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彭四萍 张永根 贺文成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838-841,844,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ICU连续入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30例,对所有受试患者同时进行连续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连续动态检查,有创方法作为对照,记录评价分析监测主要参数指标CI... 目的研究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ICU连续入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30例,对所有受试患者同时进行连续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连续动态检查,有创方法作为对照,记录评价分析监测主要参数指标CI,采用应用回归分析无创血流与有创血流动力学CI值的关系、Bland-Altman分析两组CI偏倚的一致性。结果两者方法所测得CI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所测得的CI值具有高度一致性,回归方程式无创CI=1.034+0.599×有创CI(r=0.467)。Bland-Altman分析两次CI的偏倚及准确性一致性,两次CI偏倚呈正态分布,偏倚的均值是0.467,标准差是0.213,其上限为0.37,下限-0.464,各测量值绝大多数位于一致性界限内,两组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是安全方便可靠检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能有效指导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胶原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彭四萍 许兆延 +1 位作者 陈军 杨大浩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71-174,19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肌胶原变化与左心室重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入住宝安区人民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后患者是否...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肌胶原变化与左心室重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入住宝安区人民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后患者是否行直接PCI治疗分为直接PCI治疗组(n=30)和择期PCI治疗组(n=30),其中10例(其中直接PCI治疗组5例,择期PCI治疗组5例)患者出院后不愿意随访。所有入选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0 d均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Ⅰ型C端胶原前肽(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CP)、Ⅲ型N端胶原前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II procollagen,PⅢNP)和Ⅰ型C端胶原末肽(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 I,CITP)浓度;术后3 d、术后30 d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术后30 d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术后30 d直接PCI治疗组血清PICP、PⅢNP、CITP浓度较择期PCI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CP:(7.76±1.47)ng/mL vs.(10.73±1.67)ng/mL,P﹤0.05;PⅢNP:(11.17±4.72)ng/mL vs.(37.80±6.83)ng/mL,P﹤0.05;CITP:(31.18±6.78)ng/mL vs.(45.10±9.70)ng/mL,P﹤0.05]。术后30 d直接PCI治疗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择期PCI治疗组[(46.57±6.10)mm vs.(52.63±6.50)mm,P﹤0.05;(34.25±4.86)mm vs.(37.33±3.56)mm,P﹤0.05;22.8%±3.4%vs.28.2%±6.8%,P﹤0.05]。结论直接PCI治疗可有效地挽救濒死的心肌,减轻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检测血清心肌胶原浓度能作为预测心室重构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胶原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左心室重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间质胶原与左心室重构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彭四萍 陈军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8期3009-3011,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后胶原的数量及分布发生改变,引起心脏间质纤维化,限制心肌活动,降低心室的顺应性,使心室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心室重构)。心室重构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后胶原的数量及分布发生改变,引起心脏间质纤维化,限制心肌活动,降低心室的顺应性,使心室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心室重构)。心室重构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对心肌间质胶原代谢产生影响,使间质胶原含量及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现就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间质胶原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间质胶原 心室重构
下载PDF
血NGAL、L-FABP、CysC早期预测绝经期妇女PCI术后CIN
4
作者 王小明 彭四萍 廖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载脂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胱抑素C(CysC)早期预测绝经期妇女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绝经期妇女PCI术后CIN患者80例为试验...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载脂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胱抑素C(CysC)早期预测绝经期妇女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绝经期妇女PCI术后CIN患者80例为试验组,同期在我院行PCI术治疗且术后无CIN发生的绝经期妇女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NGAL、L-FABP、CysC差异,分析NGAL、L-FABP、CysC早期预测绝经期妇女PCI术后CIN价值。结果试验组NGAL、L-FABP、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早期预测绝经期妇女PCI术后CI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6%、87.01%;L-FABP早期预测绝经期妇女PCI术后CIN的AUC为0.85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95%、88.11%;CysC早期预测绝经期妇女PCI术后CIN的AUC为0.92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24%、94.68%。结论血NGAL、L-FABP、CysC均是早期预测绝经期妇女PCI术后CIN的有效指标,可作为诊断CIN的“肌钙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妇女 对比剂肾病 经皮冠脉介入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载脂蛋白 胱抑素C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ICU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郭昆 张红英 彭四萍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1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ICU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ICU 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芬太...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ICU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ICU 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2.5μg/kg/h)镇痛,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0.5μg/kg/h、0.2~0.7μg/kg/h;1.5μg/kg/h)。观察并记录临床生命参数指标、麻醉相关指标,采用VAS、RASS评分评估镇静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RA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37±0.92)vs(2.82±1.04),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3±0.82)vs(5.77±0.63)d,P<0.05)]机械通气(2.59±0.91 vs 3.30±0.96 d,P<0.05),ICU住院时间[(5.33±1.27) vs(7.32±1.39)d]。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ICU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下载PDF
泮托拉唑对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PGE2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坚云 彭四萍 +1 位作者 龚敏 文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3期134-137,共4页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GE2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参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7 d后,试验组PGE2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泮托拉唑,可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清PGE2水平,具有较好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消化道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前列腺素E2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彭四萍 杨大浩 陈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1例,分为造影剂肾病组(n=28)及非造影剂肾病组(n=73)。所有入选患者取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静脉血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碱性苦味酸法测定NGAL浓度及肌酐(creatinine,Cr)浓度。结果造影剂肾病组患者的血清NGAL浓度术后1 h即开始增高[(157.15±12.62)ng/L],术后[(25.0±10.3)h]达峰值[(230.15±10.62)ng/l];血清Cr浓度在术后4 h开始升高,术后[(36.0±11.2)h]峰值出现,血清NGAL、Cr两者浓度时间变化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造影剂肾病组各时段血清NGAL及Cr无明显变化,与造影剂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2 h血清NGAL浓度100 ng/mL为临界点,计算受试工作者特征计算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92,血清NGAL预测CIN的敏感度为89%和特异度87%。结论 NGAL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剂肾病的早期血清标记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造影剂肾病
下载PDF
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彭四萍 陈军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833-2836,共4页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连续入组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集束化治疗组(40例)和传统治疗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观察两组患者复苏终点、器官功...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连续入组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集束化治疗组(40例)和传统治疗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观察两组患者复苏终点、器官功能变化、生存时间、病死率。结果最初治疗6h时,传统治疗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01);传统治疗组的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MAP显著低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01)。治疗后72 h时传统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明显高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01)。传统治疗组总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P=0.025),两组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早期集束化治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33.66±26.77)d,95%可信区间(95%CI)为27.824~58.176;传统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31.334±2.376)d,95%CI:24.619~3 1.381;随时间的延长,两组生存率逐渐下降,但传统治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早期集束化治疗组。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可以减少感染性休克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早期集束化治疗 病死率
下载PDF
动态观察sST2和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妮 王小明 彭四萍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2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两项指标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出现心血管事件和未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心肌梗... 目的研究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两项指标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出现心血管事件和未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各55例,再抽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同年龄段人群资料55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组研究对象的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水平。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两项指标水平均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两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两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术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和健康人群,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血管事件 术后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蛋白 半乳糖凝集素-3
下载PDF
脑钠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与黏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朝晖 彭四萍 +2 位作者 刘方鹏 洪浪 赖珩莉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脑钠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健康成人,取其外周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 目的研究脑钠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健康成人,取其外周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培养,7d后获得贴壁细胞,荧光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收集EPCs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脑钠肽干预组(0.05μg/ml、0.10μg/ml、0.15μg/ml、0.20μg/ml、0.25μg/ml),均培养24h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能力,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测定EPCs的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测定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脑钠肽干预组均显著增加EPCs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分别与两者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对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脑钠肽能促进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对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脑钠肽 冠心病 血管生成
下载PDF
长期家庭氧疗配合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霞 彭四萍 吴正义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20期2817-2819,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配合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6月入住我院的COPD稳定期出院患者60例,按照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配合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6月入住我院的COPD稳定期出院患者60例,按照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长期家庭氧疗配合呼吸肌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干预后的病情变化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配合呼吸肌训练,可显著改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长期家庭氧疗 呼吸肌训练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公众心肺复苏”的成功规律分析和抢救预案制定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文萍 何忠杰 +5 位作者 彭四萍 王永刚 李志辉 谷向民 赵哲伟 刘双庆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年第5期-,共5页
目的:探究“公众心肺复苏”成功完成心肺脑复苏的规律,提出“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预案”。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5年全国重大医疗保障现场、公共场所、比赛场所等空间和笔者在执行院外抢救任务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且经心肺复苏(CP... 目的:探究“公众心肺复苏”成功完成心肺脑复苏的规律,提出“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预案”。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5年全国重大医疗保障现场、公共场所、比赛场所等空间和笔者在执行院外抢救任务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且经心肺复苏(CPR)抢救成功的16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3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段龄,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时间、场所、诱/病因,实施 CPR 的第一施救者身份,抢救的开始时间、方法、后续治疗衔接时间以及抢救结果等信息。结果患者分布:儿童6例,中年1例,青年6例,老年2例。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场所:运动赛场或公园8例,游泳池或山庄2例,其他公共场所6例。诱因或病因:溺水和窒息6例,运动4例,心源性3例,触电2例,外伤1例。第一施救者:目击者7例(其中家人1例),医护人员6例,救护员3例。抢救方法:采用徒手CPR 15例,背跑式 CPR 1例,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3例。所有患者平均在1 min[(54.36±45.46)s]内开始接受胸外按压,与进一步救治的衔接时间为(7.13±2.66)min,初步抢救过程均在8~10 min 内完成。除例5后期出现并发症死亡,余患者均未遗留明显脑损害症状。结论在“公众心肺复苏”领域,成功复苏的核心是贯彻现场抢救的立即执行和专业抢救的迅速衔接。制定“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 预案”应具体要求施救者在发现情况的1 min 内开始胸外按压,7 min 内有后续或专业性抢救措施,抢救不以转运为目的而更应进行合理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心肺复苏 白金十分钟预案 呼吸心跳骤停
原文传递
每日唤醒与舒适化镇痛镇静两种方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9
13
作者 郭昆 张红英 彭四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0-952,共3页
目的 探讨舒适化镇痛镇静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唤醒的镇痛镇静方... 目的 探讨舒适化镇痛镇静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唤醒的镇痛镇静方案,维持重症监护疼痛观察评分(CPOT)在0-3分,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在-3--4分;观察组给予舒适化镇痛镇静方案,即时镇痛镇静评分,维持CPOT在0-1分,RASS在-1-0分,可随时唤醒,使患者感觉舒适,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以及镇静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男性(例):25比28〕、年龄(岁:55.2±8.3比56.1±7.9)、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19.4±3.0比19.8±3.2〕、病因〔脓毒症(例):13比1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例):12比10,急性肺损伤(例):8比9,失血性休克(例):5比4,心源性休克(例):2比1〕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 :5.6±1.9比7.8±2.7, 6.6±2.1比9.8±2.5,均P<0.01),VAP发生率明显降低(17.5%比40.0%,P<0.05),谵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25.0%比47.5%,P<0.05),镇静药物使用日均剂量及总剂量显著减少〔丙泊酚日均剂量(mg):200.3±94.2比455.7±143.1,丙泊酚总剂量(mg):1 266.4±419.7比2 682.6±734.1 ;右美托咪定日均剂量(μg):726.6±241.1比1 312.7±841.6,右美托咪定总剂量(μg):5 647.3±2 215.2比9 864.5±4 268.0 ;均P<0.01〕.结论 实施舒适化镇痛镇静方案可缩短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减少镇静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化 镇痛 镇静 机械通气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原文传递
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廖英坚 彭四萍 +4 位作者 周敏 刘朝晖 卜金枝 周淑华 平兆幸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3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颅脑MRI检查结果分为4组:H型高血压组62例,冠心病组32例,脑梗死组30例,冠心病并脑梗死组12例。测量各组患者...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3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颅脑MRI检查结果分为4组:H型高血压组62例,冠心病组32例,脑梗死组30例,冠心病并脑梗死组12例。测量各组患者血压,测定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脂、血糖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组血压、血糖及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冠心病并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H型高血压组,冠心病并脑梗死组高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灶大小均呈正相关(r=0.780、0.8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OR=4.235,95%CI(1.386,16.852),P=0.014〕、脑梗死〔OR=3.086,95%CI(1.003,13.206),P=0.04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脑梗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脑梗死 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