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与地龙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文强 杨莹 +4 位作者 彭井华 陈贞月 王占坤 马双双 宋小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与地龙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0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A组以0.787 5 g/kg葛根+0.525 g/kg地龙灌胃,B组予1.575 g/kg葛根+1.05 g/kg地龙,C组予1.575 g/kg葛根,D组予1.05 g/k... 目的观察葛根与地龙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0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A组以0.787 5 g/kg葛根+0.525 g/kg地龙灌胃,B组予1.575 g/kg葛根+1.05 g/kg地龙,C组予1.575 g/kg葛根,D组予1.05 g/kg地龙,E组予6.3 mg/kg尼莫地平片,F、G组均予0.9%生理盐水10m L/kg。连续给药14 d后,A、B、C、D、E、F组均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G组除不插栓线外,全过程同其他组。计算各组脑组织脑梗死体积,采用水溶性四氮唑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结果与G组比较,F组脑梗死体积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LDH、MDA含量升高;与F组比较,A、B、C、D、E组脑梗死体积减少,B组血清SOD活性升高及LDH、MDA含量降低;与C组比较,B组脑梗死体积减少,血清SOD活性升高,LDH、MDA含量降低;与D组比较,A、B组脑梗死体积减少,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葛根与地龙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尤以高剂量葛根、地龙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SOD活性及降低LDH、MDA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地龙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从“痹”“痿”探讨特发性炎性肌病合并间质性肺病 被引量:3
2
作者 彭井华 贾新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5-37,共3页
特发性炎性肌病属于中医学"肌痹""肌痿"范畴,易合并间质性肺病,即易并存"肺痹""肺痿"表现。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以肌痹表现为首发,继而合并肺痹表现;但亦存在以肺痹表现为首发,继而合并肌痹表现... 特发性炎性肌病属于中医学"肌痹""肌痿"范畴,易合并间质性肺病,即易并存"肺痹""肺痿"表现。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以肌痹表现为首发,继而合并肺痹表现;但亦存在以肺痹表现为首发,继而合并肌痹表现。随病情进展,二者最终皆由痹及痿,出现肌痿、肺痿表现。临床上以肺痹表现为首发的患者出现"由痹及痿"的速度更快,甚至少数患者以肺痿表现为首发,病情进展迅速,危及生命。无论从痹或从痿论治,瘀阻肺络皆贯穿疾病始终,活血通络法广泛应用于疾病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肌痹 肌痿 肺痹 肺痿 由痹及痿 瘀阻肺络
下载PDF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中医对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井华 张心月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2期201-204,共4页
激素依赖型哮喘(SDA)属于难治性哮喘(SRA)范畴,西医主要采用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副作用较大、费用较昂贵、临床疗效不可靠,患者较难接受。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因证选方,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特别是由于三... 激素依赖型哮喘(SDA)属于难治性哮喘(SRA)范畴,西医主要采用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副作用较大、费用较昂贵、临床疗效不可靠,患者较难接受。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因证选方,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特别是由于三步序贯疗法的研究与应用,使中医在治疗SDA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依赖型哮喘 中医 三步序贯疗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雷公藤干预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病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希涛 葛春蕾 +1 位作者 彭井华 贾新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79-489,共11页
为探究雷公藤干预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的分子机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挖掘雷公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取CTD-ILD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 为探究雷公藤干预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的分子机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挖掘雷公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取CTD-ILD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然后采用Metascape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3.8.0软件构建“雷公藤成分-CTD-ILD-信号通路”网络,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分析得到雷公藤干预CTD-ILD的靶点共80个,核心成分为山奈酚、雷公藤内酯醇、川陈皮素、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有PTGS2、JUN、MAPK8、RELA、SCN5A、TNF等。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Cancer信号通路等为雷公藤干预CTD-ILD的主要通路,涉及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癌症等多个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亦显示,分子亲和力小于-7 kcal/mol占总数的62.5%,其中5次化合物的预测值超过原配体。综上,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雷公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干预CTD-ILD的分子机制,并经分子对接予以验证,为临床应用雷公藤治疗CTD-ILD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CTD-ILD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