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分含量对旱稻根系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1
作者 赵晨云 王家琪 +5 位作者 赵志平 高桐梅 彭廷 张静 赵亚帆 赵全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在池栽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处理(65%WHC、75%WHC、85%WHC、95%WHC和100%WHC,WHC代表田间最大持水量)对旱稻277土壤呼吸速率及根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对旱稻土壤呼吸速率和根条数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 在池栽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处理(65%WHC、75%WHC、85%WHC、95%WHC和100%WHC,WHC代表田间最大持水量)对旱稻277土壤呼吸速率及根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对旱稻土壤呼吸速率和根条数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土壤呼吸速率显著下降;随着旱稻生育期的推进,除100%WHC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减小外,其余水分含量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都呈升高趋势;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旱稻根条数逐渐降低,在分蘖前期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处理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且根条数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在65%WHC、75%WHC和85%WHC处理下表现为逐渐增加后保持稳定,在95%WHC处理下表现为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在100%WHC处理下表现为达最大值后略有下降,并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土壤温度日变化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均呈现先升高再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以75%WHC水分处理下的温度最高,95%WHC和100%WHC水分处理下土壤温度较低。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水分含量处理条件下(100%WHC处理除外),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根条数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土壤水分含量 根条数 土壤温度 土壤呼吸速率
下载PDF
头季稻刈割时期对粮饲型再生稻饲草和再生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
作者 吴银发 杨水银 +7 位作者 缪佳利 夏宇玲 何一帆 石笑飞 彭廷 秦建权 赵全志 郑常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的】探究头季稻不同刈割时期对粮饲型再生稻饲草和再生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粮饲型再生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种植及南方稻区解决粮饲争地、实现粮饲统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作为再生稻种... 【目的】探究头季稻不同刈割时期对粮饲型再生稻饲草和再生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粮饲型再生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种植及南方稻区解决粮饲争地、实现粮饲统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作为再生稻种植的品种两优6326和桃优香占为试验材料,设开花期、乳熟期和蜡熟期3个头季刈割时期,分析头季饲草和再生季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差异,并对粮饲型再生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头季干饲草产量逐渐增加,在蜡熟期刈割时最高,两优6326和桃优香占分别达9.17和10.35 t/ha。青贮饲草的饲用品质变化趋势与干饲草产量一致,刈割时期越晚,发酵品质越优,相对饲用价值越高,且在蜡熟期刈割时青贮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等发酵品质指标均达GB/T 25882—2010《青贮玉米品质分级》优质二级标准。再生季水稻产量在开花期刈割时最高,两优6326和桃优香占分别达8.94和8.92 t/ha,之后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随刈割时间推迟,再生季稻米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各刈割处理下的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度表现达到或接近GB/T 17891—2017《优质稻谷》二级标准。再生季稻谷经济收益大幅高于头季饲草,2个品种的总收益、净收益和产出投入比在开花期刈割时最高,平均分别达36755元/ha、17450元/ha和1.90,并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结论】以高产优质饲草生产为目的,头季宜在蜡熟期刈割;以高产优质稻米生产为目的,头季宜在开花期刈割,且该模式在开花期刈割时的总体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刈割时期 饲草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播期和施氮量对中籼杂交稻群体质量、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泽 王瑞刚 +7 位作者 王艺媚 王梓豪 李俊周 杜彦修 孙红正 彭廷 赵全志 张静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6,共10页
以中籼杂交稻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4月15日(D1)、4月30日(D2)、5月15日(D3)、5月30日(D4)、6月14日(D5)]和施氮量[0 kg/hm^(2)(N0)、150 kg/hm^(2)(N150)和300 kg/hm^(2)(N300)]对中籼杂交稻群体质量、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以中籼杂交稻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4月15日(D1)、4月30日(D2)、5月15日(D3)、5月30日(D4)、6月14日(D5)]和施氮量[0 kg/hm^(2)(N0)、150 kg/hm^(2)(N150)和300 kg/hm^(2)(N300)]对中籼杂交稻群体质量、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探寻豫南稻区最适播期和施氮量。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中籼杂交稻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产量随播期推迟先升高后降低,以D2播期最高,D5播期最低,D2播期产量较D5播期提高126.42%。D2播期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整体来看,D2N300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D1N300、D2N150处理。总叶面积指数和高效叶面积指数均随播期推迟先升高后降低,总叶面积指数和低效叶面积指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整体来看,总叶面积指数以D3N300处理最高,其次是D4N300、D2N300处理;高效叶面积指数以D3N300处理最高,其次是D4N300、D1N300处理;低效叶面积指数以D2N300处理最高,其次是D4N300、D3N300处理。粒数叶比和粒质量叶比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整体来看,粒数叶比以D1N0处理最高,其次是D2N0、D3N0处理;粒质量叶比以D1N0处理最高,其次是D3N0、D2N0处理。D1、D2、D3播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氮含量分别较D5播期增加12.81%、14.77%、13.02%和10.64%、25.08%、30.40%,且各个播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氮含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穗氮含量表现为D1、D2播期显著高于D3、D4、D5播期,且各个播期N150、N300处理穗氮含量总体上均高于N0处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着播期推迟先升高后下降,N150和N300处理均以D2播期最高,D5播期最低,且N150处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明显高于N300处理。综上,播期和施氮量通过调节叶面积、粒叶比、植株氮含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影响产量,中籼杂交稻Y两优900在豫南地区丰产高效的适宜播种期是4月30日(D2),适宜施氮量为150~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杂交稻 播期 施氮量 群体质量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不同播期温光条件对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樊一凡 张艳艳 +6 位作者 王艺媚 李俊周 杜彦修 孙红正 彭廷 赵全志 张静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7,共11页
为明确豫南稻区籼稻高产优质的温光条件,采用大田试验,以3个籼稻品种(兆优5431、中浙优8号和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连续2 a研究不同播期[4月15日(T1)、4月30日(T2)、5月15日(T3)、5月30日(T4)和6月14日(T5)]下籼稻抽穗至成熟的积温、累... 为明确豫南稻区籼稻高产优质的温光条件,采用大田试验,以3个籼稻品种(兆优5431、中浙优8号和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连续2 a研究不同播期[4月15日(T1)、4月30日(T2)、5月15日(T3)、5月30日(T4)和6月14日(T5)]下籼稻抽穗至成熟的积温、累积光照时间、累积光照强度和产量及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品质,并进行不同播期下温光因子对籼稻稻米品质影响的冗余分析(RDA),通过温光因子的解释率找出影响豫南稻区稻米品质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3个籼稻品种的产量、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 a均表现为T2处理产量最高,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较好,T5处理产量和品质表现最差。其中,2019年T2处理产量较T5处理提高129.4%,整精米率提高32.1%,垩白度、垩白粒率分别降低69.8%、69.9%,直链淀粉含量降低13.7%;2020年T2处理产量较T5处理提高271.0%,整精米率提高83.9%,垩白度、垩白粒率分别降低85.2%、77.6%,直链淀粉含量降低19.2%。稻米蛋白质含量则是T3处理最高,2019年和2020年T3处理较T5处理分别提高13.6%和20.0%。T2与T3处理间各品质指标差异均不显著。2 a产量均以T2处理下Y两优900最高,且其品质较好。3个品种抽穗到成熟阶段的积温、累积光照时间、累积光照强度均随着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其中Y两优900的积温和累积光照时间下降幅度最大,兆优5431和中浙优8号下降幅度相当。RDA和解释率分析发现,水稻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温光因子是造成稻米品质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抽穗后10~20 d的累积光照时间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生态因子。综上,豫南稻区籼稻以4月30日播种产量最高,且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温光条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汤宝 闫东哲 +2 位作者 彭廷 张迪 王迎春 《农业科技管理》 2023年第6期5-8,共4页
“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是新时期我国提出的新型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用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是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创造性选择和科技创新的制度安排。然而,在农业科技领域,这种新型项目管理方式还没有充分反映农业科研规... “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是新时期我国提出的新型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用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是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创造性选择和科技创新的制度安排。然而,在农业科技领域,这种新型项目管理方式还没有充分反映农业科研规律和农业产业特点。文章对“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的内涵和特性进行了梳理,在分析具体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在实践中的局限性,从建立多元化科研投入体系、完善“后补助”资金支持方式、建立严格的奖惩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落实“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攻克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能以及建设农业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榜挂帅” “赛马” 农业科技 项目组织管理方式
下载PDF
农业领域创新联合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迎春 彭廷 闫东哲 《农业科技管理》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创新联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科技创新组织形式,为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起到积极作用。文章对创新联合体的组织形式、农业领域创新联合体组建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等进行分析梳... 创新联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科技创新组织形式,为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起到积极作用。文章对创新联合体的组织形式、农业领域创新联合体组建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等进行分析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涉农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农业领域创新联合体运行机制的建议,以期为农业领域创新联合体的组建和高效运行提供参考,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领域 创新联合体 农业科技 创新体系 涉农企业
下载PDF
不同时期施氮比例与种植方式对豫南稻区粳稻产量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彭廷 韩雨恩 +4 位作者 张静 杜彦修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4,共6页
采用裂区设计,在豫南地区研究了不同时期施氮比例和种植方式(手插秧、机插秧)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指导豫南稻区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手插秧、机插秧2种种植方式下,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不同氮素配比(基蘖肥与穗... 采用裂区设计,在豫南地区研究了不同时期施氮比例和种植方式(手插秧、机插秧)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指导豫南稻区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手插秧、机插秧2种种植方式下,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不同氮素配比(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分别为4∶6、5∶5、6∶4、7∶3)均可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产量,手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为6∶4产量最高,增幅达27.65%;机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为7∶3产量最高,增幅达115.55%;且机插秧产量高于手插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手插秧在6∶4处理条件下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高于其他处理;机插秧在5∶5处理条件下有效穗数最高,在7∶3处理条件下穗粒数最高;手插秧和机插秧对照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高。手插秧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在氮素配比为6∶4达最大;抽穗开花期,手插秧与机插秧在氮素配比6∶4与7∶3处理条件下叶片、茎鞘、植株氮素含量较高;氮素生理利用率,在不同氮素配比条件下机插秧均高于手插秧,且2种种植方式均以氮素配比7∶3为最高;氮素偏生产力,手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6∶4为最高,机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7∶3最高;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手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5∶5与6∶4最高,机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6∶4最高。因此,种植方式对氮素配比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手插秧和机插秧的最佳施氮配比分别为6∶4和7∶3,此时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手插秧 机插秧 氮肥运筹 氮肥利用率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水稻饲草产量、品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廷 王童童 +7 位作者 李玲子 陈亚蓝 静莉丽 王家琪 王成章 张静 滕永忠 赵全志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3,共7页
为缓解畜牧业发展所需饲草与粮食生产争地的严峻形势,开发水稻粮饲兼用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头季水稻刈割时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和蜡熟期)为主区,留茬高度(25 cm、35 cm和45 cm)为副区,研究了头季水稻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头季... 为缓解畜牧业发展所需饲草与粮食生产争地的严峻形势,开发水稻粮饲兼用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头季水稻刈割时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和蜡熟期)为主区,留茬高度(25 cm、35 cm和45 cm)为副区,研究了头季水稻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和品质及再生稻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间的推迟,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再生稻籽粒产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留茬高度的增加,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抽穗开花期刈割留茬高度越低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而灌浆期和蜡熟期刈割留茬高度越高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抽穗开花期刈割头季水稻干饲草品质最优,蜡熟期刈割头季水稻青贮饲料品质最优,均达优质一级标准。综上,该种植方式创新了2种水稻栽培模式:一是以再生稻米为主、优质饲草为辅,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干饲草10.51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10.58 t/hm^2;二是以优质饲草为主、再生稻米为辅,在蜡熟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青贮饲草34.66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4.21 t/hm^2,是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融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刈割时期 留茬高度 再生稻 饲草 青贮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水稻伤流强度与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彭廷 陈浩 +8 位作者 陆云 赵锦慧 炎会敏 李俊周 杜彦修 张静 孙红正 辛泽毓 赵全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9-303,共5页
为研究水稻伤流强度与根系形态、根系活力等指标的相关关系,采用土壤盆栽试验,对4个供试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根体积、根长、根条数、根系活力、单株伤流强度和根系活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基部节间伤流强度、根长、... 为研究水稻伤流强度与根系形态、根系活力等指标的相关关系,采用土壤盆栽试验,对4个供试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根体积、根长、根条数、根系活力、单株伤流强度和根系活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基部节间伤流强度、根长、根体积、根条数均随生育进程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水稻基部节间伤流强度与根粗、根长、根条数和根系活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伤流强度 根系形态 根系活力
下载PDF
盐、干旱胁迫下水稻相关miRNA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廷 文慧丽 +4 位作者 赵亚帆 王博博 金玉蔓 孙红正 赵全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7,共8页
为鉴定水稻盐和干旱胁迫下相关miRNA及其响应规律,以三叶一心水稻幼苗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盐(Na Cl)和干旱胁迫(PEG)0,3,6,12,24,48 h后10个miRNA及其靶基因的响应。结果表明,miRNA在盐和干旱胁迫下均存在时序性和组织... 为鉴定水稻盐和干旱胁迫下相关miRNA及其响应规律,以三叶一心水稻幼苗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盐(Na Cl)和干旱胁迫(PEG)0,3,6,12,24,48 h后10个miRNA及其靶基因的响应。结果表明,miRNA在盐和干旱胁迫下均存在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盐胁迫处理下随处理时间的增加,miR156、miR164、miR167、miR169、miR171在根部的表达量呈上调趋势,miR159、miR160、miR319、miR398、miR1848在处理后3 h呈下调趋势,而后呈上调趋势;且在处理后3 h或6 h时所有miRNA均在地上部的表达量均最低。干旱胁迫处理后,根部miRNA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基本表现为下降趋势;地上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miR156、miR159、miR160、miR171的表达量呈先下降后维持在较低水平,而miR164、miR167、miR169、miR319、miR398、miR1848的表达量呈下调的趋势。miRNA靶基因的表达也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时序性,且仅少数miRNA与其靶基因的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证明miRNA通过调节其靶基因参与植物逆境响应及其调控网络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干旱胁迫 MIRNA 表达量
下载PDF
有机肥类型及其施肥配比对稻田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廷 熊加豹 +6 位作者 贾晓迪 张静 付金东 杜彦修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9,共8页
采用3种有机肥和2种施肥配比,研究了有机肥类型和施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土壤的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有机肥,6∶4施肥配比的水稻产量高于6∶3∶1;相同施肥配比,施用菜子饼肥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沼液、商品有机肥... 采用3种有机肥和2种施肥配比,研究了有机肥类型和施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土壤的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有机肥,6∶4施肥配比的水稻产量高于6∶3∶1;相同施肥配比,施用菜子饼肥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沼液、商品有机肥和CK。2种施肥配比条件下,菜子饼肥处理抽穗开花期及抽穗开花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沼液、商品有机肥和CK。6∶4施肥配比条件下,成熟期水稻谷草和子粒含氮量在沼液和商品有机肥处理下均高于6∶3∶1。6∶4施肥配比条件下,氮收获指数、氮素转移率、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均高于6∶3∶1,且此条件下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6∶3∶1,有利于培肥地力。虽然6∶4施肥配比条件下菜子饼肥产量最高,但由于菜子饼肥的成本较高,故沼液经济效益最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在绿色稻米生产中施肥种类选取沼液更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培肥地力,有机肥的施用配比以6∶4施肥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施肥配比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廷 可文静 +11 位作者 熊加豹 王海彬 韩雨恩 孔许 张静 马国辉 魏中伟 林文雄 潘晓华 章秀福 马均 赵全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5-171,共7页
为探究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以具有不同产量潜力的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性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期超级杂交稻茎秆维管束结构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产... 为探究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持续增产的茎秆维管束结构基础,以具有不同产量潜力的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性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期超级杂交稻茎秆维管束结构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产量潜力的提高,4期超级杂交稻各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除倒5节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倒2节和倒3节大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外,其他节间大、小维管束面积和总面积均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产量潜力的增加,4期超级杂交稻的实际产量、穗粒数均表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第4期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较第1期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增产68. 83%,穗粒数增加87. 42%,而有效穗数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维管束结构特征与穗粒数、结实率以及产量存在正相关,而与千粒质量存在负相关,特别是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和基部茎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显著影响超级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因此,4期超级杂交稻上部茎节间小维管束结构特征以及基部节间大维管束结构特征的改善是保证超级杂交稻产量潜力不断提高、穗大粒多和结实率正常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茎秆 维管束 产量潜力
下载PDF
复配化学调节剂对水稻子粒灌浆充实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廷 万建伟 +5 位作者 王琳琳 杜彦修 张静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2-607,615,共7页
采用大田试验,以大穗型水稻品种新丰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对水稻子粒灌浆充实、稻米品质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IV和V可增加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相... 采用大田试验,以大穗型水稻品种新丰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对水稻子粒灌浆充实、稻米品质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IV和V可增加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相对起始势,提高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缩短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需时间,显著改善强势子粒的外观品质和碾磨品质,提高水稻弱势子粒的千粒重,且强势粒和弱势粒中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外源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IV和V可通过增加强势粒和弱势粒中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充实、增加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复配化学调节剂 灌浆充实 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沿黄稻区适宜秸秆腐熟剂的筛选及其腐熟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廷 张中南 +6 位作者 王留行 金玉蔓 杜想想 王童童 王付山 黄松 赵全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8-174,共7页
为探究不同秸秆腐熟剂对沿黄稻区稻田秸秆还田效应的影响,提高秸秆还田利用率,以桶栽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10种秸秆腐熟剂对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质量指标、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碳氮比、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不同秸秆腐熟剂对沿黄稻区稻田秸秆还田效应的影响,提高秸秆还田利用率,以桶栽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10种秸秆腐熟剂对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质量指标、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碳氮比、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秸秆腐熟剂均能显著增加分蘖期土壤全氮含量、降低土壤的碳氮比,多数秸秆腐熟剂能加快稻田秸秆腐熟速率、提高水稻花后作物生长率、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和株高,进而增加水稻的单株产量,增产幅度为2. 41%~38. 35%。其中,HW,JD 2和JBS等3种秸秆腐熟剂处理后形态和生理指标改善较大、增产效果较好,单株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8. 35%,32. 33%和25. 24%。因此,沿黄稻区秸秆腐熟剂选用HW,JD 2和JBS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熟剂 秸秆还田 沿黄稻区 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水稻籽粒开花顺序和粒重的粒位效应研究(摘要)
15
作者 彭廷 吕强 +6 位作者 赵亚帆 韩迎春 杜彦修 张静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52-152,共1页
水稻弱势籽粒的充实度差已成为限制现代水稻品种或组合产量潜力和稻米品质进一步提高的瓶颈。本文通过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的开花顺序和粒重进行研究发现:稻穗不同粒位籽粒开花时间及其重量均具有位置效应,且开花顺序与单粒... 水稻弱势籽粒的充实度差已成为限制现代水稻品种或组合产量潜力和稻米品质进一步提高的瓶颈。本文通过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的开花顺序和粒重进行研究发现:稻穗不同粒位籽粒开花时间及其重量均具有位置效应,且开花顺序与单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但并不是先开花的籽粒粒重就高,粒重最大的为始花后第2d开花的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籽粒 开花时间 单粒重 基因型 粒位 摘要 稻米品质 产量潜力
下载PDF
水稻不同部位伤流强度的差异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 被引量:17
16
作者 殷春渊 杨海霞 +5 位作者 杜彦修 张静 李俊周 孙红正 彭廷 赵全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为明确水稻弱势籽粒充实的作用机理,以豫粳6号(粳稻)和两优培九(籼稻)为试验材料,于幼穗分化期设置不同的氮素穗肥处理(即0、90、180kghm2纯氮)试验,研究了基部节间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伤流液中可溶性糖的灌浆期动态变化,灌浆盛期伤流... 为明确水稻弱势籽粒充实的作用机理,以豫粳6号(粳稻)和两优培九(籼稻)为试验材料,于幼穗分化期设置不同的氮素穗肥处理(即0、90、180kghm2纯氮)试验,研究了基部节间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伤流液中可溶性糖的灌浆期动态变化,灌浆盛期伤流强度日变化规律及穗颈节间伤流强度和伤流液中可溶性糖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基部节间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灌浆期变化不同,基部节间伤流强度于花后5d达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穗颈节间伤流强度于花后5d、17d各出现一个峰值,花后11d达低谷,平均穗颈节间伤流强度表现为无氮肥处理最高,高氮肥处理最低。穗颈节间伤流强度日变化以白天较低,夜晚较高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籽粒灌浆期,花后10、15、25和35d粳稻穗颈节间伤流强度与其弱势粒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籼稻相关性不显著;穗颈节间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强弱势粒充实度均极显著正相关。基部节间伤流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不显著。说明穗颈节间伤流与弱势粒充实关系密切,可以此作为衡量弱势粒充实程度的指标之一。因此,以氮素调控为手段提高穗颈节间伤流强度来提高弱势粒充实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伤流强度 氮素调控 籽粒充实度 穗颈节间 基部节间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水稻光敏色素互作因子OsPIL15基因编辑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季新 李飞 +6 位作者 晏云 孙红正 张静 李俊周 彭廷 杜彦修 赵全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861-2871,共11页
【目的】光作为一种环境信号,可影响植物的基因表达、酶活性和形态建成。光敏色素互作因子在光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构建水稻光敏色素互作因子OsPIL15的CRISPR/Cas9表达载体,创制OsPIL15突变体,挖掘水稻功能基因,丰... 【目的】光作为一种环境信号,可影响植物的基因表达、酶活性和形态建成。光敏色素互作因子在光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构建水稻光敏色素互作因子OsPIL15的CRISPR/Cas9表达载体,创制OsPIL15突变体,挖掘水稻功能基因,丰富和完善水稻光信号调控分子机制。【方法】依据CRISPR/Cas9技术原理,设计OsPIL15突变靶点。将所设计靶序列在水稻基因组中进行比对,排除非特异性靶位点,同时使该靶序列含有常用酶切位点,方便后期突变体鉴定。化学合成靶位点寡核苷酸序列并与载体pBUN411连接构建CRISPR/Cas9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粳稻品种日本晴,以除草剂抗性标记筛选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利用酶切法判断T0代转基因植株是否发生突变,结合测序结果分析突变单株的突变基因型。将靶点序列在水稻全基因组中进行比对分析,选择5个与靶序列同源性较高且错配在4 bp以内的位点作为潜在脱靶位点进行脱靶效应评估,分析所设计靶序列特异性。【结果】所构建表达载体成功实现了对OsPIL15的定向编辑,酶切显示在选取的25株T0代转基因植株中获得15株突变体,其中包括5株纯合突变体、6株双等位突变体和4株杂合突变体,共10种不同突变基因型和11个突变株系。突变类型以单碱基插入或缺失为主,同时也得到2种56和66 bp较大片段缺失株系。对部分纯合突变、双等位突变和杂合突变体的T1代植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0代产生的突变基因型绝大部分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T0代纯合突变体后代为纯合突变单株,仅在株系14纯合突变体后代中检测到1株未突变单株;T0代双等位突变体后代可得到2种纯合突变型和1种双等位突变型;T0代杂合突变体后代则可得到纯合、杂合及未突变3种类型。对T0代未突变植株的后继世代酶切分析显示,62株T1代转基因植株均未发生突变,表明CRISPR/Cas9在T1代转基因阳性植株中未重新发挥基因编辑作用。对20株突变体的5个潜在脱靶位点进行分析,5个潜在脱靶位点均未检测出脱靶效应,表明所设计靶序列具有较高特异性。对选取的3组不同基因型ospil15 T1代突变体表型进行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生育期和分蘖数未出现明显变化,株高极显著下降,籽粒粒长极显著增加,最大增幅达5.69%。【结论】CRISPR/Cas9系统能对OsPIL15进行定向编辑,获得的10种不同突变基因型的ospil15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株高极显著降低、籽粒粒长极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OsPIL15 脱靶效应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OsbHLH116基因编辑及其脱靶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彦修 季新 +5 位作者 陈会杰 彭廷 张静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7-586,共10页
以水稻OsbHLH116基因为编辑对象,根据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在第一外显子区域设计长度为19bp的sgRNA,化学合成sgRNA的寡核苷酸序列,然后与CRISPR/Cas9系统表达载体pBUN411连接,再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株系,最后利用酶切和测序相... 以水稻OsbHLH116基因为编辑对象,根据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在第一外显子区域设计长度为19bp的sgRNA,化学合成sgRNA的寡核苷酸序列,然后与CRISPR/Cas9系统表达载体pBUN411连接,再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株系,最后利用酶切和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OsbHLH116突变体进行了筛选鉴定和脱靶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pBUN411-gRNA载体成功实现了对基因OsbHLH116的定向编辑。酶切分析表明在选取的10株T0代转基因苗中得到了6个OsbHLH116突变单株。对6个突变单株进行了TA克隆测序分析,发现了纯合突变、双等位突变和杂合突变3种类型。酶切分析表明2个潜在脱靶位点均未发生脱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脱靶效应 OsbHLH116
下载PDF
不同根际溶解氧质量浓度对生育中后期水稻根系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佳佳 彭廷 +6 位作者 张静 刘娟 陈浩 杜彦修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0-725,共6页
为探究溶解氧质量浓度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生育中后期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4种不同基因型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对水稻生育中后期根系形态、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中... 为探究溶解氧质量浓度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生育中后期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4种不同基因型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对水稻生育中后期根系形态、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中后期高氧处理可显著增加水稻的根长和根条数,低氧处理对水稻根系的伸长影响不大,根条数有所增加,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高氧处理可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说明水稻生育中后期增加根际溶解氧质量浓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效延缓根系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溶解氧质量浓度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超级稻穗颈节伤流强度与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昼夜变化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强 赵全志 +2 位作者 彭廷 熊瑛 杜相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0,共5页
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为材料,采用大田栽培,从"源-流-库"角度研究灌浆盛期水稻主茎穗颈节伤流强度与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昼夜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穗位不同的强、弱势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及穗颈节伤流强度在一昼夜... 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为材料,采用大田栽培,从"源-流-库"角度研究灌浆盛期水稻主茎穗颈节伤流强度与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昼夜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穗位不同的强、弱势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及穗颈节伤流强度在一昼夜中均呈"V"字型趋势变化,强势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最大值出现与穗颈节伤流强度同步,而最小值滞后2h,弱势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最大值出现滞后穗颈节伤流强度2h,最小值二者同步,强势籽粒高效灌浆时间长于弱势籽粒;强(弱)势籽粒的灌浆有效含水量与穗颈节伤流强度呈极显著的直线(指数)相关关系,弱势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在一昼夜各个时段均高于强势籽粒,尤其在低籽粒含水量条件下,弱势籽粒含水量随穗颈节伤流强度变化比强势籽粒大。可见,弱势籽粒库容活性更易受到源物质供应能力的影响,强弱势籽粒对源物质供应能力反应的不同步是造成其粒质量和品质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采取栽培措施适当降低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应当可提高弱势籽粒竞争同化产物的能力,促进弱势籽粒灌浆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穗颈节 伤流强度 籽粒灌浆 有效含水量 昼夜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