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浅议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崎华 黄昌盛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4年第Z1期59-60,共2页
有这样一个事例: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大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 有这样一个事例: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大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上只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课程资源 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 苹果 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 品德 激发学生兴趣 社会性发展 教师教学
下载PDF
社会课“实践式”教学方法初探
2
作者 彭崎华 黄昌盛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3年第6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社会课 “实践式”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 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
下载PDF
真情,让品德课堂充盈着和谐美——《我的这6年》教学片断与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崎华 《湖北教育》 2008年第2期35-36,共2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情感在品德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控制着学生心灵大门的启合,教师只要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能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情感在品德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控制着学生心灵大门的启合,教师只要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能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真情的流淌,享受充满和谐美的品德课。在《我的这6年》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用自己的真情去唤醒真情、点燃真情、感染真情、升华真情,努力营造品德课堂的和谐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课教学 教学片断 和谐美 真情 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 情感世界 直接控制
下载PDF
校园生命线——宜都市实验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4
作者 彭崎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1年第20期16-18,共3页
在美丽的清江与长江交汇处,有一颗耀眼的学苑新星——宜都市实验小学。由星星火炬门柱和四支铅笔造型组成的校门,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呈“川”字形布局的大建筑群将教学、运动、生活区域错落分开。迷宫花池曲折成趣,堆碧叠绿。造型... 在美丽的清江与长江交汇处,有一颗耀眼的学苑新星——宜都市实验小学。由星星火炬门柱和四支铅笔造型组成的校门,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呈“川”字形布局的大建筑群将教学、运动、生活区域错落分开。迷宫花池曲折成趣,堆碧叠绿。造型别致的科技艺术楼右侧似三本厚厚的书本,使人联想到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左侧似五线谱,给人无限的遐想。“诚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小学 布局 校园 思想政治工作 技艺 铅笔 教学 遐想 左侧 型别
下载PDF
构建“生活课堂”教学例谈
5
作者 彭崎华 《小学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生活课堂 品德 课标 教育 社会性发展 社会课 课程 形成
下载PDF
《我的邻里乡亲》教学活动设计
6
作者 彭崎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6年第1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能力目标 价值观 《我的邻里乡亲》 教学情境 人教版 小学 《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 上册
下载PDF
“生活课堂构建”行动探究
7
作者 彭崎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5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生活课堂 现实生活 社会性发展 回归生活 品德教育 品德形成 生活经验 儿童生活 课程
下载PDF
绷紧“实践”这根弦
8
作者 彭崎华 《江苏教育》 2002年第04B期28-28,共1页
无论从社会课教学的根本宗旨来看,还是从社会课教学的特点来分析,小学社会学科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体现在“实践”二字上。“实践”是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社会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
关键词 小学 社会课教学 实践素材 设计实验形式
下载PDF
教而无痕 润物无声——《我要攀登》教学实录及评析
9
作者 彭崎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4年第6期50-53,共4页
设计理念:遵循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入手,从一个个发生在儿童身边的鲜活案例入手,创设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儿童去感知、体验生活中、学习中、交往中会有困难,知道遇到... 设计理念:遵循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入手,从一个个发生在儿童身边的鲜活案例入手,创设生活场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儿童去感知、体验生活中、学习中、交往中会有困难,知道遇到困难不能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达到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服困难 正确对待 遇到困难 评析 儿童生活 初步形成 生活经验 生活场景 学生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
下载PDF
生活的课堂:智慧与精神共生——“生活课堂构建”行动研究报告
10
作者 彭崎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4年第8期6-8,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通常是“实施”的教育,“执行”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缺乏自觉的追问,缺乏深度的审思,忽视学生个性,忽视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无意中它剥夺了学生思考、体验、发现和创造的权利。它使孩子习惯于服从...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通常是“实施”的教育,“执行”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缺乏自觉的追问,缺乏深度的审思,忽视学生个性,忽视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无意中它剥夺了学生思考、体验、发现和创造的权利。它使孩子习惯于服从、接受,不会探究、创造、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压抑自己内心的感受,使教育成为共性的教育,缺乏个性的风采。可大家都习以为常地沿袭着,甚至理所当然地重复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生活经验 儿童世界 教育 课堂构建 社会性发展 儿童生活 学习生活 体验 现实生活
下载PDF
社会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例谈
11
作者 彭崎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01年第10期36-37,共2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小学社会课教学则适应于这种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全程性、前卫性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有着它特别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方式 学生 “研究性学习” 社会课教学 被动接受 全程性 应用知识 类似 解决问题 传输
下载PDF
社会课如何实施主体性教学
12
作者 彭崎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01年第2期35-35,共1页
如何在社会课中实现主体性教学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主体性教学,使学生在主动的自我学习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社会课 自我学习 主体性教学 学生 为学 途径 适应
下载PDF
生活的,才是精彩的——《媒体连着我和你》课堂实录及反思
13
作者 彭崎华 《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 2005年第8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现代媒体 课堂实录 生活 信息辨别能力 获取信息 学习
下载PDF
表扬是心灵的阳光
14
作者 彭崎华 《中国德育》 2007年第11期72-72,共1页
案例: 开学初刚到三(5)班上课时,我发现有一名男生课堂上很不守纪律,一会儿在书上乱画,一会儿跟同学讲话……下课后,我将这名男生请到办公室,该班原班主任见到后说:“行啊,刚开学,大名鼎鼎的谢昊林(化名)就又成了老师办... 案例: 开学初刚到三(5)班上课时,我发现有一名男生课堂上很不守纪律,一会儿在书上乱画,一会儿跟同学讲话……下课后,我将这名男生请到办公室,该班原班主任见到后说:“行啊,刚开学,大名鼎鼎的谢昊林(化名)就又成了老师办公室的‘客人’了。”原来,谢昊林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学生,以前也经常犯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 心灵 表扬 办公室 班主任 开学 男生 课时
原文传递
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我要攀登》教学实录及反思
15
作者 彭崎华 《小学德育》 2005年第4期14-16,共3页
知识目标:感知生活中、学习中存在着困难和挫折;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过程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能力目标: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毅力。
关键词 困难 教学实录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克服 教育 反思 知生 存在 挫折
原文传递
和谐源于生活 感动源于真实——《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片段实录及反思
16
作者 彭崎华 《小学德育》 2009年第17期22-24,共3页
新课改下的品德课程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的内在和谐统一。笔者在《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营造... 新课改下的品德课程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的内在和谐统一。笔者在《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努力构建一个生活的课堂、和谐的课堂、真实的课堂、感动的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统一 生活 妈妈 《品德与社会》 课堂气氛 实录 学生情感 教学效果
原文传递
真情,让品德课堂充盈着和谐美——《我的这6年》教学片断及反思
17
作者 彭崎华 《小学德育》 2007年第18期22-23,共2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在《我的这6年》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用真情去唤醒真情、点燃真情、感染真情、升华真情,努力营造品德课堂的和谐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片断 和谐美 真情 课堂 品德 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效果 点燃
原文传递
老师,我们拉钩
18
作者 彭崎华 《小学德育》 2005年第19期39-39,共1页
案例:开学第三周的一天,和往常一样,在上课铃响,师生相互问好之后,我同孩子们一起开始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可没过多久,总听到教室后门的一角传来叽叽咕咕的讲话声,我来到讲话的男孩身边,使劲瞪了他一眼,他马上闭上了嘴。可当... 案例:开学第三周的一天,和往常一样,在上课铃响,师生相互问好之后,我同孩子们一起开始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可没过多久,总听到教室后门的一角传来叽叽咕咕的讲话声,我来到讲话的男孩身边,使劲瞪了他一眼,他马上闭上了嘴。可当我走到教室前面时,叽叽咕咕的讲话声又开始了。我生气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纪律 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 小学 思想品德课 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构筑“生活课堂”之我见——《父母的疼爱》教学反思
19
作者 彭崎华 《小学德育》 2004年第5期14-15,共2页
鲁洁教授在《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一文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使人去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对于儿童来讲,课堂学习也是一种生活,而且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儿童的课堂学习生... 鲁洁教授在《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一文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使人去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对于儿童来讲,课堂学习也是一种生活,而且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儿童的课堂学习生活过得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的疼爱》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师生关系 苏教版 课程改革 思想品德课 小学
原文传递
一样不一样?
20
作者 彭崎华 《小学德育》 2006年第6期23-23,共1页
【教学片断】《男生女生不一样》(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师:教师想请同学们来做几个游戏,谁愿意参加?
关键词 教学片断 五年级 苏教版 上册 《男生女生不一样》 小学 思想品德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