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H-FABP、CK-MB和NT-proBNP水平对评价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闫焕利 闫瑞雪 +2 位作者 彭富栋 李洪双 史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对评价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50例作为实验组,根...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对评价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5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是否出现心肌损害分为损害组(n=81)和非损害组(n=69),另选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患者70名作为正常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H⁃FABP、CK⁃MB和NT⁃proBNP水平,并通过ROC曲线分析H⁃FABP、CK⁃MB和NT⁃proBNP水平在评估患儿心肌损害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H⁃FABP、CK⁃MB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97、45.266、66.795,P<0.05);损害组患儿血清H⁃FABP、CK⁃MB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35,24.945,48.036,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可知,H⁃FABP+CK⁃MB+NT⁃proBNP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94.20%,准确度为93.33%,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明显高于H⁃FABP、CK⁃MB、NT⁃proBNP单独检测(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时血清H⁃FABP、CK⁃MB和NT⁃proBNP水平明显增加,检测血H⁃FABP、CK⁃MB和NT⁃proBNP水平变化,对于评估重症肺炎患儿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N末端B型利钠肽 心肌损害
下载PDF
复方麝香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田春莉 徐贵霞 +2 位作者 彭富栋 孙志刚 徐雪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3-224,共2页
目的:研究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探讨对患儿脑保护作用。方法:60例HIE新生儿,随机分成复方麝香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30例。治疗后3天,7天进行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治疗3天后两组NBNA评分,P>0.05,治疗7天后复... 目的:研究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探讨对患儿脑保护作用。方法:60例HIE新生儿,随机分成复方麝香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30例。治疗后3天,7天进行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治疗3天后两组NBNA评分,P>0.05,治疗7天后复方麝香治疗组NBNA评分(32.48±5.97)高于常规治疗组(25.3±7.42),P<0.01。复方麝香治疗组惊厥停止时间(2.83±1.95)天、意识恢复时间(3.52±2.27)天、原始反射恢复时间(4.94±2.49)天、肌张力恢复正常时间(5.47±2.84)天。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复方麝香注射液能提高HIE患儿的NBNA评分,对HIE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麝香注射液 新生几缺氧性脑病 脑保护作用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新生儿心律失常42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德亮 田春莉 +2 位作者 齐风芹 徐雪莲 彭富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53-954,共2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新生儿心律失常42例病因为感染18例,缺氧11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原因不明6例;心律失常表现为室上性心律失常23例,传导异常11例,室性心律心常7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 目的了解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新生儿心律失常42例病因为感染18例,缺氧11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原因不明6例;心律失常表现为室上性心律失常23例,传导异常11例,室性心律心常7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气促、烦燥不安、面色苍白、阵发性发绀、拒奶及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均予营养心肌药物,室上性心动过速者予普罗帕酮,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予利多卡因,预激综合征予普荼洛尔。结果出院后随访3个月,37例心电图恢复正常,40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及缺氧为主;临床以快速性心律失常多见,表现无特异性;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婴儿 新生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桂霞 马颖 +1 位作者 彭富栋 王帮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低血糖新生儿62例临床资料,根据低血糖脑损伤诊断标准分为脑损伤组30例和无脑损伤组32例,比较2组首诊时间、喂奶时间及血糖等情况。...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低血糖新生儿62例临床资料,根据低血糖脑损伤诊断标准分为脑损伤组30例和无脑损伤组32例,比较2组首诊时间、喂奶时间及血糖等情况。结果 2组在出生体质量、胎龄、首次诊断低血糖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平均最低血糖值低于无脑损伤组[(1.3±0.4)mmol/L vs.(1.6±0.3)mmol/L,t=3.507,P<0.01],低血糖持续时间长于无脑损伤组[(28.4±11.2)h vs.(6.0±2.5)h,t=10.711,P<0.01],喂奶时间迟于无脑损伤组[(1.8±0.4)h vs.(0.8±0.2)h,t=12.445,P<0.01]。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以惊厥、拒乳、反应差最常见。颅脑MR或CT影像学特征以枕顶部受累最常见。随访6个月,脑损伤组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9例,无脑损伤组无1例发生。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及早监测血糖,及时干预,以预防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发生。颅脑MR或CT示枕顶部受累,有利于低血糖性脑损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低血糖 脑损伤
下载PDF
新生儿心律失常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春莉 王德亮 +2 位作者 齐风芹 徐雪莲 彭富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94-895,共2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新生儿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超声对不同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脑发育的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许玉静 彭富栋 +2 位作者 霍晓恺 鲍金双 齐凤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10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对不同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脑发育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日龄为6小时~3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孕周分为29~32周(n=10)、>32~34周(n=21)、>34~36...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对不同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脑发育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日龄为6小时~3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孕周分为29~32周(n=10)、>32~34周(n=21)、>34~36周(n=29)、>36周(n=70)4组,又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2500g(n=22)、>2500~4000g(n=95)、>4000g(n=13)3组。新生儿出生后3天内行颅脑超声检测,统计不同脑组织区域超声平均灰度值(基底节、额叶白质、枕叶白质、顶叶白质)、胼胝体长度和小脑蚓长度,分析新生儿不同孕周和出生体质量与平均灰度值、胼胝体长度和小脑蚓长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孕周的增加,新生儿基底节、额叶白质、枕叶白质、顶叶白质的平均灰度值均明显下降(F值分别为6.574、7.126、5.881、9.345,P<0.05),胼胝体长度和小脑蚓长度均明显增大(F值分别为5.333、6.011,P<0.05)。随着出生体质量的增加,新生儿基底节、额叶白质、枕叶白质、顶叶白质的平均灰度值均明显下降(F值分别为5.514、6.224、5.157、4.558,P<0.05),胼胝体长度和小脑蚓长度均明显增大(F值分别为9.324、5.551,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平均灰度值与孕周(r=-0.556)、出生体质量(r=-0.539)均呈负相关(P<0.05);胼胝体长度与孕周(r=0.534)、出生体质量(r=0.521)均呈正相关(P<0.05);小脑蚓长度与孕周(r=0.489)、出生体质量(r=0.538)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孕周及出生体质量与新生儿脑发育具有明显相关性,颅脑超声可用于评估新生儿脑发育状况,可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周 出生体质量 新生儿 脑发育 颅脑超声
下载PDF
新生儿呕吐112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李洪双 齐凤芹 +1 位作者 彭富栋 孙志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6期877-877,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呕吐 临床分析 新生儿期 临床资料 新生儿科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不同病原体后体内相关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彭富栋 许玉静 +2 位作者 李洪双 单玉凤 王帮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1期2369-237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不同病原体后体内相关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8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1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感染细菌组50例,感染病毒组50例,60例ABO溶血病患儿作为对照组,3...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不同病原体后体内相关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8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1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感染细菌组50例,感染病毒组50例,60例ABO溶血病患儿作为对照组,3组患儿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静脉血CD_4^+T淋巴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组IL-4水平与病毒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4,P<0.01;t=-3.715,P<0.01),病毒组与对照组间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98,P>0.05);3组新生儿间的CD_3^+、CD_4^+、CD_8^+、CD_(19)^+、CD_4^+/CD_8^+及NK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组和病毒组的CD_3^+、CD_4^+和CD_4^+/CD_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77,t=-1.175,P<0.05;t=-3.942,t=-3.562,P<0.05);细菌组和病毒组CD_(1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6,t=13.389,P<0.05);细菌组与病毒组间CD_3^+、CD_4^+、CD_(19)^+和CD_4^+/CD_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NK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t=-2.28,P<0.05),细菌组与对照组间NK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7,P>0.05)。结论在新生儿期的任何外源性病原体感染都会导致T淋巴细胞亚群受到抑制,相对来说,Th2型细胞受到的抑制比Th1型更加严重,NK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要强于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感染 CD4^+T淋巴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影响女童发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志红 迟亚松 +1 位作者 彭富栋 孙志刚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9期1917-1919,共3页
目的研究影响女童发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相关因素,为预防ICPP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随机选取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2016年300例确诊为ICPP的女童作为观察组,在当地学校选取相近年龄段的体检健康的女童300例作为... 目的研究影响女童发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相关因素,为预防ICPP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随机选取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2016年300例确诊为ICPP的女童作为观察组,在当地学校选取相近年龄段的体检健康的女童3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女童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身高、年龄、体重指数(BMI)、母亲初潮时间、行为习惯、饮食习惯等一般情况和家庭情况],并对所有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t=0.50)、女童功课压力(χ~2=9.86)、挑食(爱吃零食)(χ~2=4.01)、经常吃蔬菜和水果(χ~2=59.67)、经常运动(χ~2=14.98)、过早使用成人护肤品(χ~2=69.23)、家庭经济状况(χ~2=43.23)、母亲初潮年龄≥14岁(χ~2=9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了经常吃蔬菜和水果、经常运动、母亲初潮年龄≥14岁可防止女童ICPP外,其他均是女童ICPP的危险因素。结论学习压力、家庭经济状况、饮食习惯、行为习惯、BMI、母亲初潮年龄为影响女童发生ICPP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童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女童病因不明发生反复外阴阴道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迟亚松 赵志红 +1 位作者 孙志刚 彭富栋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7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研究女童病因不明发生反复外阴阴道炎(RVV)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2016年310例确诊为RVV的女童作为观察组,在当地学校选取相近年龄段的体检健康的女童31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女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身高、年龄... 目的研究女童病因不明发生反复外阴阴道炎(RVV)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2016年310例确诊为RVV的女童作为观察组,在当地学校选取相近年龄段的体检健康的女童31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女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身高、年龄、体质指数(BMI)、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一般情况和家庭情况],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和变化因素。结果根据对比分析显示,变应性体质(χ~2=21.65)、家族中有过敏史(χ~2=45.21)、患过湿疹、过敏性皮疹(χ~2=18.91)、生活习惯方面的暴露率(χ~2=8.19、23.72、6.01、20.81、14.36)、房子采光(χ~2=4.64)、照顾者(χ~2=38.91)、流动人口(χ~2=8.98)、饮食习惯不当而造成身体的不适(χ~2=5.12、6.13、23.96、58.71、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合理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影响女童RVV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外阴阴道炎 危险因素 女童 病因
原文传递
产前应用维生素K_1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春莉 王德亮 +2 位作者 齐风芹 徐雪莲 彭富栋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429-430,442,共3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是否存在维生素K(VitK)依赖因子水平低下及其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关系,探讨产前应用VitK1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有可能早产且至分娩时孕周不足34周的孕妇分为两组:地塞米松(Dex)组118... 目的了解早产儿是否存在维生素K(VitK)依赖因子水平低下及其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关系,探讨产前应用VitK1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有可能早产且至分娩时孕周不足34周的孕妇分为两组:地塞米松(Dex)组118例,在产前给予Dex注射;Dex+VitK1组80例,产前给予Dex及VitK1。两组早产儿各40例留取脐动脉血离心取血清-20℃保存,用凝固法检测凝血因子II、VIII、X、X的活性,同时留取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40例脐血标本作对照。早产儿生后1周内常规做头颅超声检查明确有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其程度。结果Dex组脐血VitK依赖因子II、VII、IX、X的活性水平分别为(25.1±10.4)%(、58.1±16.9)%(、23.8±9.8)%(、29.6±8.7)%,Dex+VitK1组分别为(36.2±9.4)%、(69.3±17.1)%、(25.4±10.1)%(、39.8±9.1)%,足月儿分别为(37.1±5.9)%(、65.8±13.5)%(、29.7±7.3)%、(37.6±11.3)%。Dex组与足月儿组比较,VitK依赖因子活性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Dex组与Dex+VitK1组比较,II、VII、X因子活性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Dex组为52.5%,Dex+VitK1组为32.5%(χ2=7.76,P<0.05);重度出血发生率Dex组为12.7%,Dex+VitK1组为2.5%(χ2=6.33,P<0.05)。结论早产儿存在VitK依赖因子水平低下,可能是其易于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原因之一。分娩前母亲补充VitK1可显著提高其血浆II、VII和X因子水平,并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有一定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维生素K1 颅内出血
原文传递
尿激活素A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史静 陈新 +2 位作者 李洪双 徐桂霞 彭富栋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23期3533-3535,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活素A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48例同期出生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生后7d内根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度,将50例窒息新生... 目的探讨尿激活素A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48例同期出生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生后7d内根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度,将50例窒息新生儿分成轻度HIE组30例、中重度HIE组2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新生儿生后不同时间(2、12、24、48、72h)尿激活素A的含量。结果中重度HIE组尿激活素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轻度HIE组(P〈0.01);健康对照组和轻度HIE组尿激活素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激活素A含量〉70ng/L为临界值判断中重度HIE发生,2h尿激活素A含量的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99%;12~72h尿激活素A含量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结论尿激活素A含量与HIE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判断中重度HIE的发生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诊断中重度HIE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活素A 新生儿 缺氧 缺血 诊断
原文传递
聊城地区脓毒症患儿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MRCNS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焕利 李洪双 +1 位作者 彭富栋 史静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聊城地区脓毒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并对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2013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脓毒症患儿186例,采血和新鲜粪便,使用ATB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感染病原菌种类,使用纸片扩散... 目的探讨聊城地区脓毒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并对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2013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脓毒症患儿186例,采血和新鲜粪便,使用ATB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感染病原菌种类,使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采用PCR法检测MRCNS的耐药基因。结果186例脓毒症患儿的血及粪便共培养出216株病原菌,其中35例患儿同时培养出2种以上菌株。革兰阳性菌139株,占64.35%。其中的110株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93株,占43.06%。革兰阴性菌77株,占35.65%。真菌3株,占1.39%。93株CNS中MRCNS 78株,其中耐甲氧西林松鼠葡萄球菌5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39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18株,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10株,耐甲氧西林木糖葡萄球菌6株。78株MRCNS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美罗培南等的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78株MRCNS中mec A基因阳性74株,erm基因阳性69株,aac(6′)/aph(2")基因阳性61株,TEM-1基因阳性75株,阳性率分别为97.87%、88.46%、78.21%和96.15%。结论聊城地区脓毒症患儿感染病原菌以MRCNS为主,其耐药性与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病原菌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HMGB1、AQP4、8-OHdG、APN水平与癫痫患儿疾病进展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14
作者 袁艳红 齐凤芹 +2 位作者 史静 彭富栋 王玉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2期3725-373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通道蛋白4(AQP4)、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脂联素(APN)水平与癫痫患儿疾病进展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42例为研究组,其中男74例,...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通道蛋白4(AQP4)、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脂联素(APN)水平与癫痫患儿疾病进展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42例为研究组,其中男74例,女68例,年龄(9.08±0.80)岁。根据癫痫类型分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组55例和局灶性发作组87例,并根据认知功能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51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91例。另外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145名为对照组。收集所选儿童的临床资料,均行血清HMGB1、AQP4、8-OHdG、APN水平检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不同癫痫类型及不同认知功能情况患儿血清HMGB1、AQP4、8-OHdG、APN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癫痫患儿血清HMGB1、AQP4、8-OHdG、APN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HMGB1、AQP4、8-OHdG、APN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HMGB1[(5.01±1.22)μg/L]、8-OHdG[(0.43±0.10)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2.91±0.86)μg/L、(0.29±0.08)μg/L](均P<0.05),血清AQP4[(56.79±15.02)μg/L]、APN[(6.77±1.45)mg/L]水平低于对照组[(163.58±31.27)μg/L、(10.13±2.24)mg/L](均P<0.05)。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组血清HMGB1[(6.14±1.98)μg/L]、8-OHdG[(0.53±0.15)μg/L]水平高于局灶性发作组[(3.95±1.10)μg/L、(0.36±0.09)μg/L](均P<0.05),血清AQP4[(41.43±12.07)μg/L]、APN[(4.64±1.40)mg/L]水平低于局灶性发作组[(70.89±21.44)μg/L、(7.98±2.32)mg/L](均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HMGB1[(6.18±2.04)μg/L]、8-OHdG[(0.57±0.19)μg/L]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3.98±1.25)μg/L、(0.38±0.12)μg/L](均P<0.05),血清AQP4[(46.94±15.15)μg/L]、APN[(4.97±1.55)mg/L]水平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71.43±23.59)μg/L、(8.01±2.53)mg/L](均P<0.05)。癫痫患儿血清HMGB1、8-OHdG水平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499、-0.504,均P<0.05);血清AQP4、APN水平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531、0.527,均P<0.05)。血清HMGB1、AQP4、8-OHdG、APN联合预测癫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20,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0.751、0.833、0.817、0.848)。结论血清HMGB1、8-OHdG在癫痫患儿中呈高表达,而血清AQP4、APN呈低表达,四者均参与疾病进展过程,并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且四者联合检测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儿童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水通道蛋白4 8-羟基脱氧鸟苷 脂联素 疾病进展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