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胸术后ARDS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
1
作者 彭焕芝 彭静 周人杰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1期1996-1997,共2页
目的总结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经验,探讨开胸术后ARDS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相关参数及气道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2例开胸术后并发ARDS的临床资料及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情况。结果32例ARDS... 目的总结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经验,探讨开胸术后ARDS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相关参数及气道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2例开胸术后并发ARDS的临床资料及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情况。结果32例ARDS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愈28例,死亡4例。结论开胸术后并发ARDS,应及时机械通气治疗,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外科手术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下载PDF
自制简易表格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解明娥 彭焕芝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2年第7期1836-1836,共1页
静脉输液治疗的范畴包括液体与电解质的治疗、抗感染治疗、抗肿瘤治疗、全血与血液成分输注、镇痛治疗、营养治疗等。我科手术后病人均需要通过静脉途径来完成各项治疗,治疗周期为数天、数周不等,同时输入的药物多为强酸、强碱、强刺... 静脉输液治疗的范畴包括液体与电解质的治疗、抗感染治疗、抗肿瘤治疗、全血与血液成分输注、镇痛治疗、营养治疗等。我科手术后病人均需要通过静脉途径来完成各项治疗,治疗周期为数天、数周不等,同时输入的药物多为强酸、强碱、强刺激性药物。随着输液技术的进步,现输液工具出现了多样化:头皮针(蝶型针)、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等,而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管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强刺激性药物 静脉留置针 应用 表格 自制 输液治疗
下载PDF
洗涤剂中的助洗剂 被引量:1
3
作者 彭焕芝 《中国检验检疫》 2004年第3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洗涤剂 助洗剂 软化水性能 PH值 分散性能 无磷洗衣粉 污染防治
下载PDF
胸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静脉血栓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彭焕芝 高林春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6期691-692,共2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安全性高,可保护患者血管,避免血管反复穿刺,降低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对患者血管壁的损害,能减轻患者痛苦,并且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得到了患...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以安全性高,可保护患者血管,避免血管反复穿刺,降低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对患者血管壁的损害,能减轻患者痛苦,并且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得到了患者及医务人员的一致认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改进措施
原文传递
留置胃管固定新方法
5
作者 彭焕芝 《药物与人》 2014年第9期78-78,共1页
我科食管手术病人因病情需要长时间留置胃管,传统采用胶布固定的方法易使胃管滑脱,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且病人常感觉鼻翼不适,有些甚至发生胶布过敏导致皮肤破溃。我科采用一次口罩及止血带固定胃菅,效果满意。
关键词 胃管固定 一次口罩 止血带 胶布固定
下载PDF
术前干预口腔致病菌再分布对降低肺癌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唐丽丽 高林春 +2 位作者 刘晓青 郑鸿 彭焕芝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5期615-617,共3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使用人工气道进行MV者[1]。目前VAP国内发病率在6.0%~52.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使用人工气道进行MV者[1]。目前VAP国内发病率在6.0%~52.3%[2]。VAP可分为早发性(MV时间≤4d)、晚发性(MV时间≥5d)两种[3-5]。前者在气管插管患者中极为常见[6]。气管插管时,细菌伴随口咽分泌物同气管导管经声门进入呼吸道,可造成口咽部细菌移位增加VAP发生率[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致病菌 肺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原文传递
改良型胸腔穿刺装置在气胸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彭焕芝 唐丽丽 +2 位作者 刘权兴 周东 刘晓青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370-372,共3页
张力性气胸是急救常见的致命伤,及时有效穿刺减压可以挽救90%的生命[1-4]。而临床最常用的一线急救装备是穿刺减压针,同时胸腔穿刺术是临床最常见的操作方法之一,张力性气胸现场急救时常需使用胸腔穿刺针行胸腔穿刺术减压[5-11]。在战... 张力性气胸是急救常见的致命伤,及时有效穿刺减压可以挽救90%的生命[1-4]。而临床最常用的一线急救装备是穿刺减压针,同时胸腔穿刺术是临床最常见的操作方法之一,张力性气胸现场急救时常需使用胸腔穿刺针行胸腔穿刺术减压[5-11]。在战伤救治(TCCC)指南中明确规定,发现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并伴有或怀疑有胸腹躯干创伤时,应优先考虑张力性气胸,立即行胸膜腔穿刺减压术[12]。胸腔针刺减压(NS)是目前解除创伤患者气胸的常规方法,其通过使用套管针进行胸腔穿刺达到减压的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患者胸壁过厚,14G/16G套管针无法进入胸腔或壁层胸膜与脏层之间的间隙,因此需要更长的套管针,如若进针路径过长易导致穿刺失败,容易引起肺损伤[13-18]。针对穿刺针先麻醉再进针的问题进行改良,达到在进针时边麻醉边穿刺的目的,改良后的胸腔穿刺装置能有效提高气胸救治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气胸患者采用改良型胸腔穿刺装置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胸腔穿刺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