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增减挂钩”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扩展适用——以土地发展权转移的视角 被引量:18
1
作者 彭敏学 黄慧明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2,共9页
在存量时代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成为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发展权视角切入,提出增减挂钩本质上是对"农转用"计划管理下土地发展权制度的补充;其空间运行... 在存量时代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成为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发展权视角切入,提出增减挂钩本质上是对"农转用"计划管理下土地发展权制度的补充;其空间运行机制取决于对城乡地租势差以及复垦与建新的边际成本和收益的考量;通过扩展政策实施范围、放松规划管制、引入市场机制,地方层面的创新实践提升了政策效能,实现了制度改进。在解析增减挂钩的政策内涵、阐释其运行的空间机制的基础上,从区域、城市、乡村三个层次提出了增减挂钩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扩展适用策略,以及对后续工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挂钩 发展权转移 国土空间规划 扩展适用
下载PDF
厦门市住房市场的空间分割及其成因解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敏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475,共11页
以住房子市场理论为框架建立研究假设,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刻画厦门市的住房市场特征。对住房类型子市场与聚类划分子市场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Hedonic多重回归法对不同子市场划分方式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特征价格函... 以住房子市场理论为框架建立研究假设,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刻画厦门市的住房市场特征。对住房类型子市场与聚类划分子市场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Hedonic多重回归法对不同子市场划分方式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特征价格函数和子市场样本密度分布展开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厦门市区划分为四个住房子市场,由城市中心地区向外呈现非均衡的层级化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中心与外围局部地区子市场的极化分布形成了"空间分割",降低了住房消费的空间替代性。多元产权结构下的市场环境、非均衡的住房用地拓展以及缺乏弹性的住房开发控制共同导致了空间分割。充分认识住房市场的结构与特征,将有助于提高城市住房公共政策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市场 价格模型 空间分割 成因解析 厦门
下载PDF
大城市住房建设中的空间失配及其成因解析——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彭敏学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试图从空间失配角度解读上海大都市区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立足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偏离指数与空间断面分析法对住房建设展开研究,发现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增量住房建设的空间偏离、公共服务设施的极化供给、轨道交通建设问... 试图从空间失配角度解读上海大都市区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立足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偏离指数与空间断面分析法对住房建设展开研究,发现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增量住房建设的空间偏离、公共服务设施的极化供给、轨道交通建设问题都导致了住房建设的空间失配。这在推高房价、导致低收入群体空间锁定的同时,也降低了"多中心"规划实践的空间绩效。结论是:过于单一的商品化供应、缺乏协调的住房行动、圈层蔓延的空间拓展都是住房空间失配的重要成因;意图解决大城市住房困境的政策干预需要破解住房建设中存在的空间失配困境;而这有赖于中观层面居住、就业等功能的空间藕合与微观层面"多层次"住房供应的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住房建设 空间失配 成因解析
下载PDF
关于城市规划行政"合法与合理"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彭敏学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2期74-77,共4页
城市规划行政是城市规划决策、措施得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基础层面上分析了城市规划行政权力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就通过完善规划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与保障机制来增进规划行政的内在理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化水平 经济全球化 城市规划 合法 信息化 快速发展 专业 合理 建设与发展
下载PDF
大都市近郊大型商品房住区的发展变迁与规划对策——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敏学 《规划师》 2008年第4期21-25,共5页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扩展和郊区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大都市近郊大型商品房住区建设得到了快速推进。然而,由于人户分离、区位环境转变、规划管理缺失等原因,近郊大型商品房住区发展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扩展和郊区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大都市近郊大型商品房住区建设得到了快速推进。然而,由于人户分离、区位环境转变、规划管理缺失等原因,近郊大型商品房住区发展过程中存在住区设施配套不足、住区开发建设与近郊城镇缺乏系统整合等问题,应通过强化近郊城镇层面的发展协调机制、提高规划设计的整体性与灵活性、增强设施可转换性等措施,促使住区建设与城镇发展走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近郊 大型商品房住区 住区开发 规划设计 规划管理
下载PDF
论城市住房市场的空间影响机制--规范性视角的政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敏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2,共7页
我国大城市的住房问题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影响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在城市空间扩张的过程中,政策与市场两者共同导致了住房市场的空间分割;促成市场分割结构的改进应当是住房政策的内在目标。提出在空间快速拓展的背景下,减少"住房市... 我国大城市的住房问题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影响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在城市空间扩张的过程中,政策与市场两者共同导致了住房市场的空间分割;促成市场分割结构的改进应当是住房政策的内在目标。提出在空间快速拓展的背景下,减少"住房市场分割"、提高整体住房资源利用效率,应该是缓解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地方大城市的住房发展应当整合宏观住房政策与城市空间发展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影响 市场分割 结构改进 政策机制
下载PDF
大都市中心区居住空间的变迁与重构——基于上海市静安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敏学 《华中建筑》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宏观制度背景深刻影响下,在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的驱动下,上海市中心区居住空间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该文通过回顾上海市静安区的物质空间发展过程,考察居住空间的几个重要宏观历史发展阶段,试...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宏观制度背景深刻影响下,在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的驱动下,上海市中心区居住空间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该文通过回顾上海市静安区的物质空间发展过程,考察居住空间的几个重要宏观历史发展阶段,试图从城市住区发展与变迁的制度背景、动力因素、行动主体、空间表征等角度出发,解析城市中心区居住空间发展、变迁的外在变化特征与内在规律。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在转型过程中的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安区 居住空间 制度背景 行动主体
下载PDF
支撑“两山理念转化”实践的国土空间规划路径——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彭敏学 隋玉亭 朱铭 《中国土地》 2021年第5期28-30,共3页
核心提示浙江省丽水市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先行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在本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丽水大力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两山理念转化"实践路径,从国土空间规划层面研... 核心提示浙江省丽水市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先行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在本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丽水大力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两山理念转化"实践路径,从国土空间规划层面研究解决生态地区"散""弱""贫"的发展困境,在以更高效规划管理机制保障"两山理念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规划编制 先行地区 浙江省丽水市 实践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 两山 试点市 管理机制
下载PDF
转型期大城市住房供给的空间梯度特征及其政策启示——以上海为例
9
作者 彭敏学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52,共7页
在住房制度的转型发展中,实现"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不仅有赖于供应方式的转要,形成恰当的空间结构也至关重要。分析表明,在单中心结构的约束下,过于商品化的开发导致了上海中心地区住房的极化供给,降低了住房供给效率;价格机制... 在住房制度的转型发展中,实现"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不仅有赖于供应方式的转要,形成恰当的空间结构也至关重要。分析表明,在单中心结构的约束下,过于商品化的开发导致了上海中心地区住房的极化供给,降低了住房供给效率;价格机制将大量低收人群体挤出了中心域区优势区位,造成了非公平的住房配置。尽管政策调控能改善住房供给的空间梯度,但分散的住房建设仍需进行空间整含。文章指出,长期的住房建设应重视存量保障性住房资源的有效利用;而短期内住房结构的优化则有赖于微观区位内住房供给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大城市 住房供给 空间梯度 政策启示
下载PDF
浅论我国大城市住房的发展约束及其政策启示
10
作者 彭敏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7-65,共9页
我国大城市住房发展处于快速城市化与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双通道进程中。快速城市化形成的巨量的住房需求,与尚不完善的住房供应方式共同引致了大城市住房发展中的结构性约束。在经济增长与短期利益导向下,分散的住房建设行动进一步&qu... 我国大城市住房发展处于快速城市化与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双通道进程中。快速城市化形成的巨量的住房需求,与尚不完善的住房供应方式共同引致了大城市住房发展中的结构性约束。在经济增长与短期利益导向下,分散的住房建设行动进一步"显化"了大城市的住房问题。文章指出,大城市住房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地方政府、开发商等各方主体行动的有效整合。形成"区隔"化的供给结构,将有助于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大城市住房 发展约束 政策启示
下载PDF
保障性住房@城市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民 鹿斌佐 +7 位作者 袁锦富 闫整 张一成 彭敏学 李洪斌 刘光治 宋劲松 何韶瑶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3,共8页
中央政府这几年非常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特别是今年以来,住建部在大力督办这件事情。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年代,城镇搞福利分房,住房有一定的保障,但是保障水平不高。实行... 中央政府这几年非常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特别是今年以来,住建部在大力督办这件事情。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年代,城镇搞福利分房,住房有一定的保障,但是保障水平不高。实行市场经济后,住房供应走向市场化是必然的。1998年进行的全面房改,较为彻底地改变了福利分房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建设 保障性 城市 社会公平 中央政府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化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与优化建议 被引量:20
12
作者 徐樑 桑劲 +5 位作者 彭敏学 隋玉亭 唐尧峰 王煜坤 李志远 郭世龙 《城乡规划》 2020年第1期48-57,78,共11页
文章认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的目的在于解决既有方案的要素划定不尽、空间划定不实、多线冲突频现等问题。评估调整工作在缺乏指导细则的情况下,前置于各类调查工作和国土空间主体规划,给调整工作带来现实困难,也被地方政府视作... 文章认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的目的在于解决既有方案的要素划定不尽、空间划定不实、多线冲突频现等问题。评估调整工作在缺乏指导细则的情况下,前置于各类调查工作和国土空间主体规划,给调整工作带来现实困难,也被地方政府视作化解各类风险、争取发展权的博弈机遇。将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的既有问题通过本轮调整予以完全解决,尚有一定的难度。文章建议,评估调整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应从细化操作性规程与完善红线制度两个方面着手。在细化操作规程方面,应该尽快明确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衔接规则,明确人为活动空间的管制规则,加强对“调入”空间的指导;在制度完善方面,应加快建立生态绩效考核机制,研究出台生态保护红线价值转换机制,研究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事权细化,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评估调整 央地博弈
下载PDF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社区智慧助老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13
作者 彭敏学 程鲲 张海旭 《工业设计》 2023年第9期105-108,共4页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老年群体在触网、用网阶段普遍会遇到问题,且不清楚怎么解决。文章以微信小程序为服务载体,运用服务系统设计方法和工具,通过调研总结得到服务设计机会,构建出社区智慧助老的服务...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老年群体在触网、用网阶段普遍会遇到问题,且不清楚怎么解决。文章以微信小程序为服务载体,运用服务系统设计方法和工具,通过调研总结得到服务设计机会,构建出社区智慧助老的服务系统图。并将服务系统可视化呈现,在合理的供需动态维持下能实现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社区智慧助老服务的发展提供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设计 微信小程序 智慧助老 社区养老服务 服务系统
下载PDF
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及模式分区——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绍华 侯宪瑞 +3 位作者 彭敏学 程敏 薛继斌 鲍海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9,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的难点问题,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技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在国土空间落地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利用过程模型方法评价生态调节服务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适宜性评价技术分... 研究目的:针对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的难点问题,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技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在国土空间落地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利用过程模型方法评价生态调节服务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适宜性评价技术分析生态产品开发的适宜性。研究结果:(1)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价值实现途径—适宜性分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分析框架;(2)从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和限制因子3个方面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3)定量评价了丽水市固碳、释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污染去除、负氧离子释放、降温调节、增湿调节8种调节服务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服务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4)丽水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康养和生态补偿4种价值实现模式分区面积分别占58%、8%、13%和21%。研究结论: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和模式分区,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到国土空间上,可为“两山”转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产品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
下载PDF
生态价值转化导向的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思路——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隋玉亭 彭敏学 徐礼琼 《中国土地》 2022年第3期35-38,共4页
随着浙江省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基础设施逐步饱和,农村土地整理渐失动力,土地开发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乡村地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面临困境,国土空间治理方式亟待转型升级。本文在分析浙江省乡村地区国土空间利用的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总... 随着浙江省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基础设施逐步饱和,农村土地整理渐失动力,土地开发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乡村地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面临困境,国土空间治理方式亟待转型升级。本文在分析浙江省乡村地区国土空间利用的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乡村地区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和要求,探索了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的转向,并提出了完善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转化 农村土地整理 乡村振兴 转型升级 治理思路 基础设施 国土空间 治理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