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C_3型Pilon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红 吴思宇 彭柯云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6期555-555,共1页
总结应用混合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8例C3型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认为其方法对软组织损伤重、腓骨骨折及胫骨干骺端粉粹性骨折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架
下载PDF
8例汶川地震儿童伤员的后方救治体会
2
作者 彭柯云 杜全印 +2 位作者 兰秀夫 熊雁 王爱民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368-368,共1页
对8例儿童地震伤员进行伤情救治与心理救治,创伤救治有骨折内外固定术、肢体清创术、肢体残端修整术、截肢术等;心理救治主要采取了心理干预4原则。无1例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大多数已恢复健康。
关键词 地震伤 诊治 儿童 心理
下载PDF
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对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彭柯云 王雨 +1 位作者 李承伶 王爱民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关节四肢外科收治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68例,男性87例,女... 目的探讨改良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关节四肢外科收治的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68例,男性87例,女性81例;年龄60~89岁,平均73.8岁。分别采用DORSSSP评分与改良DORSSSP评分对其进行评估,根据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发生组(54例)与未发生组(114例),对比此两组的DORSSSP评分及改良DORSSSP评分,绘制基于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的工作曲线(ROC),比较此两种评分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DORSSSP总评分平均为(27.35±4.68)分,改良DORSSSP总评分平均为(24.46±3.91)分;术后随访6个月,168例患者有5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54/168);发生组的DORSSSP评分与改良DORSSSP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DORSSSP评分系统与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中,AUC分别为0.879、0.905,灵敏度分别为81.48%、90.74%,特异度分别为80.70%、86.84%,改良DORSSSP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DORSSSP评分(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发生并发症患者的DORSSSP评分、改良DORSSSP评分均高于未发生者,此两种评分系统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手术风险评分系统 内固定 并发症 预测价值 老年
下载PDF
是否植骨在伴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柯云 王子明 +2 位作者 熊雁 李承伶 王雨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783-786,共4页
目的对比是否植骨在伴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关节四肢外科2015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伴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老年患者76例,按是否植骨分为植骨组(32例)和未植骨组(44例)。植骨组... 目的对比是否植骨在伴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关节四肢外科2015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伴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老年患者76例,按是否植骨分为植骨组(32例)和未植骨组(44例)。植骨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治疗,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65~79岁,平均71.2岁。未植骨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66~79岁,平均71.9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足功能优良率、Bohler角、Gissane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医疗费用。结果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足功能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植骨组优良率89%,植骨组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未植骨组Bo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为(31.28±5.16)°、(124.52±10.13)°,植骨组分别为(32.71±5.43)°、(126.29±11.35)°,Bohler角均较治疗前增大,Gissane角均较治疗前减小,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植骨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植骨组为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植骨组医疗费用为(16462.572±552.184)元,植骨组为(27152.133±668.44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植骨对伴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足踝功能恢复的影响相近,且二者的安全性相当,但未植骨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植骨 关节移位 足踝功能 并发症 老年
下载PDF
CD62P、CD63及脂代谢指标与股骨颈骨折术后ANFH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彭柯云 王子明 +2 位作者 李承伶 路星辰 王雨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65-470,共6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活动指标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脂代谢异常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相关性,并探讨术后ANF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9... 目的分析血小板活动指标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脂代谢异常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相关性,并探讨术后ANF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3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5例、女147例。年龄51~89岁,平均(65.82±8.15)岁,骨折至手术时间42h^10天,平均(5.20±1.00)天。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2例、意外摔倒211例、其它39例;Garden分型:Ⅰ型41例、Ⅱ型204例、Ⅲ型45例、Ⅳ型12例;复位方式:切开复位202例、闭合复位100例;固定方式: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203例、钢板内固定99例。统计ANFH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CD62P、CD63、脂代谢异常与ANFH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ANFH发生率为12.58%;ANFH发生者术后CD62P、CD63水平均低于未发生者(P=0.000、0.000),而TC、LDLC水平均高于未发生者(P=0.000、0.000);年龄>80岁、骨折移位、GardenⅢ/Ⅳ型、骨折至手术时间>7天、术前牵引、术后CD62P、CD63偏低、术后TC、LDLC偏高、内固定物未取出均为ANF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有ANFH发生风险,且ANFH发生者术后CD62P、CD63水平偏低,TC、LDLC水平偏高,患者年龄>80岁、骨折移位等均可增加ANFH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 溶酶体颗粒糖蛋白 脂代谢障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