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探讨民航飞机蜚蠊侵害特征及风险因素,为科学防控飞机蜚蠊危害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6月至11月,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对3家航空公司89架飞机进行蜚蠊密度监测、种群鉴定及体外病原菌分离鉴定。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飞机蜚蠊...目的分析探讨民航飞机蜚蠊侵害特征及风险因素,为科学防控飞机蜚蠊危害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6月至11月,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对3家航空公司89架飞机进行蜚蠊密度监测、种群鉴定及体外病原菌分离鉴定。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飞机蜚蠊侵害的影响因素。结果民航飞机蜚蠊侵害率为29.7%-84.2%,蜚蠊密度M(IQR)值为0-0.73只/屋(0-1.00只/屋),3家航空公司飞机蜚蠊侵害率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机蜚蠊的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蜚蠊体外细菌阳性检出率为100%(233/233),共分离出9个病原菌种属。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飞机蜚蠊侵害的危险因素为飞机灭蟑频率大于180 d(OR=15.09,P=0.000),座舱清洁卫生差(OR=12.61,P=0.000),无定期飞机蜚蠊监测(OR=7.50,P=0.001),机供品及航空货运仓库蜚蠊防控差(OR=12.16,P=0.000)。结论民航飞机蜚蠊侵害率高,各航空公司飞机蜚蠊控制效果差异悬殊,是否实施定期蜚蠊监测、预防性杀灭措施、客舱清洁卫生以及机场蜚蠊防控水平是影响飞机蜚蠊侵害的关键因素。飞机蜚蠊防治对策应遵循有害生物综合防控(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策略,采取持之以恒综合治理措施。展开更多
近年来,航空运输业的业务量逐年稳步上升,据WHO[1]在2009年出版的Guide to hygiene and sanitation in aviation报道,2006年,超过20亿乘客乘坐由航空公司经营的航班出行.国际航程较长,飞行时间最长可超过10 h,飞机客舱空间相对狭小[2]....近年来,航空运输业的业务量逐年稳步上升,据WHO[1]在2009年出版的Guide to hygiene and sanitation in aviation报道,2006年,超过20亿乘客乘坐由航空公司经营的航班出行.国际航程较长,飞行时间最长可超过10 h,飞机客舱空间相对狭小[2].客舱环境密闭、乘客间密度大等特点均增加了致病菌及病媒生物传播的机会,并潜在造成了某些传染病可能通过航空运输过程中表面接触和/或接近感染者而造成大范围传播.因此需要加强对民航飞机客舱空气菌落及蟑螂等病媒生物的监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探讨民航飞机蜚蠊侵害特征及风险因素,为科学防控飞机蜚蠊危害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6月至11月,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对3家航空公司89架飞机进行蜚蠊密度监测、种群鉴定及体外病原菌分离鉴定。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飞机蜚蠊侵害的影响因素。结果民航飞机蜚蠊侵害率为29.7%-84.2%,蜚蠊密度M(IQR)值为0-0.73只/屋(0-1.00只/屋),3家航空公司飞机蜚蠊侵害率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机蜚蠊的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蜚蠊体外细菌阳性检出率为100%(233/233),共分离出9个病原菌种属。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飞机蜚蠊侵害的危险因素为飞机灭蟑频率大于180 d(OR=15.09,P=0.000),座舱清洁卫生差(OR=12.61,P=0.000),无定期飞机蜚蠊监测(OR=7.50,P=0.001),机供品及航空货运仓库蜚蠊防控差(OR=12.16,P=0.000)。结论民航飞机蜚蠊侵害率高,各航空公司飞机蜚蠊控制效果差异悬殊,是否实施定期蜚蠊监测、预防性杀灭措施、客舱清洁卫生以及机场蜚蠊防控水平是影响飞机蜚蠊侵害的关键因素。飞机蜚蠊防治对策应遵循有害生物综合防控(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策略,采取持之以恒综合治理措施。
文摘近年来,航空运输业的业务量逐年稳步上升,据WHO[1]在2009年出版的Guide to hygiene and sanitation in aviation报道,2006年,超过20亿乘客乘坐由航空公司经营的航班出行.国际航程较长,飞行时间最长可超过10 h,飞机客舱空间相对狭小[2].客舱环境密闭、乘客间密度大等特点均增加了致病菌及病媒生物传播的机会,并潜在造成了某些传染病可能通过航空运输过程中表面接触和/或接近感染者而造成大范围传播.因此需要加强对民航飞机客舱空气菌落及蟑螂等病媒生物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