多出的注文主要源自杨倞《荀子注》、陈澔《礼记集说》、何孟春《孔子家语注》等与《家语》互见之书。将明嘉靖四十三年陆治手稿... 刘世珩得宋蜀大字本《孔子家语》后,耗时六年,凡三刻,最终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成玉海堂影宋刻本。“前璧”多出的注文主要源自杨倞《荀子注》、陈澔《礼记集说》、何孟春《孔子家语注》等与《家语》互见之书。将明嘉靖四十三年陆治手稿本与明隆庆六年徐祚锡跋刻本、玉海堂本对校发现,玉海堂本当以隆庆本钞补。宋蜀大字本从汲古阁流出前,钱曾曾借归并钞成述古堂影钞宋本,后递经名家收藏、题识,具有较高的校勘、文物与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玉海堂本 隆庆本 稿本 前璧 述古堂本
原文传递
论雕版印刷术三要素的早期传播轨迹
17
作者 张懋学 《印刷文化(中英文)》 2023年第2期9-15,25,共8页
除笔、墨的不断改进外,雕版印刷术得以发明的物质基础主要取决于印刷符号、印刷载体、印刷技术的发明演变,即文字趋于简化定型、纸张渐趋轻便普及、技术不断革新改良。印刷文字、印刷纸张、印刷技术的产生与改进虽均与基层民众密切相关... 除笔、墨的不断改进外,雕版印刷术得以发明的物质基础主要取决于印刷符号、印刷载体、印刷技术的发明演变,即文字趋于简化定型、纸张渐趋轻便普及、技术不断革新改良。印刷文字、印刷纸张、印刷技术的产生与改进虽均与基层民众密切相关,但三者早期的传播轨迹却不尽相同。文字、纸张皆由士大夫阶层向民间下沉式传播,具有自上而下的传播特点。而印刷技术却被首先应用于世俗生活、宗教信仰等领域,后来才被精英文化圈接受,呈现出自下而上的传播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版印刷术 印刷符号 印刷载体 印刷技术 传播轨迹
原文传递
徐[火勃]本《孔子家语》考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懋学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7,F0002,共4页
》所谓"不知存佚"之"徐[火勃]+家本"的《孔子家语》,尚存人间,即上图藏明隆庆六年长洲徐祚锡跋《孔子家语》王肃注十卷本。缺叶凡二十有一,前十九叶由徐[火勃]据汲古阁刊本抄补,末两叶阙如待补。
关键词 徐[火勃]本 孔子家语 四库提要 隆庆本
原文传递
岐周方音在安大簡《關雎》中的遺存——關於教通芼或覒的解釋
19
作者 賈海生 張懋學 《汉语史学报》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毛詩·關雎》第三章中的芼字,《韓詩》作覒,安大簡作"教"。"教"與"■"皆見於殷商甲骨文,"■"又見於岐周故地出土的散盤銘文。《説文》視"教"與"■"爲一字,《集韻》... 《毛詩·關雎》第三章中的芼字,《韓詩》作覒,安大簡作"教"。"教"與"■"皆見於殷商甲骨文,"■"又見於岐周故地出土的散盤銘文。《説文》視"教"與"■"爲一字,《集韻》記載了"■"有北角切一音。在古音系統中時見幫紐與明紐相互交替的現象,由北角切上溯"■"與"教"之古音,可以推定在先秦時期的岐周方音中,"■"與"教"屬明紐字或帶鼻冠音,故可與《毛詩》《韓詩》中從毛聲的芼或覒通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簡 關雎 方音 遺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