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涎腺腺样囊性癌与多形性腺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彭柳清 罗渝昆 +3 位作者 李楠 李秋洋 费翔 梁舒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176,共5页
背景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涎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高,因形状和特点与良性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 adenoma,PA)相似,常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 背景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涎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高,因形状和特点与良性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 adenoma,PA)相似,常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涎腺ACC与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因颌面部肿块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外科就诊,后经病理证实的涎腺ACC及PA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常规超声特征、CEUS增强模式,同时运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各参数。结果共收集11例涎腺ACC和24例PA病例资料。涎腺ACC和PA在常规超声上表现类似。CEUS增强模式显示:涎腺ACC病例中9例(81.8%)增强时间为快进且增强后边界不清,8例(72.7%)增强后病灶范围扩大,而PA病例中22例(91.7%)为慢进,18例(75.0%)增强后边界清楚,22例(91.7%)增强后病灶范围无扩大。TIC定量参数显示:涎腺ACC达峰时间为(9.97±0.68)s,明显短于PA的(11.77±2.41)s,峰值强度减半时间为(35.62±4.93)s,明显高于PA的(23.68±7.58)s(P<0.05)。常规超声诊断ACC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0.818、0.708、0.743;而超声造影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0.909、0.833、0.857,优于常规超声。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为涎腺ACC和PA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涎腺 腺样囊性癌 多形性腺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疗有效性及可行性探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炳刚 彭柳清 樊启佑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7期99-101,10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弹性成像(UE)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疗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53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共58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弹性成像及病理资料。结果53例58灶微小癌中...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弹性成像(UE)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疗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53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共58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弹性成像及病理资料。结果53例58灶微小癌中,病理结果显示,右侧31灶,左侧27灶。 UE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53例55灶,病灶大小为0.3-0.9 cm。弹性成像评分3分10灶,4分23灶,5分24灶。与病理结果比较,甲状腺微小癌病灶诊断准确度为94.8%,病灶部位漏诊率为5.2%。结论 UE技术是甲状腺微小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能够显著提高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癌 诊断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涎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3
作者 彭柳清 韩鹏 +2 位作者 李楠 梁舒媛 费翔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66-1372,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涎腺局灶性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28例涎腺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影像资料。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良性组和...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涎腺局灶性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28例涎腺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影像资料。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128例均行常规超声(US)、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记录并分析3种模态的超声图像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病灶的超声图像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US、US+RTE、US+CEUS、US+RTE+CEUS诊断涎腺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以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128例中,病理诊断良性病灶85例,恶性病灶43例。良性组病灶中91.8%(78/85)边界清晰、58.8%(50/85)形态规则,分别高于恶性病灶的58.1%(25/43)、18.6%(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恶性组病灶中46.5%(20/43)RTE分级为Ⅲ级、72.1%(31/43)CEUS模式表现为Ⅱc型,良性组病灶中仅16.5%(14/85)RTE分级为Ⅲ级、11.8%(10/85)CEUS模式表现为Ⅱc型,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S+RTE任意一项结果阳性即诊断恶性对涎腺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为0.767、0.800,ROC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为0.784、0.567。US+CEUS任意一项结果阳性即诊断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1、0.882,ROC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为0.837、0.673。US+RTE+CEUS中任意2项或以上结果阳性即诊断为恶性,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67、0.941、0.883、0.868、0.889,ROC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为0.854、0.708。结论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超声对涎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多模态成像 超声造影 超声弹性成像
原文传递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白线疝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梁舒媛 李楠 +1 位作者 彭柳清 任玲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白线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24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为白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结果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疝的发生部位均位于剑突与... 目的探讨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白线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24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为白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结果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疝的发生部位均位于剑突与脐孔之间的腹壁中线处,腹白线缺损处(疝环)直径0.4~2.8 cm,疝囊大小(1.1 cm×0.3 cm×1.0 cm)^(8.0 cm×3.1 cm×7.2 cm),疝囊形态多不规则,疝囊内回声因内容物不同而表现不同,主要分为3类,第1类内容物为腹膜外脂肪,声像图表现为较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回声,第2类内容物主要为网膜,声像图表现为中等稍低回声,第3类内容物主要为肠管,声像图表现为疝囊内可见肠管样回声,动态观察并可见其蠕动。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腹白线的连续性情况、测量缺损的直径、疝囊的大小、判断疝的内容物以及有无嵌顿疝等情况,并具备无损伤、廉价、可重复性好、可动态观察等优势,对于白线疝的诊断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对白线疝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线疝 高频超声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