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虑敏感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冗思和创伤后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
1
作者 黄月胜 彭松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使用焦虑敏感指数第三版、冗思反应量表、简版儿童创伤后认知问卷以及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对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焦虑敏感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焦虑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 使用焦虑敏感指数第三版、冗思反应量表、简版儿童创伤后认知问卷以及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对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焦虑敏感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焦虑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2)冗思和创伤后认知在焦虑敏感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且这一中介效应包含三条中介路径,即冗思、创伤后认知的单独中介以及冗思—创伤后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敏感可以通过冗思和创伤后认知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敏感 创伤后应激症状 冗思 创伤后认知
下载PDF
羞怯儿童对模糊情绪面孔的知觉偏差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月胜 刘鹏玉 +1 位作者 范兴华 彭松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0-1346,共7页
采用类别知觉情绪识别范式,考察高、低羞怯儿童对快乐-愤怒、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的知觉偏差和知觉敏感性。结果发现:(1)相对于低羞怯儿童,高羞怯儿童倾向于将快乐-愤怒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愤怒,将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悲伤;(2... 采用类别知觉情绪识别范式,考察高、低羞怯儿童对快乐-愤怒、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的知觉偏差和知觉敏感性。结果发现:(1)相对于低羞怯儿童,高羞怯儿童倾向于将快乐-愤怒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愤怒,将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知觉为悲伤;(2)两组儿童在快乐-愤怒、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类别界线处的斜率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表明高羞怯儿童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模糊情绪面孔存在消极的知觉偏差,而对快乐-愤怒和快乐-悲伤表情的类别转变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怯儿童 模糊情绪面孔 知觉偏差 知觉敏感性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自立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斌 彭松黎 +1 位作者 周玉霞 凌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自立行为的影响,检验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祖辈谱系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问卷和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8050个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自立行为的影响,检验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祖辈谱系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问卷和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8050个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在控制幼儿年龄和性别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预测幼儿自立行为;(2)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自立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祖辈谱系对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母系祖辈可以增强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对幼儿自立行为的正向影响。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对幼儿自立行为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祖辈谱系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自立行为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共同养育
原文传递
巴林特小组及其在社区柔性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凌辉 刘佳怡 +2 位作者 张建人 彭松黎 甘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8-432,共5页
近年来,巴林特小组(Balint groups)日益超越其最初仅用于训练全科医生处理医患关系的限制,被推广到多个领域中使用,如:临床医疗工作、医疗教育、高校教育和社会工作等,使用者包括心理学家、教师、护士、婚姻家庭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专... 近年来,巴林特小组(Balint groups)日益超越其最初仅用于训练全科医生处理医患关系的限制,被推广到多个领域中使用,如:临床医疗工作、医疗教育、高校教育和社会工作等,使用者包括心理学家、教师、护士、婚姻家庭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助人职业群体。研究表明,巴林特小组的主要价值及意义在于:(1)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情绪智力;(2)改善沟通模式,提升人际交往能力;(3)提高共情能力;(4)降低职业倦怠。巴林特小组关注双方互动关系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与社区体现"以人为本的柔性治理"科学理念不谋而合。将巴林特小组运用于社区柔性治理之中,对于改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校社联动关系、社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林特小组 社区 柔性治理 应用
原文传递
抑郁型人格障碍早期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建人 彭松黎 +5 位作者 凌辉 刘佳怡 甘义 林红 彭双 申改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型人格障碍(DPD)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和童年期虐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童年期抚养和虐待经历问卷(CECA.Q)、依恋问卷(AAQ)对16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DPD症状与... 目的:探讨抑郁型人格障碍(DPD)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和童年期虐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童年期抚养和虐待经历问卷(CECA.Q)、依恋问卷(AAQ)对16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DPD症状与父/母关爱、父/母鼓励自主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控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正常组相比,DPD阳性组在父亲关爱、母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和母亲鼓励自主因子上得分较低,在父亲控制、母亲控制因子上得分较高。②童年期虐待各因子和依恋各因子与DPD症状呈显著正相关。③父亲关爱、母亲角色倒置、对父亲愤怒显著正向预测DPD症状。结论:童年期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期虐待经历以及不安全依恋与抑郁型人格障碍症状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型人格障碍 父母教养方式 依恋 童年期虐待
原文传递
时间视角下的工作价值观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人 彭松黎 +5 位作者 李光程 刘竹华 凌辉 刘佳怡 黄涛 甘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1-1167,共7页
目的:编制适用于从时间视角来考察的工作价值观量表,并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方法:基于前期对不同属代、职业被试的开放式访谈的内容分析结果,确定工作价值观的类目:自我发展、职业魅力、薪酬福利、地位威望、利他价值、社会关系、人... 目的:编制适用于从时间视角来考察的工作价值观量表,并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方法:基于前期对不同属代、职业被试的开放式访谈的内容分析结果,确定工作价值观的类目:自我发展、职业魅力、薪酬福利、地位威望、利他价值、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维护共8大类42子类,在此基础上初步编制工作价值观量表。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可提取5个因子,分别是压力小、内在价值、社会地位、外在价值、家庭与生活。信度检验提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稳定性。效度检验提示该量表具有较合理的结构和效标效度。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工作价值观量表结构清晰,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5因子既能很好地反映不同代际、不同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全貌,又能体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可以作为从时间视角来评估工作价值观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视角 工作价值观量表 探索性因素分析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具身认知视角下辩证行为疗法干预边缘型人格障碍:基于VR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凌辉 孟凡斐 +4 位作者 汪植英 刘佳怡 彭松黎 王鹤翔 张建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7-1311,共5页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严重的轴II类精神疾病,具有自我-他人表征紊乱、情绪失调以及行为冲动等典型具身认知特征。从具身认知视角看,BPD患者的内感受性缺陷、外感受性敏感以及疼痛耐受等问题是诱发BPD患者与世界接触与互动异常的重...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严重的轴II类精神疾病,具有自我-他人表征紊乱、情绪失调以及行为冲动等典型具身认知特征。从具身认知视角看,BPD患者的内感受性缺陷、外感受性敏感以及疼痛耐受等问题是诱发BPD患者与世界接触与互动异常的重要原因。辩证行为疗法(DBT)开展以正念为核心的技能训练,通过改变患者固化线性思维模式,学会辩证理解和处理对现实问题接纳与改变的关系来达成治疗目的,然而当前仍缺乏DBT改善BPD患者的自尊、社会认知等社会功能的直接证据。同时,传统DBT对BPD患者不良信念的干预尚有不足。虚拟现实技术(VR)作为一种具身化技术,具有和脑相似的功能机制—具身模拟,可以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虚拟环境来改变人的身体体验。因此可以借助VR技术,通过创造矫正性环境,改变患者异常身体体验,进而改善其BP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具身认知 虚拟现实 辩证行为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