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孔子的“小人”观——兼谈马克思的劳动群众观
1
作者 张茂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11,共12页
孔子所谓“小人”,指社会地位低下的劳动群众,尤其指心胸狭小、道德有缺的人。他将君子和小人对言,要求人们学而时习,克己复礼,“脱小”做君子,成圣贤。现在学界研究君子文化很热闹。须知,小人不“脱小”,君子、圣贤便是无源之水、无本... 孔子所谓“小人”,指社会地位低下的劳动群众,尤其指心胸狭小、道德有缺的人。他将君子和小人对言,要求人们学而时习,克己复礼,“脱小”做君子,成圣贤。现在学界研究君子文化很热闹。须知,小人不“脱小”,君子、圣贤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产生,难生存,难新生。君子难做,不只在君子,也在小人。儒学强调人性修养和文明教化,提倡做圣贤君子,针对的应主要是绵延不绝、数量众多的小人,必须帮助其修养,教化其成人。小人“脱小”是人们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为此提供了科学的唯物史观作指导,儒学则为此准备了人性修养和文明教化的众多具体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小人 君子 脱小
下载PDF
李大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文兴 张茂泽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6-131,共6页
李大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者,他在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进行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李大钊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该以中华民族、中国为范围,以中国人的发展为主体条件,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 李大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者,他在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进行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李大钊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该以中华民族、中国为范围,以中国人的发展为主体条件,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组织条件,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展为政治条件,以文化上的调和中西、贯通古今为理想建设中国新文化。李大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探索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思考的重要成果之一,对如今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思想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中国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新文化
下载PDF
人文学科的治学与育人--张岂之教授谈人文学科研究生的培养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茂泽 孙学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张岂之教授在长期治学和研究生培养中,总结出研究生的培养要兼和、守正和日新。兼和指应努力做到融会中西,贯通古今,虚心吸收其他学科、其他学人的长处,形成自得之见;守正主要指做正派的人,有正义感,追求实现社会公正,在学术上走正道,... 张岂之教授在长期治学和研究生培养中,总结出研究生的培养要兼和、守正和日新。兼和指应努力做到融会中西,贯通古今,虚心吸收其他学科、其他学人的长处,形成自得之见;守正主要指做正派的人,有正义感,追求实现社会公正,在学术上走正道,讲学术道德,自觉地树立优良学风;日新即要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岂之 人文学科 治学 育人
下载PDF
论学术批评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茂泽 《学术界》 2001年第2期85-99,共15页
中国学术现代化 ,呼唤学术批评的繁荣。创造性学术批评 ,有赖于健全的学术批评观。“学术”是中国传统语词 ,含哲学、科学意义在内 ;“批评”是来自日文的外来词。阐明并丰富“学术批评”一词的意义 ,是本文任务之一。从中西学术历史看 ... 中国学术现代化 ,呼唤学术批评的繁荣。创造性学术批评 ,有赖于健全的学术批评观。“学术”是中国传统语词 ,含哲学、科学意义在内 ;“批评”是来自日文的外来词。阐明并丰富“学术批评”一词的意义 ,是本文任务之一。从中西学术历史看 ,学术批评是学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或一环节。它和学术盛则俱盛 ,衰则俱衰。学术批评的进步 ,集中体现为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 ,而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 ,正是学术发展的标志 ;学术批评是学者们在真理面前进行的理性对话 ,批评的结果 ,学者之间没有输赢 ,真理才是唯一的胜利者 ;从实质看 ,学术批评是以真理为标准进行的自我批评。真正的学术批评 ,是民主的、科学的批评 ,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批评 ,是责任感和理性、革命性和建设性、独创性和真理性有机结合的批评 ,是融理论性和实践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于一体的批评 ,是科学批评、历史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批评 科学 中国学术 历史 责任感 为学 唯一 真理性 理性 哲学批评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文化观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茂泽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65,共5页
马克思的文化观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他将文化看成自然人化和人自然化的统一,是人性的对象化,人学色彩浓郁;马克思发现剩余劳动是文化的"物质基础",分析了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科学解释了文化何以有好坏的问题;马克思揭示出大... 马克思的文化观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他将文化看成自然人化和人自然化的统一,是人性的对象化,人学色彩浓郁;马克思发现剩余劳动是文化的"物质基础",分析了文化产生发展的原因,科学解释了文化何以有好坏的问题;马克思揭示出大文化内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文化史阶段前后演变的动力、原因、条件和规律,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在他看来,理想的、真正的文化是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文化,这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进社会制度,扬弃历史文化,提高人的文化修养,才能实现。马克思的文化观和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内容有内在联系,是我们建立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文化 人学 文化观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论孔子的君子观及其历史发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茂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3-84,共12页
孔子的君子观包括日常生活修养、四大修养原则等内容,其核心修养内容则是仁义道德,即人性的自觉和实现。《大学》《中庸》《孟子》《易传》《荀子》发展了孔子的君子观,提炼出君子之道,定格为理性的君子之学。儒家君子观关注作为人性修... 孔子的君子观包括日常生活修养、四大修养原则等内容,其核心修养内容则是仁义道德,即人性的自觉和实现。《大学》《中庸》《孟子》《易传》《荀子》发展了孔子的君子观,提炼出君子之道,定格为理性的君子之学。儒家君子观关注作为人性修养理想人格的君子,在古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我国历史上探索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尝试,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君子 君子观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历史基础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茂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3,共1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它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历史基础,从外来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中华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主线等进行分析,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它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历史基础,从外来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中华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主线等进行分析,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民族,反对分裂祖国,反对撕裂族群文化。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中国史是这种意识的历史基础。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人性意识的民族化表现,是民族意识的成长和升华,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意识的中华民族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超越了历史上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各种民族主义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紧密相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种意识里,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都应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明 地方政权 思想文化
下载PDF
任继愈的儒教观及其宗教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茂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51,共8页
任老的儒教观包含几个基本观点:儒学是学,儒教是教;儒学宗教化,形成儒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儒学宗教化有其自身思想神学性的原因;儒教要批判,但历史上的儒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基,不能简单否定了事。这些都对中国宗教思想... 任老的儒教观包含几个基本观点:儒学是学,儒教是教;儒学宗教化,形成儒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儒学宗教化有其自身思想神学性的原因;儒教要批判,但历史上的儒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基,不能简单否定了事。这些都对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继愈 儒教 儒教观 宗教思想史
下载PDF
近代国学的发展及成就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茂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82,共7页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近代国学是国学发展的一个必经历史阶段。不能离开近代国学的发展及成就看国学,也不能离开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发展谈国学。近代国学的主要历史任务和内容是化西学为国学,传承创新,实现国学的现代化。传统学术科...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近代国学是国学发展的一个必经历史阶段。不能离开近代国学的发展及成就看国学,也不能离开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发展谈国学。近代国学的主要历史任务和内容是化西学为国学,传承创新,实现国学的现代化。传统学术科学化、文献材料的科学整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社会主义道路等,都是近代国学发展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国学进一步发展亟需历史总结和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近代国学 人学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老子》朴素辩证法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茂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4-9,共6页
从《老子》认识、修养方法及其方法论三方面说明,《老子》只有朴素的自然辩证观,但没有转化成为它的方法,所以不能称《老子》的思想方法为朴素辩证法,也不能说它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文章还探讨了《老子》
关键词 辩证观 辩证法 朴素辩证法 朴素的自然辩证观 直观 方法
下载PDF
冯友兰的逻辑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茂泽 孟庆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51-56,共6页
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提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建立哲学体系,研究中国哲学史,冯友兰是代表人物。他所提倡和运用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逻辑分析方法呢?其实,他所提倡运用的并不是纯粹逻辑学的逻辑分析方法,而主要是柏拉图式的新实在论的... 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提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建立哲学体系,研究中国哲学史,冯友兰是代表人物。他所提倡和运用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逻辑分析方法呢?其实,他所提倡运用的并不是纯粹逻辑学的逻辑分析方法,而主要是柏拉图式的新实在论的思维方式,这就限制了他逻辑分析方法的普遍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分析方法 “接着讲”方法 逻辑思想
下载PDF
论中华优秀文化的两个传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茂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52-58,共7页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应注意古代和近现代两个传统;两个传统既不同,又一脉相承,历史地联系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整体;强调不能用古代反对近现代,也不能用近现代反对古代;古代传统中的中华优秀文化内容已经定型,而近现代传统中的中华优秀文...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应注意古代和近现代两个传统;两个传统既不同,又一脉相承,历史地联系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整体;强调不能用古代反对近现代,也不能用近现代反对古代;古代传统中的中华优秀文化内容已经定型,而近现代传统中的中华优秀文化内容还在发展完善中,正日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都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根、脉、魂,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源头活水,更是我们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而努力奋斗的文化自信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文化 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经验 古代传统 近现代传统
下载PDF
对中国古代“礼”论的反思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茂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21,共6页
礼文化是中国古代制度文明建设的典型代表。礼本原于天人合一背景下的人性,产生于人的生产生活,是文明人的言行活动规范。礼作为制度文明,其本质特征在于以"义"为标准,为天人和谐、社会和谐提供规范与保障。如今建设社会主义... 礼文化是中国古代制度文明建设的典型代表。礼本原于天人合一背景下的人性,产生于人的生产生活,是文明人的言行活动规范。礼作为制度文明,其本质特征在于以"义"为标准,为天人和谐、社会和谐提供规范与保障。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文明,需要对历史上的礼文化进行科学研究,大力发掘其中的精华,古为今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 制度文明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自由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茂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2,共8页
马克思对自由的认识、论述和他为劳动群众争取自由奋斗一生的历程紧密相连,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在此发展过程中,他最终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里只有资本才有真正的自由,而劳动群众的自由才是衡量一个社会... 马克思对自由的认识、论述和他为劳动群众争取自由奋斗一生的历程紧密相连,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在此发展过程中,他最终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里只有资本才有真正的自由,而劳动群众的自由才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具有真正自由的主要标志。由于国家对自由的限制,所以必须让国家成为完全服从于社会的机关。共产主义社会人人自由全面发展,人们才拥有真正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对我们今天建设自由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由 自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下载PDF
中国古代谏诤观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茂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4-103,140,共11页
谏诤是国家治理活动,是君主专制下自我监督、自我纠错机制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治国者听取、吸收不同意见,以实现合理有效决策。中国古代政治学说集中讨论国家治理问题,谏诤观是对谏诤的认识和反思,乃古代政治学说的一部分。中国古代谏... 谏诤是国家治理活动,是君主专制下自我监督、自我纠错机制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治国者听取、吸收不同意见,以实现合理有效决策。中国古代政治学说集中讨论国家治理问题,谏诤观是对谏诤的认识和反思,乃古代政治学说的一部分。中国古代谏诤观的产生和发展与谏官的设置密切相关,大约产生于商朝,大盛于诸子,与治国理政的实践结合并产生积极作用在汉唐时期,后来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而日趋衰落。古代谏诤观的思想基础有"太和"观念、天人之学、"和而不同"的修养论、朴素的辩证思维、"仁政"思想等。古代谏诤难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君主专制制度的桎梏,同时和谏诤本身的不正常发展、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有关,这使古代谏诤观即使有一些民主色彩,最终仍然疏离了民主政治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诤 谏诤观 自我纠错机制 民主政治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儒家生态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茂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3-89,共7页
针对如何认识和处理人这一生命体和周围环境关系、建立合理的生态系统的问题,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儒家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儒家生态思想是一个体系,其中精神生态、个人生态、社会历史生态、自然生态是四大要素,而以精神生态为... 针对如何认识和处理人这一生命体和周围环境关系、建立合理的生态系统的问题,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儒家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儒家生态思想是一个体系,其中精神生态、个人生态、社会历史生态、自然生态是四大要素,而以精神生态为核心;天人合一是儒家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离开人而谈天,也不能离开天而言人。分析还认为,生态问题的解决应以每个社会成员的人性修养为基础;在人性修养中,爱物、格物、厚德载物、役物,知天、敬畏天和乐天、制天命构成儒家生态修养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态思想 天人合一 人性修养
下载PDF
孔子的人性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茂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1-76,共6页
学人论孔子人性思想,多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句作为代表。其实,根据孔子实质的人性论,他的人性思想远比这丰富、深刻而系统。孔子将人纳入理性考察范围,结合文明史情况,将观察他人、反思自我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发现人性的... 学人论孔子人性思想,多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句作为代表。其实,根据孔子实质的人性论,他的人性思想远比这丰富、深刻而系统。孔子将人纳入理性考察范围,结合文明史情况,将观察他人、反思自我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发现人性的主要内涵是以"仁"、"礼"等为中心的德性,性近习远的现实人性被要求围绕这一中心而变化,从而确立其在人性内涵中的真正地位;他认定、推重的人性是人性中善的内涵,要求人们通过学习、克己等修养,化不良的现实人性为善的人性。所以,孔子的人性论是倾向于人性善说的;这成为后儒所谓"孔孟之道"的人性论基础。孔子的人性论,还存在着可以和马克思人性论相沟通的内容,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代表,为人类普世价值建设提供积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人性 实质的人性论
下载PDF
《礼记》的儒教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茂泽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6-23,共8页
从宗教文化角度看,从古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角度看,应当承认儒家思想中,哲学思想和儒教思想并存共生。儒教思想含天命鬼神论、修养论、教化论、祭祀论、佛道观等。《礼记》是汉代儒教思想代表经典之一,其儒教思想以礼为核心,可谓... 从宗教文化角度看,从古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角度看,应当承认儒家思想中,哲学思想和儒教思想并存共生。儒教思想含天命鬼神论、修养论、教化论、祭祀论、佛道观等。《礼记》是汉代儒教思想代表经典之一,其儒教思想以礼为核心,可谓"礼教"思想。它认为,礼是人沟通天地鬼神的中介,礼乐修养、礼义修养是礼修养的两大内容,"教学"是提高礼修养的重要途径,礼的教化则将礼经学的研究传播、礼乐制度的推行作为主要内容,即使宗教性很强的祭礼,人文性、理性特征也十分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儒教 精神家园建设
下载PDF
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特点和历史前景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茂泽 《西部学刊》 2016年第11期5-9,共5页
中国古代治国智慧内容丰富,有实践和理论两种存在形态。它们都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它也有治国理政经验丰富而理性探讨国家、... 中国古代治国智慧内容丰富,有实践和理论两种存在形态。它们都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它也有治国理政经验丰富而理性探讨国家、政府、君权的起源欠缺,君主治国智慧丰富而民主治国智慧欠缺这两大不足。其历史前景在于汲取全人类优秀文化,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革开放,将长期成为中国治国智慧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治国智慧 政治思想
下载PDF
论儒家的创新思想——《大学》“亲民”即“新人”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茂泽 《唐都学刊》 2017年第2期38-42,共5页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前无古人的创新伟业。中央提出创新等“五大发展理念”,向创新要生产力,促使我们有必要对创新进行哲学思考。一个重要方面是,应研究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关于创新的论述,汲取历史智慧,为建立中国社会发展...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前无古人的创新伟业。中央提出创新等“五大发展理念”,向创新要生产力,促使我们有必要对创新进行哲学思考。一个重要方面是,应研究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关于创新的论述,汲取历史智慧,为建立中国社会发展创新理论提供更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思想 “新人” 《大学》 亲民 儒家 中国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发展 人类文明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