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阴侧切瘢痕处复发性平滑肌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刘红艳 彭二玄 +2 位作者 王志启 鲍冬梅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275-276,共2页
一、病例摘要 患者28岁,主因"发现外阴肿物1年余"于2012年12月12日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1年半前会阴侧切下阴道分娩,于产后6个月发现外阴侧切伤口处肿物蚕豆大小,无疼痛及不适感,不随月经周期变化,定期检查肿物逐渐增大,10个月... 一、病例摘要 患者28岁,主因"发现外阴肿物1年余"于2012年12月12日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1年半前会阴侧切下阴道分娩,于产后6个月发现外阴侧切伤口处肿物蚕豆大小,无疼痛及不适感,不随月经周期变化,定期检查肿物逐渐增大,10个月前肿物增大至5cm,外院行外阴肿物切除术,切口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术后病理为平滑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 平滑肌瘤 文献复习 复发性 肿物切除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瘢痕
下载PDF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彭二玄 凌箫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9期3470-3471,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5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治疗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37例,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73例,B组64例。A组采用EMA/CO化疗方案,B组采用5-氟尿嘧啶单药化疗,对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比较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5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治疗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37例,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73例,B组64例。A组采用EMA/CO化疗方案,B组采用5-氟尿嘧啶单药化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91.8%,B组治疗有效率为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腔黏膜损伤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A/CO化疗方案可以有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且毒副作用轻,患者易于接受,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EMA/CO化疗 5-氟尿嘧啶化疗
下载PDF
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点火效应”导致严重痛经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彭二玄 杨欣 梁旭东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84,共2页
1.病例摘要 患者,40岁,因"经期下腹及肛门坠胀痛5年,加重2个月"于2014-06-10收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经期下腹及肛门部坠痛不适,1年前自觉疼痛时间延长,经前期起出现下腹及肛周疼痛,程度较前加重,需服止疼药物治疗,至月经干净后5天左... 1.病例摘要 患者,40岁,因"经期下腹及肛门坠胀痛5年,加重2个月"于2014-06-10收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经期下腹及肛门部坠痛不适,1年前自觉疼痛时间延长,经前期起出现下腹及肛周疼痛,程度较前加重,需服止疼药物治疗,至月经干净后5天左右疼痛缓解;孕0产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GNRH-A 痛经 病例摘要 时间延长 自觉疼痛 肛周疼痛
原文传递
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阴道微环境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梁旭东 彭二玄 +2 位作者 朱思敏 李小平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采用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研究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阴道微环境的影响,减少感染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13例,术前和术后,以及... 目的采用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研究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阴道微环境的影响,减少感染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13例,术前和术后,以及术后每次化疗前进行阴道微生态监测。结果 (1)妇科恶性肿瘤术前阴道微环境评价体系各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妇科恶性肿瘤术前和术后短期内阴道微环境无明显差异性改变(P>0.05);(3)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与非化疗比较(卵巢癌TC方案,宫颈癌BIP方案、子宫内膜癌AP方案)阴道微生态失调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4次后出现阴道菌群失调,阴道微生态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阴道微环境的改变与恶性肿瘤的类型无关;(2)化疗后患者的阴道微环境失调率比非化疗患者明显升高,术后阴道微环境失调率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多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阴道微生态 Nugent评分
原文传递
需氧菌性阴道炎临床微生态研究及治疗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尹璐瑶 祝洪澜 +2 位作者 彭二玄 梁旭东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研究需氧菌性阴道炎临床及微生态特征,并行治疗随访,为需氧菌性阴道炎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门诊就诊的120例需氧菌性阴道炎,行阴道微生态评价,随机分组行... 目的研究需氧菌性阴道炎临床及微生态特征,并行治疗随访,为需氧菌性阴道炎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门诊就诊的120例需氧菌性阴道炎,行阴道微生态评价,随机分组行药物治疗(一组口服左氧氟沙星,二组口服头孢呋辛,三组口服淀粉胶囊)并随访,停药后7~10d再次评估。结果患者年龄呈近似正态分布(P=0.190>0.05),阴道分泌物pH值以≥5.1为主(90.0%),优势菌可为G+球菌(45.8%)、G-杆菌(32.5%)、G+杆菌(21.6%)。经治疗随访,一组、二组的症状、体征总体均有明显改善,阴道微生态恢复正常比例(35.1%、31.5%)显著高于三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疗效行Radit分析,一、二组均较三组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氧菌性阴道炎阴道微生态改变表现为pH值升高、优势菌改变等,口服左氧氟沙星或头孢呋辛较对照组对需氧菌性阴道炎症状改善好,有效率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氧菌性阴道炎 阴道微生态 左氧氟沙星 头孢呋辛
原文传递
卵巢上皮性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经膈肌切除心膈角增大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雷 李晓凤 +5 位作者 李楠 彭二玄 寇歆馨 张孟丽 刘若男 刘风花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经膈肌切除术前CT检查提示的心膈角增大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膈肌行心膈角淋巴结切除术的24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经膈肌切除术前CT检查提示的心膈角增大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膈肌行心膈角淋巴结切除术的24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前CT检查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检查及心膈角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并发症、生存情况等。结果24例卵巢癌患者的年龄为(55±9)岁;术前CT检查提示,增大的心膈角淋巴结的短径为(17.5±4.7)mm(8~24 mm)。24例卵巢癌患者中,19例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5例在2~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行左侧心膈角淋巴结切除术,17例行右侧心膈角淋巴结切除术,3例行双侧心膈角淋巴结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为330 min(300~53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660 ml(500~1400 ml)。24例卵巢癌患者中,22例(92%,22/24)术后病理检查确定有心膈角淋巴结转移;此22例患者共切除心膈角淋巴结123枚,每例患者5.6枚(1~15枚),其中心膈角有转移淋巴结88枚(71.5%,88/123)。24例卵巢癌患者中,10例(42%,10/24)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中等胸水,予以胸腔穿刺置管引流;2例(8%,2/24)术后腹腔感染,1例(4%,1/24)术后肺炎,经抗生素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经膈肌切除术前CT检查提示的心膈角增大淋巴结虽有一定的难度,但该手术安全且术后并发症可控,对于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效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切除术 肿瘤细胞减灭术 心膈角 卵巢上皮性癌 新辅助化疗 增大淋巴结 转移淋巴结 手术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