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膝多糖硫酸酯体外和体内抗艾滋病病毒作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彭宗根 陈鸿珊 +3 位作者 郭志敏 董飚 田庚元 王光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2-706,共5页
牛膝多糖硫酸酯(Achyranthes bidentatapolysaccharide sulfate,ABPS)为牛膝多糖经硫酸酯化修饰后获得的产物,其结构清楚、理化性质稳定及分子质量小,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作用。本文研究其在体外和体内的抗... 牛膝多糖硫酸酯(Achyranthes bidentatapolysaccharide sulfate,ABPS)为牛膝多糖经硫酸酯化修饰后获得的产物,其结构清楚、理化性质稳定及分子质量小,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作用。本文研究其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艾滋病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活性。体外采用3H掺入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BPS对HIV-1逆转录酶和整合酶的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s,IC50)分别为(2.948±0.556)μmol.L-1和(0.155±0.030)μmol.L-1,但25μmol.L-1ABPS对HIV-1蛋白酶无效。ABPS在MT-4细胞培养内对HIV-1实验病毒株IIIB和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内对AZT耐药病毒株的急性感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在HIV-1 IIIB慢性感染的H9细胞培养中则无效。血清药理学研究表明,单次腹腔注射大鼠ABPS125 mg.kg-1或连续腹腔注射小鼠ABPS3 mg.kg-1(qd×20)后鼠血清在MT-4细胞培养内对HIV-1 P24抗原都有抑制作用,但口服ABPS生物利用度低,灌胃大鼠ABPS 2 g.kg-1或灌胃小鼠ABPS 300 mg.kg-1无效。实验结果提示ABPS有抗HIV-1作用,有可能用于防治HIV-1感染,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硫酸酯 抗HIV-1活性 血清药理学
下载PDF
丹参复合有效部位抗HIV-1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宗根 秦德华 +3 位作者 滕立 高雷 蒋建东 陈鸿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1-715,共5页
目的研究和评价云南丹参复合有效部位(DS-MEF)的抗艾滋病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HIV-1)活性。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3H掺入法、荧光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测定其对HIV-1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的抑制作用;采... 目的研究和评价云南丹参复合有效部位(DS-MEF)的抗艾滋病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HIV-1)活性。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3H掺入法、荧光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测定其对HIV-1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的抑制作用;采用传代人T淋巴细胞MT-4细胞、慢性HIV-1ⅢB感染传代人T淋巴细胞H9细胞和健康人新鲜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用HIV-1实验室传代的ⅢB病毒株和临床分离的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敏感株018a及AZT耐药株018c感染细胞测定其对细胞的毒性和在细胞培养内对HIV-1P24的抑制作用;灌胃或腹腔注射1次不同剂量DS-MEF后测定其对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DS-MEF抑制HIV-1整合酶、逆转录酶和蛋白酶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2.59±0.50)mg/L、(27.39±11.18)mg/L和(9.38±2.45)mg/L;对MT-4细胞毒性的半数有毒浓度(50%toxic concentration,TC50)为(13.19±6.07)mg/L,抗HIV-1活性的IC50为(0.224±0.163)mg/L,选择指数(selected index,SI)为58.7;在HIV-1ⅢB慢性感染的H9细胞培养内对细胞毒性的TC50为(18.11±9.84)mg/L,抑制HIV-1P24抗原的IC50为(17.230±21.114)mg/L,SI为1.1。对PBMC细胞毒性的TC50为(288.70±0.08)mg/L,抑制AZT敏感株HIV-1018a的IC50为(26.42±11.16)mg/L,SI为10.9,抑制AZT耐药株HIV-1018c的IC50为(27.87±5.35)mg/L,SI为10.4;与AZT和奈韦拉平均有协同抗HIV-1的作用,联合指数分别为0.78和0.67。灌胃20g/kg DS-MEF对小鼠无明显毒性,无毒剂量>20g/kg,腹腔注射后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18g/kg。结论DS-MEF毒性小,具有多环节多功能地抑制HIV-1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有效部位 抗艾滋病病毒1型活性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紫草酸B的抗HIV-1活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彭宗根 高雷 +2 位作者 董飚 蒋建东 陈鸿珊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研究紫草酸B(lithospermic acid B,LAB)在体外和细胞培养内的抗HIV-1作用及小鼠口服后的血清在细胞培养内的抗HIV-1活性。方法:在体外无细胞系统内采用放射性核素3H掺入法、荧光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其对HIV-1逆转录酶、... 目的:研究紫草酸B(lithospermic acid B,LAB)在体外和细胞培养内的抗HIV-1作用及小鼠口服后的血清在细胞培养内的抗HIV-1活性。方法:在体外无细胞系统内采用放射性核素3H掺入法、荧光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其对HIV-1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传代人T淋巴细胞MT-4细胞感染实验病毒株HIV-1ⅢB测定其对细胞的毒性和对HIV-1P24抗原的抑制作用;给小鼠单剂量灌胃LAB200mg.kg-1后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其在MT-4细胞培养内对HIV-1ⅢB P24抗原的抑制率。结果:LAB在体外抑制HIV-1整合酶和蛋白酶,其IC50分别为(7.91±1.59)和(34.84±1.11)μmol.L-1,对HIV-1逆转录酶无效。在MT-4细胞培养内对细胞的半数有毒浓度(CC50)为(13.31±3.05)μmol.L-1,对MT-4细胞感染HIV-1ⅢB后的P24抗原表达有抑制作用,IC50为(0.240±0.003)μmol.L-1,选择指数为54;与临床应用的HIV-1逆转率酶抑制剂核苷类齐多夫定(AZT)和非核苷类奈韦拉平(NVP)联合用药,均有协同抗HIV-1的作用,联合指数(CI值)分别为0.09和0.41。小鼠灌胃LAB200mg.kg-1后血清在细胞培养内有抑制HIV-1ⅢB P24抗原的活性。结论:LAB在MT-4细胞培养内抑制HIV-1的P24抗原表达,与临床应用的逆转录酶抑制有协同抗HIV-1的作用,但小鼠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酸B HIV-1 协同作用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小鼠血清活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宗根 陈鸿珊 滕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观察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RT)抑制剂在小鼠血清中的活性动态,探讨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可应用性。方法:不同途径给予小鼠已知和未知HIV-1RT抑制剂后,在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体外测定血清抑制 HIV-1RT的活性。结果:正常小鼠血清... 目的:观察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RT)抑制剂在小鼠血清中的活性动态,探讨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可应用性。方法:不同途径给予小鼠已知和未知HIV-1RT抑制剂后,在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体外测定血清抑制 HIV-1RT的活性。结果:正常小鼠血清有非特异性抑制HIV-1RT的活性,经稀释后可排除;非核苷类RT抑制剂可在体外直接测定小鼠体内用药后的血清抑制HIV-1RT活性和动态,核苷类RT抑制剂的血清抗HIV-1RT的活性可测出,但血清活性不如非核苷类药物为高,主要因核苷类药物的活性物质是其三磷酸盐,在细胞内转化后形成。此种体外测定小鼠用药后血清活性的体内体外结合的实验方法,简便快速,可初步分析药物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率以及估算其生物利用度和清除率。结论:体内与体外相结合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小鼠血清活性的测定方法,可应用于非核苷类HIV-1RT抑制剂的药效评价,对于核苷类HIV-1RT抑制剂,取血时间要长,并同时测定血清在细胞内的活性,以便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抑制剂 血清 药效评价 动物实验
下载PDF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消旋11-去甲胡桐素A的抗HIV-1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宗根 陈鸿珊 +1 位作者 王琳 刘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6-460,共5页
本文比较研究消旋11-去甲胡桐素A[(±)-11-demethyl-calanolide A]和其母体消旋胡桐素A[(±)-calanolide A]在体外、细胞培养内和小鼠体内给药后血清的抗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活性。二者在体外对HIV-1逆... 本文比较研究消旋11-去甲胡桐素A[(±)-11-demethyl-calanolide A]和其母体消旋胡桐素A[(±)-calanolide A]在体外、细胞培养内和小鼠体内给药后血清的抗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活性。二者在体外对HIV-1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28±2.514)μmol.L-1和(3.965±5.235)μmol.L-1。在HIV-1感染的MT-4细胞培养内抑制HIV-1细胞病变的IC50和选择指数分别为(1.081±0.337)μmol.L-1和26及(1.297±0.076)μmol.L-1和21。腹腔注射小鼠1次(100 mg.kg-1)后30 min和60 min的血清对HIV-1 RT的抑制率前者分别为(42.7±1.5)%和(32.2±6.1)%,后者分别为(40.7±6.3)%和(29.2±6.7)%,说明消旋11-去甲胡桐素A为新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比其母体消旋胡桐素A的抗HIV-1活性略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去甲胡桐素A 胡桐素A 逆转录酶抑制剂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褪黑素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宗根 刘小朋 +1 位作者 苏东辉 陈紫榕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7-28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 血清 褪黑素
下载PDF
胸腺素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的延缓衰老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彭宗根 陈紫榕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3年第4期178-180,共3页
胸腺素是由胸腺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种生化性质不同的具有激素样活性的多肽类物质的总称,它具有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胸腺素也是一类免疫递质(免疫系统产生的作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循环的活性物质),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胸腺素是由胸腺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种生化性质不同的具有激素样活性的多肽类物质的总称,它具有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胸腺素也是一类免疫递质(免疫系统产生的作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循环的活性物质),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就胸腺素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的延缓衰老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素 神经内分泌系统 衰老 神经递质 生长激素
下载PDF
褪黑素与肝脏疾病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宗根 陈紫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4-265,共2页
褪黑素(melatonin,MT)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早在1917年McCord和Allan就发现牛松果体提取物能使蟾蜍皮肤颜色变浅,但至1958年Lerner分离出该物质(N-乙酰-5-甲氧色胺,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并命名为褪黑素,才揭开了... 褪黑素(melatonin,MT)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早在1917年McCord和Allan就发现牛松果体提取物能使蟾蜍皮肤颜色变浅,但至1958年Lerner分离出该物质(N-乙酰-5-甲氧色胺,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并命名为褪黑素,才揭开了褪黑素研究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肝脏疾病 吲哚类激素 抗病毒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
9
作者 彭宗根 刘小朋 +1 位作者 苏东辉 陈紫榕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333,392,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变化。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结果 :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随病情严重而升高 ,慢性中度和重度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变化。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结果 :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随病情严重而升高 ,慢性中度和重度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慢性轻度组 ;其含量与总胆红素呈显著正相关 (r =0 .75 1,P <0 .0 1) ,与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呈弱正相关 (r分别为0 .470和 0 .44 9,P <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随病情严重而上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去甲肾上腺素 荧光分光光度法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胸腺素在延缓衰老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宗根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1年第6期250-252,共3页
胸腺素是由胸腺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种生化性质不同的具有激素样活性的多肽类物质的总称。胸腺是衰老中心,胸腺素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本文从延缓机体免疫衰老的角度阐述了胸腺素对胸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红细胞、LAK细胞、NK... 胸腺素是由胸腺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种生化性质不同的具有激素样活性的多肽类物质的总称。胸腺是衰老中心,胸腺素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本文从延缓机体免疫衰老的角度阐述了胸腺素对胸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红细胞、LAK细胞、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素 延缓衰老 免疫调节 衰老 T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丹参中的一个新化合物及其抗HIV活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秦德华 陈鸿珊 +1 位作者 彭宗根 郭志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 Salvia przewalskii根的化学成分 ,检测抗 HIV活性。方法 用溶媒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单体 ,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构。用艾滋病毒 1型整合酶 ( HIV- 1IN)和艾滋病毒 1型逆转录酶 ( HIV- 1RT)测定抗HIV活性。结果 分离得...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 Salvia przewalskii根的化学成分 ,检测抗 HIV活性。方法 用溶媒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单体 ,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构。用艾滋病毒 1型整合酶 ( HIV- 1IN)和艾滋病毒 1型逆转录酶 ( HIV- 1RT)测定抗HIV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鉴别为 8- { [7′- ( 3′,′4 -二羟基 -苯基 ) - 9′-氧代 - 7′-丙烯基 ]氧 } - 3- ( 1″- O-β- D-葡萄糖基 ) - 4 -羟基 - [R- ( E) ]-苯丙酸 ( ) ,迷迭香酸 ( ) ,紫草酸 ( )和紫草酸 B( )。结论 为新化合物 , ~ 为已知化合物。均具有抗HI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西鼠尾草 酚酸 丹酚酸糖苷 抗HIV活性
下载PDF
消旋11-去甲胡桐素A的合成方法改进及其药理学评价(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琳 张兴权 +10 位作者 陈鸿珊 陶佩珍 李燕 白玉 扈金萍 马涛 邢振堂 彭宗根 周春梅 高琦 刘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7-718,共12页
本文发展一个实用改进方法以合成具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天然产物的类似物11-去甲胡桐素A[(±)-1],方法改进包括以间苯三酚为起始原料与正丁酰乙酸乙酯在饱和氯化氢甲醇存在下,经过Pechmann反应生成5,7-双羟基-4-正丙基香豆... 本文发展一个实用改进方法以合成具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天然产物的类似物11-去甲胡桐素A[(±)-1],方法改进包括以间苯三酚为起始原料与正丁酰乙酸乙酯在饱和氯化氢甲醇存在下,经过Pechmann反应生成5,7-双羟基-4-正丙基香豆素(3),再与巴豆酸用多聚磷酸作溶剂及催化剂进行酰化,同时分子内环合得到收率为70%关键中间体苯并二氢吡喃酮(4),并与缩醛1,1-二乙氧基-3-甲基-2-丁烯用微波辅助催化得到苯并吡喃(6),最后用Luche还原以CeCl3.7H2O作催化剂,在低温下经NaBH4选择性还原化合物(6)得到目标产物即消旋11-去甲胡桐素A(±)-1。上述4步反应总收率32%,比原方法提高1倍。体外研究表明(±)-1对HIV-1(野株)及耐药株均有明显抑制逆转录酶和P24抗原的活性,(±)-1在细胞培养内分别与作用机制不同的3种治疗艾滋病药物(AZT、T-20、Indinavir)都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小鼠急性毒性,(±)-1的LD50灌胃给药为735.65 mg.kg-1,腹腔给药为525.10 mg.kg-1。小鼠灌胃给与(±)-1血浆峰浓度(Cmax)与药时曲线面积AUC0-∞分别为0.54μg.mL-1及1.08(μg.mL-1).h。为了初步观察(±)-1的体内药效,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小鼠腹腔注射1次(±)-1或临床有效对照药奈韦拉平,30 min和60 min后血清有相似的抑制HIV-1逆转录酶活性。实验结果提示去甲11-胡桐素A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旋去甲胡桐素A 人免疫缺陷病毒 协同作用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双环醇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缓解TNF-α/D-GalN诱导的爆发性肝损伤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虎 李健蕊 +3 位作者 刘楠楠 汪美汐 谭佳丽 彭宗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8-484,共7页
目的探讨双环醇对肿瘤坏死因子-α/D-半乳糖胺(TNF-α/D-GalN)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小鼠灌胃给予双环醇50、100及200 mg·kg-1·d-1,连续5 d,末次给药2 h后,腹腔注射TNF-α及D-GalN建立爆发性肝炎模型... 目的探讨双环醇对肿瘤坏死因子-α/D-半乳糖胺(TNF-α/D-GalN)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小鼠灌胃给予双环醇50、100及200 mg·kg-1·d-1,连续5 d,末次给药2 h后,腹腔注射TNF-α及D-GalN建立爆发性肝炎模型。观察小鼠生存率,评价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病理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Bax、Bcl-2和激活型caspase-3/-9蛋白表达水平。根据离体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胞质释放情况评价双环醇抗凋亡效应与线粒体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结果双环醇明显提高TNF-α/D-GalN所致肝损伤小鼠的生存率,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和肝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显示双环醇降低Bax并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减轻TNF-α/D-GalN诱导的线粒体mPTP开放及细胞色素C的胞质释放,进而抑制caspase-3/-9的活性及蛋白激活水平。结论双环醇对TNF-α/D-GalN诱导的爆发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轻线粒体损伤,进而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肿瘤坏死因子-Α 肝损伤 肝炎 线粒体 凋亡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蛋白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健蕊 武燕彬 +3 位作者 司书毅 陈鸿珊 蒋建东 彭宗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丝氨酸蛋白水解酶(NS3-4A)活性,建立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方法将质粒pMAL-c2/NS3-4A转化到大肠杆菌K12TB1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柱纯化得... 目的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丝氨酸蛋白水解酶(NS3-4A)活性,建立HCV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方法将质粒pMAL-c2/NS3-4A转化到大肠杆菌K12TB1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麦芽糖结合的NS3-4A融合蛋白,用FRET法测定蛋白水解酶活性,建立特异性蛋白酶抑制剂筛选模型,优化反应体系,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建立了HCV蛋白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经优化确定了酶及底物用量。在模型可靠性评价中,Z因子高达0.80,变异系数为1.91%。蛋白酶的Km值为4.74μmol/L,测得已知HCV蛋白酶抑制剂BILN 2061的Ki值为0.30 nmol/L。结论建立的HCV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FRET法筛选模型稳定可靠,适用于高通量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丝氨酸蛋白水解酶 高通量筛选模型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下载PDF
十八烷氧乙基替诺福韦酯的合成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帅 蔡步林 +5 位作者 陶佩珍 彭宗根 章天 易红 李玉环 李卓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研究十八烷氧乙基替诺福韦酯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方法以替诺福韦为原料,与脂性侧链2-十八烷氧基-1-乙醇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细胞培养法对其体外抗HIV、HBV活性进行测定;通过血清药理学研究,测定小鼠血清的抗HIV-1作用。结... 目的研究十八烷氧乙基替诺福韦酯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方法以替诺福韦为原料,与脂性侧链2-十八烷氧基-1-乙醇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细胞培养法对其体外抗HIV、HBV活性进行测定;通过血清药理学研究,测定小鼠血清的抗HIV-1作用。结果合成得到了目标化合物十八烷氧乙基替诺福韦酯,其结构经过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确证;对其进行的体外和小鼠血清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体外抗HIV-1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165nmol/L,对HBV病毒的抑制活性EC50为0.17μmol/L;灌胃给药ODE-TFV后的小鼠血清对HIV-1显示出强和持久的抑制作用。结论在替诺福韦分子中磷酸基的一个羟基上引入脂溶性长链十八烷氧乙基,体外呈现出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并且生物利用度得到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氧乙基 替诺福韦酯 合成 抗病毒
下载PDF
黄芩苷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健蕊 陈金花 +3 位作者 李虎 董飚 马雪梅 彭宗根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活性。方法在体外无细胞系统中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检测黄芩苷对HCV NS3/4A蛋白酶和NS3解旋酶的抑制活性;在Huh7.5细胞培养内分析其对野生型及临床常见耐药型HCV感染的抑制作用,并考察与目前临... 目的研究黄芩苷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活性。方法在体外无细胞系统中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检测黄芩苷对HCV NS3/4A蛋白酶和NS3解旋酶的抑制活性;在Huh7.5细胞培养内分析其对野生型及临床常见耐药型HCV感染的抑制作用,并考察与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联合抗HCV的活性。结果黄芩苷具有抑制HCV NS3/4A蛋白酶活性,但对NS3解旋酶无抑制作用。细胞培养内抗HCV活性测定显示,黄芩苷抑制野生型HCV复制的半数抑制浓度(EC_(50))为(31.306±9.559)μmol/L,抑制蛋白酶抑制剂常见耐药突变A156T和D168V突变HCV复制的EC_(50)分别为(53.175±19.141)μmol/L和(66.722±30.994)μmol/L,抑制多聚酶抑制剂常见耐药突变S282T突变HCV复制的EC_(50)为(63.673±19.770)μmol/L。黄芩苷与多聚酶抑制剂索非布韦联用还具有协同抗病毒效果,但与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西咪匹韦联用有拮抗作用。结论黄芩苷具有抗HCV作用,其机制为抑制HCV蛋白酶,对蛋白酶抑制剂常见耐药突变病毒有效,与多聚酶抑制剂联用有协同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黄芩苷 蛋白酶抑制药 药物协同作用
下载PDF
苦参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迎红 杜娜娜 +2 位作者 彭宗根 蒋建东 宋丹青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1-326,共6页
自主创新的12-N-对甲氧苄基苦参酸(1)是一个全新结构骨架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化合物,主要通过下调宿主肝细胞热休克应急蛋白70(Hsc70)的基因表达而发挥抗HCV活性。本研究以化合物1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与评价一系列新苦参酸衍生物的抗HC... 自主创新的12-N-对甲氧苄基苦参酸(1)是一个全新结构骨架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化合物,主要通过下调宿主肝细胞热休克应急蛋白70(Hsc70)的基因表达而发挥抗HCV活性。本研究以化合物1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与评价一系列新苦参酸衍生物的抗HCV活性,进一步完善此类化合物的抗HCV构效关系,同时通过安全性与药代动力学等初步成药性评价,获得具有较高成药性的抗HCV化合物,为将此类化合物发展成一类新型抗HCV药物奠定基础。共设计合成了15个全新结构的苦参酸衍生物,采用qRT-PCR方法测定它们对HCV感染复制的抑制作用,通过药代动力学和急毒试验评价了代表性化合物12-N-间硝基苄基苦参酸(5b)的成药性特征。12-N上的苄基片段为活性必需基团。化合物5b具有较好的抗HCV活性,选择性指数(SI)高于38。另外5b还显示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安全性(LD50>1 000mg/kg)。化合物5b表现出较高的成药性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衍生物 热休克应急蛋白70(Hsc70) 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韦维教授治疗泄泻常用药对举隅
18
作者 彭宗根 韦维(指导) 《广西中医药》 2023年第2期48-50,共3页
韦维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韦维教授执业二十余载,以脾胃系疾病的辨治为专长,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治疗泄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韦教授在诊治泄泻时,始终围绕“脾虚湿盛”的基本病机,注重脾胃“燥湿、纳运、升降”的... 韦维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韦维教授执业二十余载,以脾胃系疾病的辨治为专长,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治疗泄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韦教授在诊治泄泻时,始终围绕“脾虚湿盛”的基本病机,注重脾胃“燥湿、纳运、升降”的生理特性,以及脾胃病五脏六腑相因相乘[1]的整体辨证观,据证多采用燥湿、行滞、淡渗、芳化、升清诸法,用药常含寒热、润燥、补泻、开阖等正反两面性的组方思路。笔者跟随韦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韦教授使用药对治疗泄泻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药对 韦维 经验总结
下载PDF
新型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柯萨奇B_3病毒活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钟闾 罗先金 +2 位作者 修乃云 彭宗根 滕立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8-492,共5页
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经氨解、Hoffman降解、水合肼还原及闭环反应得2-芳基-1H-苯并咪唑-4-羧酸,经氯化亚砜酰氯化后与相应的胺反应,制得2-取代芳基-1H-苯并咪唑-4-酰胺类衍生物1a~1g,均为新化合物。并测定了其抑制柯萨奇B3病毒(CVB3)活... 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经氨解、Hoffman降解、水合肼还原及闭环反应得2-芳基-1H-苯并咪唑-4-羧酸,经氯化亚砜酰氯化后与相应的胺反应,制得2-取代芳基-1H-苯并咪唑-4-酰胺类衍生物1a~1g,均为新化合物。并测定了其抑制柯萨奇B3病毒(CVB3)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b、1c、1e和1g的活性优于利巴韦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柯萨奇B3病毒(CVB3) 抗病毒活性 合成
下载PDF
韦维教授运用理气补脾法论治胃癌前病变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心琪 韦维 +3 位作者 李琴 李艳芳 李佩泉 彭宗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73-75,80,共4页
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目前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位,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健康负担。其大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癌前病变更无特异性症状。西医缺乏有效逆转此病... 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目前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位,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健康负担。其大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癌前病变更无特异性症状。西医缺乏有效逆转此病变的治疗手段,中医治疗本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具有逆转胃癌前病变的显著优势。韦维教授论治胃癌前病变从气滞邪阻,脾虚失运的病机出发,着眼湿、热、瘀等病理因素,以理气补脾为法治疗此病颇有心得,故撰此文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经验 韦维 理气补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