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意象重构与诗歌翻译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彭振川
王晶文
-
机构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21-127,共7页
-
文摘
从意象的体验性、建构性与文化性出发,首先探讨了意象的认知特性及文化特性。意象的建构基于人类的体验认知之上,而人类的认知又有着共同的物理、生理和心理基础,所以意象以及意象的建构能力为人类所共有,可以作为沟通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桥梁。这解释了为什么在不同的文化中,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同时也为诗歌的可译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诗歌翻译应该把意象对等当做最高准则,首先考虑意象的处理,并根据意象的文化特性作出适当的调整,尽量实现意象对等,以使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人们能够根据诗歌语言的线索重新建构诗歌意象,实现意象的再现。
-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意象
认知
建构
-
Keywords
poetry translation
imagery
cognition
re - embodiment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国际电子商务中的语言差异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2
-
-
作者
彭振川
董小瑛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出处
《物流科技》
2002年第5期20-23,共4页
-
文摘
在电子商务的全球化过程中,各地区的语言、文化差异,给国际电子商务的展开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本文论述了语言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国内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所助益。
-
关键词
国际
电子商务
语言差异
策略
经济全球化
-
Keywords
Globalization,e-commerce,language difference,strategic solution
-
分类号
F713.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教育模式作为物质生产方式的隐喻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彭振川
-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3-74,共2页
-
文摘
教育不仅在内容上服务于社会的物质生产,而且在形式上也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方式的特征。“隐喻”一词概括了二者在特征上的相似性:在自然经济和工业经济时期,教育模式分别是手工劳动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隐喻;在信息经济时期,它将是新的生产方式的隐喻并将呈现出全新的特征。
-
关键词
物质生产方式
教育模式
隐喻
信息经济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