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词性情的赋笔曲调——笔谈诗歌的姊妹艺术和性情创作之审美趋向
1
作者 彭林家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7年第3期36-59,共24页
诗词歌赋曲的姊妹艺术,从头至尾,步步莲花,不仅蕴藉着时空的情感需要,而且从本性的表情出发,注重整体态势的笔气流程,由内向外,粗犷地辐射意象的横向嬗变,演绎着人性或物性的生命律动;凹榻的情感逐步从《诗经》的根性凸现艺术的神魄,折... 诗词歌赋曲的姊妹艺术,从头至尾,步步莲花,不仅蕴藉着时空的情感需要,而且从本性的表情出发,注重整体态势的笔气流程,由内向外,粗犷地辐射意象的横向嬗变,演绎着人性或物性的生命律动;凹榻的情感逐步从《诗经》的根性凸现艺术的神魄,折射着一个民族心理深层结构的文化根基。由于其集体潜意识文化只是“道”的宏观意识,如《楚辞》的诗性表现,采用一种抽象、综合的理想“模型”,不足以波动微观细节的刻画,或个性潜意识的厚度,读后仍然情见力屈,需要用力舞蹈内藏之性,禅变着正风、正雅的骋情含收。相反,现代诗歌侧重局部的情感变化,由外向内,细密性跳跃,衍射着人情或物情外部的纵向意境,凸露的情绪凹陷着禅性的通幽;像《再别康桥》的再现诗情,其个性潜意识的内涵只是“术”的微观绽放,采用直观、线性的“原型”方式,不足以扩展诗歌宏观脉络的经纬,或集体潜意识的宽度,而显得性根不足,需要用力音奏外形之情,反噬变风、变雅的秉性幽放。因此,在当代视野的审美意识里,刍说古今诗文的侧影轨迹,在性沉情浮的语言时空里,重新定位诗歌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语境的纵横变相,体现出诗道的正变回放,不断地从被制约的文化心理中挣脱出来,正反窥究着环肥燕瘦的映象,引起相似经历的知音体验,驱使“正一”的觉悟在千古不变的本性中,共鸣着灵与魂的媒介;抑或在自我、超我和本我的阴阳交替中,将“道”与“术”的性情平衡,渗透着二元对立的交叉运行,糅合主干与枝叶的性情当量,沉着飘逸,呼唤着未来大视野的审美辨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性情 审美 创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