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的艺术”:汉赋空间叙事的演进、类型及其美学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彭安湘 高爱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13,共7页
作为一门"空间的艺术",汉赋诸种体类所涉及的空间层面多样,并发生相互交错、渗透、重叠的关系。汉赋家们在散体赋以及部分骚体赋及其变体中,综合古代空间意识及前人创作经验将空间叙事推向成熟。汉赋空间叙事主要有方位叙事、... 作为一门"空间的艺术",汉赋诸种体类所涉及的空间层面多样,并发生相互交错、渗透、重叠的关系。汉赋家们在散体赋以及部分骚体赋及其变体中,综合古代空间意识及前人创作经验将空间叙事推向成熟。汉赋空间叙事主要有方位叙事、"连类"叙事和移位叙事三种主要类型,并具有空间叙事与时间叙事互为依存、现实空间与想象空间互为补充以及表层结构与空间意义互为支撑等鲜明特征。汉赋家依空间的无限性、共存感与形式特征而建构起时空交错的总体艺术架构,把纷繁的物象统一为宏大的、气势生动的审美整体,从而鲜明地体现了汉赋"巨丽"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空间叙事 方位叙事 “连类”叙事 移位叙事
下载PDF
汉代颂体风貌以及颂与赋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安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7,共6页
颂,本于《诗》而属于成韵之文,汉代是其发展转变的时期。汉颂在表现对象及题材内容上较先秦颂体自由宽和得多,既具祭祀神明、沟通"德性"的本体用途,又具维护汉庭统治的德化、政教功能。而且,汉颂逐渐从先秦紧密的诗、颂亲缘... 颂,本于《诗》而属于成韵之文,汉代是其发展转变的时期。汉颂在表现对象及题材内容上较先秦颂体自由宽和得多,既具祭祀神明、沟通"德性"的本体用途,又具维护汉庭统治的德化、政教功能。而且,汉颂逐渐从先秦紧密的诗、颂亲缘关系中挣脱出来,并呈显描容、叙事与述意兼具的文体特征。它与汉赋不是同体异用的关系,两者之所以出现赋颂互淆的"似赋"、"类赋"现象,除了政治文化及学术思潮等外部原因外,还与二者内在的文体矛盾相关。它们在汉代由原本诗性走向散文化的近乎合拍的衍化趋势,造成了两者界限的一度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颂关系 赋颂异体 诗性 散文化
下载PDF
论北朝赋的创作倾向及理论嬗变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安湘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9-94,共6页
北朝赋的创作倾向及赋论基本上沿续汉代重政教的赋用论传统,但在不同的时期又有向南朝赋论靠拢的倾向。不过,其倾向与嬗变不像南朝赋论那样,沿着赋文学特质的方向,变动迅速的发展,而是变动缓慢且曲折回旋。不过,北朝赋风与南朝赋风在不... 北朝赋的创作倾向及赋论基本上沿续汉代重政教的赋用论传统,但在不同的时期又有向南朝赋论靠拢的倾向。不过,其倾向与嬗变不像南朝赋论那样,沿着赋文学特质的方向,变动迅速的发展,而是变动缓慢且曲折回旋。不过,北朝赋风与南朝赋风在不同时期的互相渗透以及南、北朝赋论的双向浸润、补正,又最终在南北融合的大趋势中产生了符合赋文学发展的拓新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创作倾向 理论嬗变
下载PDF
《古文苑》辞赋观及其选本批评形态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安湘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53-159,共7页
《古文苑》是一部通代诗文总集,选录了诗、赋、文等十八类文体,其中赋体卷数最多,比重最大。在其"思古而贵于兼存"和补《文选》之所遗的编撰目的下,其编排体式、选录原则、选录眼光及选录志趣等四个方面综合表明了《古文苑》... 《古文苑》是一部通代诗文总集,选录了诗、赋、文等十八类文体,其中赋体卷数最多,比重最大。在其"思古而贵于兼存"和补《文选》之所遗的编撰目的下,其编排体式、选录原则、选录眼光及选录志趣等四个方面综合表明了《古文苑》的辞赋观为:以古为尚、以小为美、雅俗兼具。《古文苑》是以《文选》为首的赋学批评形态在后世影响流布系统中的一份子,在选择、衡鉴、去取、编排以及序注的过程中传达出自己的赋学观念和批评意见,体现出中国赋学批评形态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苑》 辞赋观 《文选》 选本批评形态
下载PDF
《古文苑》与《文选补遗》赋选观异同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安湘 王婧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古文苑》与《文选补遗》,既是《文选》在唐宋影响流布的后续结果,又是试图突破《文选》模式体现选本个性的有益尝试。两者在选赋意图、选赋时段、编排体例、评注形式等方面颇为相似,共同传达出"以古为尊、以小为尚"的赋选... 《古文苑》与《文选补遗》,既是《文选》在唐宋影响流布的后续结果,又是试图突破《文选》模式体现选本个性的有益尝试。两者在选赋意图、选赋时段、编排体例、评注形式等方面颇为相似,共同传达出"以古为尊、以小为尚"的赋选观。但更多的是呈现出:探讨赋源有"尊荀"与"崇宋",列赋次序有重文和尚质,赋家去取有衡文与量德,选赋定篇有尚用与重情的四大区别。这种赋选观上的重大分野主要与编撰者"文术自有主张"的编撰意图密切相关,并因此带来两者在"选学"体系中不同的传播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苑》 《文选补遗》 赋选观 选本批评形态
下载PDF
从“丽”“慷慨”之新调到“理”“超然”之别调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安湘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曹魏赋论在经学式微与玄学兴起的哲学背景下,突显出其尚"丽"、重"本"、崇"理"的理论要义和创新调、守复调、开别调的理论批评视阀。在赋论史上,曹魏赋论以创新大于继承的特质开启了中古赋论的新篇章。
关键词 曹魏赋论 “丽” “本” “理”
下载PDF
“讲坛春暖杏花香”:一部“讲授学”力作——评《如何走上大学讲台》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安湘 《云梦学刊》 2014年第4期156-157,共2页
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尔伯特曾说过:“教学的最初几个月和几年都是重要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可以扼杀一个教师前途光明的教学生涯,也可以使一个教师走上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道路。”然而,“暗中摸索总非真”,如果有授课理论与技巧的系统著作... 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尔伯特曾说过:“教学的最初几个月和几年都是重要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可以扼杀一个教师前途光明的教学生涯,也可以使一个教师走上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道路。”然而,“暗中摸索总非真”,如果有授课理论与技巧的系统著作来指导,这对年青教师成功走上大学讲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与帮助作用。但对大学“讲授学”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前科学”或“潜科学”的状态,还有许多尚待拓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讲台 讲授 力作 杏花 讲坛 教学生涯 著名教育家
下载PDF
屈骚诗性空间的生成、意蕴与影响——基于地学知识角度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安湘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3-60,共8页
屈骚虚实空间中包孕的地理物象、空间思维及精神意蕴,构设了独具魅力的诗性空间。屈骚时代及其之前的地学思想和地学观念,当是其诗性空间艺术生成的重要知识源头之一,而突显属意方位、建构神性场域、勾画江山地景、铺展游观道线,则是其... 屈骚虚实空间中包孕的地理物象、空间思维及精神意蕴,构设了独具魅力的诗性空间。屈骚时代及其之前的地学思想和地学观念,当是其诗性空间艺术生成的重要知识源头之一,而突显属意方位、建构神性场域、勾画江山地景、铺展游观道线,则是其空间艺术生成的主要手段。诗性空间既是屈原对世界充满诗意的一种认知方式,也体现了他独特的精神意义。其中怀念楚国、思慕旧故的地缘情结为其精神内核并指向两个层面,一是地学意义上的乡土故园,二是文化层面上的精神家园。屈骚营造的诗性空间,不仅在文体变革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诗歌地理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骚 诗性空间 地学知识 地缘情结 地理诗学
下载PDF
先唐辞赋与地志关系研究之检讨与设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安湘 《天中学刊》 2021年第6期55-65,共11页
辞赋与地理关联密切。古代学人已模糊意识到赋是最具地理意味的文本,且赋与地志在文体属性、认识功能和学科归属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当代研究者在古代学人辟创论题、联缀学科的基础上,在吸收和参与中外学者文学地理学研究理论和方法... 辞赋与地理关联密切。古代学人已模糊意识到赋是最具地理意味的文本,且赋与地志在文体属性、认识功能和学科归属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当代研究者在古代学人辟创论题、联缀学科的基础上,在吸收和参与中外学者文学地理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进程中,力图采用新视角、新方法、新理论打开先唐赋学的研究格局。其成果大体表现为“作为文学的地理”和“文学中的地理”的两大取向。但是,这种跨学科的研究尚处在初显成效的阶段。对于这样一个可以大加开拓的领域,应该遵循关联性、整体性和创建性三方面的原则。这既是必然之势,又为迫切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唐辞赋 地志 文学地理学 述评
下载PDF
宋玉辞赋与汉代散体大赋空间叙事的关联——兼论汉赋空间叙事的类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安湘 《职大学报》 2016年第1期15-21,共7页
宋玉在由楚辞到汉赋的文体转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辞赋作品建构的立体空间坐标系,以及逐次相加的极度铺排、渲染所体现出的空间观念、"空间图式"成为与汉代散体大赋关联的新角度。汉赋作家综合古代空间意识及前... 宋玉在由楚辞到汉赋的文体转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辞赋作品建构的立体空间坐标系,以及逐次相加的极度铺排、渲染所体现出的空间观念、"空间图式"成为与汉代散体大赋关联的新角度。汉赋作家综合古代空间意识及前代作品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空间叙事推向成熟。汉赋空间叙事主要有空间方位叙事、空间"连类"叙事和空间移位叙事三种主要类型,并具有空间叙事与时间叙事互为依存、征实与虚构互为补充以及表层结构与空间意义互为支撑等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散体大赋 空间叙事 方位叙事 “连类”叙事 移位叙事
下载PDF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辞章”——论苏辙对屈、宋的接受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安湘 刘叶梦 《荆楚学刊》 2018年第4期12-19,63,共9页
苏辙对与屈宋有关的塔、庙、峰的诗赋书写包括论屈原"伉直"的品性、屈原死亡的主题、再塑巫山神女形象以及演绎"快哉风"母题等内容。他从"义理"与辞章的接受向度,以入世观念和济世情怀抉发屈原其人其作... 苏辙对与屈宋有关的塔、庙、峰的诗赋书写包括论屈原"伉直"的品性、屈原死亡的主题、再塑巫山神女形象以及演绎"快哉风"母题等内容。他从"义理"与辞章的接受向度,以入世观念和济世情怀抉发屈原其人其作的道德功能和社会功用,从篇章结构和诗赋风格挖掘楚辞"韵奇"的文学价值。其极力绾合"道"、"文"的努力,既为北宋中后期"续微学之将坠"的学术承继作了贡献,又为后世楚辞接受与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野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屈宋 接受 “伉直” 巫山神女
下载PDF
高唐神女原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安湘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7-60,共4页
高唐神女是战国时楚国伟大辞赋作家宋玉根据原始宗教、神话、传说塑造的光耀千古的女神。挖掘此神女的原型,一直是研究者着力所在。学者们根据高唐神女在文学、宗教、心理等方面的传承、变异、置换,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心... 高唐神女是战国时楚国伟大辞赋作家宋玉根据原始宗教、神话、传说塑造的光耀千古的女神。挖掘此神女的原型,一直是研究者着力所在。学者们根据高唐神女在文学、宗教、心理等方面的传承、变异、置换,运用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多种理论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从而使高唐神女的多样原型呈现在世人面前。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发表的有关高唐神女研究的论文有90余篇,出版的专著有3部。关于高唐神女的原型,学术界主要有九种观点:(1)先妣兼高;(2)巫儿(尸女);(3)灵芝;(4)帝女或尧女;(5)云雨;(6)美神和爱神;(7)山鬼;(8)盐水神女;(9)复合型神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高唐神女 原型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新世纪15年中国大陆古代赋学研究巡礼
13
作者 彭安湘 郭玲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5-24,共10页
在20世纪赋学研究奠定的良好学术基础上,新世纪15年中国大陆的古代赋学研究呈现出繁盛的学术图景。首先,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了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扩展的趋势并形成了一支稳步壮盛的赋学研究学术队伍。其次,在学术建术上,赋学研究成... 在20世纪赋学研究奠定的良好学术基础上,新世纪15年中国大陆的古代赋学研究呈现出繁盛的学术图景。首先,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了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扩展的趋势并形成了一支稳步壮盛的赋学研究学术队伍。其次,在学术建术上,赋学研究成果丰硕。具体表现在:赋文献辑录整理的迅速发展、文艺学文本阐释的多面化与深细化、学术史研究的系统化、交叉和边缘研究的不断开拓与创新以及数千篇赋学论文的深度掘进和多面拓展。再次,在学术特点上,新世纪古代赋学研究具有求全趋通、求异创新、开放互鉴的鲜明特色。以后的研究则仍需在学理阐释、学术态度、创研互动上多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古代赋学 学术图景
下载PDF
论《左传》中齐鲁两国女性的风貌及其文化内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安湘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左传》所记齐鲁两国女性的行事多与婚恋有关,因而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在东夷文化的大背景中,齐鲁两国习俗和精神文化的相同与互异、冲突与融合;展现了男权文化伊始时,齐鲁女性的情感、遭遇和命运;同时为后世塑造了一系列个性彰显... 《左传》所记齐鲁两国女性的行事多与婚恋有关,因而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在东夷文化的大背景中,齐鲁两国习俗和精神文化的相同与互异、冲突与融合;展现了男权文化伊始时,齐鲁女性的情感、遭遇和命运;同时为后世塑造了一系列个性彰显的女性形象,并且由她们忧郁的命运及她们自己咀嚼了无数遍的情感积淀成了经典的文学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齐鲁女性 东夷文化 文化内蕴 个性
下载PDF
地理赋的空间张力与情感安顿——以《古文苑》地理赋研究为例
15
作者 彭安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8,共4页
在中国文学诸文体中,辞赋与地理关系最为紧密。《古文苑》选录的地理赋,既包含有曾经真实的空间存在,也坦露着赋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它们再现了中古时期的部分交通路线,展现了沿途的自然人文景观,抒发了赋家对自然景致、疆域风物、雄伟... 在中国文学诸文体中,辞赋与地理关系最为紧密。《古文苑》选录的地理赋,既包含有曾经真实的空间存在,也坦露着赋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它们再现了中古时期的部分交通路线,展现了沿途的自然人文景观,抒发了赋家对自然景致、疆域风物、雄伟山岳和中心帝都深广的地理情怀。辞赋因这些地理表述参与其中,从而表现出征实求真、时空结合、情由景生的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苑》 地理赋 交通路线 自然人文景观 地理情怀 文学特征
下载PDF
汉赋的法律言说
16
作者 彭安湘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4-172,188,共10页
法律与文学因对人性、人权的共同关注而成为关联甚密的交叉领域。汉代法律为汉赋提供了言说对象、题材内容和表现空间,汉代赋家则在以儒入法、天道法统和崇公抑私等知识与思想营造的语境中,通过儒家经义入赋、从宗统到君统的作赋思维以... 法律与文学因对人性、人权的共同关注而成为关联甚密的交叉领域。汉代法律为汉赋提供了言说对象、题材内容和表现空间,汉代赋家则在以儒入法、天道法统和崇公抑私等知识与思想营造的语境中,通过儒家经义入赋、从宗统到君统的作赋思维以及重雅轻俗的审美择取等方式,使汉赋与法律融织、互渗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法律言说风貌。这种言说传达出的“修德”“慎刑”观念,顺生、劝生精神,清明、公正诉求,较为鲜明地体现出赋文学独特的法律规制功效并对后世文学书写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法律言说 以儒入法 天道法统 经义入赋
下载PDF
春秋含章:汉至唐代史传式赋学批评形态论
17
作者 彭安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史书载赋现象萌蘖于《左传》,兴起于两汉,承继于后世正史。依据“形态学”的概念和分类原则,以及宋前史书于纪、传、志三体中收录有前代及当世的大量赋篇、赋题、赋序、赋集、赋句和赋评的事实,汉到唐代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史传式赋学批评... 史书载赋现象萌蘖于《左传》,兴起于两汉,承继于后世正史。依据“形态学”的概念和分类原则,以及宋前史书于纪、传、志三体中收录有前代及当世的大量赋篇、赋题、赋序、赋集、赋句和赋评的事实,汉到唐代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史传式赋学批评形态。史传式赋学批评内涵丰富,大致有树立选赋标准、交代录赋缘由、揭示赋学背景、展示赋学流变四个方面的内涵;与其他批评形态相比,还呈现出传主与传文互释、叙事与批评结合、包容量大与依附性兼具的鲜明特征。这些不仅反映出其时的赋学观念和批评意识,使读者能在整体的史学观照中把握一代代赋学发展的脉博,而且其在后世不断被承祧、发扬的重要回响,又能彰显史传式批评形态在赋学批评史上的辐射力和生命力,故而具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与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式批评 赋学批评形态 “春秋赋诗” 形态学
下载PDF
传播与接受视域中的中古赋及中古赋论
18
作者 彭安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7,共5页
在传播与接受视域中,唐至清代的接受者对中古赋作因采用了不同的批评标准和批评方法而产生了不尽相同的评价。其赋评基调大体经历了一条由贬抑到肯定的演变轨迹。中古赋论对于文学的自觉和审美的要求与重视,迥异于汉代赋论对赋之政治功... 在传播与接受视域中,唐至清代的接受者对中古赋作因采用了不同的批评标准和批评方法而产生了不尽相同的评价。其赋评基调大体经历了一条由贬抑到肯定的演变轨迹。中古赋论对于文学的自觉和审美的要求与重视,迥异于汉代赋论对赋之政治功利之用的追求,它是最早回归赋文学本位并初具自觉的赋体批评意识的赋学理论。中古赋论内涵丰富,对唐至清代赋学产生了深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赋欲丽"等赋学观在后世的回响;二是赋论批评形态为后世所承袭;三是赋学辨体理路在后世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赋 中古赋论 传播与接受
下载PDF
中古赋论批评形态之类型、特征与影响
19
作者 彭安湘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5-41,共7页
中古赋论论题广泛、内涵博赡,以重"情"尚"丽"迥别于两汉赋论的依"经"立论。而且,中古赋论批评形态也非常丰富。在汉代批评形态甚为单调的情状下,中古出现了诸如赋序、史传、笔记、选本以及赋学专论等形... 中古赋论论题广泛、内涵博赡,以重"情"尚"丽"迥别于两汉赋论的依"经"立论。而且,中古赋论批评形态也非常丰富。在汉代批评形态甚为单调的情状下,中古出现了诸如赋序、史传、笔记、选本以及赋学专论等形貌各异的批评形态。它们呈显状貌繁富、表述随感漫议、行文外呈骈俪、内蕴情感,存在状态渐显独立品格的特征。尤其是赋序批评、笔记批评及选本批评的演进历程表明它们在古代赋论批评形态学史上具有示范作用与生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赋论 批评形态类型 特征 赋序批评 笔记批评 选本批评
下载PDF
“友其人于冥寞,续微学之将坠”——论大、小苏对屈宋的接受
20
作者 彭安湘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11,共6页
大、小苏对屈宋的接受源于经史结合的"家法"教义和耳目相接的"南行"之旅。他们从"义理"与"辞章"的接受向度,通过对与屈、宋有关的塔、庙、峰的诗赋书写,追风屈原"伉直"的品性、探讨&... 大、小苏对屈宋的接受源于经史结合的"家法"教义和耳目相接的"南行"之旅。他们从"义理"与"辞章"的接受向度,通过对与屈、宋有关的塔、庙、峰的诗赋书写,追风屈原"伉直"的品性、探讨"屈原之死"的话题以及再塑巫山神女形象、巧用"咏风"典事并吸纳楚骚"奇韵"之风。不仅将屈骚精神内化为一己品性、情怀,又从文献、创作和理论层面为北宋中后期"续微学之将坠"的学术兴复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屈宋 接受 “义理” “辞章” 楚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