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汤明 刘爱华 吴中学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16-419,共4页
脑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多认为脑动脉瘤受血流动力学、易感基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血管壁剪切力、血流形式、血流速... 脑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多认为脑动脉瘤受血流动力学、易感基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血管壁剪切力、血流形式、血流速度、血流压力和动脉成角角度等因素都对脑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相关血流动力学文献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论述血流动力学因素在脑动脉瘤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血管壁剪切力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NICU重型aSAH患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彭汤明 王顥润 +1 位作者 田俊杰 黄昌仁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教学模式在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重型aSAH患者临床教学中的教学经验。方法:共纳入27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入组PBL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LBL)。选择Hunt-Hess分级Ⅲ-Ⅳ级的动脉瘤性蛛...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教学模式在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重型aSAH患者临床教学中的教学经验。方法:共纳入27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入组PBL教学组或传统教学组(LBL)。选择Hunt-Hess分级Ⅲ-Ⅳ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患者作为教学病例。两组学员分别采取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并通过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进行两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PBL组在两个一级指标(理论考试与问卷调查)总分及16项二级指标单项得分均显著高于L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NICU通过PBL对学员进行aSAH患者的临床教学质量得到了验证,提高了学员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可以在NICU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神经重症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教学
下载PDF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包堃旸 彭汤明 +4 位作者 陈礼刚 万伟峰 李伦 张明辉 黄昌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破裂单发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患者110例,CT 均表现为鞍上池、环池、前纵裂池或基底池积血,其中前循环动脉瘤95例,后循环动脉瘤15例...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破裂单发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患者110例,CT 均表现为鞍上池、环池、前纵裂池或基底池积血,其中前循环动脉瘤95例,后循环动脉瘤15例。患者均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及随访造影采用Raymond 分级(RS)评价栓塞结果,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10例中,成功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栓塞动脉瘤108例。即刻造影显示 RS 1级64例,RS 2级38例,RS 3级6例;术中未见弹簧圈脱出瘤腔和载瘤动脉血栓形成。84例术后6个月内行第1次造影随访,RS 1级54例,RS 2级24例,RS 3级6例。第1次随访造影结果与即刻造影结果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568,P =0.570)。64例术后7个月后接受第2次造影随访,RS 1级51例,RS 2级10例,RS 3级3例。第2次造影随访结果与即刻造影结果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610,P =0.003)。随访期间无血栓形成和载瘤动脉狭窄。临床随访97例,随访时间3~24个月,随访期间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获得满意临床结果(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0~2分)74例(占76.29%)。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破裂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微小动脉瘤 宽颈 破裂 栓塞 支架辅助栓塞
下载PDF
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2
4
作者 贾建文 钟红亮 +5 位作者 彭汤明 杨洪超 刘赫 李彤 李荧 孙永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5145-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例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穿刺术释放脑脊液,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红细胞数、颅内压...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例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穿刺术释放脑脊液,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红细胞数、颅内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栓塞术后3、7、10及14 d红细胞数、颅内压水平、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栓塞术后CVS、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8%、10%)显著低于对照组(28%、30%,P<0. 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术后的老年患者早期应用腰大池引流优于腰椎穿刺,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CVS及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腰大池引流 脑血管痉挛 迟发性脑积水
下载PDF
小檗碱通过激活AMPK激酶减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过氧化氢氧化损伤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汤明 黎帅 郑文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5-695,共1页
目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中枢性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但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干性AMD(占AMD 90%)。虽然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过度活性氧(ROS)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生理功能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目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中枢性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但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干性AMD(占AMD 90%)。虽然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过度活性氧(ROS)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生理功能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能够有效保护RPE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药物是治疗和减缓AMD进程的重要策略。方法中药小檗碱(BBR)抑制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RPE细胞系D407细胞的氧化损伤。结果用BBR预处理D407细胞,通过恢复细胞核形态的异常改变,防止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减少乳酸脱氢酶的释放,抑制H2O2诱导的胱天蛋白酶3/7活性,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表明,BBR对D407细胞AMPK的激活(磷酸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而AMPK抑制剂Compond C或特异性siRNA敲除AMPK则阻断BBR的作用。在原代培养的人RPE细胞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结论 BBR可通过激活AMPK途径保护RPE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提示BBR在AMD治疗中具有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老年性黄斑变性 AMPK
下载PDF
开颅夹闭联合脑室穿刺术治疗脑动脉破裂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彭汤明 江涌 +4 位作者 黄昌仁 万伟峰 杨小波 董劲虎 陈礼刚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究开颅夹闭联合脑室穿刺术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79例Hunt-HessⅢ级以上的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行开颅夹闭联合脑室穿刺术,n=39)和对照组(行常规开颅夹闭术,n=40);记录两组患... 目的:探究开颅夹闭联合脑室穿刺术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79例Hunt-HessⅢ级以上的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行开颅夹闭联合脑室穿刺术,n=39)和对照组(行常规开颅夹闭术,n=40);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第24 h、第7及15天时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价患者的意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半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运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观察组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第24 h时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及15天时,观察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病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发现,两组患者并发症主要为肺部和颅内感染、脑积水、电解质紊乱,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19,P=0.0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二次出血、Hunt-Hess分级及术后脑积水是影响开颅夹闭联合脑室穿刺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采用开颅夹闭联合脑室穿刺术式治疗效果好于常规开颅夹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穿刺术 疗效 开颅夹闭术
下载PDF
颅脑外伤的精准化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彭汤明 陈礼刚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788-790,共3页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代医学已经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过度到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也已成为全球临床工作者的共同追求目标。然而,颅脑外伤涉及范围广、损伤类型多样、损伤程度复杂,现阶段的治疗模式与颅脑外伤的精准化治疗仍然存在巨大...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代医学已经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过度到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也已成为全球临床工作者的共同追求目标。然而,颅脑外伤涉及范围广、损伤类型多样、损伤程度复杂,现阶段的治疗模式与颅脑外伤的精准化治疗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必须尊重颅脑外伤发展的客观事实,不断完善颅脑外伤的监测与治疗手段,不断完善全球化、多中心、大数据、前瞻性的临床研究,真正做到"精确、准时、共享、个体化"的精准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去骨瓣减压 亚低温 精准医疗
下载PDF
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杜强 江涌 +5 位作者 李定君 酉建 彭里磊 周杰 彭汤明 刘洛同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40-2342,共3页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9例慢性硬膜血肿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给予静脉氨甲环酸(1g/d)治疗,1周后改为口服(250mg,每日3次),持续1~...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9例慢性硬膜血肿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给予静脉氨甲环酸(1g/d)治疗,1周后改为口服(250mg,每日3次),持续1~5个月[(2.73±1.05)个月],随访6~10个月。比较患者用药前后CT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和无效。19例中有效13例(68.4%);无效6例(31.6%),其中3例(15.8%)因临床症状加重改用手术治疗,1例(5.3%)因血肿量及症状变化不大改为手术治疗,1例(5.3%)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治疗,1例(5.3%)失访。结论单独应用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氨甲环酸 药物治疗
下载PDF
LVIS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9
作者 田涛 彭汤明 +2 位作者 万伟锋 陈礼刚 黄昌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LVIS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6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经LVIS支架于急性期治疗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均采用... 目的探讨LVIS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6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经LVIS支架于急性期治疗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均采用LVIS支架进行治疗,术后即刻、半年及1年随访造影结果采用Raymond分级(RS分级)进行评估,临床随访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共对60个动脉瘤行LVIS支架置入,支架展开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率为80.0%(48/60),近全栓塞率为13.3%(8/60),不全栓塞率为6.7%(4/60);术后半年随访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率为87.8%(36/41),近全栓塞率为7.3%(3/41),不全栓塞率为4.9%(2/41);术后1年随访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率为83.0%(39/47),近全栓塞率为12.8%(6/47),不全栓塞率为4.3%(2/47)。56例患者中有49例获得临床随访,失访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3±4)个月,临床随访显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率为87.8%(43/49)。术中并发症7例,分别为术中载瘤动脉内血栓形成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结论 LVIS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其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支架 栓塞 预后 LVIS支架
下载PDF
不同时期血管内介入栓塞对Ⅲ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康慨 黄昌仁 +2 位作者 陈礼刚 万伟峰 彭汤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血管内介入栓塞对Ⅲ级颅内动脉瘤(IA)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Ⅲ级IA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超早期手术组50例,早期手术组50例。对患者进...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血管内介入栓塞对Ⅲ级颅内动脉瘤(IA)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Ⅲ级IA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超早期手术组50例,早期手术组50例。对患者进行手术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昏迷状况,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两组手术前(P<0.05)。超早期手术组手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早期手术组手术后(P<0.05)。两组手术后GCS评分高于两组手术前,生活质量评分低于两组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手术组手术后GCS评分高于早期手术组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早期手术组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手术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6.00%高于早期手术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手术组并发症率10.00%低于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能有效的改善Ⅲ级IA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早期 血管内介入 Ⅲ级 颅内动脉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在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介入术中导航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鑫 蒲先智 +3 位作者 陈林 彭汤明 刘勇贵 孙晓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 评价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在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介入术中导航定位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大脑中动脉远端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3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17,术中采用三维DS... 目的 评价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在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介入术中导航定位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大脑中动脉远端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3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17,术中采用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辅助导航)和对照组(n=19,采用二维路径图导航).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微导管超选病变血管导引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积(DAP)]、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间手术时间[(95.80±12.50)min比(103.70±9.60)min]、微导管导引时间[(5.82±1.94)min比(8.47±2.48)min]、X线透视时间[(35.76±4.72)s比(51.16±5.80)s]、对比剂用量[(27.06±2.77)mL比(33.05±5.46)mL]、辐射剂量[AK:(88.48±21.67)mGy比(234.99±40.60)mGy,DAP:(7.11±1.07)Gyc/m2比(13.40±3.34)Gy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有2例术后2 d发生对比剂肾病.实验组术中导引难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三维DSA彩色融合技术应用于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超选导航定位,具有可靠性高,术中导引时间短、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低,手术效率高等优势,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 大脑中动脉 介入手术导航
下载PDF
青蒿素对神经元和神经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幸新干 方健康 +1 位作者 彭汤明 郑文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5-695,共1页
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物,是目前所有抗疟疾药物中发挥作用最快的药物。近3年来,我们发现青蒿素可保护多种神经元/非细胞类型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并提高其存活率,如H2O2/SNP和β淀粉样蛋白(Aβ)。青蒿素预处理的PC12细胞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 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物,是目前所有抗疟疾药物中发挥作用最快的药物。近3年来,我们发现青蒿素可保护多种神经元/非细胞类型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并提高其存活率,如H2O2/SNP和β淀粉样蛋白(Aβ)。青蒿素预处理的PC12细胞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防止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恢复细胞核形态异常改变和减少细胞死亡而显著抑制SNP/H2O2/Aβ诱导的细胞死亡,降低PC12细胞和D407细胞中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及胱天蛋白酶3/7活性。青蒿素能刺激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AMPK和CREB等不同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激活,但对AKT通路无影响。此外,ERK通路抑制剂,siRNA和AMPK抑制了青蒿素的神经保护作用,而PI3K抑制剂LY294002则无抑制作用。有趣的是,利用闪光视网膜电图发现经玻璃体注射青蒿素能够逆转大鼠视网膜生理功能的光暴露损伤,且逆转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这些结果表明,青蒿素是一种潜在的神经保护剂,能够抑制由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死亡。研究结果也为青蒿素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治疗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神经保护 AMPK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涛 彭汤明 +2 位作者 包堃旸 万伟峰 黄昌仁 《智慧健康》 2018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1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行显微手术患者,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份收治。统计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回顾患者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1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行显微手术患者,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份收治。统计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回顾患者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并对其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占20%。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吸烟、术前动脉瘤出血≥2次、术前Fisb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以及手术时机存在联系,数据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血次数、术前Fisb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均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实施显微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掌握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出血次数、术前Hunt-Hesss分级、Fisber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 脑血管痉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管壁剪切力相关易感基因对颅内动脉瘤形成早期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汤明 刘爱华 吴中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9-421,共3页
颅内动脉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总体发病率为3.6%-6%,也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的原因。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细胞对血流产生的多种压力非常敏感,特别是血管壁剪切力(wallshearstress.WSS)[4]。大量文献提示内皮细胞直接暴露... 颅内动脉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总体发病率为3.6%-6%,也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的原因。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细胞对血流产生的多种压力非常敏感,特别是血管壁剪切力(wallshearstress.WSS)[4]。大量文献提示内皮细胞直接暴露于W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壁剪切力 易感基因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康慧斌 彭汤明 +4 位作者 钱增辉 纪文军 吴京 吴中学 刘爱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瘤体直径、血压、瘤颈宽度、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是否破裂... 目的探讨瘤体直径、血压、瘤颈宽度、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411例)和未破裂组(5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高血压和吸烟者比例、瘤体直径、瘤颈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体直径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动脉瘤瘤体直径相关,与血压、瘤颈宽度、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直径 高血压 宽度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栓塞脑宽颈动脉瘤的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爱华 贾建文 +6 位作者 彭汤明 钱增辉 吴京 李佑祥 姜除寒 吴中学 杨新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9-692,共4页
目的总结和评估本组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结果和血管造影结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有169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利用统计方法评价分析栓塞程度、临床结果、血管造影结... 目的总结和评估本组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结果和血管造影结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有169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利用统计方法评价分析栓塞程度、临床结果、血管造影结果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等。结果169例患者中,共有166(98.2%)例患者(179枚宽颈动脉瘤)支架释放满意。术中即时造影显示101枚动脉瘤(56.4%)完全栓塞,55枚动脉瘤(30.7%)近全栓塞。接受血管造影随访患者共108例,平均随访时间8.1个月,造影显示95枚动脉瘤(79.8%)为完全栓塞,12枚动脉瘤(10.1%)为近全栓塞。166例患者中6例发生血栓(其中症状性血栓形成5例,无症状性血栓形成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1例。造影随访108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10枚动脉瘤)复发,均行二期栓塞,栓塞结果满意。结论Enterprise支架对宽颈动脉瘤的辅助栓塞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全栓塞率较高以及并发症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脑宽颈动脉瘤
原文传递
硬脑膜动静脉瘘并颅内出血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爱华 彭汤明 +6 位作者 贾建文 杨新健 姜除寒 钱增辉 吴京 吴中学 李佑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156-1158,共3页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颅内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1996至2006年144例DAVF住院病人的性别、年龄、瘘口流速、血供来源、病变部位以及静脉引流方式对颅内出血的影响。结果DAVF颅内出血的单因素分析提...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颅内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1996至2006年144例DAVF住院病人的性别、年龄、瘘口流速、血供来源、病变部位以及静脉引流方式对颅内出血的影响。结果DAVF颅内出血的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病变部位、静脉引流方式对颅内出血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VF颅内出血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静脉引流方式对颅内出血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引流方式是DAVF颅内出血风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性别和病变部位对评估DAVF颅内出血风险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危险因素 颅内出血
原文传递
颅内大型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京 刘爱华 +5 位作者 符策基 赵艺 钱增辉 康慧斌 彭汤明 吴中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1921-1924,共4页
目的:应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类型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根据出流血管与主要涡流平面的相对位置及入射血流冲击域位置,将颅内大型动脉瘤分为A (出流血管与主要涡流平面共面)、B1(出流血管与主要涡流... 目的:应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类型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根据出流血管与主要涡流平面的相对位置及入射血流冲击域位置,将颅内大型动脉瘤分为A (出流血管与主要涡流平面共面)、B1(出流血管与主要涡流平面不共面,冲击域位于一侧瘤壁)及B2(出流血管与主要涡流平面不共面,冲击域位于瘤顶)3类。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各型颅内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运算及分析。结果 A、B1及B2型动脉瘤瘤体与载瘤动脉血流速度比值分别为0.186±0.019、0.706±0.077、0.208±0.041,剪切力比值分别为0.081±0.029、1.019±0.139、0.103±0.031。 A型动脉瘤血流速度、瘤壁剪切力水平低于B型动脉瘤,B1型动脉瘤瘤顶、瘤体的血流速度、剪切力水平高于B2型动脉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内大型动脉瘤出流血管相对位置和入射血流方向会影响瘤体内血液流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血液黏滞系数对颅内大型动脉瘤剪切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京 刘爱华 +5 位作者 赵艺 符策基 彭汤明 钱增辉 康慧斌 吴中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58-1360,共3页
目的 应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血液黏滞系数对颅内大型动脉瘤剪切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例颅内大型囊性动脉瘤患者脑血管三维影像数据,其中破裂动脉瘤3例,未破裂动脉瘤5例.应用CFD ICEM软... 目的 应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血液黏滞系数对颅内大型动脉瘤剪切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例颅内大型囊性动脉瘤患者脑血管三维影像数据,其中破裂动脉瘤3例,未破裂动脉瘤5例.应用CFD ICEM软件对动脉瘤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再进行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计算.在血液黏滞系数为0.002、0.004和0.012 Pa·s 3种水平时对颅内大型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运算并比较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剪切力差异.结果 血液黏滞系数升高引起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血流剪切力明显上升.血液黏滞系数为0.002、0.004和0.012 Pa·s时,相应的动脉瘤剪切力平均值分别为(2.79 ±2.23)、(5.27±3.72)和(11.05±7.56) Pa;载瘤动脉剪切力平均值为(5.61±2.59)、(9.56±3.74)和(22.56±12.41) Pa.在所有患者中,动脉瘤剪切力平均水平均低于载瘤动脉.结论 仅从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作用角度分析,血液黏滞系数的异常上升或下降都可能加重剪切力对动脉瘤壁的损伤,增加颅内大型动脉瘤破裂风险.在进行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相关研究时,有必要采用患者真实的血液黏滞系数,这样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黏滞性 颅内大型动脉瘤 剪切力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犬与兔两种顶端动脉瘤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孝飞 吴日乐 +5 位作者 刘爱华 姜鹏 彭汤明 郭社卫 钱增辉 吴中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31-1832,共2页
目的 建立犬与兔两种顶端动脉瘤模型并比较.方法 分别选用10条犬和25只兔,采用血管移植法结合酶诱导法分别制成犬与兔的顶端动脉瘤模型.结果 建立犬顶端动脉瘤模型10个,1例术后1d破裂,犬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的直径为(5.20±0.37) m... 目的 建立犬与兔两种顶端动脉瘤模型并比较.方法 分别选用10条犬和25只兔,采用血管移植法结合酶诱导法分别制成犬与兔的顶端动脉瘤模型.结果 建立犬顶端动脉瘤模型10个,1例术后1d破裂,犬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的直径为(5.20±0.37) mm(n=10),术后3周动脉瘤直径为(5.42±0.42) mm(n =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兔顶端动脉瘤模型25个,3例分别于术后1、14、16d破裂,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的直径为(2.10 ±0.22) mm(n=25),术后3周动脉瘤直径为(3.02±0.36) mm(n =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移植法结合酶诱导法制作动脉瘤模型成功率高、成本低,在形态、病理方面与临床动脉瘤更加相似.犬动脉瘤模型手术耐受力强、存活率高,适合行造影及介入栓塞实验.兔动脉瘤模型具有自发生长、自发破裂的生物学特点,适合进行组织学和病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端动脉瘤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