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党的教育政策发展的逻辑向度、价值依循与实践路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1
作者 周文君 张凤荣 《关东学刊》 2024年第3期78-85,共8页
党的教育政策是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方针和原则。科学发展党的教育政策,不仅关乎教育政策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也关涉党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发展与进步... 党的教育政策是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方针和原则。科学发展党的教育政策,不仅关乎教育政策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也关涉党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发展与进步的整体推进。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完善且稳定的教育政策体系是新时代发挥政策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教育政策的科学发展须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把握发展的时代性、针对性及价值性,回应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任务要求、实践要求和政策发展要求,从政策顶层设计、政策主题丰富以及评估体系完善三个方面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党的教育政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育政策 精准施策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与传播效果评估
2
作者 李嘉琳 张凤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0期0022-0025,共4页
本文旨在探究数字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赋能意义和其而对教育内涵纵深影响,阐述了数字化赋能对教学内容创新和传播效果评估的推动功能。通过从内容创新和传播效果评估两个侧面考量,构建了一个解析数字化赋能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框架... 本文旨在探究数字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赋能意义和其而对教育内涵纵深影响,阐述了数字化赋能对教学内容创新和传播效果评估的推动功能。通过从内容创新和传播效果评估两个侧面考量,构建了一个解析数字化赋能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框架。在内容创新层次上,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式更加多元,将“教”和“学”两种角色串联,进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拓展性和深入性。这些技术能有效识别和评测教育传播效果,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迭代反馈体系。通过数据分析、收集反馈等手段,能够更精准地评估教育内容的影响力,确保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并引发积极反响。综上,数字化赋能显著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具有深远的教育改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创新 效果评估 教育模式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方向——《基于农户视角的平原农区空心化村庄宅基地退出模式研究》书评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凤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136,共3页
“土地,民之本也”。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增强“历史主动”坚持“人民至上”... “土地,民之本也”。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增强“历史主动”坚持“人民至上”的重大命题[1]。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向城乡一体化结构迈进,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就业提高了农村宅基地闲置率和村庄空心化程度,加重了农村地区土地粗放利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人口转移 城乡二元结构 宅基地退出 农户视角 财产权益 空心化村庄 平原农区
下载PDF
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是耕地的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凤荣 《中国土地》 2024年第3期8-11,共4页
核心提示本文认为,耕地的粮食产能取决于耕地的面积和质量以及农业技术水平。受种植结构、经营投入和气候波动等影响,粮食产量会有所变化。但只要耕地产能保持稳定甚至不断提高,就不惧年度粮食产量的波动变化。“藏粮于地”和“藏粮于... 核心提示本文认为,耕地的粮食产能取决于耕地的面积和质量以及农业技术水平。受种植结构、经营投入和气候波动等影响,粮食产量会有所变化。但只要耕地产能保持稳定甚至不断提高,就不惧年度粮食产量的波动变化。“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因此,耕地保护不仅重在数量保护,而且重在质量保护,应扩展耕地后备资源,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而耕地生态保护的要义,则是绿色农产品的持续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技术水平 粮食产量 种植结构 补充耕地 耕地保护 耕地后备资源 绿色农产品
下载PDF
科研软件在中学《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5
作者 张凤荣 邵妍鸿 +1 位作者 王学亮 汪涛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32-234,共3页
利用化学软件Chemoffice和量子化学计算软件Gaussian 09,以弥补传统可视化教学:从粉笔黑板到胶片幻灯片辅助,到数字化投影仪教学,再到现在的光电多媒体演示所造成的学生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对微观反应机理理解上的不足。本文将有机化合... 利用化学软件Chemoffice和量子化学计算软件Gaussian 09,以弥补传统可视化教学:从粉笔黑板到胶片幻灯片辅助,到数字化投影仪教学,再到现在的光电多媒体演示所造成的学生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对微观反应机理理解上的不足。本文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等教学内容和科研软件使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应用Gaussian 09,通过分子静电势,以物质结构预测物质的性质,体现中学有机化学“结构决定性质”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ffice Gaussian 09 可视化 结构优化 有机化学教学
下载PDF
全国土壤普查中土壤调查制图比例尺应与土壤分类指标相匹配
6
作者 张凤荣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10期8-11,共4页
理论上,成土因素、成土过程与土壤属性之间存在发生学的统一性;因此,土壤分类和调查制图应当基于气候、地形、成土母质等成土因素与土壤剖面性状的综合分析后来鉴别土壤类型。然而现实中,土壤剖面性状与成土因素之间并不总是对应关系,... 理论上,成土因素、成土过程与土壤属性之间存在发生学的统一性;因此,土壤分类和调查制图应当基于气候、地形、成土母质等成土因素与土壤剖面性状的综合分析后来鉴别土壤类型。然而现实中,土壤剖面性状与成土因素之间并不总是对应关系,这反映了土壤作为一个复杂历史自然体的特性。这种不一致性在野外土壤类型鉴定和制图中很明显,也就是说,基于成土因素与基于剖面性状的分类常常得出不同的结果。鉴于此,本文提出土壤调查制图比例尺应与土壤分类指标相匹配,即在宏观尺度的土壤调查与制图中,应优先采用成土因素进行分类,而在详细尺度的调查与制图中,则应以土壤剖面性状为主。这样可以确保制图单元提供更精准一致的信息,便于调查制图成果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与田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外业调查采样 土壤发生分类 成土因素 土壤剖面性状 土壤调查制图
下载PDF
“二普”土壤图与土地适宜性评价对土壤“三普”的借鉴研究
7
作者 张凤荣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相对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完成的“1:100万土地类型图”,“二普”土壤图实际上是增加了土属和土种两个层级的四层级的土地类型分类图,可用于不同尺度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土类和亚类这两个层次的土壤图图斑主要反映的是气候和地形地貌等... 相对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完成的“1:100万土地类型图”,“二普”土壤图实际上是增加了土属和土种两个层级的四层级的土地类型分类图,可用于不同尺度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土类和亚类这两个层次的土壤图图斑主要反映的是气候和地形地貌等地理空间信息,对种植制度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来说,土类和亚类图斑所提供的信息比较粗糙,还不如直接利用气象台站数据和地形图数据插值获取的信息更精确。如今地质调查部门已经有了比40多年前更精细的地质调查数据。因此,有必要用今天的地质调查数据来更新土属的分类和命名,可服务于评价土地整治工程的难易、指导土地工程规划设计。土种提供的土壤剖面信息反映了土壤的保水持水能力和肥力水平,可用于大比例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导田间水肥管理。但受制图比例尺、时间和调查人员水平所限,各个层级的土壤“二普”土壤图存在“名实不副”在所难免,特别是土类和亚类。由于土层的厚薄、不同质地土层的剖面构型以及黑土层厚度等这些土种分类标准可以用于评价耕地的持水保水能力、水分运行状况和肥力水平,对于提出因地制宜实现高产稳产安全生产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土壤“三普”土壤类型图校核的重点应放在土种层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二普” 土壤分类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壤“三普”土壤类型图校核 土种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 被引量:159
8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姜广辉 关小克 郭力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0-296,共7页
在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与GIS栅格技术进行评价指标的单因素量化分析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北京市平谷区划分为农村居民... 在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与GIS栅格技术进行评价指标的单因素量化分析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北京市平谷区划分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在此基础上,使用聚类分析法将平谷区现状的275个行政村划分为重点发展区、适度挖潜区、限制扩建区和优先整治区,进而分析了各区域用地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用地调控模式。研究结果体现了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现势性,符合当地实际,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和乡村土地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生态 生态位 农村居民点用地 适宜性评价 综合分区 平谷区
下载PDF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县域基本农田空间布局 被引量:164
9
作者 奉婷 张凤荣 +2 位作者 李灿 曲衍波 朱凤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0-210,F0003,共12页
当前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已具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其对耕地生态安全因素方面考虑稍显不足。全面系统评价耕地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科学开展的重要前提,该文在深入剖析耕地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基本... 当前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已具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其对耕地生态安全因素方面考虑稍显不足。全面系统评价耕地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科学开展的重要前提,该文在深入剖析耕地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基本农田划定内在要求,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空间形态与生态安全4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基于GIS平台实现各指标定量化分析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在此基础上,依据最大相似性原理将北京平谷区现有5 916块耕地地块划分为优先划定、适宜调入、重点调控和缩减退出4大类型,通过分析各类型耕地综合质量特征,整理得到平谷区基本农田划定时空配置方案。该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区域耕地资源综合质量状况,为县域范围耕地资源功能分区与差别化管控、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基本农田 耕地质量 综合评价 平谷区
下载PDF
北京市大兴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71
10
作者 胡克林 张凤荣 +2 位作者 吕贻忠 王茹 徐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3-468,共6页
在面积为1039km2的北京市大兴区布设了70个取样点,测定了其表层土壤重金属Cu、Zn、Pb、Cr、Cd、Ni、As、Se、Hg和Co的含量.统计结果表明,除As和Se外,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含量.只有个别地方Cd的含量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 在面积为1039km2的北京市大兴区布设了70个取样点,测定了其表层土壤重金属Cu、Zn、Pb、Cr、Cd、Ni、As、Se、Hg和Co的含量.统计结果表明,除As和Se外,其它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含量.只有个别地方Cd的含量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而其余重金属含量均没有超过其二级标准.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10种重金属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了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发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目前大兴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污灌,特别是来自凉水河、新凤河和凤河的污水,应重点对这些河流周围的排污企业进行治理,严格执行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土壤 重金属 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 地质统计学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建设时序的确定 被引量:103
11
作者 薛剑 韩娟 +2 位作者 张凤荣 郧文聚 刘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3-203,共11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既要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建成后的稳定性。该文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区,分别从自然质量条件、工程建设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区位条件、生态条件、建设用地扩张动力等方面构建建设可行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既要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建成后的稳定性。该文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区,分别从自然质量条件、工程建设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区位条件、生态条件、建设用地扩张动力等方面构建建设可行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模型,运用理想解逼近法测算各评价单元的建设可行性和空间稳定性,最后用四象限法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结果表明:富锦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高度可行区域面积为13.18万hm2,中度可行区域面积22.72万hm2,低度可行区域面积22.18万hm2;高度稳定区域面积为7.58万hm2,中度稳定面积为27.73万hm2,低度稳定区域面积为22.77万hm2。基于空间稳定性优先的目标导向,分别确定国营农场辖区和地方政府辖区的建设时序。其中,国营农场辖区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6.75万hm2,主要分布在七星农场、创业农场、红卫农场、前进农场和青龙山农场;地方政府辖区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4.41万hm2,主要分布在二龙山镇、锦山镇、头林镇和宏胜镇。该研究结果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稳定性 区划 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可行性 建设时序 富锦市
下载PDF
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2
12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2 位作者 李乐 郭力娜 邵战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4-310,F0003,共8页
根据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及图件资料,在考虑各种影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因素的基础上,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自然适宜性和生态安全性角度构建了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北京市... 根据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及图件资料,在考虑各种影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因素的基础上,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自然适宜性和生态安全性角度构建了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在不同条件下适宜性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并从经济可行性方面探讨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从自然适宜性评价上来看,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能够开发的面积为11675.25hm2,考虑生态安全因素后,适宜开发且不引起生态退化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11221.14hm2,如纳入经济可行性因素,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全部不适宜开发。综合指数法与限制条件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评价结果可为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理 区域规划 北京 后备资源 耕地 适宜性评价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70
13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秦静 张琳 宫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5-92,共8页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农用地以及城镇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但其分布变化则更多地与农用地距城镇的距离和交通条件紧密相关。该文还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分布变化 GIS 景观指数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北京山区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模拟 被引量:88
14
作者 姜广辉 赵婷婷 +3 位作者 段增强 张凤荣 霍荟阁 谭雪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4-311,共8页
准确把握区域耕地质量现状、空间分布以及未来变化,对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综合平衡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IS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在对北京山区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的耕地质量变... 准确把握区域耕地质量现状、空间分布以及未来变化,对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综合平衡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IS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在对北京山区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的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993-2004年北京山区以及各地貌类型区域耕地质量处于总体提高态势,耕地质量的提高主要是耕地布局优化的结果。2004-2015年,北京山区耕地总体质量将继续提高,但总体幅度有所减小;同时,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变化出现分异,山区和半山区耕地质量仍然不断增加,平原区耕地质量则出现了降低现象。未来耕地保护工作中,要把耕地布局优化作为保护与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注意选择新增耕地的立地条件,保证新增耕地质量;并统筹考虑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在不断提高地力的同时,通过经济手段的实施来加强耕地质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拟 区域规划 耕地质量 变化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关联分析 被引量:262
15
作者 李灿 张凤荣 +2 位作者 朱泰峰 奉婷 安萍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7-227,共11页
为深入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的综合效果和发展能力,把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该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生态安全3个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为深入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的综合效果和发展能力,把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该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生态安全3个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评价了北京市顺义区在1996-2010年的土地利用绩效状态,并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绩效的重点因素。研究结果:1996-2000年,顺义区处于向工业化转变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变化稳定并表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2001-2010年,在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快速上升,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土地利用经济绩效在1996-2002年上升缓慢,自2003年开始大幅度提升;土地社会绩效在1996-2000年变化相对稳定,之后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土地生态绩效在1996-2000年变化平稳,2000-2005年表现为急速下降,之后有所起伏,至研究期末开始抬升。土地利用绩效变化较好地印证了3个"五年"计划下的土地利用重点,表明各个阶段的土地利用政策得到了有效地执行。土地利用社会效应与生态安全因素对土地利用整体质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而工业发展对经济绩效的推动作用明显,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享有水平迅速变化的城镇化因素,成为反映土地利用社会效应的重点,生态用地则成为影响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绩效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关联度 评价 顺义区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多功能识别与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64
16
作者 张佰林 张凤荣 +2 位作者 高阳 李灿 朱凤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6-224,共9页
多样化和分异是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点演变的重要特征。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根据距离衰减原理,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县城为中心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中村、近郊型、远郊型和边远型4类。基于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视角将农村居民点... 多样化和分异是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点演变的重要特征。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根据距离衰减原理,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县城为中心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中村、近郊型、远郊型和边远型4类。基于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视角将农村居民点多功能识别为生活功能、农业生产功能和非农生产功能。构建农村居民点功能表征属性指标体系分析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多功能表征属性分异。最后,基于农村居民点功能表征属性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多功能量化公式,测算农村居民点功能优势度,从而揭示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优势功能的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空间内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生活功能、农业生产功能、非农生产功能及其表征属性的分异特征,可为农村居民点分类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地区 整治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异 区位熵 长治市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46
17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陈军伟 段增强 苏子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87,共7页
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是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科学指导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该文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GIS以及相关数理统计软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变化的内部... 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是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科学指导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该文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GIS以及相关数理统计软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变化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是在原有居民点的分布基础上,以一定的自然、区位等内部驱动因子为背景,受社会经济等外部驱动因子的综合影响而发生。可以认为农村居民点变化是一个由其自然资源条件、区位可达性及社会经济基础条件综合影响下的区位择优过程。应依据不同区域驱动因子的不同发展态势,探寻不同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加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变化 驱动力 LOGISTIC回归模型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72
18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3 位作者 李玉兰 姜广辉 颜国强 徐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4,共6页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该文选择北京的海淀区、平谷区和河北省的曲周县作为研究样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该文选择北京的海淀区、平谷区和河北省的曲周县作为研究样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第一产业增长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是农用地与环境用地间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比重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稳定,环境用地不断减少;在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是农用地内部之间以及建设用地对其它用地类型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内部耕地面积减少,园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也在不断增加;而在以二、三产业增长为主的经济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机制则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与环境用地之间相互竞争农用地,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环境用地面积增加,而农用地面积快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区域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增加 土地利用变化 第一产业 驱动机制 典型区 园地 地面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优先度评判 被引量:58
19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郭力娜 姜广辉 李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12-319,F0003,共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整理区优先度划分是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主导因素的考虑,通过多因素限制性分析与综合适宜性评价,划分了农村居民地整理类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邻域... 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整理区优先度划分是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主导因素的考虑,通过多因素限制性分析与综合适宜性评价,划分了农村居民地整理类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邻域替代法和GIS缓冲识别功能,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等级;在此基础上,利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评价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空优先度。结果表明,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以规避生态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导思想;近期优先整理Ⅰ级区和Ⅱ级区,以农村居民点城镇化和迁村并点为整理重点;中期和远期适当整理Ⅲ级区和Ⅳ级区,以农村居民点内部挖潜及其周边中低产田改造为整理重点;不整理区为Ⅴ级区,应给予适度的发展空间。该研究尝试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和新农村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类型划分 GIS 优先度 适宜性评价 农用地分等 平谷区
下载PDF
基于分等因素组合的农用地整理类型分区 被引量:55
20
作者 郭力娜 张凤荣 +2 位作者 曲衍波 关小克 朱泰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08-314,F0004,共8页
为细化农用地整理分区,使分区结果在地块尺度上具有适用性,从而提高农用地整理工程效率和精度,该文选择利用农用地分等中间成果,以分等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分析单元分等因素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组合类型对农用地质量的限制强度,利用AR... 为细化农用地整理分区,使分区结果在地块尺度上具有适用性,从而提高农用地整理工程效率和精度,该文选择利用农用地分等中间成果,以分等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分析单元分等因素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组合类型对农用地质量的限制强度,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综合分区思想对天津市农用地进行整理类型分区研究,并将天津市农用地划分为3个整理类型区。研究发现,天津市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即CL组合类型有730种,限制因素组合类型42种,其中灌溉、有机质和盐渍化对农用地的限制相对普遍,这三个因素是农用地整理需要重点考虑的限制因素。研究认为,天津市近期农用地整理重点应安排在限制因素少、整理难度小的类型区三,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典型盐渍化治理为主要方向;远期整理重点可考虑改造难度较大的类型区二,以土壤综合整治为主要目标;类型区一以坡度限制为主,整理改造难度最大,但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该研究对于深化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以期对农用地整理类型分区理论和方法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整理 土地利用 农用地 分等 限制因素 天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