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竹果壳色素的稳定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彭文书 陈毅坚 +2 位作者 钟文武 石雪 熊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5-60,共6页
研究从山竹果壳中提取的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抑菌活性。将山竹果壳色素用不同的pH、温度和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常用防腐剂处理。结果显示:山竹果壳色素在pH<6时较稳定;温度大于80℃后增色效应增强;各种金属... 研究从山竹果壳中提取的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抑菌活性。将山竹果壳色素用不同的pH、温度和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常用防腐剂处理。结果显示:山竹果壳色素在pH<6时较稳定;温度大于80℃后增色效应增强;各种金属离子对其影响较小;山竹果壳色素易被氧化、还原;高浓度的防腐剂对其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抑菌实验显示,山竹果壳提取液对霉菌、细菌、酵母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效果,随着色素质量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随之增强。其抑菌效果依次为藤黄球菌>八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根霉>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实验显示,该色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抑菌活性,可作为天然植物色素应用于食品、饮料添加剂和制药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竹 色素 稳定性 抑菌性
下载PDF
滇黄精黄酮提取工艺及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毅坚 石雪 +1 位作者 屈睿 彭文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225,共4页
研究了滇黄精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性能。用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正交实验对滇黄精黄酮提取条件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波时间、提取次数进行正交优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液料比为25∶1、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次数3次... 研究了滇黄精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性能。用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正交实验对滇黄精黄酮提取条件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波时间、提取次数进行正交优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液料比为25∶1、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次数3次,此条件下滇黄精黄酮最大提取率为0.40%;以芦丁为对照,对滇黄精黄酮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其活力高于同浓度的芦丁。实验结果显示滇黄精是一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药材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竹叶兰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毅坚 石雪 +1 位作者 屈睿 彭文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45-1849,共5页
目的:研究竹叶兰植株不同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比较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乙醇作为溶剂,用超声波提取,分别测定各部分活性物质多酚、黄酮含量及各成分总提取率,并研究提取物对nDPPH·、还原力、羟基自由基(&... 目的:研究竹叶兰植株不同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比较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乙醇作为溶剂,用超声波提取,分别测定各部分活性物质多酚、黄酮含量及各成分总提取率,并研究提取物对nDPPH·、还原力、羟基自由基(·OH)和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抑制活性,同时与芦丁进行对照。结果:竹叶兰不同采集部位提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有较大差异且均有抗氧化活性,并有明显量效关系;竹叶兰提取物抗氧化效果因反应体系的不同有所差异,且不同采集部位抗氧化活性也有差异。相同质量浓度的根部提取物、茎部提取物、叶部提取物及全株提取物的活性均低于芦丁,根部提取物及叶部提取物活性高于全株提取物,茎部提取物低于全株提取物。竹叶兰根部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竹叶兰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以根部提取物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兰 总多酚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双水相分离与超声提取耦合从冬瓜籽中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 被引量:5
4
作者 高云涛 戴建辉 +3 位作者 王雪梅 彭文书 杨金 杨傈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0-184,共5页
利用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与超声耦合技术对冬瓜籽中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分离试验,结果显示:提取物对光照核黄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Fenton反应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7.0%、88.0%,对卵磷脂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69.1%,该法提取物抗... 利用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与超声耦合技术对冬瓜籽中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分离试验,结果显示:提取物对光照核黄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Fenton反应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7.0%、88.0%,对卵磷脂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69.1%,该法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高于乙醇、乙酸乙脂回流提取法,活性成分初步鉴定为酚类、皂苷、有机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丙醇-硫酸铵双水相 冬瓜籽 提取 抗氧化
下载PDF
扁枝槲寄生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钟文武 彭文书 +1 位作者 余正云 陈毅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28,共4页
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对两种不同寄主的扁枝槲寄生中多糖进行提取,测定其多糖的含量,并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两种样品中的粗多糖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同时利用硫代... 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对两种不同寄主的扁枝槲寄生中多糖进行提取,测定其多糖的含量,并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两种样品中的粗多糖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同时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分光光度法研究两种样品粗多糖对羟自由基诱发卵磷脂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样品粗多糖对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卵磷脂脂质过氧化损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寄主的不同,两种样品粗多糖的活性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枝槲寄生 粗多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昆明周边部分污染水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熊勇 彭文书 赵春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昆明周边生活区水体污染程度与致突变物质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各采样点水样进行监测,并对各水样进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r)的测定,统计分析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 背景与目的:研究昆明周边生活区水体污染程度与致突变物质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各采样点水样进行监测,并对各水样进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r)的测定,统计分析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及污染指数(PI)。结果: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9个采样点中有7个采样点的污染指数(PI)在2以上,污染指数高的水样组细胞微核率也高。各水样CODcr测定结果未见明显规律。结论:水体污染程度与水体中存在致突变性物质多少相关,但是水质诱变活性与化学需氧量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试验 致突变 微核率 污染指数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添加不同微生物数控发酵对普洱熟茶风味物质的影响
7
作者 彭文书 周伟鹏 +5 位作者 王桥美 杨瑞娟 赵苗苗 龚婉莹 刘聪 严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02-113,共12页
目的研究数控发酵中微生物对普洱熟茶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以云南大叶晒青毛茶为原料,采用固态混合菌接种微小根毛霉、烟曲霉、米曲霉、溜曲霉、总状毛霉、泡盛曲霉、异常毕赤酵母、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等不同微生物,追踪检测发酵过程... 目的研究数控发酵中微生物对普洱熟茶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以云南大叶晒青毛茶为原料,采用固态混合菌接种微小根毛霉、烟曲霉、米曲霉、溜曲霉、总状毛霉、泡盛曲霉、异常毕赤酵母、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等不同微生物,追踪检测发酵过程理化指标动态变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香气物质。通过其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感官审评结果及发酵成品香气物质对比,分析接菌数控发酵对普洱熟茶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在发酵过程中,各实验组之间理化成分存在差异性(P<0.05),总体大框发酵效果好于小框发酵;茶叶中香气成分接菌发酵后烷烃、杂氧化合物、酚类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酸类化合物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增长趋势,酮类、醇类化合物减少,其余物质变化趋势不大,波动略小。结论添加不同微生物数控发酵能够有效缩短发酵时长,减少杂菌污染,提升普洱熟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发酵 普洱熟茶 固态单菌 混合菌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数控发酵大叶种红茶风味物质的变化
8
作者 彭文书 何敬尧 +3 位作者 王桥美 杨瑞娟 严亮 周伟鹏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81-88,共8页
为明确数控发酵与大叶种红茶风味物质变化的关系,提升大叶种红茶的综合品质,进一步推广大叶种红茶数控发酵技术。分别采取数控发酵和传统室温发酵的方式,以云抗10号、矮丰、雪芽100、长叶白毫4种无性系大叶种红茶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大... 为明确数控发酵与大叶种红茶风味物质变化的关系,提升大叶种红茶的综合品质,进一步推广大叶种红茶数控发酵技术。分别采取数控发酵和传统室温发酵的方式,以云抗10号、矮丰、雪芽100、长叶白毫4种无性系大叶种红茶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大叶种红茶,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检测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比分析所制大叶种红茶在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和芳香化合物上的差异。数控发酵有利于增加大叶种红茶风味物质的含量,提高大叶种红茶的综合品质。数控发酵大叶种红茶的优势为:在传统室温发酵的基础上水浸出物含量平均提高7.76%,茶多酚含量平均提高2%,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提高0.4%,咖啡碱含量平均提高8.84%,茶多糖含量平均提高6.23%;数控发酵相比传统室温发酵,云抗10号芳香化合物高出1.21%,矮丰高出2.19%,雪芽100号高出5.17%,长叶白毫高出4.42%。就4个品种而言,又以云抗10号数控的综合品质表现最优,其在感官审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方面与传统温室发酵相比,均表现出差异极显著,且在芳香化合物方面检出其含有香气物质α-法尼烯。本研究为优化大叶种红茶生产结构以及推广大叶种红茶数控发酵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促进大叶种红茶实现更加高效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发酵 大叶种红茶 生化成分 香气物质
下载PDF
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文书 马莉 +2 位作者 赵苗苗 张文杰 严亮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3-18,共6页
以铁皮石斛无菌幼苗为材料,在不同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的生长调节物质、香蕉汁、马铃薯汁以及活性炭,研究其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根培养基为:1/2 MS+6-BA 0.2 mg/L+10.0%香蕉汁+10.0%马铃薯汁+NAA 0.4 ... 以铁皮石斛无菌幼苗为材料,在不同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的生长调节物质、香蕉汁、马铃薯汁以及活性炭,研究其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根培养基为:1/2 MS+6-BA 0.2 mg/L+10.0%香蕉汁+10.0%马铃薯汁+NAA 0.4 mg/L+2.0%蔗糖+0.04%活性炭,生根条件为光照强度2 000 lx、琼脂用量7.0 g/L、培养基p H为5.8是最适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组培苗 生根条件 优化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培养基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文书 马莉 +3 位作者 赵苗苗 张文杰 龚婉莹 严亮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13-2017,共5页
目的:为提高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利用响应面法对其生根培养基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6-BA的浓度、NAA的浓度、马铃薯的量和香蕉泥的量对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分析。结果:确定... 目的:为提高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利用响应面法对其生根培养基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6-BA的浓度、NAA的浓度、马铃薯的量和香蕉泥的量对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分析。结果:确定其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 0.24 mg/L+NAA 0.52 mg/L+香蕉泥87.63 g/L+马铃薯89.30 g/L+蔗糖20.0 g/L+活性炭4.0 g/L+琼脂7.0 g/L,pH 5.8,光照强度2 000 Lx。结论: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铁皮石斛组培生根培养基条件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组培苗 生根条件 响应面试验优化 BOX-BEHNKEN试验设计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普洱市思茅区普洱茶旅资源开发探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文书 何磊 严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8期259-260,273,共3页
从"一带一路"的战略角度出发,分析了思茅区在普洱茶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区位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茶旅游的思路与规划,以期为实现茶旅游的价值及长远发展和茶叶主产地发展茶旅游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普洱茶 茶旅 产业发展 云南普洱 思茅区
下载PDF
咖啡与茶远缘嫁接接合部组织形态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文书 曾胤 +3 位作者 刘聪 龚婉莹 严亮 季爱兵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24-31,共8页
为培育"咖啡茶"新品种,富集茶叶和咖啡中的健康元素,规避两者的有害物质,选择5年生‘铁皮卡’咖啡树作为砧木,5年生‘短节白毫’茶树枝条作为接穗,用劈接法(切接法)和芽接法通过接穗或接芽开展3轮次2个批次的嫁接试验;分别选... 为培育"咖啡茶"新品种,富集茶叶和咖啡中的健康元素,规避两者的有害物质,选择5年生‘铁皮卡’咖啡树作为砧木,5年生‘短节白毫’茶树枝条作为接穗,用劈接法(切接法)和芽接法通过接穗或接芽开展3轮次2个批次的嫁接试验;分别选用植物组织胶、医用组织胶水、IAA、NAA等试剂处理嫁接伤口,用套袋法和常规嫁接作对照共嫁接穗条300余穗、穗芽300余穗;选择37对与嫁接品种相同的1年生茶树和咖啡树进行靠接试验,观察其植物学特征;对茶树和咖啡树的成熟茎、嫩叶、嫩芽、嫩茎等进行了组织切片,另外对嫩叶、嫩芽、嫩茎进行了电镜扫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靠接材料的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结果表明:经过多轮次嫁接试验,茶与咖啡的远缘嫁接不能存活;芽接法一般存活一个月左右,穗接法部分能存活6个月,约有20%的穗条出现假活现象,最长存活11个月,新长出的芽叶或嫩枝明显小于母株;观察发现,茶树与咖啡树的组织结构差异明显,远缘嫁接的新生嫩茎比原生嫩茎的细胞强度差,细胞腔间隙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卡’咖啡 ‘短节白毫’ 远缘嫁接 组织结构
下载PDF
“生物肥皂”脂肪酸盐防治茶黑毒蛾、假眼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文书 季爱兵 +3 位作者 刘聪 曾胤 龚婉莹 严亮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第5期45-49,共5页
进行了生物肥皂防治茶黑毒蛾、茶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00倍液作为对照药剂,"生物肥皂"脂肪酸盐100倍液、200倍液和300倍液作为试验药剂,清水作空白对照对大叶种茶树进行施药。调查喷洒... 进行了生物肥皂防治茶黑毒蛾、茶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00倍液作为对照药剂,"生物肥皂"脂肪酸盐100倍液、200倍液和300倍液作为试验药剂,清水作空白对照对大叶种茶树进行施药。调查喷洒受试组和对照组的虫口基数,计算出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结果表明:"生物肥皂"脂肪酸盐稀释浓度为100倍液,用量为1L/亩,用药后7天对茶黑毒蛾、假眼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防治作用达到100%、63.66%和95.95%。同时,喷施过100倍液"生物肥皂"脂肪酸盐的鲜叶的百芽重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有明显增加。所制成的茶样外形和滋味均较对照均有所改善。实验证明"生物肥皂"脂肪酸盐表现出高效、广谱、无残留等优势,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茶叶生产农药残留及有机茶园生态防控效果有限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肥皂”脂肪酸盐 大叶种茶园 防效 茶黑毒蛾 假眼小绿叶蝉 茶黄蓟马
下载PDF
红紫芽熟茶适制性及渥堆发酵过程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苗苗 严亮 +10 位作者 张文杰 赵明 李若愚 张正勇 刘学云 郑婷婷 杨瑞娟 刘聪 刘丽 彭文书 吕才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212-6220,共9页
目的研究大叶种特异性品种红紫芽熟茶适制性及渥堆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方法以红紫芽晒青茶为原料,分别以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电子鼻、色差分析结合感官审评方法研究红紫芽熟茶适制性及... 目的研究大叶种特异性品种红紫芽熟茶适制性及渥堆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方法以红紫芽晒青茶为原料,分别以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电子鼻、色差分析结合感官审评方法研究红紫芽熟茶适制性及渥堆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结果红紫芽晒青茶共鉴定6大类28种香气物质,红紫芽出堆样共鉴定出9大类46种香气物质,Loading结果表明,10个传感器中就有5个传感器(R8、R6、R10、R7和R9)对茶叶香气的响应明显,对区分贡献率最大,香气分析结果表明红紫芽叶制成熟茶香气物质丰富。随着翻堆序数增加,L^(*)和∆L值总体呈下降趋势,a^(*)和∆a值总体呈增加趋势b^(*)及∆b值随着翻堆序数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表明随着发酵进行,茶汤明亮度降低,茶汤变红变深,这与感官评价结果一致。随着渥堆序数增加,总儿茶素、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呈递减趋势,出堆样氨基酸、茶多酚含量低于晒青原料(P<0.05),水浸出物含量高于晒青原料(P<0.05),每一次翻堆样咖啡碱的含量变化幅度也不大(P>0.05)。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红紫芽出堆样汤色棕红明亮,香气为陈香、木香带甜香,滋味甜醇尚滑。结论红紫芽普洱熟茶香气丰富,品质特征变化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即红紫芽茶适制普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紫芽 普洱茶 渥堆发酵 气相色谱-质谱法 电子鼻
下载PDF
铁皮石斛水提物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和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季爱兵 曾胤 +3 位作者 彭文书 刘聪 龚婉莹 严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研究铁皮石斛水提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降血脂的作用。以正常小鼠为对照,将高脂血症昆明小鼠分为高脂模型组、铁皮石斛低、中、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进行灌胃处理,测定小鼠体重,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研究铁皮石斛水提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降血脂的作用。以正常小鼠为对照,将高脂血症昆明小鼠分为高脂模型组、铁皮石斛低、中、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进行灌胃处理,测定小鼠体重,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表明:铁皮石斛水提物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提高小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比率。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与铁皮石斛对高血脂症及其引发的高血糖有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高脂血症 昆明小鼠 总胆固醇(TC)
下载PDF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桥美 彭文书 +5 位作者 杨瑞娟 赵苗苗 蒋勋 张军 王兴华 严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8-93,共6页
为建立普洱茶传统渥堆发酵微生物菌种库,改善普洱茶传统发酵工艺,开发新的普洱茶产品,本试验采用传统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对茶原料(SC)、不同发酵阶段茶样(JC)、发酵空间空气(KQ)和发酵地面(DM)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 为建立普洱茶传统渥堆发酵微生物菌种库,改善普洱茶传统发酵工艺,开发新的普洱茶产品,本试验采用传统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对茶原料(SC)、不同发酵阶段茶样(JC)、发酵空间空气(KQ)和发酵地面(DM)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纯化、鉴定,并对SC、JC、KQ和DM中的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的异同进行网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可培养的细菌多样性较真菌丰富,分离到细菌14种,分布于2个门,9个属,Bacillus sp.的微生物种类较多。真菌12种,分布于3个门,6个属,Aspergillus sp.和Arxula sp.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发酵茶样与茶原料中的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相似性较大,与发酵环境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类相似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渥堆发酵 普洱茶 可培养微生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云南景迈山不同生境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瑞娟 王桥美 +3 位作者 彭文书 龚婉莹 赵苗苗 严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2-1189,共8页
为了探究景迈山普洱茶区不同生境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景迈山普洱茶区的微生物进行溯源,更好地保证景迈山原产地生产的普洱茶微生物的一致性。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技术,对从3个有机台地茶园(TS-A、TS-B、TS-C)和景... 为了探究景迈山普洱茶区不同生境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景迈山普洱茶区的微生物进行溯源,更好地保证景迈山原产地生产的普洱茶微生物的一致性。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技术,对从3个有机台地茶园(TS-A、TS-B、TS-C)和景迈山古茶园(GS-D)采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培养,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种类。在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经分离纯化共得到417株细菌和143株真菌,分别归类于27个细菌属和18个真菌属,4个茶园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不同,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的排序分别为:GS-D>TS-A>TS-C>TS-B和TS-A>TS-B>TS-C>GS-D。4个茶园的微生物群落均含有节细菌属(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杆菌属(Lysini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为优势菌属。结果表明,景迈山不同生境下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差异性,3个有机台地茶园的细菌多样性低于古茶园,但真菌多样性高于古茶园。3个有机台地茶园的规律如下:茶树品种一样,套种品种多的茶园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都高于套种品种少的茶园,套种品种相似的茶园,茶树品种越多,细菌的多样性更高,而真菌多样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迈山 茶园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8种市售“金花”茶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瑞娟 王桥美 +3 位作者 彭文书 季爱兵 张文杰 严亮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81-88,共8页
明确不同产地、不同类别的"金花"茶中微生物的区别与联系,为茶叶加工工艺的优化与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利用传统培养法结合DNA测序分析,对八种"金花"茶样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的"金花"... 明确不同产地、不同类别的"金花"茶中微生物的区别与联系,为茶叶加工工艺的优化与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利用传统培养法结合DNA测序分析,对八种"金花"茶样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的"金花"菌为冠突曲霉和冠突散囊菌;对"金花"菌以外的其他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所有茶样中均分离出了阿姆斯特丹曲霉(Aspergillus amstelodami)和谢瓦氏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8种"金花"茶中均分离得到了"金花"菌,但由于茶叶类别和产地的不同,8种茶样所含的微生物又各有不同,同一类别的茶样中含有的微生物种类更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传统培养法 微生物 分子鉴定
下载PDF
茶窖中微生物群落分布多样性及普洱茶内生菌和茶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瑞娟 王桥美 +3 位作者 彭文书 赵苗苗 李梅 严亮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了探究茶窖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建立普洱茶茶窖微生物库,明确普洱生茶由于不同的存放环境而造成的茶品质差异的原因,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技术和测序技术,对从茶窖环境中分离的微生物和茶叶内生菌进行了培养和分子鉴定,并通过感官... 为了探究茶窖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建立普洱茶茶窖微生物库,明确普洱生茶由于不同的存放环境而造成的茶品质差异的原因,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技术和测序技术,对从茶窖环境中分离的微生物和茶叶内生菌进行了培养和分子鉴定,并通过感官测评和成分检测对茶品质进行了判定。结果显示,在茶窖环境中经分离纯化共得到157株细菌、119株真菌和163株茶叶内生菌。茶窖中长期累积的菌斑鉴定结果显示,大部分为曲霉属,数量最多的是黑曲霉。普洱茶的重金属、农残、致病菌、水分、总灰分和水浸出物均符合国家标准,存放两年后,相比于自然环境存放的普洱茶,窖藏的普洱茶的茶多糖、茶褐素和咖啡碱含量增高,而游离氨基酸、茶氨酸、茶多酚、儿茶素和茶红素的含量降低。研究表明曲霉属,尤其是黑曲霉,可能对普洱茶品质的转化影响很大。本研究可以为普洱茶窖藏技术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 内生菌 普洱茶 茶品质 茶窖
下载PDF
茶树花软糖的制作工艺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文杰 刘聪 +6 位作者 林珊 季爱兵 郑婷婷 马丽 彭文书 龚婉莹 严亮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第9X期146-148,共3页
探讨茶树花软糖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产品配方为琼脂0.5%、卡拉胶1%、明胶10%、白砂糖40%、果葡糖浆30%,柠檬酸0.1%和茶树花浸提液100 mL;将凝胶剂浸泡6 h溶解,混入熬制好的糖浆中,加入柠檬酸,搅拌均匀,注模,45℃干燥24 h至含水量小... 探讨茶树花软糖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产品配方为琼脂0.5%、卡拉胶1%、明胶10%、白砂糖40%、果葡糖浆30%,柠檬酸0.1%和茶树花浸提液100 mL;将凝胶剂浸泡6 h溶解,混入熬制好的糖浆中,加入柠檬酸,搅拌均匀,注模,45℃干燥24 h至含水量小于18%,在此加工条件下制得的茶树花软糖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软糖 凝胶剂 加工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