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艾贝宁对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涛 刘婷 +1 位作者 陈美贤 彭书峻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6期703-70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贝宁用于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全麻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30例,低剂量组应用0.3μg/kg艾贝宁,高剂量组应用1μg/kg艾贝宁,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贝宁用于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全麻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30例,低剂量组应用0.3μg/kg艾贝宁,高剂量组应用1μg/kg艾贝宁,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Narcotrend值、苏醒时间、躁动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剂量组应用艾贝宁10 min后直至拔管后MAP均较低、苏醒时间较长、躁动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及拔管时间短,躁动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艾贝宁用于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可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躁动,缩短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艾贝宁 拔管期
下载PDF
布托啡诺预处理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忠东 何伟雄 +8 位作者 金沐 赵一凡 夏淑轩 何波 杨涛 曹德雄 彭书峻 李珏 曹铭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75-376,355,共3页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预处理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预处理组(B组)和对照组(C组)。测定术前、术毕及术后1 h、6h、24 h、48 h血清cTnI水平。结果:各组内术后c...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预处理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预处理组(B组)和对照组(C组)。测定术前、术毕及术后1 h、6h、24 h、48 h血清cTnI水平。结果:各组内术后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B组术后cTnI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预处理可降低OPCAB患者的cTnI水平,具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预处理 非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 冠心病患者 心肌保护作用 cTnI OPCAB 术后 对照组 血清 随机 结果 方法 测定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急诊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忠东 何伟雄 +8 位作者 金沐 赵一凡 夏淑轩 何波 杨涛 曹德雄 彭书峻 李珏 曹铭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急诊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行急诊CABG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气管插管后开始恒速静脉泵入7500 u/kg的乌司他丁,30 min泵完,C组则泵注同样...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急诊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行急诊CABG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气管插管后开始恒速静脉泵入7500 u/kg的乌司他丁,30 min泵完,C组则泵注同样容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术毕2 h、6 h、24 h测定血浆cTnI水平。结果:各组内术后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U组术后cTnI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急诊CABG患者围术期cTnI水平,对心肌损伤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Ⅰ 急诊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肌再灌注损伤Ⅰ
下载PDF
异丙酚对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彭书峻 赵一凡 +5 位作者 王寿平 潘永英 王景峰 陈倩茹 彭俊 王飞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异丙酚对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SD大鼠妊娠18d后取胎鼠海马神经元,培养6d,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ml,每孔100μl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包括3个实验,各实验中研究对象均随机分为5组。实验一:每组1...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异丙酚对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SD大鼠妊娠18d后取胎鼠海马神经元,培养6d,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ml,每孔100μl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包括3个实验,各实验中研究对象均随机分为5组。实验一:每组10孔,C1组不做任何处理,E1组加入20%脂肪乳0.8μl/ml,P1,2,3,组加入异丙酚,终浓度分别为2、4和8μg/ml,分别于孵育4、8h时随机取5孔,洗脱、培养6d,测定神经元树突总长度、初级突起数和分支突起数;实验二:每组20孔,C2组不做任何处理,E2组加入20%脂肪乳2μl/ml,PⅠ,Ⅱ,Ⅲ。组加入异丙酚,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g/ml,孵育24h后洗脱,分别于培养2、4、6和8d时各随机取5孔,计数存活神经元。实验三:每组5孔,Q组不做任何处理,E3组加入20%脂肪乳5μl/ml,PⅠ,Ⅱ,Ⅲ组加入异丙酚,终浓度分别为5、10和50μg/ml,孵育24h,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结果实验一:与C1组比较,E1组神经元树突总长度、初级突起数和分支突起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P1,2,3组神经元树突总长度缩短、初级突起数和分支突起数减少,且呈浓度和孵育时间依赖性(P〈0.05)。实验二:与C2组比较,E2组神经元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2组比较,PⅡ,Ⅲ组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元死亡发生时间及数量呈浓度依赖性(P〈0.05);实验三:与C3组比较,E3组神经元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PⅠ,Ⅱ,Ⅲ组神经元凋亡率均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异丙酚通过抑制胎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及促进神经元凋亡,抑制了神经元的发育,其程度与作用时间和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海马 神经元 发育障碍
原文传递
帕瑞昔布钠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妇科手术病人多模式术后镇痛的效果: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卫锋 刘克玄 +3 位作者 赵国栋 肖金仿 彭书峻 黄文起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妇科手术病人多模式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择期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妇科开腹手术病人24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联合硬膜外吗啡用于妇科手术病人多模式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择期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妇科开腹手术病人24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于手术开始前30min,C组和P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或帕瑞昔布钠40mg,给药后12、24和36h时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或帕瑞昔布钠40mg。2组均采用吗啡PCEA,术后维持VAS评分≤3。当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脉曲马多作为补救镇痛用药。记录术后48h内PCE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吗啡用量、补救药使用情况;术后48h时记录病人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评分,取血样,测定血清Cr、BUN、ALT、AST、总胆红素水平和凝血功能,记录各指标异常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h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情况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完成225例,其中P组112例,C组113例。与C组比较,P组PCE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吗啡用量和补救用药率降低,病人对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2组恶心和瘙痒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硬膜外吗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手术病人术后多模式镇痛,同时还可降低吗啡用量,减免吗啡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抑制剂 吗啡 镇痛 硬膜外 妇科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地氟醚诱发患者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曾静贤 何波 +3 位作者 李珏 彭书峻 王志 王寿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地氟醚诱发患者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耳鼻喉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46岁,体重40—75k昱,性别不限,ASA Ⅰ级,随机分为3组:C组、R1组和R2组,每组15例。3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R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地氟醚诱发患者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耳鼻喉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46岁,体重40—75k昱,性别不限,ASA Ⅰ级,随机分为3组:C组、R1组和R2组,每组15例。3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R1组和R1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1、2ng/ml,C组给予生理盐水。待患者意识消失(呼之不应)后,吸入地氟醚,调节地氟醚吸入浓度,地氟醚呼气末浓度逐渐达0.5MAC(T1)、1.0MAC(T2)、1.5MAC(T3),每一浓度维持5min,同时监测心率变异性,分析出低频(LF)、高频(HF)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与C组及R1组比较,R2组T2,3时HR、MAP及LF/HF降低,HF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ng/ml预先给药可抑制地氟醚诱发患者交感神经兴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啶类 交感神经系统 地氟醚
原文传递
PI3K—Akt—eNOS信号转导通路在吗啡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 赵惠娟 +4 位作者 王飞 纪风涛 车月娟 李玉娟 彭书峻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转导通路在吗啡对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 目的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转导通路在吗啡对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每组6孔:C组和M1-2组,C组不予任何处理;M1-3组加入吗啡,终浓度为1μmol/L,分别孵育3、6和12h,随后测定NO含量;实验Ⅱ: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每组6孔:C组和M1-3组,C组不予任何处理;M1-3组加入吗啡,终浓度分别为0.01、1和100μmol/L,孵育6h,随后测定NO含量;实验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5组,每组6孔:C组、M组、MW组、MS组和ML组,C组不予任何处理;M组加入吗啡,终浓度1μmol/L;MW组先加入wortmannin(P13K特异性抑制剂),15min后加入吗啡,终浓度分别为5、1μmol/L;MS组先加入SH-5(Akt特异性抑制剂),15min后加入吗啡,终浓度分别为10、1μmol/L;ML组先加入L-NAME(eNOS特异性抑制剂),15min后加入吗啡,终浓度分别为0.5、1μmol/L,各组孵育6h后,测定NO含量。结果实验Ⅰ结果:随吗啡孵育时间延长,促脐静脉内皮细胞NO合成的作用增强(P〈0.05);实验Ⅱ结果:随吗啡浓度升高,促脐静脉内皮细胞NO合成的作用增强(P〈0.05);实验Ⅲ结果:与C组比较,M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含量升高(P〈0.05),MW组、MS组和M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MW组、MS组和ML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含量降低(P〈0.05)。结论吗啡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合成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eNO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一氧化氮合酶 吗啡 内皮细胞 脐静脉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不同感觉神经损伤对大鼠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8
作者 杨涛 李玉娟 +2 位作者 王寿平 车月娟 彭书峻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剪断大鼠的不同感觉神经分支引起的疼痛行为学表现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3组:SUR组,GS组和SHAM组,每组各8只,分别进行剪断Sural、GS神经和假手术。观察3组LSDRG和脊... 目的观察剪断大鼠的不同感觉神经分支引起的疼痛行为学表现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3组:SUR组,GS组和SHAM组,每组各8只,分别进行剪断Sural、GS神经和假手术。观察3组LSDRG和脊髓背角的BDNF表达情况及损伤的细胞类型。结果GS组大鼠术后同侧后肢机械刺激50%缩足阈值较基础值和SHAM组显著下降(P〈0.01),热刺激撤足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1),SUR组则无变化(P〉0.05)。GS组LSDRG中BDNF阳性神经元比率[(37.87±4.23)%]和脊髓的BDNF阳性面积百分比[(21.9±3.1)%]较SHAM组增高[(分别为(17.31±2.12)%],(12.6±1.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SUR组与SHAM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GS组表达BDNF的FG阳性神经元较SUR组明显增高(P〈0.01)[分别为(81.5%±3.8)%,(6.4±0.9)%];GS组中NF200与FG共染神经元占NF200阳性神经元的百分比较SUR组显著增高(P〈0.01)[分别为(47.7±1.8)%和(26.7±2.3)%]。结论切断骨骼肌的感觉神经会产生痛觉过敏,而切断皮肤的感觉神经则不会。不同类型神经元受损,以及I)RG和脊髓背角的BDNF表达差异是导致这种痛觉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感觉神经 病理性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