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行为研究新发展对谈 被引量:7
1
作者 周领顺 田海龙 +5 位作者 任东升 闫怡恂 王峰 赵国月 彭白羽 杨彬 《语言教育》 2023年第3期3-18,共16页
在译者行为研究迎来一体化新发展之际,《语言教育》编辑部组织了本次对谈。参与对谈的有田海龙、任东升、闫怡恂、周领顺、王峰、赵国月、彭白羽和杨彬等学者。对谈涉及理论本体研究、研究路径探究、理论应用研究和理论结合研究等几个... 在译者行为研究迎来一体化新发展之际,《语言教育》编辑部组织了本次对谈。参与对谈的有田海龙、任东升、闫怡恂、周领顺、王峰、赵国月、彭白羽和杨彬等学者。对谈涉及理论本体研究、研究路径探究、理论应用研究和理论结合研究等几个部分的内容。最后,译者行为理论创建者周领顺作了总结发言。本次对谈对于完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丰富译者行为研究具有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谈 译者行为研究 新发展
下载PDF
以人为本民族意蕴对话视野--《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评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白羽 党争胜 《外文研究》 2023年第4期92-96,106,107,共7页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秉承译者行为批评性研究的三维一体框架,聚焦人本-行为-文本三重视域,开展“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批评研究。该著作以自建的葛浩文乡土语言翻译语料库为事实检索工具,尝试对以葛浩文为首的翻译家...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秉承译者行为批评性研究的三维一体框架,聚焦人本-行为-文本三重视域,开展“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批评研究。该著作以自建的葛浩文乡土语言翻译语料库为事实检索工具,尝试对以葛浩文为首的翻译家乡土语言英译实践进行多层次、系统性、描写性的翻译批评,呈现出以乡土语言透射民族意蕴传播、以人本情怀彰显对话视野的多维学术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乡土语言英译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的修辞诗学路径探析——以张之洞《劝学篇》英译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彭白羽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4,共9页
翻译是话语的重构,可谓一种修辞性交际行为,即特定译者出于特定目的在特定语境下向特定读者传递特定信息。译者凭借其文本内外的多重读者身份在与文本和社会的互动中实现这种重构。本研究立足于翻译的间性本体,参考修辞诗学对“修辞性... 翻译是话语的重构,可谓一种修辞性交际行为,即特定译者出于特定目的在特定语境下向特定读者传递特定信息。译者凭借其文本内外的多重读者身份在与文本和社会的互动中实现这种重构。本研究立足于翻译的间性本体,参考修辞诗学对“修辞性读者”及“真实读者”的区分,以张之洞《劝学篇》英译为例,在“求真-务实”连续统基础上结合“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的评价系统,尝试建立连通“模仿式体验”和“共导式重构”的译者行为批评修辞诗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修辞诗学 模仿式体验 共导式重构 张之洞《劝学篇》
下载PDF
论新闻翻译中意识形态的操纵——从叙事话语的角度 被引量:3
4
作者 彭白羽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69-75,共7页
意识形态不仅仅体现在译者翻译的目的之中,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新闻翻译叙事话语的事实建构。通过引入聚焦转移和语言变异的"重写策略",进一步再现了译者在意识形态操纵下对译文话语的意义掌控。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操纵 叙事话语 重写 新闻翻译
下载PDF
从认知角度下的翻译单位与翻译效率看翻译教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彭白羽 田红宁 王垠 《科教导刊》 2015年第9X期163-164,共2页
在学术界关于翻译单位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语言学派的观点过于机械化,而文艺派的观点又难以把握。译者是翻译过程的主角,所以对翻译单位的研究离不开人的因素。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认知过程,该过程中信息处理单位的大小很大程度上... 在学术界关于翻译单位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语言学派的观点过于机械化,而文艺派的观点又难以把握。译者是翻译过程的主角,所以对翻译单位的研究离不开人的因素。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认知过程,该过程中信息处理单位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翻译效率,进而影响翻译教学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 翻译单位 翻译效率
下载PDF
基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6
作者 张翠平 彭白羽 陈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66-67,共2页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大学英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从教学策略上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策略
下载PDF
《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话语视象的符号化叙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彭白羽 党争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3-118,共6页
纪录片的叙事体系是由一系列强烈的、增补的听觉-视觉支持的视觉符号构成,将三维世界转换到二维再现平面中。从符号学视角,通过对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话语视象的叙事传播路径分析,再现其叙事进程中的行为功能性编码和... 纪录片的叙事体系是由一系列强烈的、增补的听觉-视觉支持的视觉符号构成,将三维世界转换到二维再现平面中。从符号学视角,通过对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话语视象的叙事传播路径分析,再现其叙事进程中的行为功能性编码和结构阐释性解码的符号化信息转换本质,继而揭示"他塑—对话式"传播媒介的生成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视象 符号化叙事 他塑 国际传播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与译者修辞性译叙行为建构——以纪实文学《梁家河》英译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彭白羽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纪实文学《梁家河》以“非虚构”的创作理念为叙事本位,以历史性追忆为叙事线索,以采访性对话为叙事建构,融合了新闻的真实、政论的敏锐与叙事的华彩。如何向国外读者讲述作品中一个个“接地气”的中国特色故事,如何在陕北方言的对话中... 纪实文学《梁家河》以“非虚构”的创作理念为叙事本位,以历史性追忆为叙事线索,以采访性对话为叙事建构,融合了新闻的真实、政论的敏锐与叙事的华彩。如何向国外读者讲述作品中一个个“接地气”的中国特色故事,如何在陕北方言的对话中建构认同感,如何借助“夹叙夹译”的行为路径将独具特色的中国声音传播到海外世界,实属译者面临的“难题”。结合后经典修辞叙事视域审视译者行为,从译到叙,其行为批评导向旨在从“说服”到“认同”,从实体“主导”到对话“共导”,从“纪实表意”到“叙述达意”,完成报导、阐释、评论的修辞性译叙行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文学 译者行为批评 后经典修辞叙事 译叙建构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的修辞叙事向度——以翻译家韩斌英译作品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彭白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43,共9页
小说英译过程是译者实现叙事重构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修辞性叙事行为,即出于一个特定的目的、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给一群特定的读者重述一个特定的故事。译者凭借其多元读者身份完成动态化的解读和阐释,最终实现译者从“主导”到“共... 小说英译过程是译者实现叙事重构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修辞性叙事行为,即出于一个特定的目的、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给一群特定的读者重述一个特定的故事。译者凭借其多元读者身份完成动态化的解读和阐释,最终实现译者从“主导”到“共导”的角色转换。本研究基于译者行为的人本性及其动态特征,以英国翻译家韩斌英译作品为个案,探析译者如何通过修辞性叙事行为建构(修辞性译叙)实现小说英译过程中阅读和阐释的有效性及其翻译小说文学性的抵达,建立模仿式体验—主题式参照—共导式重构的三维修辞批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修辞性译叙 模仿式体验 主题式参照 共导式重构
下载PDF
翻译失语的语义病理剖析
10
作者 彭白羽 徐莉娜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10期37-38,共2页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体系结构方面的差异,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各种错误和译者困难现象。本文针对实践翻译,试图找出翻译错误和译者困难背后的原因,并针对"语义结构分析"对失语病理进行剖析。笔者通过对"翻译失...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体系结构方面的差异,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各种错误和译者困难现象。本文针对实践翻译,试图找出翻译错误和译者困难背后的原因,并针对"语义结构分析"对失语病理进行剖析。笔者通过对"翻译失语"的语义病理剖析,旨在引起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盲点和翻译表现力,为以后的翻译教学打开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认知盲点 翻译失语
下载PDF
翻译“转换”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倪璐璐 彭白羽 《外文研究》 2019年第2期83-88,108,109,共8页
“转换”是翻译的核心要素,翻译的微观过程从“理解—表达”细化为“理解—转换—表达”。文章从“转换”的发生媒介和动因理据两个层面展开讨论,突破了传统的翻译转换技巧观,而是由翻译技巧上升为翻译方法,这一辩证过程拓宽了翻译方法... “转换”是翻译的核心要素,翻译的微观过程从“理解—表达”细化为“理解—转换—表达”。文章从“转换”的发生媒介和动因理据两个层面展开讨论,突破了传统的翻译转换技巧观,而是由翻译技巧上升为翻译方法,这一辩证过程拓宽了翻译方法论的视域,也反映了对翻译本体的深刻认识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 技巧 译法 媒介动因
下载PDF
隐喻阐释紧缩论刍议:理论演进与学术突破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毅 彭白羽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1-14,108,共15页
传统修辞学、文学和哲学视域下的隐喻识解观只强调隐喻语言的独特性,依靠人类言语交际的编码-解码模式,片面认为隐喻是一种表意特例、一种偏离字面意义的阐释路径。然而,隐喻性阐释并非完全依赖代码编辑,而是凭借线索进行语境感知和推... 传统修辞学、文学和哲学视域下的隐喻识解观只强调隐喻语言的独特性,依靠人类言语交际的编码-解码模式,片面认为隐喻是一种表意特例、一种偏离字面意义的阐释路径。然而,隐喻性阐释并非完全依赖代码编辑,而是凭借线索进行语境感知和推理的行为过程。新关联理论基于隐喻语言的交际语用观,进一步提出隐喻阐释紧缩论,将隐喻语言界定为一种松散性表述,其解读方式与其他所有松散句式(语义近似、范畴扩展、夸张表述等)保持一致,一律奉行关联认知和交际原则,形成字面/松散/夸张/隐喻的语义阐释连续统模式。两位学者指出,隐喻语言独具创意的诗性效应实则是通过一系列弱隐含义层层叠加而成。隐喻阐释紧缩论还原了隐喻言语交际的关联特性,回归其松散语义的阐释路径,开启了学界对隐喻阐释机制的纵深化实证性认知探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单纯关照跨域单向系统映射过程的主流概念隐喻理论带来了学术滋养和发展新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语言 新关联理论 紧缩阐释 诗性效应
下载PDF
翻译研究中的“性”字术语:现象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领顺 彭白羽 《外国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中国翻译研究生发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术语,其中“性”字术语尤为普遍,但冲突频现:“可译性”和“可译”,“忠实性”和“忠实”之类有无不同?研究者为何偏好在翻译研究中冠以“性”字术语?汉译术语添加“性”字的根据是什么?这些“性”... 中国翻译研究生发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术语,其中“性”字术语尤为普遍,但冲突频现:“可译性”和“可译”,“忠实性”和“忠实”之类有无不同?研究者为何偏好在翻译研究中冠以“性”字术语?汉译术语添加“性”字的根据是什么?这些“性”字术语多以翻译本质讨论为脉,或收录于中国各类翻译学辞(词)典中,或跻身于各类翻译研究论文的标题上。在翻译本质问题尚未达成一致的情形下,“性”字术语愈创愈多,不尽严谨。鉴于此,本文对译学辞(词)典和论文中的“性”字术语进行归类分析,辨析各类“性”字术语内部的语义关系和范畴归属,澄清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希望这些发现有助于中国翻译学科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研究 “性”字术语 中英对比 译学发展 译学辞(词)典
原文传递
神话题材纪录片的现代性视域转换路径分析——以纪录片《山海经奇》为例
14
作者 王李美慧 彭白羽 《电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系列动画纪录片《山海经奇》采用二次元叙事、动画与真人交互方式重现上古神话《山海经》中的奇兽、奇人、奇事。本文认为,《山海经奇》凭借视听叙事的体验式建构、神话历史的多维度续写、数字技术的时空性融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系列动画纪录片《山海经奇》采用二次元叙事、动画与真人交互方式重现上古神话《山海经》中的奇兽、奇人、奇事。本文认为,《山海经奇》凭借视听叙事的体验式建构、神话历史的多维度续写、数字技术的时空性融合,再现华夏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与心理轨迹,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纪录片 神话题材 视听叙事 《山海经奇》
原文传递
小说翻译的译叙行为建构
15
作者 彭白羽 《翻译界》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修辞叙事学聚焦“关系”和“效果”两大修辞特征,突破单一的文本视域,经历了从经典修辞叙事学到后经典修辞叙事学的历时转变。其中,后经典修辞叙事学打破作者—读者的单向交际路径,建立了叙事主体之间的循环交际路径,自此为翻译叙事中... 修辞叙事学聚焦“关系”和“效果”两大修辞特征,突破单一的文本视域,经历了从经典修辞叙事学到后经典修辞叙事学的历时转变。其中,后经典修辞叙事学打破作者—读者的单向交际路径,建立了叙事主体之间的循环交际路径,自此为翻译叙事中的译者行为批评提供了“间性”视域。本文结合后经典修辞叙事视域审视译者行为,以人物层、叙述层、结构层的交际维度作为考察路径,提出“译叙行为”建构模式,旨在揭示小说翻译过程中文本和人本的二重性,继而建构译者行为研究的修辞性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经典叙事 修辞叙事 小说翻译
原文传递
纪实·表意·阐释——谈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白羽 徐莉娜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7-89,共3页
2017年10月,美国探索频道推出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引发国内外收视热潮。该片以特定的多媒体语态模式,围绕"如何讲好故事"的主体脉络,实现纪实、表意、阐释的叙事话语功能。本质上,纪录片故事的讲述并非借助... 2017年10月,美国探索频道推出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引发国内外收视热潮。该片以特定的多媒体语态模式,围绕"如何讲好故事"的主体脉络,实现纪实、表意、阐释的叙事话语功能。本质上,纪录片故事的讲述并非借助单一静态的叙事过程,而是通过变换的叙事视角、交错的叙事结构、多元的主题阐释完成话语建构。从故事到话语,纪录片通过捕捉一个个精彩真切的百姓故事,力图用世界语言记录中国治国理念,实现中国方案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叙事话语 纪实 表意 阐释
原文传递
新时代微纪录片国际传播多维叙事路径探析——以CGTN《经典里的中国智慧——平“语”近人(国际版)》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白羽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87,共3页
《经典里的中国智慧——平“语”近人(国际版)》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谈话、讲话和文章中所引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脉,聚焦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精神的故事化表达,凭借“揭秘、话趣、共导”的多维动态叙事体系,在多元文化体系... 《经典里的中国智慧——平“语”近人(国际版)》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谈话、讲话和文章中所引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脉,聚焦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精神的故事化表达,凭借“揭秘、话趣、共导”的多维动态叙事体系,在多元文化体系对话中寻求互识、互补、互信,继而建构主体交互、情感融通、文明共生的对外话语国际传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纪录片 对外话语 多维叙事 国际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