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西-乔后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震群和前震序列活动特征
1
作者 王光明 欧阳鑫 +2 位作者 刘自凤 彭关灵 姜金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7,共16页
使用云南地震台网2009—2021年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基于P波初动极性和S/P振幅比的HASH方法和最大似然法等,获取了维西—乔后断裂带及附近地区M_(L)≥4.0震群和前震序列精确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视应力和b值等... 使用云南地震台网2009—2021年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基于P波初动极性和S/P振幅比的HASH方法和最大似然法等,获取了维西—乔后断裂带及附近地区M_(L)≥4.0震群和前震序列精确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视应力和b值等地震活动参数,对比分析了维西—乔后断裂带及其周边震群及前震序列的活动特征。结果显示:除前震序列频次呈现出反大森定律外,前震序列与普通震群在空间分布、震源机制一致性、视应力和b值等单一参数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异;但前震序列同时具备震中优势分布方向与区域主要构造展布方向一致、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好、低b值等特征,建议综合使用时空演化特征、震群参数识别前震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震序列 震群 重定位 震源机制一致性 B值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重新定位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52
2
作者 龙锋 祁玉萍 +4 位作者 易桂喜 吴微微 王光明 赵小艳 彭关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31-2646,共16页
本文利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报告,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选取序列中13次具有高信噪比宽频带波形记录的M_(S)≥4.0地震事件,应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取了这... 本文利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报告,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选取序列中13次具有高信噪比宽频带波形记录的M_(S)≥4.0地震事件,应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取了这些事件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矩心深度.结果显示,漾濞地震序列震中距离NE侧的维西—乔后断裂约3~10 km,余震区长轴呈NW-SE向展布,长约22 km,震源优势分布深度为4~8 km,反映本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浅部.地震分布北西窄、南东宽的分段特征明显,北西段地震更浅、更密集,南东段事件更深、更分散且存在向S偏转的现象.余震区不同位置的短轴剖面分析表明,发震构造倾向SW,南东段倾角缓于北西段.北西段还存在规模较小的NE向共轭断裂,长度约5 km.5月18日开始的前震自余震区中段向NW逐级迁移扩展,前震序列密集且存在相互触发,符合前震发生的级联模式.主震位于余震密集区的NW端,表明其具备SE向单侧破裂特征.多数4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都具有与序列长轴走向一致的NW-SE走向、高倾角SW倾向节面;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获得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显示,发震构造受NNW-SSE向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发生右旋走滑运动,揭示主发震断层产状和错动类型与维西—乔后断裂基本一致.因此,可初步判定发震构造为维西—乔后断裂的平行伴生断裂,这一构造的形成可能与川滇块体SE向滑移和滇西南块体的顺时针旋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异常跟踪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付虹 刘自凤 +5 位作者 胡小静 李智蓉 洪敏 彭关灵 王光明 倪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8,共8页
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出现的前震序列、地震学、定点形变和流体观测异常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结果表明:前震序列较为复杂,能找到一些地震学的异常特征,但难以通过这些特征对震后趋势进行正确判断;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 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出现的前震序列、地震学、定点形变和流体观测异常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结果表明:前震序列较为复杂,能找到一些地震学的异常特征,但难以通过这些特征对震后趋势进行正确判断;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幅度大,可为震级预测提供依据;流体观测异常出现时间短、异常相对集中,为时间预测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形变和流体异常与亚失稳后期阶段具有较为相似的时空特征,可能与亚失稳过程有关。前震序列的判断结合区域地震危险性,可能是提高判断准确性更好的方法,合理利用地震孕育不同阶段的异常特征,是做好综合预测需要提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前震序列 定点形变 流体异常 综合预测
下载PDF
利用非稳态泊松模型对云南地区地震危险性进行概率预测 被引量:5
4
作者 钱晓东 彭关灵 贺素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6,共12页
针对强震中长期概率预测问题,提出基于非稳态泊松过程的概率计算方法,通过稳态与非稳态模型对比研究,发现非稳态泊松模型随时间而变化的地震发生率能更好地描述强震发生规律。利用非稳态泊松模型计算了地震发生的理论概率,发现理论概率... 针对强震中长期概率预测问题,提出基于非稳态泊松过程的概率计算方法,通过稳态与非稳态模型对比研究,发现非稳态泊松模型随时间而变化的地震发生率能更好地描述强震发生规律。利用非稳态泊松模型计算了地震发生的理论概率,发现理论概率受到预测精度、平静时间、最近地震大小等诸多因素影响,利用权重集成法计算了强震发生的综合概率。结果表明:①地震发生的累积频度随时间的非线性变化可用幂指数函数来描述;②基于非稳态泊松模型的地震发生率随时间而变化,与地震发生率恒定不变的稳态模型相比,前者对地震活跃-平静韵律状态更加敏感;③云南地区9个地震带强震发生的综合概率计算结果显示:以2019年12月31日为截止时间,小江地震带和通海—石屏地震带综合概率较高,大于0.6;其次为中甸—大理地震带、楚雄—南华地震带和澜沧—耿马地震带,综合概率范围为0.5~0.59,其它地震带综合概率均小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泊松模型 地震发生率 综合概率 云南地区
下载PDF
2018年云南通海M_S5.0地震前视应力时空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彭关灵 赵小艳 +1 位作者 刘自凤 孔德育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7-493,共7页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资料,计算了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3日,2018年云南通海M_S5. 0地震震中100 km范围内3. 0≤M_L<5. 0地震的震源参数,得到参数间的定标律关系。为了扣除震级对视应力的影响,采用规准化视应力,获得了规准化视应...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资料,计算了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3日,2018年云南通海M_S5. 0地震震中100 km范围内3. 0≤M_L<5. 0地震的震源参数,得到参数间的定标律关系。为了扣除震级对视应力的影响,采用规准化视应力,获得了规准化视应力时间进程及空间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地震视应力与震级、地震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 63,0. 37,视应力与地震矩的相关性不显著;视应力标度率特征符合区域构造特征。通海M_S5. 0地震前15. 6个月,视应力和规准化视应力均出现高值异常,距离震中46 km,出现高值异常区域,说明该区域高视应力值对5级以上地震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海地震 地震视应力 地震危险性 震源参数
下载PDF
2014年景谷MS6.6和2018年墨江MS5.9地震前视应力、视体积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关灵 孔德育 +1 位作者 孙楠 杨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5-362,共8页
岩石力学性质实验显示,岩石破坏前会出现扩容现象,可用累积视体积的变化来度量岩体体积的变化。结合岩石破坏前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对滇西南块体震源参数的计算,探讨2014年景谷MS6.6和2018年墨江MS5.9地震前后,震源区及邻区视应力、视体... 岩石力学性质实验显示,岩石破坏前会出现扩容现象,可用累积视体积的变化来度量岩体体积的变化。结合岩石破坏前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对滇西南块体震源参数的计算,探讨2014年景谷MS6.6和2018年墨江MS5.9地震前后,震源区及邻区视应力、视体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地震视应力与震级、地震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0.58,视应力与震级的相关性较大,与地震矩存在正相关关系;景谷MS6.6地震前8.4个月和墨江MS5.9地震前4.2个月,视应力和归准化视应力均出现高值异常,累积视体积增长,且增长速率增大。景谷地震前其震源区、墨江地震前震源区同一断裂带南段为视应力高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MS6.6地震 墨江M_S5.9地震 视应力 视体积
下载PDF
滇西南地区4级地震活动增强及其预报意义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小艳 彭关灵 孙楠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25-26,共2页
地震显著增强是大震前应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的显示。强震前震源区周围一定时空范围内经常出现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这是国内外学者早已注意到的异常现象。川滇地区M≥6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以增强为主,但异常出现的范围因地震而异。2017年10... 地震显著增强是大震前应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的显示。强震前震源区周围一定时空范围内经常出现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这是国内外学者早已注意到的异常现象。川滇地区M≥6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以增强为主,但异常出现的范围因地震而异。2017年10月以来,尤其是2018年1月以来,滇西南地区连续发生多次ML≥4.0地震,中等地震活动增强显著,截止5月31日,共发生9次ML≥4.0地震,最大地震为2018年2月9日景洪ML5.3(M4.9)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增强 滇西南地区 预报意义 地震活动异常 异常现象 时空范围 川滇地区 强震前
下载PDF
2018年云南通海M_S5.0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发震构造讨论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光明 刘自凤 +4 位作者 赵小艳 樊文杰 李永莉 彭关灵 孙楠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3-510,共8页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的快报观测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8年云南通海MS5. 0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使用Seis_CAP程序和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同时反演2次主震的震源机制解。重定位后,2次通海主震的震中位置分别为(24. 188...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的快报观测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8年云南通海MS5. 0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使用Seis_CAP程序和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同时反演2次主震的震源机制解。重定位后,2次通海主震的震中位置分别为(24. 188°N,102. 726°E)和(24. 191°N,102. 725°E),震源深度分别为11. 08 km和9. 24 km。重定位结果显示,通海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呈NE-SW向条带状分布,震源深度优势分布范围为3~12 km。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表明,2次主震均为走滑型地震,最佳拟合深度分别为8. 1 km和6. 4 km。综合分析重定位后地震序列空间分布、主震震源机制解和地质资料,认为小江断裂带中南段西支的明星—二街断裂或与其平行的隐伏断裂可能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海地震 双差定位 发震构造 明星-二街断裂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其破裂特征:地震序列的重定位分析结果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光明 吴中海 +4 位作者 彭关灵 刘自凤 罗睿洁 黄小龙 陈浩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2-678,共17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及时查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震源破裂特征,可为认识该区孕震条件和判别未来强震危险性提供关键依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及时查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震源破裂特征,可为认识该区孕震条件和判别未来强震危险性提供关键依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漾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386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位置。结果显示:漾濞地震序列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分布,长约25 km;整体走向135°;M_(S)6.4主震震中位置为25.688°N,99.877°E;震源深度约9.6 km。综合地震序列深度剖面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可知,发震断层应为北西走向、整体向西南方向陡倾的右旋走滑断层,倾角具有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变缓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过程发现,该地震具有典型的“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活动特点,其破裂过程主要包括3个阶段。破裂成核阶段:首先在发震断层10~12 km深度处相对脆弱部位产生小尺度破裂,之后失稳加速破裂,发生M_(S)5.6地震;主震破裂阶段:在构造应力场持续加载和周围小尺度破裂的共同影响下,促使浅部较高强度断层闭锁区破裂,形成M_(S)6.4主震;尾端拉张破裂阶段:主震破裂向东南扩展过程中,在东南端形成与之呈马尾状斜交的、具有正断性质的次级破裂,并产生M_(S)5.2余震。而且此次地震还在源区北东侧触发了北北东向的左旋走滑破裂。综合分析认为,漾濞地震是兰坪-思茅地块内部北西向草坪断裂在近南北向区域应力挤压作用下发生右旋走滑运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新生断裂特征。近年来兰坪-思茅地块内部一系列中强地震的发生表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持续挤出的过程中,遇到该地块的阻挡,正在导致地块内部早期断层贯通形成新的活动断裂。因此,川滇地块西南边界带上或相邻地块内部老断层的复活和新生断裂的产生是区域中强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价中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建议需重视未来该区中强地震进一步向东南和向北的迁移或扩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漾濞MS6.4地震 草坪断裂 新生地震断裂 震源破裂过程 地震重定位
下载PDF
滇西北地区强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自凤 龙锋 +1 位作者 彭关灵 赵小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0-337,共8页
利用1965年1月—2018年11月云南地震台网提供的月报目录和1999年1月—2018年10月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对滇西北地区主要断裂的b值和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进行了空间扫描,结合历史强震空区,分析了滇西北地区的强震危险性。结果表明:①2000年... 利用1965年1月—2018年11月云南地震台网提供的月报目录和1999年1月—2018年10月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对滇西北地区主要断裂的b值和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进行了空间扫描,结合历史强震空区,分析了滇西北地区的强震危险性。结果表明:①2000年1月以来程海断裂、龙蟠—乔后断裂及维西—乔后断裂南段b值显著降低,而中甸断裂地震空区两端、程海断裂及邻区则为低b值(b<0.7)主体区域。②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好的区域分布于程海断裂中部、龙蟠—乔后断裂及维西—乔后断裂南段及邻区。分析认为,低b值和震源机制一致性好可能是区域应力水平增强所致,据此判断程海断裂、龙蟠—乔后断裂及维西—乔后断裂南段及邻区可能是滇西北地区未来发生强震的潜在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值 震源机制一致性 应力张量方差 强震危险性 滇西北
下载PDF
2014年云南3次强震前后震源机制一致性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自凤 付虹 +3 位作者 彭关灵 赵小艳 李孝宾 茶文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8-354,共7页
利用2008-2019年云南及其邻区3121次M≥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了不同时段云南地区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变化和2014年3次强震震区的时间变化,分析了强震前后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3次强... 利用2008-2019年云南及其邻区3121次M≥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了不同时段云南地区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变化和2014年3次强震震区的时间变化,分析了强震前后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3次强震震中位于应力张量方差低值区域或其边缘,各震源区震前空间演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地震发生后应力张量方差快速回升,同时在滇西和滇南-滇西南地区形成2个低值区域;3次强震前3~5年震源区应力张量方差变化过程总体呈正"V"字型,下降过程持续2年左右后开始转折并趋势回升,在正"V"字型形成过程的趋势回升阶段发生地震,回升至发震的时间间隔为1~3年。初步分析认为,3次强震前震源区的震源机制趋于一致是孕震过程中应力增强的一种表现,随着时间推移应力张量方差趋势下降后发生转折,表明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震源机制一致性 应力张量方差 时空演化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测震学异常回顾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自凤 孙楠 +5 位作者 王光明 彭关灵 李永莉 张天宇 毛慧玲 赵小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8-356,共9页
为了完善云南地区测震学预测指标体系,对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平静类、增强类、条带类、参数类测震学异常和前震活动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地震前测震学异常以不同时空尺度、不同震级档地震的平静为主,条带交... 为了完善云南地区测震学预测指标体系,对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平静类、增强类、条带类、参数类测震学异常和前震活动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地震前测震学异常以不同时空尺度、不同震级档地震的平静为主,条带交汇现象也十分显著,震中附近震源机制趋于一致,2012-2017年滇西北地区5级地震丛集发生,且自2020年以来小滇西及邻区4级地震出现增强活动,以中长期异常为主,临震阶段震源区中小地震密集发生构成前震。(2)根据震前提出的测震学异常做出的中长期、较大区域的震情趋势判定是正确的,但临震前的前震识别工作因过多依赖以往震例经验而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震学异常 震源机制一致性 地震条带 前震序列 漾濞M_(S)6.4地震
下载PDF
2014年云南盈江M6.1地震前后视应力时序变化特征
13
作者 彭关灵 赵小艳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79-80,共2页
利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资料,计算了2011年盈江M5.8和2014年盈江M6.1地震震区及邻区2009年1月—2019年4月,3.0≤ML≤5.5地震的震源参数,获得震级与视应力的拟合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相关系数为0.67,表明两者线性相关性较显著,... 利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资料,计算了2011年盈江M5.8和2014年盈江M6.1地震震区及邻区2009年1月—2019年4月,3.0≤ML≤5.5地震的震源参数,获得震级与视应力的拟合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相关系数为0.67,表明两者线性相关性较显著,因震级对视应力分析的影响,采用归准化视应力(理论和方法计算得到的视应力减去视应力与震级的拟合关系式计算得到的视应力之差),获得了归准化视应力时间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地震前 时序变化 云南 特征 区域地震台网 相关系数 线性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维西—乔后断裂带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光明 彭关灵 +1 位作者 赵小艳 付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7-379,共13页
2013年以来,维西—乔后断裂带进入中强地震活跃期,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发生前,已有3组M_(S)≥5.0地震连续发生,表明该断裂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年以来发生在维西—乔后断裂带周边的4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 2013年以来,维西—乔后断裂带进入中强地震活跃期,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发生前,已有3组M_(S)≥5.0地震连续发生,表明该断裂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年以来发生在维西—乔后断裂带周边的4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使用ZMAP软件包计算序列的b值和p值。结果显示,维西—乔后断裂带周边地震序列呈现出两组明显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余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NW向的3组地震序列衰减较快,序列b值相对较低,序列震中分布长宽比较大;2016年云龙M_(S)5.0地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NE向,序列震中分布长宽比较小,衰减较慢,序列b值相对较高。基于序列类比结果和b值时间变化曲线分析认为,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后续发生较大破坏性余震的可能性较小。综合2013年以来维西—乔后断裂带中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和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认为,未来该地区M_(S)≥5.0地震存在向东南或向北迁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西—乔后断裂 漾濞M_(S)6.4地震 地震重定位 余震衰减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2022年1月2日宁蒗M_(S)5.5地震序列重定位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光明 吴中海 +2 位作者 刘昌伟 张天宇 彭关灵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1-593,共13页
2022年1月2日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发生M_(S)5.5地震。采用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此次地震的震相到时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此次宁蒗M_(S)5.5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694次地震的高精度相对位置。重定位后的地震空间分布显示:此次地震... 2022年1月2日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发生M_(S)5.5地震。采用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此次地震的震相到时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此次宁蒗M_(S)5.5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694次地震的高精度相对位置。重定位后的地震空间分布显示:此次地震序列呈NNE至近NS向分布,与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走向(191°)一致,主震位于地震序列南段;地震序列主体活动区长约11 km,宽约6 km,余震主要分布在4—11 km的深度范围内;地震序列在深度剖面上呈现出两组倾向不同的活动分支,其中东侧分支与震源机制解节面Ⅱ的倾角(81°)一致。此外,本次地震还可能触发了邻区的局部断裂活动。综合分析认为,2022年宁蒗M_(S)5.5地震的发震构造应该是NNE至近NS向兼具正断层分量的左旋走滑断层,倾向为WNW,倾角约为81°,其活动性质与震源区已知的活动断层均不一致。尽管本次宁蒗M_(S)5.5地震序列发生在2012年宁蒗—盐源M_(S)5.7地震序列的北侧,但是两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并不相同。库仑应力反演结果显示,2012年宁蒗—盐源M_(S)5.7地震对本次宁蒗M_(S)5.5地震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宁蒗M_(S)5.5地震 2012年宁蒗—盐源M_(S)5.7地震 双差定位法 永宁断裂 古鲁—岩瓦断裂
下载PDF
云南兰坪盆地西缘推覆构造格架及运动学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小辉 王道永 +1 位作者 周辅增 彭关灵 《云南地质》 201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根据变形特征和构造组合形式,兰盆构造地西南缘推覆构造可划分为中央推覆带、前陆冲断带和前陆滑脱带。中央推覆带的雏型形成于印支期,叠加了后期的构造变形,以大面积岩浆活动和大幅度隆升为主要特征;前陆冲断带形成始于燕山期,叠加了... 根据变形特征和构造组合形式,兰盆构造地西南缘推覆构造可划分为中央推覆带、前陆冲断带和前陆滑脱带。中央推覆带的雏型形成于印支期,叠加了后期的构造变形,以大面积岩浆活动和大幅度隆升为主要特征;前陆冲断带形成始于燕山期,叠加了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变形,其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逆冲构造和反冲构造,形成了冲断构造样式;前陆滑脱带形成于喜马拉雅期,以滑脱变形为主要特征,形成了隔档式褶皱。整个推覆构造经过了印支期、燕山期的强烈变形,于喜马拉雅期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其扩展方式为前展式,从临沧岩浆弧向盆地内部,构造活动的时间依次逐渐变新,变形强度依次逐渐减弱,由断裂(冲断)变形演变为褶皱(滑脱)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格架 运动学机制 前展式扩展 云南兰坪
下载PDF
云南地区强震前小震调制比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楠 付虹 +1 位作者 彭关灵 刘自凤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5期82-89,共8页
利用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1973—2014年云南地区M_(S)≥6.0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强震前区域小震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从小震调制比异常开始至发震的持续时间为1.5 a之内,调制比异常的最高值需大于0.57,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比... 利用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1973—2014年云南地区M_(S)≥6.0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强震前区域小震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从小震调制比异常开始至发震的持续时间为1.5 a之内,调制比异常的最高值需大于0.57,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比为最高值时或其后14个月内异常区边界或内部调制比显著高值附近,震级随异常持续时间的延长大致呈增加的趋势;小滇西—滇西北地区的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期内;从分区来看,滇西南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比为最高值(R_(m)≥0.57)后6个月内的异常边界处,尤其是3个月内,滇西北强震多发生在最高值(R_(m)≥0.67)后7—12月内异常区内显著高值附近,滇东北强震多发生在最高值(R_(m)≥0.67)时的异常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小震调制比 异常判别
下载PDF
云南地区相似地震识别与应用
18
作者 王光明 赵小艳 +1 位作者 郑定昌 彭关灵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62-63,共2页
在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事件中,有些事件的波形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我们称这种地震为相似地震。由于地震台所记录到的波形是地震事件的时源函数、地震波传播路径和地震计仪器响应三者耦合的结果,波形的相似性表明地震的震源机制类似、空间... 在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事件中,有些事件的波形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我们称这种地震为相似地震。由于地震台所记录到的波形是地震事件的时源函数、地震波传播路径和地震计仪器响应三者耦合的结果,波形的相似性表明地震的震源机制类似、空间位置接近。相似地震是研究地球内部介质随时间变化十分有效的一种手段。本研究收集云南数字地震台网2009—2016年的地震数据,基于时间域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相似地震,建立云南地区相似地震数据库;基于相似地震库,计算2014年鲁甸MS6.5地震前后波速变化,探讨波速变化与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恢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识别 云南地区 相似度 数字地震台网 地震数据库 应用 地震事件 波速变化
下载PDF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的网络舆情特点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孔德育 彭关灵 徐昕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11期46-51,共6页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地震发生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热议,迅速成为热点事件。本文主要分析在震后24小时内的网络舆情趋势、关注热点、谣言类型、舆情特点等方面,仅对突发类地震舆情...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地震发生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热议,迅速成为热点事件。本文主要分析在震后24小时内的网络舆情趋势、关注热点、谣言类型、舆情特点等方面,仅对突发类地震舆情事件的掌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地震 24小时 关注热点 舆情特点
下载PDF
2021年6月10日双柏M_(s)5.1地震序列精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20
作者 王光明 刘自凤 +1 位作者 彭关灵 孙楠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55-57,共3页
1地震背景据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2021年6月10日19时46分07秒,在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发生M_(s)5.1地震,震中(24.34°N,101.91°E),震源深度8 km。本次地震共造成楚雄州双柏县、玉溪市峨山县和易门县3个县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1地震背景据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2021年6月10日19时46分07秒,在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发生M_(s)5.1地震,震中(24.34°N,101.91°E),震源深度8 km。本次地震共造成楚雄州双柏县、玉溪市峨山县和易门县3个县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2人受伤,直接经济总损失3440万元(引自云南省地震局关于双柏MS5.1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工作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柏M_(s)5.1地震 绿汁江断裂 双差定位 发震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