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应加热炉闭式冷却循环系统的应用
1
作者 彭加利 李佳龙 《工业加热》 CAS 2023年第3期10-13,共4页
通过分析铝型材挤压成型的特点,介绍了铝棒感应加热炉闭式循环冷却系统的设计思路。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感应线圈堵塞以及绝缘等问题总结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该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铝棒加热 闭式冷却循环 感应线圈
下载PDF
初始晶粒和奥氏体含量对Fe-3%Si钢真应力-应变及软化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永梅 彭加利 +3 位作者 胡亮明 张小玲 李长生 王国栋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2,共6页
通过在热力模拟试验机上采用不同工艺参数的单道次压缩和等温喷水淬火实验,研究了初始晶粒尺寸和奥氏体含量对Fe-3%Si钢应力-应变曲线和软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800℃到1200℃,初始奥氏体含量随着等温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平均奥氏体含... 通过在热力模拟试验机上采用不同工艺参数的单道次压缩和等温喷水淬火实验,研究了初始晶粒尺寸和奥氏体含量对Fe-3%Si钢应力-应变曲线和软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800℃到1200℃,初始奥氏体含量随着等温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平均奥氏体含量由约4%增到约13%,其分布状态由弥颗粒状散趋向聚集粗化成棒状;在1200℃等温1~5 min,单相硅钢平均晶粒尺寸长大速率为144μm/min,而双相硅钢平均长大速率为68μm/min。在加工硬化阶段,奥氏体含量和初始晶粒尺寸对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影响较小,当加工硬化和动态软化达到平衡时,随着奥氏体含量和晶粒尺寸的增加应力值降低。单道次压缩+等温淬火实验表明,初始晶粒越小,奥氏体粒子含量越高,硅钢再结晶软化率提高越快,再结晶分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钢 铁素体 应力 应变 奥氏体 再结晶
下载PDF
热变形对Fe-3%Si钢软化率的影响及其组织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永梅 胡亮明 +2 位作者 彭加利 李长生 王国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38,共5页
采用热力模拟方法对Fe-3%Si钢热变形参数对静态再结晶的影响以及显微组织和晶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相铁素体硅钢而言,变形(等温)温度越高,应变和应变速率越大,再结晶动力学进程越快。在应变为0.8、应变速率为2 s^-1和等... 采用热力模拟方法对Fe-3%Si钢热变形参数对静态再结晶的影响以及显微组织和晶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相铁素体硅钢而言,变形(等温)温度越高,应变和应变速率越大,再结晶动力学进程越快。在应变为0.8、应变速率为2 s^-1和等温3000 s条件下,变形(等温)温度从900℃提高到1100℃时,再结晶软化率由28%提高到70%以上。对于含奥氏体的硅钢,热变形参数对软化率的影响与不含奥氏体的硅钢呈现基本相同的规律,但奥氏体的出现增加了材料的再结晶率。对于初始晶粒尺寸为131μm,奥氏体含量为8%的Fe-3%Si钢,会随着退火时间的增长,小角晶界从轧后1 s淬火到轧后退火50 s由24%降至7%。等温时间达到15 s以内,大角晶界明显增加,小角晶界大幅减少。50 s时小于5°的取向差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钢 组织 应变 取向 再结晶
下载PDF
薄带连铸Fe-2.7%Si铸带组织和析出物
4
作者 牟俊生 焦海涛 +6 位作者 韩琼琼 张元祥 王洋 曹光明 李成刚 许云波 彭加利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2,共5页
研究了双辊薄带连铸Fe-2.7%Si合金铸带组织和析出物的形貌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铸带中间区域具有以表层柱状晶为主、中心细小等轴晶共存的组织,且细小等轴晶区厚度约为600μm,尺寸为10μm^40μm,晶内有大量亚晶。铸带初始织... 研究了双辊薄带连铸Fe-2.7%Si合金铸带组织和析出物的形貌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铸带中间区域具有以表层柱状晶为主、中心细小等轴晶共存的组织,且细小等轴晶区厚度约为600μm,尺寸为10μm^40μm,晶内有大量亚晶。铸带初始织构较为漫散。铸带中的析出物主要为AlN和MnS的复合析出,通常以MnS周边包围AlN的形态存在,析出的位置主要在晶界、亚晶界附近及晶内。表层析出物尺寸为50nm^500nm,中心层尺寸更为粗大,甚至包括1μm以上的特大型析出物。同时,铸带中存在一定的位错,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第二相粒子的快速细小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薄带连铸 Fe-2.7%Si合金 组织 析出物
下载PDF
温轧Fe-3%Si硅钢带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永梅 彭加利 胡亮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8-92,共5页
采用热轧-温轧工艺制备了表面质量良好的0.35 mm厚的Fe-3%Si硅钢带。对热轧、温轧以及退火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运用TEM观察析出物在热轧、温轧、退火时的析出特点,同时测量了该合金温轧薄板的磁性能。研究表明,热轧时析出物较多,大多... 采用热轧-温轧工艺制备了表面质量良好的0.35 mm厚的Fe-3%Si硅钢带。对热轧、温轧以及退火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运用TEM观察析出物在热轧、温轧、退火时的析出特点,同时测量了该合金温轧薄板的磁性能。研究表明,热轧时析出物较多,大多为细小弥散的Cu Mn S化合物,平均析出大小为43 nm,分布密度约1.5×10^(10)个/cm^2。析出物在退火后较多,主要也是Cu Mn S化合物,平均尺寸大小为52.9 nm,分布密度约2.5×10^(10)个/cm^2,相对于热轧,析出粒子更大更均匀,抑制晶粒长大作用明显。通过热轧-温轧-退火工艺制备的Fe-3%Si薄板板材成形性和表面质量较好,磁感应强度为1.78 T,铁损为3.229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硅钢带 析出物 磁性能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