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合金化制备Fe-12Cr-2.5W-0.4Ti-0.3Y_2O_3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倩筠 熊惟皓 +1 位作者 姚振华 周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2,共4页
采用静态氧化试验和XRD、SEM、EDS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机械合金化制备铁基高温合金Fe-12Cr-2.5W-0.4Ti-0.3Y2O3在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及其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合金氧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随时间的延长质量增加速率不断减小,且质量增... 采用静态氧化试验和XRD、SEM、EDS等测试方法分析了机械合金化制备铁基高温合金Fe-12Cr-2.5W-0.4Ti-0.3Y2O3在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及其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合金氧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随时间的延长质量增加速率不断减小,且质量增加曲线近似为抛物线;合金在650℃和850℃下氧化80 h后,表层氧化物主要为Fe2O3,氧化膜分为两层,外层为Fe2O3,靠近基体的主要为Fe2O3和Cr2O3的混合物;650℃氧化后合金的氧化膜厚度约为10μm且致密平整,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850℃氧化后合金的氧化膜厚度大于25μm,且有疏松和剥落现象,靠近基体的氧化膜不连续,从而丧失了对基体的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高温合金 氧化行为 氧化膜 氧化机理
下载PDF
压制压力及烧结温度对Fe-Cr-W-Ti-Y_2O_3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振华 熊惟皓 +1 位作者 彭倩筠 周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Fe-12Cr-2.5W-0.4Ti-0.3Y_2O_3合金,研究了压制压力及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铬、钨原子在高能球磨过程中未能完全固溶于α-Fe中,而在烧结过程中能实现完全固溶;压坯密度和抗弯强度随压制压...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Fe-12Cr-2.5W-0.4Ti-0.3Y_2O_3合金,研究了压制压力及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铬、钨原子在高能球磨过程中未能完全固溶于α-Fe中,而在烧结过程中能实现完全固溶;压坯密度和抗弯强度随压制压力增大而增加,并在压力达到700 MPa后趋于稳定;提高压制压力与烧结温度可提高烧结体抗拉强度,在压制压力700 MPa,烧结温度1400℃的条件下,烧结体抗拉强度为416.7 MPa,材料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压制压力 烧结温度 抗拉强度
下载PDF
氧化物弥散增强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9Cr钢的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
3
作者 周敏 熊惟皓 +2 位作者 姚振华 彭倩筠 黄玉柱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65,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核聚变反应堆第一壁候选结构材料——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9Cr钢,采用XRD、OM、SEM、EDS等对合金化之后的粉体及烧结体的组织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球料比对粉体特性以及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组织与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核聚变反应堆第一壁候选结构材料——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9Cr钢,采用XRD、OM、SEM、EDS等对合金化之后的粉体及烧结体的组织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球料比对粉体特性以及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组织与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球料比为20:1、球磨48 h的粉体颗粒呈片层状,尺寸较均匀,合金化效果较好;烧结温度在1300~139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烧结体的孔隙率降低,组织更加均匀,抗拉强度由376.0MPa逐渐增大到562.9MPa,伸长率同步增大,最大为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增强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9Cr钢 机械合金化 烧结温度 抗拉强度
下载PDF
气敏传感器的新应用——气体源定位
4
作者 彭倩筠 郭倩 李灿 《电子测试》 2016年第8X期10-12,共3页
目前,基于气体敏感材料制备出的气体传感器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气体源定位,作为环境领域一项新的应用方向,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难度很大,目前还处于研究的初步阶段。但是由于其潜在的重大应用需求,必然会得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基于气体敏感材料制备出的气体传感器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气体源定位,作为环境领域一项新的应用方向,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难度很大,目前还处于研究的初步阶段。但是由于其潜在的重大应用需求,必然会得到足够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气敏传感器在气体源定位中应用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做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源定位 气敏传感器 移动机器人 搜寻策略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工程机械用1000MPa级高强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凯 易小刚 +2 位作者 彭倩筠 曾邵华 周水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4,共6页
对工程机械用1 000MPa级高强钢进行不同温度的淬火和回火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得到了试验钢较佳的淬火和回火温度。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升高,试验钢的强度先增大后降低,并在900℃时达到最大;830℃... 对工程机械用1 000MPa级高强钢进行不同温度的淬火和回火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得到了试验钢较佳的淬火和回火温度。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升高,试验钢的强度先增大后降低,并在900℃时达到最大;830℃以下淬火后,组织中存在未溶铁素体,组织为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900℃以上淬火后,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强度下降,塑、韧性提高,当回火温度达到450℃以上时,组织转变为回火索氏体,冲击韧性大幅提高;较优的热处理工艺为900℃淬火后在500℃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热处理工艺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冲击韧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