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萧红小说的“女体书写” 被引量:2
1
作者 彭依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5,共9页
埃莱娜·西苏的"女体书写"理论是在法国当代思潮背景下提出的新兴观点,在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视野独特的论调。而民国女作家萧红创作的主要特点,则表达了一种女性主义对女性躯体、身份与话语突围的思想,与西苏的... 埃莱娜·西苏的"女体书写"理论是在法国当代思潮背景下提出的新兴观点,在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视野独特的论调。而民国女作家萧红创作的主要特点,则表达了一种女性主义对女性躯体、身份与话语突围的思想,与西苏的理论有不谋而合之处。论文以西苏的"女体书写"理论为论据支撑,以萧红小说作为研究的对象,将萧红"女体书写"分为"丑怪描写""苦难现象""动物拟态"和"生育行为"四个维度,从而验证西苏的"女体书写"观点与萧红小说相适应的特征,体现理论与文本相结合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埃莱娜.西苏 女体书写
下载PDF
萧红“强”、“弱”形象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依伊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8,22,共7页
萧红向来在文学界被冠以许多不同的标签,形成了既定的"女性主义作家"、"抗日作家"等名号。本文着眼于萧红作为"人"这个个体所体现出的"强"、"弱"属性,从她的恋人身份、女儿身份和学... 萧红向来在文学界被冠以许多不同的标签,形成了既定的"女性主义作家"、"抗日作家"等名号。本文着眼于萧红作为"人"这个个体所体现出的"强"、"弱"属性,从她的恋人身份、女儿身份和学生身份入手,探讨萧红在重要文字作品(如传记、书信集等一手资料)中被塑造出的多重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形象 弱者 强者 身份
下载PDF
论金庸小说新角色引入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彭依伊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8-75,共8页
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中提出的"新角色引入方式"理论已成为小说、戏剧研究的基本理论,金庸小说的角色引入方式与其颇多相合之处。金庸小说中的新角色无论其重要程度有怎样的差异,其不同的出场方式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大... 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中提出的"新角色引入方式"理论已成为小说、戏剧研究的基本理论,金庸小说的角色引入方式与其颇多相合之处。金庸小说中的新角色无论其重要程度有怎样的差异,其不同的出场方式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金庸对陆菲青、陈近南、周芷若、东方不败、陈家洛等人物出场时的设置与描写,大多能契合普罗普的"新角色引入"的分类观点,在文本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金庸小说中新角色的引入,也有普罗普理论难以范围之处。全面分析金庸小说角色引入方式的特点,对于进一步探讨其小说情节、结构的创新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普罗普 角色 引入方式 出场
下载PDF
萧红散文的自我形象建构--以初版《商市街》为例
4
作者 彭依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5-211,共7页
萧红的第一部散文集《商市街》,在文坛影响力深远而持久。此集以时间为序,用回忆与自叙的形式讲述了萧红与萧军在哈尔滨生活的各种细节点滴,以及萧红以其独特的女性领悟力面对各种事件的心理感受。同时,更值得关注的在于此散文集对萧红... 萧红的第一部散文集《商市街》,在文坛影响力深远而持久。此集以时间为序,用回忆与自叙的形式讲述了萧红与萧军在哈尔滨生活的各种细节点滴,以及萧红以其独特的女性领悟力面对各种事件的心理感受。同时,更值得关注的在于此散文集对萧红自我形象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文本创作过程中,作家通过创造自己的语言表达体系建立了一定的女性主体性,从而为她塑造自我形象的过程支撑起叙述力度。这种语言表达体系包括空间创建与感官书写,蕴含了属于萧红语言体系的审美张力,也丰富了文学史上的萧红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商市街》 自我形象
下载PDF
张爱玲的上海书写——以《半生缘》为中心
5
作者 彭依伊 《励耘学刊》 2022年第1期281-295,M0013,共16页
张爱玲的《半生缘》所书写的都市文化对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第一部分从城市中主要女性人物(顾氏姐妹)及其悲剧命运出发,分析上海在传统文化与先进思潮并存之间挣扎的处境。第二部分从上海-南京“双城叙事”... 张爱玲的《半生缘》所书写的都市文化对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第一部分从城市中主要女性人物(顾氏姐妹)及其悲剧命运出发,分析上海在传统文化与先进思潮并存之间挣扎的处境。第二部分从上海-南京“双城叙事”与“他者眼光”的角度解读“城”与“人”的关系结构。《半生缘》为上海城市文化的追源与分析提供了许多关于经验、记忆和情感的书写可能,不仅丰富了城市现代化图景,更揭露了上海革故鼎新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为“海派文学”提供了不少可解读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上海 都市文学
下载PDF
现代性、自叙文体与萧红形象——解读《呼兰河传》的自我形塑 被引量:2
6
作者 彭依伊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53,共8页
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进程中,民国女作家萧红的地位历经浮沉,与文学史价值取向的流变起伏相生相成。直至1985年,美国学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出版《萧红评传》,发掘出两大问题:一是萧红作品长期处于被政治化的过程,从而导致文本... 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进程中,民国女作家萧红的地位历经浮沉,与文学史价值取向的流变起伏相生相成。直至1985年,美国学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出版《萧红评传》,发掘出两大问题:一是萧红作品长期处于被政治化的过程,从而导致文本误读的现象;二是萧红形象趋于标签化,被冠以“抗日作家”名号。这两个发现使萧红研究从传统的接受中发生了重大改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我形塑 萧红 文本误读 相生相成 自叙 标签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