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维菌素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章晓 江敏 +2 位作者 吴昊 何琳 杨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2-428,共7页
以0.4 mg/kg的给药剂量进行口灌和肌肉注射给药,研究伊维菌素(IVM)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两种给药方式下,鲫组织中的IVM药—时曲线大都呈现多峰现象。肌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445 mg/L、Tmax=48 h、t1/2z=524.2 h、MR... 以0.4 mg/kg的给药剂量进行口灌和肌肉注射给药,研究伊维菌素(IVM)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两种给药方式下,鲫组织中的IVM药—时曲线大都呈现多峰现象。肌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445 mg/L、Tmax=48 h、t1/2z=524.2 h、MRT(0-∞)=788 h、AUC(0-∞)=289.2(mg/L).h;口灌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264 mg/L、Tmax=8 h、t1/2z=153.9h、MRT(0-∞)=269.78 h、AUC(0-∞)=83.77(mg/L).h。两种给药方式相比,口灌组鲫对药物的吸收和清除均较快,而肌肉注射组鲫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AUC值也较大。两种给药方式下,IVM在鲫各组织中AUC(0-600)值呈现相同的排列顺序,由大到小分别为性腺、血液、肾脏、肝胰脏、肌肉。IVM在鲫性腺和肾脏中均具有一定的蓄积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药物浓度高,MRT值大,且清除率低于血药的清除率,其中卵巢的积蓄作用最为明显。25℃的水温条件下,肌肉注射给药后,鲫休药期应不低于25 d;口灌给药后,鲫的休药期应不低于15 d。休药期与水温条件和给药剂量有关,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休药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伊维菌素对鲫血液成分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彭章晓 江敏 +2 位作者 吴昊 何琳 杨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采用三种给药剂量(3.0、1.0、0.4 mg/kg)研究伊维菌素对鲫(Carassius auratus)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鲫血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血小板(PLT)指标则显著... 采用三种给药剂量(3.0、1.0、0.4 mg/kg)研究伊维菌素对鲫(Carassius auratus)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鲫血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血小板(PLT)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给药后8~16 h快速上升、24 h后开始下降,波动幅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种口灌剂量对鲫血液中钙离子(Ca2+)、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白蛋白(ALB)含量均无明显影响;而3.0、1.0 mg/kg的口灌剂量组鲫血液中总血清蛋白(TP)含量较对照组有下降,且剂量越大影响越大,而0.4 mg/kg组TP含量变化不大。随着剂量的增大,鲫体色逐渐变深,食欲减退、身体失衡,3.0 mg/kg组的鲫解剖后显示肾脏出血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Carassius auratus) 伊维菌素 血液成分
下载PDF
鲫组织中伊维菌素含量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彭章晓 江敏 +2 位作者 吴昊 何琳 杨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4-791,共8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建立了鲫血液、肌肉、肝胰脏、肾脏及性腺组织中伊维菌素(IVM)残留的检测方法。将匀浆后的鲫组织用乙酸乙酯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于45℃下氮气吹干,用甲醇-水(4∶1,V/V)混合液溶解残渣,加正己...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建立了鲫血液、肌肉、肝胰脏、肾脏及性腺组织中伊维菌素(IVM)残留的检测方法。将匀浆后的鲫组织用乙酸乙酯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于45℃下氮气吹干,用甲醇-水(4∶1,V/V)混合液溶解残渣,加正己烷,漩涡振荡后离心,取下清液经0.22μm的滤膜过滤后,进样20μL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245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在血浆和肌肉中的检出限分别为7.5μg/L和7.0μg/kg;肌肉、肝胰脏、肾脏及性腺中IVM为0.025~1.00mg/kg,血液中为0.025~1.00mg/L时,色谱峰峰高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各组织中IVM的平均回收率为(90.09±6.54)%~(97.77±5.91)%,平均批内RSD为(2.55±1.78)%~(3.99±1.55)%,平均批间RSD为(4.18±3.97)%~(6.01±2.54)%。对鲫以0.4mg/kg(药量/体重)剂量单次口灌给药后,用该方法进行残留检测,结果发现:25℃水温条件下,鲫肌肉中伊维菌素的休药期不得少于1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木香烃内酯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桂明 史栋栋 +4 位作者 彭章晓 鲁阳芳 谷雪 王彦 闫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2-688,共7页
研究了木香烃内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木香烃内酯(0,2,4,8μg/m L)作用于MCF-7细胞后细胞凋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 研究了木香烃内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木香烃内酯(0,2,4,8μg/m L)作用于MCF-7细胞后细胞凋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MTP)的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分析加药组与未加药组的代谢差异物。结果表明,木香烃内酯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具有浓度依赖性,能够促使ROS含量升高;MTP在2μg/m L木香烃内酯作用时升高,在4和8μg/m L时显著下降;基于GC-TOF/MS的细胞代谢组学研究,最终发现15种代谢差异物。基于上述结果,推测木香烃内酯通过引起ROS含量升高、MTP降低,扰乱线粒体的正常功能,进一步阻碍TCA循环,抑制ATP合成,扰乱了细胞内代谢物的平衡,并引起位于膜间隙的凋亡相关蛋白释放,最终导致MCF-7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F-7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代谢组学 活性氧 线粒体跨膜电位
下载PDF
伊维菌素在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对七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昊 江敏 +1 位作者 彭章晓 何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5-970,共6页
伊维菌素作为一种高效的抗寄生虫兽药,在畜禽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药物随着畜禽动物的代谢产物的排放而进入自然生态系统也成为逐渐显现的环境问题。由于药物具有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快速降解和对水生枝角类高毒性的特点,因此流入天然水体... 伊维菌素作为一种高效的抗寄生虫兽药,在畜禽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药物随着畜禽动物的代谢产物的排放而进入自然生态系统也成为逐渐显现的环境问题。由于药物具有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快速降解和对水生枝角类高毒性的特点,因此流入天然水体的伊维菌素存在着影响水生态平衡的风险。为了比较全面评估药物对水生动物潜在的毒害作用,研究模拟天然河道环境,对药物在底质中的降解速率进行了测定,并选取7种占据不同生态位的水生生物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关于急性毒性的国家标准试验方法来初步评价药物对水生态系统的风险。结果显示伊维菌素在自然水体中降解缓慢,在泥水混合25℃恒温条件下,70d的降解率仅为28.3%。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伊维菌素对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并不表现出毒性,对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96h EC50=19.80 mg/L,属中毒;而对其他实验生物则表现出了较高的毒性,伊维菌素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和鲫鱼鱼苗(Carassius carassius)的96h LC50分别为40.48、34.81和13.79μg/L,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96h LC50=7.87μg/L,对大型溞(Daphniamagna)的24h LC50=4.81 ng/L,均属极高毒。因此残留在天然水体的伊维菌素对水生态中的生物有较大影响,对含伊维菌素的废弃物排放进行监控和科学管理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降解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溴氯海因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江敏 吴昊 +2 位作者 罗春芳 黄央央 彭章晓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70-576,共7页
研究了新型消毒剂溴氯海因(BCDMH)在水环境中的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BCDMH对4种不同生态位水生生物(发光菌、小球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BCDMH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为3.74(25℃),在水环境中的降解符合一级... 研究了新型消毒剂溴氯海因(BCDMH)在水环境中的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BCDMH对4种不同生态位水生生物(发光菌、小球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BCDMH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为3.74(25℃),在水环境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0×e-k·t,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时k值为0.3577,半衰期为1.72d.2)pH6~9时,pH值越低BCDMH降解越快,碱性条件对其降解有显著抑制;自然光照和曝气有利于BCDMH的降解.3)BCDMH对斑马鱼的96hLC50=3.68mg·L-1,属高毒;对大型溞的24hLC50=1.44mg·L-1,属高毒;对小球藻的96hEC50=4.15mg·L-1,属高毒;对发光菌的1hEC50=0.62mg·L-1,属极高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氯海因 降解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伊维菌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其水生态风险 被引量:10
7
作者 江敏 彭章晓 +2 位作者 吴昊 胡鲲 黄旭雄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4期47-50,共4页
伊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渔药,在国外被广泛用于鲑鱼、海鲷养殖中的海鲺防治,国内主要用于防治淡水鱼养殖中的各种寄生虫病,其在观赏鱼养殖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伊维菌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现状,并就其水生态风险进... 伊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渔药,在国外被广泛用于鲑鱼、海鲷养殖中的海鲺防治,国内主要用于防治淡水鱼养殖中的各种寄生虫病,其在观赏鱼养殖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伊维菌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现状,并就其水生态风险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水产养殖 水生态风险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肌肉中伊维菌素 被引量:2
8
作者 江敏 彭章晓 吴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23-1226,共4页
以鲫鱼肌肉为材料,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鱼肉中伊维菌素的药物残留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鲫鱼肌肉中的伊维菌素用乙酸乙酯提取,离心后的上清液于45℃下氮气吹干,残渣用甲醇-水(4∶1,V/V)混合液溶解,正己烷去... 以鲫鱼肌肉为材料,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鱼肉中伊维菌素的药物残留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鲫鱼肌肉中的伊维菌素用乙酸乙酯提取,离心后的上清液于45℃下氮气吹干,残渣用甲醇-水(4∶1,V/V)混合液溶解,正己烷去脂,离心后取下清液,进样20μL进行HPLC分析。本方法考察了提取剂、柱温和流动相的影响,确定了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柱温25℃和甲醇-水(90∶10,V/V)为流动相的优化条件。方法线性范围为0.025~2.50μg/g,相关系数r=0.9997,检出限为11ng/g。批内RSD为1.0%~5.8%,日间RSD为1.0%~7.7%,相对回收率(99.8±4.1)%,绝对回收率为(95.9±3.9)%。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鲫鱼 肌肉组织 残留检测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细胞代谢组学用于羽扇豆醇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机理探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史栋栋 况媛媛 +3 位作者 王桂明 彭章晓 王彦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应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细胞周期实验,研究羽扇豆醇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机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可以很好地区分羽扇豆醇作用的MCF-7细胞代谢... 应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细胞周期实验,研究羽扇豆醇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机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可以很好地区分羽扇豆醇作用的MCF-7细胞代谢谱与对照组细胞代谢谱,模型参数为:R2 Ycum=0.988,Q2 Ycum=0.964。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值大于1的差异代谢物进一步用t检验进行单位分析,选择t<0.05(VIP>1)的代谢物作为羽扇豆醇作用组的生物标志物,得到琥珀酸、磷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11种代谢差异物。结合羽扇豆醇将细胞周期抑制在G1期这一现象,推测羽扇豆醇可能是主要抑制了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酰辅酶A的生成和底物磷酸化生成ATP的反应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本实验从代谢组学角度为乳腺癌抗肿瘤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羽扇豆醇 MCF-7 细胞 乳腺癌 抑制机理 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 细胞代谢组学 细胞周期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
下载PDF
细胞代谢组学用于木犀草素抑制MCF-7细胞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史栋栋 王桂明 +4 位作者 况媛媛 彭章晓 王彦 谷雪 阎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88-1093,共6页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将代谢组学的方法结合细胞周期的实验,研究木犀草素作用于MCF-7细胞的作用机理。细胞活性实验验证,木犀草素对MCF-7细胞有抑制作用,GC-TOF/MS对加药细胞和未加药细胞代谢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进一步应...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将代谢组学的方法结合细胞周期的实验,研究木犀草素作用于MCF-7细胞的作用机理。细胞活性实验验证,木犀草素对MCF-7细胞有抑制作用,GC-TOF/MS对加药细胞和未加药细胞代谢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进一步应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多维统计分析。结合木犀草素将细胞周期抑制在S期(Synthesis),推测木犀草素通过阻碍核酸代谢中的磷酸戊糖途径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细胞代谢组学 MCF-7细胞 细胞周期 乳腺癌 木犀草素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145种脂类成分的含量
11
作者 宁慧 张志永 +3 位作者 胡绪俊 彭章晓 付艳蕾 舒烈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296,共14页
胆固醇、磷脂和脂肪酸代谢在心血管疾病和炎-癌转化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生物体液样本中这3条代谢通路脂质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浓度水平差别很大,同时定量颇具挑战。基于此,以体积比65∶35的甲醇-二氯甲烷混合液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血清... 胆固醇、磷脂和脂肪酸代谢在心血管疾病和炎-癌转化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生物体液样本中这3条代谢通路脂质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浓度水平差别很大,同时定量颇具挑战。基于此,以体积比65∶35的甲醇-二氯甲烷混合液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血清样本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同时测定3条代谢通路中145种脂类成分的含量。145种脂类成分的测定可在40 min内完成,测定下限为0.03~50.0μg·L^(-1)。以内标磷脂酰甘油(15:0)[PG(15:0)]、1-十七碳酰-甘油-3-磷酰胆碱[LysoPC(17:0)]、7α-羟基-4-胆固醇-3-酮-D7、13C-甘氨胆酸、d8-花生四烯酸为代表研究对象,评估方法的基质效应、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显示,基质效应因子值为76.7%~115%,说明基质效应较弱。加标回收试验中目标物的回收率为71.3%~11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10%。方法用于测定30例健康人和30例乙型肝炎(HBV)患者血清中145种脂类成分的含量,并将筛选后的29种差异代谢物进行热图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人血清相比,HBV患者血清中磷脂(PL)和结合态的胆汁酸(BA)含量均是上升的,溶血磷脂(LPL)和脂肪酸(FA)的含量均是下降的。PL与B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与LPL呈显著负相关。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ROC)结果显示溶血磷脂酸(16:0)[LysoPA(16:0)]的ROC分析时曲线下面积(AUC)值等于1.000,具有作为HBV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 血清 脂类成分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木香烃内酯对人胆管癌RBE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雪晶 刘春颖 +3 位作者 彭章晓 孙斌 吴孟超 苏长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7-692,共6页
目的:探讨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Cos)对人肝内胆管癌RBE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0、2、4、6、8、12、16、20μg/ml)Cos作用RBE细胞,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os对细胞增殖能力和周期分布的影... 目的:探讨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Cos)对人肝内胆管癌RBE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0、2、4、6、8、12、16、20μg/ml)Cos作用RBE细胞,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os对细胞增殖能力和周期分布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Cos对细胞凋亡和迁移侵袭的影响,q RT-PCR检测与侵袭相关因子MMP2、MMP9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Cos能够显著抑制RBE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或P<0.01),阻滞细胞周期于S、G2/M期,同时诱导RBE细胞的凋亡(P<0.01)、且呈质量浓度依赖性,Transwell及q RT-PCR结果显示Cos能够显著抑制RBE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侵袭相关转录因子MMP2和MMP9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os明显抑制p-AKT、Bcl-2、MMP2及MMP9的表达,但促进Bax的表达。结论:Cos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胆管癌RBE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香烃内酯 胆管癌 RBE细胞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蒲公英抗肿瘤活性部位的GC-MS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章雪 温元元 +2 位作者 彭章晓 王彦 阎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3期6451-6455,共5页
目的:考察蒲公英提取物对MCF-7增殖作用的影响,研究蒲公英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TT法比较蒲公英水提物、醇提物和不同极性提取物对MCF-7增殖的影响;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具有抑制MCF-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部... 目的:考察蒲公英提取物对MCF-7增殖作用的影响,研究蒲公英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TT法比较蒲公英水提物、醇提物和不同极性提取物对MCF-7增殖的影响;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具有抑制MCF-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部位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蒲公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MCF-7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体外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92.95%、93.59%,蒲公英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氯仿部位抑制MCF-7的增殖,且抑制作用高于醇提和水提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部位促进MCF-7的增殖。从蒲公英氯仿提取物中鉴定出80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8.07%。结论:蒲公英氯仿部位具有抗肿瘤活性,为蒲公英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拓展了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MCF-7 抗肿瘤 气相色谱 质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