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退休人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跚跚 李锋 +3 位作者 刘艳 许荷 彭祥平 任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295-4297,共3页
目的探讨离退休人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对216名离退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特殊类别方面的特点相似,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被试... 目的探讨离退休人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对216名离退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特殊类别方面的特点相似,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被试在心理健康总分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显著;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性显著。结论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空巢、高龄类群体心理状况优于孤寡、瘫痪癌症、痴呆精神类群体;社会支持是改善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离退休 特殊群体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自体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占元 魏运栋 +6 位作者 吴占勇 郁来报 彭祥平 王少锋 李强 苑乾 何举仁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自体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21例,临床疗效采用腰背痛手术评分(JOA)和Oswes... 目的探讨自体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自体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21例,临床疗效采用腰背痛手术评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椎间融合情况通过观察腰椎X线判定,同时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6~32个月,平均19个月,手术相关并发症13例:术中硬脊膜破裂8例,神经根损伤5例。术后3个月与术前JOA评分、ODI、椎间隙度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近期手术效果明显,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远期效果满意。椎间植骨融合率末次随访时为92.7%。结论采用自体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既合理利用了减压的骨质,又降低了医疗成本,符合我国目前医改发展方向,且临床效果满意,椎间融合率高,对于合并有腰椎不稳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失能老人心理需求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跚跚 任鸣 +3 位作者 李锋 刘艳 彭祥平 许荷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根据ADLS量表中"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六项指标,任何一项回答"做不了",即为失能,本文介绍了失能老人的概念、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及相关研究,探讨了失能老人心理需求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失能 老人 心理需求
下载PDF
颈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13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彭祥平 吴占勇 +1 位作者 魏运栋 李强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2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的复位方法及颈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齿状突骨折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其中7例齿状突前移位患者采取全麻后颅骨牵引下经口咽按压复位的方法进行复位。结果随访6~42个月,平均(...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的复位方法及颈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齿状突骨折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其中7例齿状突前移位患者采取全麻后颅骨牵引下经口咽按压复位的方法进行复位。结果随访6~42个月,平均(14±3)个月,末次随访全组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螺钉断裂及骨折移位。全组患者颈椎旋转及屈伸活动度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颈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创伤小,且能较好地保留寰枢关节活动度。应用改良的复位方法对骨折进行复位能扩大该术式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固定 颈前路
下载PDF
肌酸激酶在腰椎后路围手术期变化的意义研究
5
作者 王少锋 吴占勇 +6 位作者 魏运栋 孟小庆 孔建军 苑乾 彭祥平 郝占元 郁来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6期71-73,共3页
目的:对肌酸激酶(CK)在腰椎后路围手术期变化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肌酸激酶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腰椎手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程度的指导意义。方法:2009年3月-2014年3月通过对40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CK测定分析,分析CK变化与... 目的:对肌酸激酶(CK)在腰椎后路围手术期变化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肌酸激酶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腰椎手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程度的指导意义。方法:2009年3月-2014年3月通过对40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CK测定分析,分析CK变化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的关系。结果:腰椎后路手术前后CK变化值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肌酸激酶可作为评价腰椎后路手术脊旁肌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判断各类手术方式对脊旁肌创伤的情况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 腰椎后路手术 脊旁肌 相关性
下载PDF
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5
6
作者 彭祥平 魏运栋 +2 位作者 苑乾 李强 吴占勇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3月治疗的38例O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21例)行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3月治疗的38例O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21例)行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术,对照组(17例)行高速电动磨钻辅助下椎管后壁切除术。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JOA评分,观察是否存在脑脊液漏、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918(13.6±3.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未发现神经根或脊髓损伤,观察组3例及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情况。术后复查CT确认手术节段脊髓均获得充分减压。结论超声骨刀辅助下"揭盖式"椎管后壁整块切除治疗OLF与高速电动磨钻辅助下椎管后壁切除术疗效相当,且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椎板切除术 超声疗法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彭祥平 魏运栋 +3 位作者 孔建军 郁来报 苑乾 吴占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腰胸椎骨折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4.4±5.8)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楔变指数、矢状位...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腰胸椎骨折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4.4±5.8)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楔变指数、矢状位指数评价影像学效果,用Denis疼痛分级及ASIA分级评价术后腰痛情况及脊髓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术后伤椎前缘压缩及后凸角均得到明显矫正。末次随访腰痛程度按Denis疼痛分级,P_1(无痛)21例,P_2(偶有微痛,不需治疗)2例。6例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由ASIA分级D级恢复至E级。结论选择好适应证,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后凸角,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脊柱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重症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次序的选择 被引量:23
8
作者 吴华荣 魏运栋 +2 位作者 吴占勇 申勇 彭祥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次序选择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7例,女18例,先行颈椎前路减压再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手术19例(A组),先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再行前路减压融合手术26...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次序选择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7例,女18例,先行颈椎前路减压再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手术19例(A组),先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再行前路减压融合手术26例(B组)。术前、术后均采用JOA评分法进行评分,根据JOA评分改善率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结果:术中A组1例因前路手术使椎管前方骨化组织进一步挤压脊髓组织致患者截瘫;2例因前路手术致压物切除不彻底,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B组1例术后出现C5脊神经根麻痹,颈椎前路减压后逐渐恢复。术后随访9 ̄38个月,平均20.4个月。两组优良率分别为69.23%(B组)、42.10%(A组),B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应先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再行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重症 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颈椎病发病学中的不稳定因素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华荣 申勇 +2 位作者 吴占勇 魏运栋 彭祥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退变性不稳在颈椎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随访216例颈肩痛和(或)神经根性痛患者,男143例,女73例。年龄29~4l岁,平均37.8岁。表现颈肩痛的患者173例,神经根征者28例,兼有神经根征、颈肩痛者15例。依据退变性颈椎不... [目的] 探讨退变性不稳在颈椎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随访216例颈肩痛和(或)神经根性痛患者,男143例,女73例。年龄29~4l岁,平均37.8岁。表现颈肩痛的患者173例,神经根征者28例,兼有神经根征、颈肩痛者15例。依据退变性颈椎不稳X线诊断标准:不稳定组82例,稳定组134例。全部患者采用物理疗法和(或)局部制动治疗。[结果] 随访2~7a,平均4.3a。不稳定组患者中4例出现不稳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形成,3例出现椎间盘突出,6例出现椎体后缘骨赘形成伴椎间盘突出,3例出现不稳节段脊髓内T2高信号。稳定组中2例出现C4.5椎间盘突出,2例出现C5椎体后缘骨赘形成。不稳定组颈椎病发生率19.5l%明显高于稳定组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退变性不稳定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颈椎病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发病学 退变 不稳定
下载PDF
单根直通管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骨科术后伤口深部感染 被引量:1
10
作者 郁来报 王少锋 +5 位作者 彭祥平 魏运栋 郝占元 孔建军 苑乾 李强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1期3235-3236,共2页
目的评估单根直通管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骨科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骨科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伤口清创,单根直通管置管冲洗引流术和抗生素药物的治疗,41例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目的评估单根直通管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骨科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骨科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伤口清创,单根直通管置管冲洗引流术和抗生素药物的治疗,41例患者获得有效治疗,术后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 42例患者均行伤口清创,下肢骨折26例中,取出内固定8例,改为外固定架固定,下肢骨折中,复发4例,3例2次手术治愈,转院治疗1例,颈胸腰椎16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术后2年以上取出内固定,全部一次治愈,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直至红细胞沉降率和血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阴性,停伤口冲洗,继续空吸引流2~3d拔管。结论彻底清创是治疗骨科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关键,置管冲洗术是有效方法之一,单根直通管置管冲洗引流,有效防止置管阻塞,术中没必要全部取出内固定,尤其在脊椎术后伤口深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洗引流 骨科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CT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运栋 吴占勇 +4 位作者 王少锋 彭祥平 孔建军 郁来报 郝占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CT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48例102个节段,根据CT表现分为3型,单侧型18个节段,双侧型45个节段,两侧融合型39个节段。单侧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CT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48例102个节段,根据CT表现分为3型,单侧型18个节段,双侧型45个节段,两侧融合型39个节段。单侧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再把骨化物对侧和头尾侧充分减压使其孤立,用枪状咬钳将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其游离,齿镊夹住骨块轻提起由中间向外侧剥离摘除骨块;双侧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先将骨化物头尾侧充分减压,将中间未骨化黄韧带咬除分隔,使两侧骨化物孤立,再按单侧型手术方法逐块处理;两侧融合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先将骨化物头尾侧充分减压,从对侧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骨化物孤立,再将术侧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骨化物游离,齿镊夹住骨块轻提起由对侧向术者侧剥离摘除骨块。术前术后采用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8h,出血量平均290ml。术后无症状加重病例,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40例患者随访5~62个月,平均28个月,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前1.8±1.1分,末次随访时为3.7±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疗效按JOA评分改善率优3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结论: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CT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骨化症 CT分型 外科
下载PDF
上中胸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运栋 吴占勇 +4 位作者 王少锋 彭祥平 孔建军 郝占元 郁来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1期918-919,共2页
目的探讨上中胸椎骨折脱位的损伤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3例上中胸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55例,非手术8例。结果随访47例,随访时间1~8年。完全性瘫痪28例术后无恢复,不完全性瘫痪11例中有不同程度恢复,无神经损伤8例无变化。结论上中... 目的探讨上中胸椎骨折脱位的损伤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3例上中胸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55例,非手术8例。结果随访47例,随访时间1~8年。完全性瘫痪28例术后无恢复,不完全性瘫痪11例中有不同程度恢复,无神经损伤8例无变化。结论上中胸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发生率高、合并症多,血气胸诊断一旦明确应优先处理,此类患者采取后路减压、复位和固定融合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骨折 脱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运栋 吴占勇 +10 位作者 孙建国 孟亚静 景娥 郝占元 孔建军 王少峰 郁来报 彭祥平 马春霞 连芳 孟云清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0期3120-3121,共2页
近年来临床路径在美国、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相继开展,它具有可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品质等优点。目前国内已逐步开展此项研究,很多学者都在开发本专业的临床路径。本研究在第二作者主持下,开发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髓... 近年来临床路径在美国、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相继开展,它具有可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品质等优点。目前国内已逐步开展此项研究,很多学者都在开发本专业的临床路径。本研究在第二作者主持下,开发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经过半年的临床应用与反复修改,于2008年5月正式应用于临床,本文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研发及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表格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医护质量
下载PDF
揭盖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预后分析
14
作者 苑乾 魏运栋 +2 位作者 王少锋 彭祥平 郝占元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索揭盖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诊断为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于笔者医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1例,记录其病程、血压、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 目的探索揭盖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诊断为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于笔者医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1例,记录其病程、血压、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椎管面积残余率、T_2WI髓内高信号、脊髓受压分度、CT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中央)、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侧界)、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发生不良预后的患者定义为不良预后组,病情无恶化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较大危险因素对预测患者预后风险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71例患者中,失访6例,预后良好为52例; 13例发生终点事件,此为预后不良组。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以及椎管面积残余率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两者比较,前者较椎管面积残余率的影响程度高(RR=3. 547、2. 324); ROC曲线下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的AUC为0. 810(95%CI:0. 699~0. 922),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3. 5%、83. 3%。结论揭盖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的效果较好,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对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预后风险率的大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相应患者的常规评估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盖法 胸椎黄韧带骨化 预后
下载PDF
上中胸椎骨折脱位合并伤的早期诊治
15
作者 魏运栋 吴占勇 +4 位作者 王少峰 彭祥平 孔建军 郁来报 郝占元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7期109-110,共2页
上中胸椎因胸廓肋骨架作用较其他脊柱段稳固,发生骨折脱位必然要有强大暴力,故合并伤多,尤以胸部损伤最多,早期处理不及时可带来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河北省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自1990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3例上中胸椎骨折... 上中胸椎因胸廓肋骨架作用较其他脊柱段稳固,发生骨折脱位必然要有强大暴力,故合并伤多,尤以胸部损伤最多,早期处理不及时可带来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河北省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自1990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3例上中胸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合并伤56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折 脱位 诊治
下载PDF
浸渍血凝酶的明胶海绵对高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手术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强 魏运栋 +6 位作者 刘科 孔建军 郁来报 彭祥平 郝占元 王少锋 苑乾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418-1421,共4页
目的观察浸渍血凝酶的明胶海绵对高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49例高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随访患者按照手术止血方式分为A、B二组。A组为浸渍血凝酶的明胶海绵组;B组单纯应用明... 目的观察浸渍血凝酶的明胶海绵对高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49例高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随访患者按照手术止血方式分为A、B二组。A组为浸渍血凝酶的明胶海绵组;B组单纯应用明胶海绵组。观察二组患者术后总体引流量、术后引流终止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二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硬膜外血肿及再入院。但是在总体引流量、术后引流终止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二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应用浸渍血凝酶的明胶海绵对于高龄老年腰椎退变患者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酶 超高龄 出血量
原文传递
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祥平 魏运栋 王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5年12月,采用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3~65岁,平均46岁。突出节段:L1~27例,L2~34例,L...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5年12月,采用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3~65岁,平均46岁。突出节段:L1~27例,L2~34例,L3~45例。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手术时间75~130(96±18)min,术中出血100~350(245±67)ml,术中无神经及硬膜损伤,切口一期愈合,未次随访JOA评分23.8±3.2,较术前10.4±2.8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率分级,优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3.8%。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椎间均骨性融合。结论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同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微创 TLIF QUADRANT通道
原文传递
一种特殊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祥平 李强 +1 位作者 魏运栋 苑乾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特殊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间盘突出侧与症状侧不一致可能的原因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2007年3月—2016年5月我科共治疗7例对侧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男5例,女2例。年龄26~58岁,平均42.4岁。病变节段:L2/3者1例,L3/4者1例,L4/5... 目的探讨一种特殊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间盘突出侧与症状侧不一致可能的原因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2007年3月—2016年5月我科共治疗7例对侧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男5例,女2例。年龄26~58岁,平均42.4岁。病变节段:L2/3者1例,L3/4者1例,L4/5者5例。按照症状侧下肢是否存在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决定是否行症状侧减压。对检查无异常的2例患者行突出侧病变节段减压间盘切除(A组);存在异常的5例患者行病变节段双侧减压间盘切除(B组)。B组于病变节段两侧分别进行部分椎板及黄韧带切除减压,显露硬膜囊及双侧神经根,于突出侧切除突出的间盘组织,并于切除间盘前后分别探查症状侧神经根,了解神经根活动度。观察患者术后症状恢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B组5例患者,切除病变椎间盘之前,探查症状侧神经根,均存在不同程度神经根紧张、活动度欠佳,于突出侧完成病变椎间盘切除后,症状侧神经根紧张程度均有所减轻。其中2例症状侧神经根恢复了良好的活动度,另外3例通过行神经根管扩大后获得满意的活动度。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7例患者术后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末次随访JOA评分(23.4±3.5)分,较术前(10.2±2.9)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侧腰椎间盘突出可仅引起对侧下肢症状,其原因可能与腰间盘突出导致对侧神经根受牵拉刺激有关。病变节段侧隐窝狭窄导致神经根位移受限可能是引起症状的另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后路揭盖式减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苑乾 魏运栋 +2 位作者 王少锋 彭祥平 郝占元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9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经后路揭盖式减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89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依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记录2组一般资料,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经后路揭盖式减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89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依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记录2组一般资料,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骨化分型、MRI及CT检查结果、椎管面积残余率、手术节段等临床资料;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影响;ROC曲线分析潜在指标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3.26±3.74)岁]较预后良好组[(56.83±3.12)岁]大,病程[(28.34±3.27)个月]较预后良好组[(19.36±3.85)个月]长,术前JOA评分[(5.83±0.36)分]、椎管面积残余率[(46.38±6.92)%]较预后良好组[(7.83±0.52)分、(58.34±8.31)%]低(P<0.05),2组在体质量指数、性别比例、骨化分型、手术节段、术前MRI T2信号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椎管面积残余率(HR=0.905,95%CI:0.825~0.992,P=0.034)、高术前JOA评分(HR=0.202,95%CI:0.086~0.479,P<0.001)是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经后路揭盖式减压术治疗预后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JOA评分以6.6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786(95%CI:0.695~0.877,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2%、66.9%;椎管面积残余率以50.01%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748(95%CI:0.635~0.861,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7%、76.2%;术前JOA评分和椎管面积残余率联合预测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884(95%CI:0.799~0.942,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67.7%。结论术前JOA评分及椎管面积残余率可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经后路揭盖式减压术治疗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经后路揭盖式减压术 椎管面积残余率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预后
原文传递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21
20
作者 吴占勇 胡永成 +7 位作者 魏运动 吴华龙 彭祥平 孔建军 郁来报 王少峰 陈双涛 孙建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9-1115,共7页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fusion,PL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因患腰...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fusion,PL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因患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78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联合PLF技术治疗48例(单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1~64岁,平均47.6岁.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联合PLF技术治疗30例(双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6~66岁,平均50.5岁.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率和椎间隙塌陷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在术前与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前与术后1年的评分改善方面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组少于双侧组.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双侧组融合率分别为91.7%(44/48)和93.3%(28/30).结论 椎间植骨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较好的脊柱即刻稳定性.单侧椎弓根固定TLIF联合PLF技术作为一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椎关节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