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D-D及ADA测定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与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1
作者 彭明艳 叶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67-0069,共3页
分析D-二聚体(D-D)及腺苷脱氨酶(ADA)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预测价值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白血病患者43例,起始诊断及治疗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5月,将其纳入至观察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 分析D-二聚体(D-D)及腺苷脱氨酶(ADA)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预测价值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白血病患者43例,起始诊断及治疗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5月,将其纳入至观察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分别为18例。25例,对照组包括同期体检者38例,对比各组D-D及ADA水平,比较治疗前后AML组与ALL组以及完全缓解组与未完全缓解组患者D-D及ADA水平。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具有更高的D-D及ADA水平组(P<0.05)。治疗前与ALL组相比,AML组具有更高的D-D水平及更低的ADA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完全缓解组,未完全缓解组患者治疗前D-D及ADA水平显著更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完全缓解组及未完全缓解组患者具有更低的D-D及ADA水平(P<0.05),治疗后与未完全缓解组相比,完全缓解组患者D-D及ADA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可通过D-D、ADA水平获得反映,检测D-D及ADA水平可为临床预测和评估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D-二聚体 腺苷脱氨酶 病情进展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探讨FBG与及凝血功能指标在鉴别和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作用
2
作者 彭明艳 叶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29-0131,共3页
探讨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诊断中应用纤维蛋白原(FBG)联合凝血功能指标的价值。方法 将AIHA患者77例并归入至观察组,自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接受治疗,原发性AIHA患者及继发性AIHA患者患者分比为31例、46例,将61例同期在本院进... 探讨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诊断中应用纤维蛋白原(FBG)联合凝血功能指标的价值。方法 将AIHA患者77例并归入至观察组,自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接受治疗,原发性AIHA患者及继发性AIHA患者患者分比为31例、46例,将61例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体健者归入至对照组,抽取血液标本并实施离心,对比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原发性AIHA组及继发性AIHA组FBG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针对治疗后各项指标实施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FBG、PT-INR值更低外,具有更高的PT、APTT、TT、D-D值(P<0.05)。与原发型AIHA患者相比,继发性AIHA患者除FBG及PT-INR水平更低外,具有更高的PT、APTT、TT、D-D水平(P<0.05)。与原发性AIHA组相比,治疗1个月后继发性AIHA组具有相对更高的PT、APTT、TT、D-D值及略低的FBG及PT-INR略低,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检测FBG及凝血功能指标可为临床鉴别和诊断AIHA提供信息,还能够指导临床评估患者预后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FBG 凝血功能指标 预后改善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茜茜 孙亚琴 +3 位作者 吕翔 彭明艳 雷洋 杨慧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2-326,共5页
在气象预报预测、气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要求下,对徐州市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设计。系统整体架构采用四层B/S结构,并从功能上划分为基础概况、气象预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后台管理、实时监测六大模块,给出了数据库的划分与组... 在气象预报预测、气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要求下,对徐州市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设计。系统整体架构采用四层B/S结构,并从功能上划分为基础概况、气象预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后台管理、实时监测六大模块,给出了数据库的划分与组织方式,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结合SuperMap SDX+对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系统开发基于超图公司的SuperMap IS.Net技术,在Visual Studio 2010环境下予以编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气象服务 SUPERMAP IS Net 等值线 气象预报
下载PDF
1960~2008年徐州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净 贾红 +1 位作者 王亚男 彭明艳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70-74,共5页
利用徐州市1960~2008年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徐州近49年来平均气温明显上升,主要体现在冬、春季(特别是2月和4月),其中冬季升温最显著(约1.... 利用徐州市1960~2008年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徐州近49年来平均气温明显上升,主要体现在冬、春季(特别是2月和4月),其中冬季升温最显著(约1.5℃);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冷积温明显升高,极端最高气温和热积温略有下降;冷冬集中在1980年代以前,暖冬多出现于1990年代后;夏季异常酷热在近半个世纪几乎没有出现,整体呈相对偏凉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气温变化 暖冬 凉夏
下载PDF
徐州市的大雾及其预报方法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明艳 赵杰 +2 位作者 张方方 安迪 伏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3期16270-16271,16376,共3页
[目的]探讨徐州市大雾天气的特点及预报方法。[方法]利用1960~2009年徐州地区大雾天气历史资料,对该区大雾的特点以及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然后介绍大雾天气的预报方法,最后提出大雾的防灾对策。[结果]徐州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现大雾,最多的... [目的]探讨徐州市大雾天气的特点及预报方法。[方法]利用1960~2009年徐州地区大雾天气历史资料,对该区大雾的特点以及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然后介绍大雾天气的预报方法,最后提出大雾的防灾对策。[结果]徐州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现大雾,最多的是12月份,占全年的16.4%;6月份最少,占全年的2.2%,且持续时间较短,浓度也不大;冬半年远多于夏半年,10月~次年2月的5个月即占了全年的2/3。大雾的生成时间主要是在后半夜至早晨前后为最多,而午后出现大雾的情况极少,说明徐州市大雾主要以辐射雾为主,纯平流雾较少,而有时也会有平流+辐射混合雾出现。[结论]该研究为徐州市大雾天气的准确预报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形成条件 预报 对策 徐州市
下载PDF
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和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贾红 徐为根 +1 位作者 彭明艳 孙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71-6473,6482,共4页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内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及其预报模型。[方法]利用徐州地区标准日光温室内外气温和温室内多层次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温室内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并对温室内土壤温度的预报模型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温室...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内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及其预报模型。[方法]利用徐州地区标准日光温室内外气温和温室内多层次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温室内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并对温室内土壤温度的预报模型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温室内土壤温度年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下层温度变化振幅小于上层。温室内各层土壤温度(最高值、最低值和平均值)与当日温室外同类型气温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以当日和前一日温室外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为预报因子,建立了温室内同类型不同层次土壤温度预报模型。温室内各层日平均温度的模拟效果优于对应层的最高温度的模拟效果,劣于对应层日最低温度的模拟效果;下层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的模拟效果优于上层;实测土壤温度在15~30℃模拟效果较好,其他温度段模拟值较实测值偏低。[结论]该研究为日光温室内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壤温度 变化特征 预报模型
下载PDF
徐州市2010年秋冬连旱成因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百战 吕翔 +3 位作者 孙建印 宋林军 赵杰 彭明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195-19197,共3页
2010年徐州地区发生了19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连旱,连续5个多月的降水量偏少90%,依据GB气象干旱等级,达到了特旱级别。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和出苗,对小麦的生长和越冬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详实的资料,分析了该次干旱的3个主要成因:... 2010年徐州地区发生了19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连旱,连续5个多月的降水量偏少90%,依据GB气象干旱等级,达到了特旱级别。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和出苗,对小麦的生长和越冬造成了严重危害。根据详实的资料,分析了该次干旱的3个主要成因:①La Nina事件在干旱中伴有主要角色;②秋冬季特殊的环流特征及其异常的演变阻碍了低纬度海面上的水汽向北方陆地输送,秋季盛行高指数环流,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冬季的纬向环流指数异常偏低,有利于强冷空气频繁爆发南下,导致了秋季干热和冬季干冷即秋冬连旱;③降水量分布极端的不均匀也是秋冬连旱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3个成因可作为今后干旱预测的着眼点和预测因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连旱 成因分析 拉尼娜 环流特征
下载PDF
徐州市11月下旬两次寒潮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磊 彭明艳 +1 位作者 张方方 安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801-15803,共3页
通过对2011年11月18~20日和11月29日~12月1日2次临近寒潮过程的对比分析,探讨其不同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在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冷空气源地、移动等方面存在着相同与不同之处。其主要差异在于第1次寒潮过程属小... 通过对2011年11月18~20日和11月29日~12月1日2次临近寒潮过程的对比分析,探讨其不同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在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冷空气源地、移动等方面存在着相同与不同之处。其主要差异在于第1次寒潮过程属小槽发展型,南支系统活跃程度较弱;第2次属低槽东移型,南支系统活跃,低层有低涡配合,地面有气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 对比分析 徐州市
下载PDF
2008年徐州地区严重秋冬连旱成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杰 吕翔 +2 位作者 彭明艳 张百战 孙建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25-7526,7530,共3页
[目的]研究2008年徐州地区严重秋冬连旱的成因。[方法]利用观测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月徐州地区秋冬连旱期间的环流背景、垂直运动、气温异常及水汽条件的变化,揭示此次秋冬连旱的成因。[结果]2008... [目的]研究2008年徐州地区严重秋冬连旱的成因。[方法]利用观测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月徐州地区秋冬连旱期间的环流背景、垂直运动、气温异常及水汽条件的变化,揭示此次秋冬连旱的成因。[结果]2008年秋、冬季徐州地区长时间受稳定形势控制,处于东部沿海槽后,高空盛行下沉气流;南支槽强度明显偏弱,再加上副高位置偏东,强度偏弱,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输送条件不利。秋季偏暖,冷空气势力偏弱;入冬以来虽有几次冷空气活动,但影响主体偏北,再加上南方暖湿气流不充足,二者缺少很好的结合,使得冷空气影响时以大风降温天气为主,降水出现较少。[结论]该研究为该地区干旱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连旱 成因分析 徐州地区
下载PDF
155例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分析
10
作者 姜登强 陈启斌 彭明艳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科0-28天患儿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用药、鉴别感染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进行血培养的患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科0-28天患儿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用药、鉴别感染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所有进行血培养的患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血流感染患儿共检出细菌155株,革兰阴性菌64株,占41.29%,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为主;革兰阳性菌84株占54.1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为主;真菌7株占4.5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保持100%的敏感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5%,无乳链球菌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性100%;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没有发现耐药菌株,对氨苄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小于10%),但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耐药率大于60%;肺炎克雷伯菌检出2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结论:对于新生儿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居于首位,而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无乳链球菌位于前三位,特别是李斯特菌对头孢菌素的天然耐药,导致经验用药难以覆盖。所以,对于新生儿。应积极送检血培养,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血流感染 病原菌分布
下载PDF
狼疮抗凝物对肾脏疾病患者D-D、FIB等指标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叶丽 彭明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29-0031,共3页
探讨狼疮抗凝物对肾脏疾病患者D-D、FIB等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样本选择的是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症150例患者。测定其狼疮样抗凝物质比值,具体人数为29例NS组,30例CGN组,32例CRC组,28例CRD组,31例CRF组,对... 探讨狼疮抗凝物对肾脏疾病患者D-D、FIB等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样本选择的是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症150例患者。测定其狼疮样抗凝物质比值,具体人数为29例NS组,30例CGN组,32例CRC组,28例CRD组,31例CRF组,对照组的对比对象为32例健康体检者。观察不伴肾功能减退NS组、CGN组和伴随肾功能减退的CRD组、CRC组、CRF以及对照组的血浆LA、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不伴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指标对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狼疮样抗凝物质比值都有升高情况发生,升高的指标关联着肾脏病症的高凝态,所以,临床中要诊断早,早发现,早利治疗,把肾功能损害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抗凝物 肾脏疾病 D-D FI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