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血液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春晖 伊慧明 +4 位作者 陈书连 陈欣 彭广新 朱国庆 冯四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类感染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耶氏肺孢子菌并临床诊断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2021年1月—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类感染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耶氏肺孢子菌并临床诊断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2021年1月—2022年5月共25例患者检出耶氏肺孢子菌的同时临床诊断为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其中男性18例(72.0%),女性7例(28.0%),中位年龄为50岁,主要基础疾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其中15例(60.0%)患者肺感染发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后中位时间为189 d。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88.0%)、低氧血症(68.0%)和咳嗽(44.0%),84.0%的患者在本次感染前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史。肺部CT表现包括单纯磨玻璃影型(20.0%)、结节/斑片型(12.0%)、磨玻璃影为主的混合型(68.0%)。血浆是最常见的耶氏肺孢子菌检出的样本类型,其次为肺泡灌洗液和痰液。25例患者均进行了抗肺孢子菌治疗,19例(76.0%)抗感染治疗后治愈,6例(24.0%)死亡。结论血液病患者耶氏肺孢子菌的临床感染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为该类感染提供病原学证据支持以辅助指导肺孢子菌肺炎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血液病 诊断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与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广新 李大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18-420,共3页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在肿瘤研究中,干细胞研究加深了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认识,提出了肿瘤来源于干细胞、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的该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量瘤细胞,在肿瘤中充当干细胞的角色,...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在肿瘤研究中,干细胞研究加深了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认识,提出了肿瘤来源于干细胞、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的该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量瘤细胞,在肿瘤中充当干细胞的角色,具有无限增生的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余的大多数细胞,经过短暂的分化,最终死亡。因此只有采用靶向消灭肿瘤干细胞的策略,才能从根本上治愈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干细胞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早期血液学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洋 彭广新 +11 位作者 叶蕾 李园 李建平 樊慧慧 宋琳 杨文睿 杨洋 周康 张莉 井丽萍 赵馨 张凤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IST)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VSAA)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IST后6个月血液学反应(HR)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本中心连续收治的94例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IST)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VSAA)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IST后6个月血液学反应(HR)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本中心连续收治的94例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环孢素A(CsA)治疗的SAA/VSA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符合入组条件的26例患者IST前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IST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与IST后6个月H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ST前淋巴细胞比例(Lym%)和绝对值计数(Lym#)、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和CD19^+B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细胞因子(包括IL-1、IL-2、IL-4、IL-6和TNF-α)水平,在SAA和VSAA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IST后3个月和IST后6个月相比较,上述各参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有效组IST后3及6个月Lym%、Lym#、CD3^+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B细胞#、IL-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无效组IST后3及6个月仅Lym%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ST后3个月,有效组Lym#、CD3^+T细胞#及CD4^+T细胞#显著高于无效组。结论:IST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所反映的免疫抑制程度,以及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所反映的免疫重建,可能影响造血恢复和早期血液学反应。免疫重建过程在IST后3月内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抑制法
下载PDF
讲台,应是学生的舞台
4
作者 彭广新 《学子(理论版)》 2014年第2期78-78,共1页
每每在课堂,看到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回答问题,我就在想:他们的好奇心能得到满足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去朗读、去讲解、去评议、去总结、去演出,去充分地表现自己,去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是一种... 每每在课堂,看到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回答问题,我就在想:他们的好奇心能得到满足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去朗读、去讲解、去评议、去总结、去演出,去充分地表现自己,去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上讲台前的准备工作1.消除胆怯的心理,多鼓励多表扬先要让学生们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哪怕只是站在讲台上说声"老师好,同学们好",然后逐渐地让他们多说几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讲台 学习方法 舞台 准备工作 教学 讲解 好奇心 朗读 问题
下载PDF
以生为本构建语文慧学课堂研究
5
作者 彭广新 《成才之路》 2017年第10期89-89,共1页
语文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要打造语文慧学课堂,引领学生智慧地学习语文。智慧学习,离不开适切可感的感知情境;智慧学习,离不开简洁有效的教学流程;智慧学习,离不开广博丰厚的有效资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慧学课堂 智慧学习 情境 教学资源
下载PDF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6
作者 彭广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第2期42-42,共1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使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课改实验老师们成长的轨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可喜的是,我们的许多教师现在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语文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学生
下载PDF
伴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小霞 李建平 +13 位作者 赵馨 李园 熊佑祯 彭广新 叶蕾 杨文睿 周康 樊慧慧 杨洋 李洋 宋琳 井丽萍 张莉 张凤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是一类少见的以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骨髓髓系造血损伤为主要特点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多数患者呈惰性临床病程,无任何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一系或多系的血细胞减少、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T-LGLL表...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是一类少见的以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骨髓髓系造血损伤为主要特点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多数患者呈惰性临床病程,无任何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一系或多系的血细胞减少、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T-LGLL表现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较为常见,而表现为AA罕有报道。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5例表现为AA的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病程 血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治疗转归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原文传递
血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鉴定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流感染病原体研究
8
作者 李园 熊佑祯 +15 位作者 樊慧慧 井丽萍 李建平 林青松 徐春晖 李英 叶蕾 焦蒙 杨洋 李洋 杨文睿 彭广新 周康 赵馨 张莉 张凤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评估无细胞血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病原体识别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流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血培养等)同步检测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诊疗中心连续收治的29例AA患者共3... 目的评估无细胞血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病原体识别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流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血培养等)同步检测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诊疗中心连续收治的29例AA患者共33例次送检样本,评估mNGS与常规检测的诊断一致性、对临床治疗获益的影响及临床准确度。结果①33例次患者经mNGS和常规检测方法检测,其中25例次(75.76%)检出潜在病原微生物;共检出病原微生物72株,其中65株(90.28%)仅经mNGS检出。②诊断一致性评估:2例次(6.06%)组合符合(Composite),18例次(54.55%)mNGS唯一符合(mNGS only),2例次(6.06%)常规检测方法唯一符合(Conventional testing only),1例次(3.03%)共同符合(mNGS/Conventional testing),10例次(30.3%)完全不符合(None)。③临床治疗获益评估:8例次(24.24%)为启动靶向治疗(Initation of targeted treatment),1例次(3.03%)为降级治疗(Treatment de-escalation),13例次(39.39%)为确认治疗(Confirmation),11例次(33.33%)为无治疗获益(No clinical benefit)。④临床准确度:mNGS与常规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2对5/28,P<0.001),mNGS的敏感性80.77%,特异性70.00%,阳性预测值63.64%,阴性预测值84.85%,阳性似然比2.692,阴性似然比0.275。结论mNGS不仅有助于精准诊断AA患者的血流感染,而且有利于指导进行精准抗感染治疗,临床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宏基因组 二代测序 血液 感染
原文传递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刘旭 李园 +11 位作者 赵馨 杨洋 张莉 井丽萍 叶蕾 周康 李建平 彭广新 樊慧慧 杨文睿 熊佑祯 张凤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报告9例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elliptocytosis,HE)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并分析HE致病性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临床诊断的9例HE患者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应用Sanger测序... 目的报告9例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elliptocytosis,HE)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并分析HE致病性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临床诊断的9例HE患者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应用Sanger测序方法进行验证,分析基因突变构成、突变类型、基因型及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9例HE患者中6例为SPTA1、1例为SPTB、1例为EPB41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另1例为20号染色体拷贝缺失。共涉及11个基因突变位点,包括6个已知突变和5个新发突变。5个新发突变分别为:SPTA1基因9号外显子c.1247A>C(p.K416T),15号外显子c.1891delG(p.A631fs*17),6~12号外显子Del;SPTB基因c.154C>T(p.R52W);EPB41基因c.1636A>G(p.I546V)。6例SPTA1突变患者中3例为SPTA19号外显子突变。结论SPTA1是HE患者最常见的突变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二代测序 红细胞膜蛋白 基因突变 SPTA1
原文传递
静脉蔗糖铁治疗复发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10
作者 刘京倩 杨夏婉 +10 位作者 刘旭 胡靖 胡向荣 李小霞 赵雨霏 史忆萌 张保航 杨文睿 彭广新 赵馨 张凤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评估静脉铁剂治疗复发性缺铁性贫血(I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90例复发性ID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静脉铁剂组与口服铁剂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0例复发性IDA患者中,男20例,女70例,... 目的评估静脉铁剂治疗复发性缺铁性贫血(I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90例复发性ID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静脉铁剂组与口服铁剂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0例复发性IDA患者中,男20例,女70例,中位年龄40(14,85)岁。60例接受静脉铁剂治疗,30例接受口服铁剂治疗。补铁治疗后第4、8周,静脉铁剂组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80.0%(48/60)、96.7%(58/60),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患者的3.3%(1/30)、46.7%(14/30)(Fisher,均P<0.001);HGB较基线分别中位增高38(4,66)g/L和44.5(18,80)g/L,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的7(1,22)g/L和19(3,53)g/L(t=10.720,P<0.001;t=7.392,P<0.001);HGB恢复正常患者分别为33例(55.0%)和54例(90.0%),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的0例和13例(43.3%)(Fisher,均P<0.001)。静脉铁剂组和口服铁剂组分别有26例和7例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8周检测了铁代谢指标。治疗后8周静脉铁剂组血清铁蛋白(SF)中位增高值113.7(49.7,413.5)μg/L,53.8%(14/26)的患者血清SF≥100μg/L,显著高于口服铁剂组的14.0(5.8,84.2)μg/L(t=4.760,P<0.001),而口服铁剂组则未有SF≥100μg/L患者(Fisher,P=0.013)。静脉铁剂组不良反应率为3.3%(2/60),远低于口服铁剂组20.0%(6/30)(Fisher,P=0.015)。结论复发性IDA应用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治疗血液学反应率更高,HGB上升更快,储存铁补足率更高,患者耐受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缺铁性 复发 静脉铁剂 蔗糖铁
原文传递
按需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p-ALG治疗相关血清病反应发生及转归的影响
11
作者 杨夏婉 周康 +12 位作者 李建平 樊慧慧 杨文睿 叶蕾 李园 李洋 彭广新 杨洋 熊佑祯 赵馨 井丽萍 张莉 张凤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按需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应用猪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p-ALG)相关血清病反应发生及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连续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诊疗中心接受p-ALG治疗的AA患者资料,其中按... 目的探讨按需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应用猪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p-ALG)相关血清病反应发生及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连续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诊疗中心接受p-ALG治疗的AA患者资料,其中按需治疗组患者根据血清病反应发生与否及严重程度应用糖皮质激素,共35例;传统防治组患者从同期接受常规糖皮质激素防治方案的群体中依据年龄、疾病诊断分型按1∶3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共纳入105例。比较两组间血清病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及糖皮质激素用量。结果按需治疗组和传统防治组患者的血清病发生率分别为65.7%和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两组患者血清病中位发病时间相同[第12(9,13)天对第12(10,13)天,P=0.552];临床症状体征相似,主要表现为关节和(或)肌肉疼痛、发热及皮疹;严重程度分级均以1~2级血清病反应为主(62.8%对51.4%),仅少数3级反应(2.9%对2.9%),无4级和5级血清病反应,不同等级血清病反应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血清病中位持续时间相同[5(3,7)d对5(3,6)d,P=0.529],均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完全缓解。在未发生血清病反应的患者中,传统防治组平均每例患者的糖皮质激素预防量为(469.48±193.57)mg(按需治疗组预防量为0)。在发生血清病反应的患者中,按需治疗组平均每例患者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量显著少于传统防治组[(125.91±77.70)mg对(653.90±285.56)mg,P<0.001]。结论按需治疗策略可显著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而并不增加血清病发生率,血清病持续时间和2级以上血清病反应发生率较传统防治组患者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血清病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免疫抑制治疗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康 刘晨曦 +13 位作者 李洋 李建平 樊慧慧 张莉 井丽萍 彭广新 叶蕾 李园 宋琳 赵馨 杨文睿 武志洁 陈芳 张凤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3-528,共6页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免疫抑制治疗(IST)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诊疗中心收治的45例SAA患儿资...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免疫抑制治疗(IST)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贫血诊疗中心收治的45例SAA患儿资料,其中接受IST联合rhTPO方案者15例,单纯IST方案者30例,动态观察治疗后3、6、12个月的外周血常规变化和血制品输注情况并评价疗效,记录应用rhTPO患儿的不良反应,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法对比两组资料。结果45例患儿中男26例,女19例,中位诊断年龄11(10~13)岁,rhTPO联合IST组和IST组在3、6、12个月时获得良好血液学反应[完全缓解(CR)+良好部分治疗反应(GPR)]的例数分别为6、7、13例和3、7、14例(χ2=3.906、1.568、6.667, P=0.048、0.210、0.010)。3个月时有效者,rhTPO联合IST组第10~12周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输注量均较IST组少(血小板1.4 U比2.9 U, t=-3.523,P=0.002;红细胞0.8 U比2.6 U,t=-2.392,P=0.026),应用rhTPO患儿未发生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rhTPO可以提高SAA患儿IST治疗的近期疗效,减轻输血依赖,其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抑制法 儿童
原文传递
R-ATG联合环孢素与环孢素联合雄激素一线治疗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比较: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琳 赵馨 +12 位作者 彭广新 武志洁 张莉 井丽萍 周康 李洋 李园 叶蕾 李建平 樊慧慧 杨文睿 杨洋 张凤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58-362,366,共6页
目的:评估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是否适于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免疫抑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TD-NSAA患者资料,比较一线采用R-ATG联合环孢素A(CsA)与CsA联合雄激素治疗的血液学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109例TD... 目的:评估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是否适于输血依赖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免疫抑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TD-NSAA患者资料,比较一线采用R-ATG联合环孢素A(CsA)与CsA联合雄激素治疗的血液学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109例TD-NSAA患者中,31例一线接受R-ATG联合CsA治疗,78例一线接受CsA联合雄激素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总体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67.7%和46.2%(P=0.042),良好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22.6%和11.5%(P=0.142);2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总体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83.9%和56.4%(P=0.007),良好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41.9%和23.1%(P=0.049)。R-ATG联合CsA组与CsA联合雄激素组患者预期5年总生存率相似(94.1%∶97.4%,P=0.387),而R-ATG联合CsA组无事件生存率明显升高(78.6%∶35.1%,P=0.003)。结论:一线应用R-ATG联合CsA治疗TD-NSAA安全、有效;TD-NSAA一线免疫抑制治疗应采用ATG联合CsA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输血依赖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原文传递
血友病B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栋林 李刚 +2 位作者 刘欣 彭广新 薛艳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18-518,共1页
关键词 乏力 皮肤瘀斑 肿胀 血友病B 患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发热 试管法 活动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琳 李园 +14 位作者 彭广新 张莉 井丽萍 周康 李洋 叶蕾 李建平 樊慧慧 赵馨 杨文睿 杨洋 赵玉平 熊佑桢 武志洁 张凤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1-513,共3页
通过分析确诊的19例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资料,总结了对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的溶血病因诊断有提示作用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不明原因的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丙酮酸激酶活性筛查和二代基因测序可能有... 通过分析确诊的19例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资料,总结了对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的溶血病因诊断有提示作用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不明原因的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丙酮酸激酶活性筛查和二代基因测序可能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缺乏 诊断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继发红细胞增多症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洋 彭广新 +10 位作者 李园 李建平 叶蕾 樊慧慧 赵馨 宋琳 杨文睿 张莉 井丽萍 周康 张凤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0-62,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SAHS)以上呼吸道阻塞导致复发性呼吸气流减少或停止为特征,表现为睡眠障碍和间断缺氧,除白天嗜睡和认知障碍外,严重者还可表现有血液学异常,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SAHS)以上呼吸道阻塞导致复发性呼吸气流减少或停止为特征,表现为睡眠障碍和间断缺氧,除白天嗜睡和认知障碍外,严重者还可表现有血液学异常,包括红细胞增多、血小板活化及血栓性疾病,有时与原发血液系统疾病难以分辨。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OSAHS继发红细胞增多患者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暂停 阻塞性/低通气 红细胞增多症
原文传递
高免疫球蛋白M综合征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赖长城 王书春 +4 位作者 周剑峰 彭广新 王津雨 竺晓凡 陈晓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6-487,共2页
高免疫球蛋白M综合征(hyper IgM syndrome,HIGM)1961年由Rosen等首次报道,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群总体患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HIGM除常伴发感染外,易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 高免疫球蛋白M综合征(hyper IgM syndrome,HIGM)1961年由Rosen等首次报道,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群总体患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HIGM除常伴发感染外,易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虹膜睫状体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等。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科最近收治1例HIGM患儿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高免疫球蛋白M 综合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
原文传递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18
作者 张丽娜 张莉 +8 位作者 刘晓帆 彭广新 叶蕾 井丽萍 李洋 李园 李建平 周康 张凤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6-916,共1页
患者,女,49岁。因“反复鼻出血30年、加重5年”入院。30年前无诱因反复发生鼻腔出血,难自止,曾于多家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数次行“鼻腔黏膜血管电凝术”治疗,但鼻出血次数逐年增多,2年前开始甚至可由洗面或变换体位诱发。1年前在... 患者,女,49岁。因“反复鼻出血30年、加重5年”入院。30年前无诱因反复发生鼻腔出血,难自止,曾于多家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数次行“鼻腔黏膜血管电凝术”治疗,但鼻出血次数逐年增多,2年前开始甚至可由洗面或变换体位诱发。1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发病以来未曾接受补充铁剂及输血治疗。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稍多,现已绝经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反复鼻出血 风湿性心脏病 出血次数 医院诊断 输血治疗 联合瓣膜病 鼻腔出血
原文传递
37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彭广新 杨文睿 +14 位作者 赵馨 井丽萍 张莉 周康 李洋 叶蕾 李园 李建平 樊慧慧 宋琳 杨洋 熊佑祯 武志洁 王慧君 张凤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98-903,共6页
目的揭示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S)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特征。 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临床明确诊断的51例HS患者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情况,将检出并预测为红细胞膜蛋白基因有害突变的37例患者纳入研究,分... 目的揭示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S)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特征。 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临床明确诊断的51例HS患者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情况,将检出并预测为红细胞膜蛋白基因有害突变的37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基因突变构成、突变类型及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 结果37例HS患者中,ANK1突变17例(45.9%)、SPTB突变14例(37.8%)、SLC4A1突变5例(13.5%)、ANK1突变复合SPTB突变1例(2.7%),未发现SPTA1及EPB42突变。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类型中无义突变(36.8%)和错义突变(31.6%)最常见。在检出的38个突变位点中,34个为新发突变(89.5%)。16例HS患者进行父母基因验证,6例(37.5%)为遗传获得突变,10例(62.5%)为自发突变。HS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与红细胞膜蛋白突变基因类型无关;轻型+中间型患者SPTB突变构成比更高,重型患者ANK1突变构成比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 结论中国HS以ANK1和SPTB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类型主要为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不同HS相关基因突变与HS严重程度间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二代测序 红细胞膜蛋白 突变
原文传递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补铁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广新 张莉 +10 位作者 杨文睿 井丽萍 周康 李洋 叶蕾 李园 李建平 樊慧慧 赵馨 杨洋 张凤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1-674,共4页
目的分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合并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补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8月连续收治的48例PNH合并IDA患者,男29例、女19例,中位年龄32(1~62)岁。评估口服/静脉补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 目的分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合并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补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8月连续收治的48例PNH合并IDA患者,男29例、女19例,中位年龄32(1~62)岁。评估口服/静脉补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8例PNH合并IDA患者中,30例仅口服补铁治疗,18例接受静脉补铁治疗(12例初始即静脉补铁治疗,6例口服补铁治疗无效后再应用静脉补铁治疗)。48例患者中位粒细胞PNH克隆大小为90.2%(38.5%~99.9%)、红细胞PNH克隆大小为69.7%(27.6%~98.1%)。30例口服补铁治疗患者中,56%(20/36)获得血液学反应,HGB较基线中位升高为21(10~52)g/L。18例静脉补铁治疗患者16例(89%)获得血液学反应,其中6例口服补铁治疗未获血液学反应者,静脉补铁治疗后5例获得血液学反应。补铁治疗后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增高,尿色加深,余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生血栓并发症及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NH合并IDA患者经补铁治疗可有效提高HGB水平;口服补铁治疗疗效不佳时,静脉补铁治疗仍可作为有效治疗措施;补铁治疗合并铁缺乏经典型PNH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缺铁性贫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