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例谈学生考试作文思维的训练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德培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第6期77-77,共1页
"文章的写作是思维的艺术,文章本体是思维的结晶。"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以记叙文为主,中考作文的命题也大多体现出侧重考查学生写记叙文能力的倾向。而学生作文常面临无内容、无情节、无感情等困惑,这里将从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 "文章的写作是思维的艺术,文章本体是思维的结晶。"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以记叙文为主,中考作文的命题也大多体现出侧重考查学生写记叙文能力的倾向。而学生作文常面临无内容、无情节、无感情等困惑,这里将从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示例进行解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训练 读者意识 我爱你 中学生作文 教学活动 教学手段 师生情 作文指导 考场作文 感度
下载PDF
新教材中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2
作者 彭德培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2006年第9期26-27,共2页
按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种数学科(7~9年级)的实验教科书,力求反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力图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 按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种数学科(7~9年级)的实验教科书,力求反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力图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新理念渐入人心。广大教师“依标靠本”,努力营造积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材 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 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初中 数学教学 知识点
下载PDF
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作者 彭德培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4年第9期40-41,共2页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将现实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将现实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来刻画实际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确的数据或可靠的指导.简言之,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初中数学主要有以下一些数学模型:用字母、数字和其他数学符号构成的等式或不等式,或用图表、图像、框图、数理逻辑等来描述系统的特征及其内部联系或与外界联系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问题 数学理论 数学方法 数学符号 描述系统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问
4
作者 彭德培 《学子(理论版)》 2016年第20期55-55,共1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课堂上,如何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知识就像滔滔不绝的'活水'注入到了他们干涸的心田,大多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课堂上,如何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知识就像滔滔不绝的'活水'注入到了他们干涸的心田,大多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达到效果。但如果一个老师不懂得教学提问的技巧,不能艺术地提问,那么往往他的课堂很难收到成效。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 ,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那么,教师的提问怎样才具有艺术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文老师 有效提问
下载PDF
活用数字特征巧解数学题
5
作者 彭德培 李东海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30,共2页
数字看似平淡,甚至会让人感觉枯燥无味,这是因为我们对它缺少深人的研究和发现,其实数字都各有“千秋”,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数字,更独具特点!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若我们不注意运用数字特征,常常有“山穷水复”、“老鼠拉龟”的... 数字看似平淡,甚至会让人感觉枯燥无味,这是因为我们对它缺少深人的研究和发现,其实数字都各有“千秋”,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数字,更独具特点!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若我们不注意运用数字特征,常常有“山穷水复”、“老鼠拉龟”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能根据问题的特殊性和借助某些特殊数字的“特异功能”,却总能“柳暗花明”,且事后更能感受到数学的丰富魅力,下面就对如何运用某些特殊数字,巧解数学问题略举几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特征 解数学题 活用 “特异功能” 数学问题 特殊性 感觉 运用
原文传递
活用数字特征 巧解数学题
6
作者 彭德培 李东海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05年第8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数字特征 解数学题 数学问题 特殊性 解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