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钩距虾脊兰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彭德镇 孙小琴 +2 位作者 孔令杰 李恩香 杨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160-15162,共3页
[目的]为钩距虾脊兰种质资源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钩距虾脊兰为试验材料,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钩距虾脊兰基因组DNA,并对影响ISSR扩增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获得了高质量的钩距虾脊兰基因组DNA;同时,建立了最适的钩距虾脊兰ISS... [目的]为钩距虾脊兰种质资源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钩距虾脊兰为试验材料,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钩距虾脊兰基因组DNA,并对影响ISSR扩增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获得了高质量的钩距虾脊兰基因组DNA;同时,建立了最适的钩距虾脊兰ISSR-PCR体系,即25μl PCR反应体积中,2.5μl 10×PCR buffer,2.0 mmol/L MgCl2,100 ng模板DNA,240μmol/L dNTPs,1.75 UTaqDNA聚合酶,0.4μmol/L引物;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40个循环:94℃变性30 s,复性温度根据各引物的TM值略低1~2℃,30 s,72℃延伸50 s,循环结束后72℃延伸7 min,4℃保存。[结论]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钩距虾脊兰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距虾脊兰 DNA提取 ISSR分子标记
下载PDF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特点 被引量:8
2
作者 孔令杰 陈春泉 +5 位作者 罗火林 范志刚 宋玉赞 赵健 彭德镇 杨柏云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4-590,共7页
通过对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点、分布格局,并采用SPSS18.0软件对井冈山及其邻近保护区属的种类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共有... 通过对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点、分布格局,并采用SPSS18.0软件对井冈山及其邻近保护区属的种类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共有兰科植物34属75种,中国特有兰科植物19种。井冈山兰科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海拔段的兰科植物分布差异较大,中低海拔的物种分布较多,资源相对保存较好;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井冈山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以划分为10个类型2个变型,热带性属占优势,占总属数的67.3%,但热带分布的种仅占本地区总种数的37.3%,而温带分布的种却占62.7%,故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属热带植物区系与温带植物区系过渡的交汇地带。井冈山兰科植物与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高,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 兰科植物 多样性 资源特点
下载PDF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被引量:8
3
作者 孔令杰 彭德镇 +5 位作者 李波 杨柏云 何纪力 范志刚 张自斌 梁耀龙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4-560,共7页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兰科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据调查,保护区有30属63种,以地生兰占优势,有20属(45种);附生兰9属(15种);腐生兰2属(3种)。其中单种属16个,占九连山兰科植物总属数的53.3%。与邻近地区相比,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兰科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据调查,保护区有30属63种,以地生兰占优势,有20属(45种);附生兰9属(15种);腐生兰2属(3种)。其中单种属16个,占九连山兰科植物总属数的53.3%。与邻近地区相比,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与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共有属最多(24属),与甘肃麦积山共有属最少(11属)。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9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种的分布以温带分布为主体,以东亚分布为核心,占总种数的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 兰科 资源特点
下载PDF
寒兰基因组DNA ISSR-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小琴 李恩香 +3 位作者 贾文杰 彭德镇 孔令杰 杨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044-14046,14050,共4页
以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寒兰(Cymbidium kanran Makino)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子试验建立最适的寒兰的ISS-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适宜寒兰ISSR-PCR反应体系的扩增条件为:25 μl PCR 反应体积中,1×PCR buffer,2.0 mmol/L M... 以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寒兰(Cymbidium kanran Makino)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子试验建立最适的寒兰的ISS-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适宜寒兰ISSR-PCR反应体系的扩增条件为:25 μl PCR 反应体积中,1×PCR buffer,2.0 mmol/L MgCl2,300 ng 模板 DNA,200 μmol/L dNTP,1.40 U Taq DNA 聚合酶,0.4 μmol/L 引物。最佳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 5 min,然后进行40个循环:94 ℃ 变性 30 s,复性温度根据各引物的Tm值略低1~2 ℃,30 s,72 ℃ 延伸 50 s,循环结束后 72 ℃ 延伸7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兰 ISSR-PCR反应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志刚 孔令杰 +3 位作者 彭德镇 黄声亮 谭庭华 杨柏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5,共7页
根据调查,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有兰科(Orchidaceae)植物33属62种,以地生兰占优势,有22属45种;附生兰11属16种;腐生兰1属1种。从海拔分布来看,1000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主要分布的是中国特有种和温带分布种;400m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则以热带分布... 根据调查,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有兰科(Orchidaceae)植物33属62种,以地生兰占优势,有22属45种;附生兰11属16种;腐生兰1属1种。从海拔分布来看,1000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主要分布的是中国特有种和温带分布种;400m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则以热带分布种为主。单种属有21属,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属数的63.6%。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1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种以东亚分布占主体。保护区特有种丰富,中国特有种15种。与邻近地区相比,保护区兰科植物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最高(44.0%),与庐山自然保护区的最低(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云山自然保护区 兰科 植物分布 区系特点
下载PDF
江西主要山脉春兰野生居群遗传结构与分化 被引量:5
6
作者 谢慧敏 彭德镇 +3 位作者 陈衍如 罗火林 杨柏云 熊冬金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江西省主要山脉的21个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Rchb.f.)Rchb.f.)居群进行居群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利用14个筛选的引物共扩增出139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L)为84.89%。21个居群的Nei s...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江西省主要山脉的21个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Rchb.f.)Rchb.f.)居群进行居群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利用14个筛选的引物共扩增出139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L)为84.89%。21个居群的Nei s基因多样性(He)为0.2292,Shannon指数(I)为0.3613。AMOVA分析表明,春兰居群间变异占50.79%,居群内变异占49.21%,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大于居群内的分化。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和UPGMA聚类分析均表明,江西主要山脉的春兰居群存在地理隔离和生境片断化。推测江西春兰曾广泛分布于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春兰群体因气候剧烈变化而骤减,仅在山脉间适宜的环境中得以保存并繁衍至今,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是春兰最主要的两个冰期避难所。综合遗传多样性与居群遗传结构特点,建议在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石城(SC)、宜丰(YF)、贵溪(GX)居群设点进行就地保护;对资源破坏严重的大余(DY)和井冈山(JGS)居群实行迁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江西山脉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Cymbidium faberi Rolfe 被引量:2
7
作者 汤秀菲 孙小琴 +1 位作者 彭德镇 杨柏云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Objective] By using the genomic DNA of Cymbidium faberi Rolfe as template,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sult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were researched and the optimal system was established.[Method] The genomic DNA... [Objective] By using the genomic DNA of Cymbidium faberi Rolfe as template,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sult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were researched and the optimal system was established.[Method] The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C.faberi Rolfe with method of modified CTAB.Different factors which affected ISSR amplification reaction were optimized.[Result] High-quality genomic DNA was obtained from C.faberi Rolfe.And the optimal reaction system was as follows:25 μl amplification reactions system contained 2.5 μl 10 × PCR buffer,2.0 mmol/L MgCl2,60 ng template DNA,160 μmol/L dNTPs,1.25 U Taq DNA polymerase,0.4 μmol/L ISSR primer and 15.85 μl ddH2O.The optimal amplification procedures were pre-denaturing for 5 min at 94 ℃,followed by 40 cycles of denaturing for 30 s at 94 ℃,annealing for 30 s at a temperature of 2-3 ℃ lower than melting temperature of each primer pair,extension for 50 s at 72 ℃.Then extension step of 7 min at 72 ℃ was performed.[Conclusion] The optimal system could provide a favorable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C.faberi Rolfe by using ISSR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mbidium faberi Rolfe ISSR Reac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下载PDF
雷击作用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烧蚀损伤表征及剩余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刘远飞 张驭 +3 位作者 尹俊杰 周彬 惠军华 彭德镇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5-1176,共12页
为表征复合材料雷击烧蚀损伤,基于唯象分析方法,建立了雷击烧蚀损伤引起的材料力学性能退化模型.采用连续损伤力学(CDM)方法提出了复合材料雷电烧蚀损伤的三维渐进损伤退化模型,采用Hashin和Yeh分层失效准则,验证了失效点的发生情景.根... 为表征复合材料雷击烧蚀损伤,基于唯象分析方法,建立了雷击烧蚀损伤引起的材料力学性能退化模型.采用连续损伤力学(CDM)方法提出了复合材料雷电烧蚀损伤的三维渐进损伤退化模型,采用Hashin和Yeh分层失效准则,验证了失效点的发生情景.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和刚度矩阵渐进损伤退化模型的编码,利用ABAQUS软件并结合UMAT子程序预测了拉伸载荷下雷电烧蚀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残余强度,最终的仿真精度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 复合材料层合板 剩余强度 影响因素 雷击
下载PDF
短距风兰的无菌播种和快速繁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婧嫄 张小燕 +2 位作者 孔令杰 彭德镇 杨柏云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1-1262,共2页
1植物名称短距风兰(Neofinetia richardsianaChristenson)。2材料类别成熟未开裂蒴果中的种子。3培养条件(1)种子萌发培养基:1/2B_5+6-BA 1.0mg·L-(-1)(单位下同)+NAA 0.2;(2)原球茎增殖培养基:B_5+6-BA 1.0+NAA ... 1植物名称短距风兰(Neofinetia richardsianaChristenson)。2材料类别成熟未开裂蒴果中的种子。3培养条件(1)种子萌发培养基:1/2B_5+6-BA 1.0mg·L-(-1)(单位下同)+NAA 0.2;(2)原球茎增殖培养基:B_5+6-BA 1.0+NAA 1.5+0.1%AC;(3)分化成苗培养基:B_5+6-BA 1.0+NAA 0.2+0.05%AC;(4)壮苗和生根培养基:1/2MS+IBA 0.5+NAA 0.3+0.03%AC。以上培养基含4.0%蔗糖和0.7%琼脂,pH 5.6~5.8。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36μmol·m-(-2)·s-(-1),光照时间为12 h·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繁殖 无菌播种 生根培养基 植物名称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 光照强度 光照时间
原文传递
流苏贝母兰的无菌播种与快速繁殖
10
作者 张小燕 白茗洲 +2 位作者 彭德镇 孔令杰 杨柏云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05-1206,共2页
1植物名称 流苏贝母兰(Coelogyne fimbriata Lindl.)。 2材料类别 种子。
关键词 快速繁殖 无菌播种 贝母 流苏 植物名称 种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