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疾儿童家庭康复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合建 王桂圆 +5 位作者 彭光阳 王臣 王晓东 邹斌 牛阳 陈文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0-822,共3页
目的了解残疾儿童家庭康复的现状及家长对家庭康复支持系统的需求。方法采用“家庭康复需求调查问卷表”对4个省5家康复机构治疗的186名残疾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家庭康复的接受度较高,希望能得到制定康复方案、电话咨询... 目的了解残疾儿童家庭康复的现状及家长对家庭康复支持系统的需求。方法采用“家庭康复需求调查问卷表”对4个省5家康复机构治疗的186名残疾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家庭康复的接受度较高,希望能得到制定康复方案、电话咨询、实时指导及预约上门康复等全方位的家庭支持。大多数家长能每天安排1~2h为孩子进行家庭康复,康复内容侧重于大运动。康复机构对于家庭康复支持相对不足。结论可从规范康复流程、制定康复方案和控制康复质量等方面给予家庭康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家庭康复 康复指导 需求 调查
下载PDF
脑瘫高危儿家属对疾病与早期干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光阳 彭晓芳 +3 位作者 周德 梁洪桐 陈丽枚 王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7期659-661,共3页
目的了解脑瘫高危儿家属对脑瘫知识、早期干预的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对200名脑瘫高危儿家属进行脑瘫与早期干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场调查。结果脑瘫高危儿家属对脑瘫的概念、相关的高危因素及早期症状了解普遍缺乏,对早期干预的态... 目的了解脑瘫高危儿家属对脑瘫知识、早期干预的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对200名脑瘫高危儿家属进行脑瘫与早期干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场调查。结果脑瘫高危儿家属对脑瘫的概念、相关的高危因素及早期症状了解普遍缺乏,对早期干预的态度一般不积极,行为不理智。结论加强脑瘫高危儿家属对脑瘫及早期干预的教育应为有效开展脑瘫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早期干预 健康教育 调查
下载PDF
家庭任务干预对提升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功能及父母自我效能感的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彭光阳 彭晓菲 +3 位作者 童婷汀 王樱 童佩 蒙恩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任务干预对提升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功能及父母自我效能感的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黄冈市平安康复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自身意愿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27... 目的探讨家庭任务干预对提升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庭功能及父母自我效能感的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黄冈市平安康复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自身意愿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家庭任务模式下的干预措施,以6个月为一个疗程,共干预两疗程。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儿父母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遵医行为、自尊量表(SES)及家庭功能量表评分(FFFS),并对家长自我效能量表(SEPTI)进行评测。结果较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的SCL-90量表评分明显更优,且试验组的评分更优于对照组(t=11.842,11.933,11.905,12.201,11.229,11.988,11.892,11.783,11.892,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遵医行为量表评分、SES评分及FFF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12,15.293,12.011,P<0.05);此外,在对两组的SEPTI量表分析发现,试验组干预后的约束/限制、游戏、教育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而两组干预前后的情感依恋、保护、生活常规、养育/重视/同理心、总量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任务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心理不良情绪,以此促进其积极遵医行为和自尊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庭功能及自我效能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任务干预 孤独症谱系障碍 家庭功能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96例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疾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彭光阳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96例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疾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儿均符合DSM-IV中关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且经我院具有丰富精神科知识的副主... 目的观察分析96例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疾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儿均符合DSM-IV中关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且经我院具有丰富精神科知识的副主任以上级别医师确诊,通过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孤独症患儿临床特点及相关致病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对策。结果 84例(87.50%)患儿入院首诊主诉以语言障碍为主,其中发音不清或不会讲话患儿有38例(39.58%),交往能力不足、不能使用简单语言交流患儿21例(21.88%),重复模仿他人说话、语言逻辑混乱患儿15例(15.63%),早期即丧失语言功能患儿6例(6.25%),其他4例(4.17%);12例(12.50%)患儿首诊主诉为行动障碍,其中不听命令、多动患儿5例(5.21%),发脾气、自伤、冲动患儿4例(4.17%),其他3例(3.13%)。患儿发病年龄介于1~4岁,其中1~2岁发病59例(61.46%),2~3岁发病34例(35.42%),4岁发病3例(3.13%)。患儿就诊年龄介于1.5~8岁,自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最短半年,最长可达四年半,平均时间为29.5个月。孤独症患儿最常见的表现为"呼唤姓名无反应,像聋子"(97.92%),其他常见表现诸如"对周围事物无感觉,不关心"(90.63%)、"拒绝模仿,反抗学习"(88.54%)、"拒绝视线接触,不与他人目光交流"(88.54%)、"莫名发笑"(84.38%)及"喜欢跑跳,活动量大"(82.92%)等。患儿CARS测定结果可知,评分>36分共54例(56.25%),30~36分共40例(41.67%),<30分共2例(2.08%),该表测定结果符合率为97.92%。入组7例患儿不配合智能测试,顺利完成测试共89例,DQ≥70分共5例(5.62%),患儿智力正常;DQ<70分共84例(94.38%),其中轻度缺陷或异常共35例(39.33%),中度或重度缺陷或异常共49例(55.06%)。各功能区的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大运动能力基本正常,而在认知功能、语言表达、精细运动及社会适应力方面能力较差。入组96例患儿行头部CT检查发现异常42例(43.75%),主要问题包括基底节异常、脑白质发育异常、脑室扩大、局部脑组织出现软化等;行神经电检查显示异常46例(47.92%),主要问题包括脑电节律慢于同龄儿童、脑部出现棘波、尖波或高峰节律紊乱等。统计分析发现,母孕期接触毒物、睡眠时间不足、围生期出现早产或超过预产期生产、难产、患儿存在缺氧窒息史、溺爱或粗暴抚养、隔代抚养或寄养、带患儿户外活动少及与患儿交流少是儿童患孤独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孤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语言障碍及社交能力不足,其发病与母孕期睡眠状况及工作性质、围生期生产情况、抚养方式、对患儿语言表达及社交能力的培养、脑器质性病变等密切相关,对此类疾病的预防主要为加强母孕期保健工作,减少不良因素的发生,同时建立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孤独症 临床特点 相关影响因素 对策
下载PDF
家庭任务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家庭功能及其父母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彭光阳 彭晓芳 +1 位作者 胡绪彪 李时中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S1期423-425,共3页
目的 探讨家庭任务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家庭功能及其父母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黄冈平安康复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60例,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实施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观... 目的 探讨家庭任务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家庭功能及其父母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黄冈平安康复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60例,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实施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任务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家庭功能量表(FFFS)评分、父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父母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家庭与个体的关系、家庭与家庭内亚系统的关系评分及FFFS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家庭与个体的关系、家庭与家庭内亚系统的关系评分及FFF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父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父母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父母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父母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任务干预有助于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家庭功能,改善患儿家长不良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家庭任务干预 家庭功能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6
作者 彭光阳 胡绪彪 +1 位作者 李时中 彭晓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效果及对运动功能和脑功能的影响,为更有效的促使脑瘫患儿康复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黄冈市黄冈平安康复医院接诊的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效果及对运动功能和脑功能的影响,为更有效的促使脑瘫患儿康复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黄冈市黄冈平安康复医院接诊的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均每周训练5 d,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分及脑电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FMFM各区域评分及脑电功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GMFM评分中观察组5个区域得分及GMFM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FMFM评分中观察组5个区域得分及精细运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θ波、θ/β波值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β波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及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综合康复训练 脑电生物反馈
原文传递
镜像疗法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彭光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803-805,810,共4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意见。方法选取黄冈平安康复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意见。方法选取黄冈平安康复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8周和治疗12周后的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FM)、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QUEST分数、Peabody-FM分数和PE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和12周后,两组患儿的QUEST分数、Peabody-FM分数和PED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QUEST分数、Peabody-FM分数和PEDI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以治疗12周后的效果最为明显(P<0.05)。结论镜像疗法有助于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障碍的手-臂结构、功能和双手协作表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痉挛型偏瘫 脑性瘫痪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107例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临床分析
8
作者 彭光阳 彭晓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6期20-21,共2页
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是对具有高危因素和姿势反射异常的脑性瘫痪危险儿或脑损伤儿的早期诊断,对此病的早期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和伤残率。
关键词 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