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OH)_2D_3用于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彭昌能 谷苗 李国庆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10期127-130,共4页
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是人体必需维生素,又称为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活化形式,除了维持体内钙环境相对稳定外,还可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近年来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备受关注。国际知名杂志Science于2002年5月报道... 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是人体必需维生素,又称为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活化形式,除了维持体内钙环境相对稳定外,还可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近年来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备受关注。国际知名杂志Science于2002年5月报道,维生素D可以降低人们患结肠癌的风险,维生素D能帮助解除消化过程中生成的石胆酸的毒性,从而预防结肠癌的发生,但长期且大剂量的使用能导致软组织的钙化。药理作用新研究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维生素D 骨化三醇 肿瘤细胞 消化过程 药理作用 结肠癌 种细胞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_3联合塞莱昔布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彭昌能 李国庆 谷苗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 alpha,25-dihydroxy vitamin D3,VitD3)联合塞莱昔布(CELE)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诱导作用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抗胃癌作用,并初步探讨ViD3与CELE联合应用抗胃... 目的本研究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 alpha,25-dihydroxy vitamin D3,VitD3)联合塞莱昔布(CELE)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诱导作用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抗胃癌作用,并初步探讨ViD3与CELE联合应用抗胃癌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制定合理的联合化疗方案,寻求最佳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至指数生长期,加入一定浓度的CELE、VitD3及CELE和VitD3,作用48h后,采用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变化,分析两种药物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凋亡从形态学上证实了VitD3和CELE对胃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且两药联合增强诱导凋亡作用;VitD3、CELE及二者联合应用均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Bax蛋白的表达(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D3和CELE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之一可能为通过抑制Bcl-2、并促进Bax的表达,从而改善Bcl-2/Bax的平衡实现的。两者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诱导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D3 CELE 胃癌 凋亡
下载PDF
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昌能 郑倩 +1 位作者 谭志惠 刘剑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效果。方法:收治单发早期胃癌患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整... 目的:探讨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效果。方法:收治单发早期胃癌患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单发早期胃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单发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肠黏膜病变中的应用
4
作者 彭昌能 李衍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黏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肠黏膜病变患者45例,均采用ESD治疗,术后观察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ESD手术完成率为100%,术中出血8例(17.8%),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4.4%),穿孔3例(6.7%)。45... 目的研究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黏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肠黏膜病变患者45例,均采用ESD治疗,术后观察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ESD手术完成率为100%,术中出血8例(17.8%),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4.4%),穿孔3例(6.7%)。45例手术共切除47处病变,病灶位于胃部42处病变,一次性整块切除40处(95.2%);病灶位于直肠5处病变,一次性整块切除4处(80.0%)。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43处病变(91.5%),其中胃部39处(92.9%),直肠部4处(80.0%)。非治愈性切除4处(9.5%),胃部3处(7.1%),直肠1处(20.0%)。45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早癌2例,增生性息肉6例,2例异位胰腺。结论 ESD治疗胃肠黏膜病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并可提供准确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黏膜病变 穿孔 出血
下载PDF
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郑倩 彭昌能 +1 位作者 曹慧秋 张晓梅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1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黏蛋白2(MUC2)、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6(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27例早期胃癌患者,收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S...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黏蛋白2(MUC2)、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6(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27例早期胃癌患者,收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SD标本距肿瘤边缘≥1 cm)。全部患者均行放大内镜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UC2、MUC5AC、MUC6和CD10的表达。分析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率。比较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UC2、MUC5AC、MUC6和CD10的表达情况;分析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27例早期胃癌患者,经放大内镜准确诊断108例,准确率为85.03%(108/127)。癌组织MUC2阳性表达率(61.42%)高于癌旁组织(11.81%)(P<0.05),癌组织MUC5AC阳性表达率(54.33%)高于癌旁组织(14.17%)(P<0.05),癌组织MUC6阳性表达率(48.03%)高于癌旁组织(7.87%)(P<0.05),癌组织CD10阳性表达率(73.23%)高于癌旁组织(15.75%)(P<0.05)。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诊断早期胃癌,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放大内镜、MUC2、MUC5AC、MUC6和CD10单独诊断(P<0.05)。结论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中诊断价值良好,且联合诊断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黏蛋白2(MUC2) 黏蛋白5AC(MUC5AC) 黏蛋白6(MUC6) CD10 早期胃癌
下载PDF
舍曲林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合并抑郁症37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金泉 彭昌能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Hp阳性消化性溃疡合并抑郁症患者37例,分为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19例,对照组进行抑酸、抗菌、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舍...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Hp阳性消化性溃疡合并抑郁症患者37例,分为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19例,对照组进行抑酸、抗菌、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舍曲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对于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曲林 HP阳性 消化性溃疡 抑郁症
下载PDF
洛贝林逆转胃癌细胞SGC7901/VCR多药耐药的作用
7
作者 谷苗 李国庆 彭昌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184-2188,共5页
目的:探讨哌啶类生物碱洛贝林(Lobeline)能否逆转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并进一步探讨洛贝林逆转其多药耐药的机制,评估其有效性.方法:以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为研究对象,用四氮唑蓝(MTT)法分别测定在... 目的:探讨哌啶类生物碱洛贝林(Lobeline)能否逆转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并进一步探讨洛贝林逆转其多药耐药的机制,评估其有效性.方法:以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为研究对象,用四氮唑蓝(MTT)法分别测定在无和有洛贝林(细胞无毒浓度10 mol/L)作用下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对VCR及5-Fu的半数生长抑制率,并由此求其耐药逆转的倍数;RT-PCR分别检测在无和不同终浓度洛贝林(5、10、20、50、100 mol/L)作用下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在无和不同终浓度洛贝林(5、10、20、50、100 mol/L)作用下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的P-gp蛋白表达.结果:在洛贝林无毒作用浓度(10 mol/L)作用下,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增加,VCR对耐药细胞株的IC50由原来的16.55 g/L±0.13 g/L变成7.27g/L±0.65 g/L,逆转指数约为2.28;5-Fu对耐药细胞株的IC50由原来的11.01 g/L±0.43 g/L变成9.53 g/L±0.79 g/L,逆转指数约为1.16;RT-PCR检测示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呈现MDR1 mRNA高度表达,随洛贝林终作用浓度的增大,MDR1 mRNA表达逐渐下降,各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高度表达P-gp蛋白,随洛贝林作用终浓度依次增加P-gp蛋白表达依次减弱,组间呈浓度依赖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细胞毒作用浓度的洛贝林可以逆转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增强VCR和5-Fu的化疗敏感性.洛贝林对SGC7901/VCR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可能机制为抑制P-gp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贝林 SGC7901/VCR细胞株 多药耐药 P-GP蛋白
下载PDF
药物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谭玲婵 彭昌能 +1 位作者 杨帆 李淑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0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3月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3月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情绪状态评分、胃肠道症状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前,两组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4、8、12周后,观察组胃肠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后,两组患者精力、家庭功能、日常生活、睡眠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期间,配合心理干预模式,能促进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并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药物治疗 功能性胃肠病 负面情绪 生命质量
下载PDF
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疗效及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罗育连 罗宏标 +3 位作者 唐清珠 陈鸣旺 李国民 彭昌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8期3113-3117,3150,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疗效及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治疗的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生物反...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疗效及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治疗的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生物反馈组、常规治疗+针刺组、常规治疗+生物反馈+针刺组,每组20例。4组均给予相应治疗6周,比较4组患者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问卷(PAC-QOL)评分、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4组治疗后PAC-QOL评分及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初始感觉阈值、最大容量感觉阈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肛管随意弛缓反射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针刺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其他组(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组、常规治疗+针刺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组与常规治疗+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治疗后肛管直肠抑制反射值均无明显变化,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组、常规治疗+针刺组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常规治疗+生物反馈组与常规治疗+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生物反馈 盆底失弛缓型便秘 肛管直肠动力学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与侵袭基因和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彭昌能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TSD)的表达意义并分析其与侵袭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5月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以上述标本内的非肿瘤胃黏膜组...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TSD)的表达意义并分析其与侵袭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5月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以上述标本内的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法(S-P)检测胃癌手术标本中的CTSD水平,分析CTSD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并结合随访情况分析其与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CTSD阳性表达率73.91%(68/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26%(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MP-3阳性表达中,CTSD阳性表达率为85.11%(40/47),在MMP-3阴性表达中,CTSD阳性表达率为62.22%(28/4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中,观察组CTSD阳性和阴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术后胃癌CTSD阳性表达生存24例(35.29%),阴性表达生存15例(62.50%)。经Kaplan-Meier分析,CTSD阳性表达者平均无进展时间为(27.86±1.40)个月,CTSD阴性表达者平均无进展时间为(35.17±3.11)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8,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TSD呈高度表达状态,且与胃癌侵袭基因具有密切联系,严重影响胃癌患者预后质量,需在疾病早期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 组织浸润
下载PDF
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动力水平和胃黏膜PGE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喻勤 彭昌能 刘浒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考察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胃动力水平和胃黏膜前列腺素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 目的考察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胃动力水平和胃黏膜前列腺素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PGE2、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及血清胃黏膜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2(IL-32)水平及胃动力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黏膜PGE2含量较治疗前上升(P<0.05),胃黏膜IL-8含量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胃泌素-17(G-17)、生长抑素(SS)水平较治疗前上升,血清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IL-23、IL-3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血清中G-17、SS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中GAS、MTL、IL-23、IL-3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运动节律、胃电节律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胃运动节律、胃电节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改善患者胃肠激素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动力 胃黏膜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早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联合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2
作者 廖罗罡睿 彭昌能 刘浒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联合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目的分析早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联合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科后进行胃肠减压、禁食、静脉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对照组通过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与晶胶比≥3液体复苏联合治疗,观察组通过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与晶胶比<3液体复苏联合治疗。检测两组的症状改善时间,血清指标[TREM-1、NLRP3、降钙素原],凝血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相关因子(内毒素、淀粉酶、胃泌素)水平,对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的恶心呕吐缓解、肠胃功能恢复、腹胀腹痛缓解、腹水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TREM-1、NLRP3、降钙素原、D二聚体、Fbg、APTT、PT、内毒素、淀粉酶、胃泌素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略高于对照组(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与晶胶比<3液体复苏联合治疗可改善SAP患者临床症状、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 液体复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丹 刘浒 +1 位作者 张伟 彭昌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14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在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常规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隆起性病变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查,... 目的:探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在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常规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隆起性病变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查,通过观察病灶超声图像特征并作出初步诊断,根据初步诊断采用不同的内镜微创治疗方案并行病理学检查,比较病理学检查与微型探头超声胃镜检查结果的差异,判断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并观察内镜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97.62 %,特异度为50.00 %,准确度为95.45 %,44例接受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均良好。结论: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食管隆起性病变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且在微型探头超声胃镜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内镜微创治疗方案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隆起性病变 超声胃镜 微型探头
下载PDF
内镜下微创治疗内痔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李为慧 彭昌能 陈瑞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2期26-28,共3页
探究内镜下微创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内痔患者42例,为2021年至2022年收治。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后社会功能、情感职... 探究内镜下微创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内痔患者42例,为2021年至2022年收治。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后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整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内镜套扎对内痔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高,且可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内镜 微创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电针八髎穴对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宏标 彭昌能 +2 位作者 李国民 唐清珠 陈鸣旺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八髎穴对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符合诊断的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个组,电针组(33例)采用电针八髎穴治疗;反馈组(33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在4个... [目的]探讨电针八髎穴对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符合诊断的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个组,电针组(33例)采用电针八髎穴治疗;反馈组(33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在4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情况及克利夫兰便秘评分(CCCS)、ODS评分及便秘生活治疗量表(PAC-QOL)评分。[结果]治疗后,电针组与反馈组比较,CCCS评分、ODS评分及PAC-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最大收缩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初始感觉阈值、最大容量感觉阈值各项数据明显改善,优于反馈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八髎穴治疗对不协调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八髎穴 不协调 功能性排便障碍 肛管直肠动力学
原文传递
洛贝林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机制新进展
16
作者 谷苗 彭昌能 李国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378-380,共3页
洛贝林,是从半边莲的品种中提取的一种哌啶生物碱。近期发现洛贝林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可能作为新型、低毒、有效的耐药逆转剂。研究其作用机理、体内实验等将有助于探讨其临床实用性。
关键词 洛贝林 肿瘤细胞 多药耐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