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10数字评分量表是否可作为临床疼痛测量工具用于患儿? 被引量:1
1
作者 Terri Voepel-Lewis Constance N. Burke +4 位作者 Nieole Jeffreys Shobha Malviya Alan R. Tait 曹俊() 彭丽() 《麻醉与镇痛》 2012年第4期78-85,共8页
背景自我疼痛评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但目前在患儿中的应用情况我们仍知之甚少。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比了0—10分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这-L童手术后疼痛测量方法,与其他疼痛自评指标,如主观镇痛药需求... 背景自我疼痛评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但目前在患儿中的应用情况我们仍知之甚少。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比了0—10分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这-L童手术后疼痛测量方法,与其他疼痛自评指标,如主观镇痛药需求(perceivedneedformedicine,PNM)、疼痛缓解度(painreliel,PR)及手术后镇痛治疗满意度(perceivedsatisfaction,PS)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7-16岁伴有术后疼痛的患儿,在术后1。24小时内使用1—4个自评工具对患儿疼痛进行测量。每次测量中,要求患儿使用NRS量表评估疼痛强度,并记录主观镇痛药需求和疼痛治疗满意度。每1—2小时重复测量上述指标,并评估与前次测量相比,PR是无变化、有改善抑或加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并测量NRS在PNM、PS上的潜在截点;结合隙计算疼痛评分的最低临床显著性差异(minimumclin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MCSD)。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113例患儿,共记录了397项测量结果(包括189项配对资料)。自述有镇痛药需求患儿的NRS评分显著高于“无镇痛药需求”患儿(中位数分别是6分和3分,P〈0.001)。NRS评分〉4分判定为需要PNM的敏感性(0.81)和特异性(0.70)较高,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如NRS评分〉4分的患儿42%无需镇痛治疗)也较高。与感觉“好一点”或“差一点”对应的疼痛评分MCSD分别为-1(95%可信区间-0.5—1)和+1(95%可信区间0.5—2.7)(P〈0.001)。NRS〉6分判定治疗不满意的敏感性为0.82,特异性为0.76,46%的NRS评分〉6分患儿对镇痛勉强满意,24%的患儿对镇痛十分满意。结论本研究为证实NRS用于评估患儿疼痛的临床实用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在患儿手术后急性疼痛期,NRS评分作为一种有效的测量疼痛强度的方法,与PNM、PR和Ps有良好的相关性。然而,该评分与其他具有临床意义指标相关性的变异度较大,表明使用NRS截点决定患儿镇痛治疗方案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用性 测量工具 评分量表 疼痛评分 中位数 患儿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手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神经刺激电流阈值取决于组织电阻抗:有关超声引导下正中神经电刺激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Asel K Sauter, MD Michael S. Dodgson, FRCA +6 位作者 Havard Kalvoy, Msc Sverre Grmnes, PhD Audun Stubhaug, DMSc Oivind Klaastad, DMSc 彭丽() 魏珂() 闵苏(校) 《麻醉与镇痛》 2012年第3期38-43,共6页
背景了解影响神经电刺激所需电流阈值差异的相关机制,有助于提高周围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神经周围组织的电阻可能影响该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本项志愿者研究旨在探讨电阻与BI起神经肌肉反应所需电流阈值的关系。方法29例志愿者... 背景了解影响神经电刺激所需电流阈值差异的相关机制,有助于提高周围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神经周围组织的电阻可能影响该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本项志愿者研究旨在探讨电阻与BI起神经肌肉反应所需电流阈值的关系。方法29例志愿者,在肘窝和腋窝分别进行正中神经电刺激和电阻测量。经超声定位,电刺激针针尖分别置于距离神经5、2.5、0mm处。电刺激波宽为0.1、0.3毫秒。结果当电刺激探针针尖距离神经分别为5mm和2.5mm时,肘部神经周围组织的电阻值与电流阈值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1和0.036)。腋窝神经周围组织的电阻值(平均21.1Ω,标准差9.7Ω)明显低于肘部(平均36.6Ω,标准差13.412,P〈0.001),而在腋窝处的神经刺激电流阈值显著高于肘部(P〈0.001,P〈0.001,P=0.024)。波宽0.1毫秒和0.3毫秒时电流阈值测定值比值的均数为1.82。结论本研究表明,电流阈值与电阻存在负相关,应根据不同组织类型调整电流设置,且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刺激 刺激电流 周围组织 电阻抗 阈值 超声引导 周围神经阻滞 肌肉反应
原文传递
长期鞘内输注吗啡后在猪脊髓的分布
3
作者 Sean H. Flack, MBChB, FCA Christine M. Anderson, MD +3 位作者 Christopher Bernards, MD 黎平() 彭丽() 闵苏(校) 《麻醉与镇痛》 2013年第5期49-53,共5页
背景鞘内持续药物输注为脊髓靶控长期给药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其疗效并不确切。采用急性猪模型的前期研究已表明:由于脑脊液和脊髓中药物分布非常有限,持续鞘内给药疗效不稳定。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急性给药时有限的药物分布是否在慢性模... 背景鞘内持续药物输注为脊髓靶控长期给药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其疗效并不确切。采用急性猪模型的前期研究已表明:由于脑脊液和脊髓中药物分布非常有限,持续鞘内给药疗效不稳定。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急性给药时有限的药物分布是否在慢性模型中仍然存在。方法4头圈养猪,植入鞘内输注泵,泵注吗啡20μl/h(1mg/ml)。由于程序错误,另有1头猪泵注吗啡剂量为2μl/h。持续泵注14天,给药期间动物活动不受限。给药结束时,麻醉并处死动物采集脊髓,制备1cm厚度切片,测定吗啡含量。结果与前期急性动物模型研究结果相似,吗啡药物分布相当局限。随着与导管尖端距离增加,吗啡含量呈指数级减少,远离5—10cm,即减少5~10倍。结论活动不受限的猪,长期鞘内输注吗啡后其分布局限,且远离输注点吗啡含量呈梯度下降。故导管尖端的位置非常重要,尤其在输注等比重液体时。因为药物分布受限可导致局部药物浓度过高,长期鞘内输注阿片类药可并发导管尖端局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给药 吗啡含量 药物输注 猪模型 脊髓 药物分布 急性给药 持续泵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