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治进展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恩梅 彭才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5-707,共3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并不困难,但关于感染后喘息、发生哮喘的机制并不明确。目前尚没有防治RSV感染的疫苗与特效药。随着对RSV感染预防控制及治疗方法的深入研...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并不困难,但关于感染后喘息、发生哮喘的机制并不明确。目前尚没有防治RSV感染的疫苗与特效药。随着对RSV感染预防控制及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为临床面对RSV挑战提供了新思路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药物疗效 婴幼儿
下载PDF
重庆单中心2009至2011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种甲型流感病毒检出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谢晓虹 金玲 +3 位作者 彭才静 王丽佳 邓昱 刘恩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S-OIVs)与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IVA)检出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NPA),采用荧光定...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S-OIVs)与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IVA)检出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NP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OIVs和季节性IVA基因组RNA,分析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NPA标本1 074份,经PCR检测IVA阳性105份(9.8%),其中1.4%(15/1 074)为S-OIVs,8.4%(90/1 074)为季节性IVA。2种病毒阳性病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和平均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S-OIVs在2009年夏季高发(11/15,73.3%),季节性IVA在2009年夏季(26/95,27.4%)、2010年夏季(22/95,23.2%)和2011年春季(25/95,26.3%)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季节。②2种病毒阳性患儿临床症状、外周血WBC计数、CRP水平相当,S-OIVs阳性患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1例(6.7%),季节性IVA阳性患儿重症肺炎14例(15.6%)。③15份S-OIVs阳性标本中,单纯S-OIVs感染3份,合并其他病毒感染9份,痰培养阳性7份。90份季节性IVA阳性标本中,单纯季节性IVA感染21份,合并其他病毒感染42份,痰培养阳性10份。④心脏基础疾病(OR=13.60)、发生喘息(OR=6.82)和合并腺病毒感染(OR=6.21)为季节性IVA感染患儿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单中心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S-OIVs检出率低于季节性IVA。S-OIVs和季节性IVA感染患儿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心脏基础疾病、喘息症状和合并腺病毒感染有可能是季节性IVA感染患儿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 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基于脑电多视图混合神经网络的时空半监督睡眠分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虹梅 彭才静 +1 位作者 韩芳 张远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7-806,共10页
睡眠分期是评价睡眠质量的必要基础,现阶段的工作大部分采用全监督学习和单一维度视图信息进行,这不仅需要技师进行大量的睡眠数据标注,还可能因特征提取不充分而导致分期准确率受限的问题.利用半监督学习策略,实现对脑电无标注数据的学... 睡眠分期是评价睡眠质量的必要基础,现阶段的工作大部分采用全监督学习和单一维度视图信息进行,这不仅需要技师进行大量的睡眠数据标注,还可能因特征提取不充分而导致分期准确率受限的问题.利用半监督学习策略,实现对脑电无标注数据的学习.提出一种多视图混合神经网络,首先用多通道视图时频域机制分别提取时域信号特征和空域信号特征,实现多视图特征提取;再通过注意力机制加强对显著性特征的提取;最后将上述混合特征融合并分类.在三个公开数据集和一个私有数据集中与全监督学习进行了对比评估,半监督学习取得平均准确率为81.0%,卡帕值为73.2%.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以与全监督学习的睡眠分期模型相媲美,同时显著减少技师标注数据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分期 半监督学习 多视图 混合神经网络 脑电信号
下载PDF
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因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彭才静 夏秋玲 +2 位作者 郝瑞 邓昱 刘恩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重复住院的病因,分析病毒病原学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抽吸物(NPA)标本1746例,患儿年龄为37d-3岁。提取NPA中病毒核酸,经反转录PCR...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重复住院的病因,分析病毒病原学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抽吸物(NPA)标本1746例,患儿年龄为37d-3岁。提取NPA中病毒核酸,经反转录PCR法检测14种呼吸道病毒,阳性样本采用随机核酸序列测定验证。明确其中包括2次及2次以上住院患儿23例(病例组),将第一次住院病例与除去病例组的住院总体比较,从个体因素、病毒检出及临床特征情况分析重复住院的危险因素;分析第一次住院病毒检出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首次病毒检出、体征阳性病例在第二次住院的变化趋势。结果重复住院患儿第一次住院、住院总体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个月和8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重复住院患儿第一次住院流感病毒A、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人博卡病毒检出率与同年龄段住院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住院患儿第一次住院喘息率(69.6%)高于住院总体喘息率(47.4%)(P=0.037),重复住院患儿第一次住院腹泻率(52.2%)显著高于住院总体(29.0%)(P=0.017);重复住院患儿第一次病毒检出与发热、喘息、咳嗽、腹泻等均无相关性。2次住院均以RSV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2.2%和30.4%,1例为RSV重复阳性;第一次住院病毒阳性的病例在第二次住院时75.0%(12例)检出病毒;第一次喘息的病例第二次住院时68.8%(11例/16例)表现喘息。结论呼吸道感染重复住院患儿主要为3岁以内,喘息为重要临床特征;每次感染病毒病原不同,RSV的检出率最高;第一次住院病毒阳性病例第二次住院病毒检出率高;第一次喘息病例第二次发生喘息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重复住院 病因 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全面认识呼吸道合胞病毒——从病毒学特征到防治现状 被引量:24
5
作者 彭才静 刘恩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9-261,共3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病毒病原,全球每年约有16万例婴幼儿死于RSV相关的下呼吸道感染,约10%的RSV毛细支气管炎和(或)肺炎需要住院治疗,医疗花费巨大,RSV感染后出现的反复喘息甚至哮喘是人们关注...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病毒病原,全球每年约有16万例婴幼儿死于RSV相关的下呼吸道感染,约10%的RSV毛细支气管炎和(或)肺炎需要住院治疗,医疗花费巨大,RSV感染后出现的反复喘息甚至哮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除支持治疗以外,尚无特异性RSV疾病的治疗方案,也没有研究成功的RSV疫苗可以有效减少疾病发生率和重症病例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学 致病机制 临床防治
原文传递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与病毒分离培养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夏秋玲 周利利 +4 位作者 彭才静 郝瑞 肖秋燕 王莉佳 刘恩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698-1701,共4页
目的 探讨巢式PCR(N-PCR)、病毒分离培养2种不同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病房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NPAs),同时采用N-PCR、病毒分离培养... 目的 探讨巢式PCR(N-PCR)、病毒分离培养2种不同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病房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NPAs),同时采用N-PCR、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检测 RSV。采集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PCR、病毒分离培养方法同时检测RSV的标本共1143份,男女=2.161.00;年龄1~165个月(中位数为7个月)。临床主要诊断:支气管肺炎[478例(41.8%)],间质性肺炎[223例(19.5%)],毛细支气管炎[221例(19.3%)],支气管炎[71例(6.2%)],上呼吸道感染[21例(1.8%)]。N-PCR 检出 RSV 阳性共458份(总阳性率为40.1% ,其中RSV-A 31.7% ,RSV-B 7.7% ,RSV-A及RSV-B同时检出的标本占0.7%),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检出RSV 阳性标本 204份(17.8%)。分析 N-PCR 及病毒分离培养检测结果:2种方法检测均阳性(P+I+)标本165份,均阴性标本(P-I-)646份(一致性为70.1%),2种方法差异最大部分在于N-PCR 阳性、病毒分离培养阴性的(P+I-)标本,共293份,占总标本数25.6% 。P+I-组较 P-I-组患儿年龄小、住院时间长,RSV检出率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发热患儿比例低,咳痰、喘息、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5),临床符合 RSV 感染的特征。P+I-组较 P+I+组患儿入院前病程长(P =0.005),喘息患儿比例低(P =0.009)。结论 N-PCR 和病毒分离培养2种方法对 RSV 检出的差异性与患儿入院前病程有关。N-PCR检测RSV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巢式-聚合酶联反应 病毒分离培养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新近发现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恩梅 彭才静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390-391,共2页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其中病毒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新发现的呼吸道病毒包括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人冠状病毒NL63和HKU1、人博卡病毒以及人多瘤病毒,本文对其流行现状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其中病毒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新发现的呼吸道病毒包括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人冠状病毒NL63和HKU1、人博卡病毒以及人多瘤病毒,本文对其流行现状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偏肺病毒 冠状病毒 博卡病毒 多瘤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一种融合分组卷积和半监督的睡眠分期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攀 彭才静 +1 位作者 何志慧 张远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2,共6页
已有的睡眠分期研究大部分采用监督学习的方法,其模型训练高度依赖于大量优质的标签数据,所提取的特征也较为粗糙。为此,提出了将半监督学习应用于分组卷积神经网络的睡眠分期方法。首先,采用分组残差卷积网络作为骨干网络,使不同分组... 已有的睡眠分期研究大部分采用监督学习的方法,其模型训练高度依赖于大量优质的标签数据,所提取的特征也较为粗糙。为此,提出了将半监督学习应用于分组卷积神经网络的睡眠分期方法。首先,采用分组残差卷积网络作为骨干网络,使不同分组学习的特征多样化,让整个网络关注来自不同子空间的信息,从而提取多角度特征;其次,为减少标注技师的工作负担,采用半监督学习的方法,从大量未标注数据中提取特征与标注数据提取的特征进行对抗,以获得更多细粒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Sleep-EDFx数据集上的睡眠分期准确率能够达到0.837±0.001,卡帕系数达到0.774±0.002,均优于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分期 脑电信号 半监督 分组卷积
原文传递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儿童支气管肺炎痰培养结果分析
9
作者 刘敏 彭才静 王金能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庆北部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前后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的痰培养病原学特征和病原谱的变化。方法纳入2018年1月24日至2022年1月23日于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4872例,年龄29 d至14岁(不包括14... 目的探讨重庆北部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前后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的痰培养病原学特征和病原谱的变化。方法纳入2018年1月24日至2022年1月23日于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4872例,年龄29 d至14岁(不包括14岁),分析住院后首次送检的痰培养标本。以重庆市COVID-19疫情管控升级为一级响应为界点,以2018年1月24日至2020年1月23日的数据作为COVID-19疫情前,2020年1月24日至2022年1月23日的数据作为COVID-19疫情后,进行不同年龄及性别痰培养病原体检出情况比较。以2019年2月5日至2021年2月11日的数据进行疫情前后不同季节的痰培养病原体检出情况比较。结果痰培养阳性(至少检出1种病原体)1597例(32.78%),其中肺炎链球菌占比最高(468/1597,29.30%),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294/1597,18.41%)等,混合感染(检出≥2种病原体)21例(1.31%)。在所检出病原体中,革兰氏阴性菌(833/1597,52.16%)占比高于革兰氏阳性菌(743/1597,46.52%)。疫情前病原体检出率为35.54%(1065/2997),疫情后为28.37%(532/1875)。在男童、女童、29 d~6月龄组、1~3岁组中,疫情前病原体检出率均高于疫情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疫情前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均高于疫情后,在不同性别组中亦如此(P<0.05)。在男童中,肺炎链球菌疫情前的检出率高于疫情后(P<0.05)。疫情前春夏秋冬季节病原体检出率逐渐下降,疫情后冬季病原体检出率最高。不同季节疫情前后相比,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9 d~6月龄组病原体检出率(337/832,40.50%)高于总体检出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检出率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逐渐降低;除29 d~6月龄组外其余各组肺炎链球菌的占比最高。结论COVID-19疫情后儿童支气管肺炎痰培养病原谱排列顺序发生了部分变化,但仍以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为主。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疫情后较疫情前检出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气管肺炎 痰培养 病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