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选齐 彭红祥 肖利虎 《海峡药学》 2020年第5期125-126,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急救措施)和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推注... 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急救措施)和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推注150mg胺碘酮)。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舒张压水平、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心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低血压、静脉炎、消化道反应以及心动过缓等)发生率。结果两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平均舒张压水平、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心率水平比较未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平均舒张压水平、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心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低血压、静脉炎、消化道反应以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急诊治疗 快速型心律失常 应用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痛风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选齐 彭红祥 《北方药学》 2019年第9期46-47,共2页
目的:探究应用双氯芬酸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择取136例于我院就诊的痛风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先后分为单一组(68例)与联合组(68例)。给予抗菌药物和低嘌呤饮食治疗,单一组加用地塞米松治疗,联... 目的:探究应用双氯芬酸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择取136例于我院就诊的痛风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先后分为单一组(68例)与联合组(68例)。给予抗菌药物和低嘌呤饮食治疗,单一组加用地塞米松治疗,联合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组疼痛评分(0.48±0.15分)低于单一组(1.16±0.28分),关节肿胀评分(0.28±0.10分)低于单一组(0.72±0.21分);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4.12%)高于单一组(80.88%);联合组TNF-α、IL-6、IL-1β、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氯芬酸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痛风的效果较好,可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地塞米松 痛风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致小肠广泛坏死一例报告
3
作者 杜立智 杜宝升 +3 位作者 曹建书 彭红祥 陈则敬 陈友彬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3期217-217,共1页
患者,男,20岁。因左上腹部隐痛1月加重1周,于1992年4月8日入我院内科。1月前因饮白酒250ml后感左上腹部隐痛并扪及一包块,呕鲜血2次,约20ml,未行治疗而自愈。2周后再次饮白酒200ml,左上腹部疼痛及呕血再现,症状同前。当地医院上消化遭... 患者,男,20岁。因左上腹部隐痛1月加重1周,于1992年4月8日入我院内科。1月前因饮白酒250ml后感左上腹部隐痛并扪及一包块,呕鲜血2次,约20ml,未行治疗而自愈。2周后再次饮白酒200ml,左上腹部疼痛及呕血再现,症状同前。当地医院上消化遭钡餐检查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自服胃得乐1片,3/d,腹痛减轻,呕血停止。近1周来左上腹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服用止痛药物无效,故入我院。查体:T36.4℃,P72/min,BPl4.7/9.6kPa。心肺正常,脾脏明显增大,左侧锁骨中线肋缘下7cm,超过脐右侧3cm,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触痛阳性,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肝、肾功、生化、血、尿淀粉酶化验正常。B超:肝回声粗糙,肝左内叶下方探及一约9.2cm×4.1cm稍低均质回声,与第一肝门相连,中央有一血管,脾脏肋下10.5cm×11cm,厚7.9cm,脾静脉不增宽。上消化道钡餐;食管静脉曲张,十二指肠淤滞症。因腹痛不止而转外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门脉 肠系膜上静脉 小肠 血栓形成 门静脉造影 腹部隐痛 上消化道大出血 上消化道钡餐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抢救过程中红细胞沉降率的辅助作用分析
4
作者 王选齐 彭红祥 肖利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2期3980-3982,共3页
目的:探析糖尿病足患者抢救过程中红细胞沉降率的辅助作用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其中将未并发足溃疡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24),将并发足溃疡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2... 目的:探析糖尿病足患者抢救过程中红细胞沉降率的辅助作用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其中将未并发足溃疡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24),将并发足溃疡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24),所有患者均行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对两组ESR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ESR及其他临床指标与糖尿病足溃疡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1年随访,预后良好组FPG、HbA1c、ESR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FPG、HbA1c、ESR是影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抢救过程中对其进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有助于判断其病情,同时根据患者ESR水平的变化判断其预后;HbA1c、ESR也可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可联合检测,以提高临床判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红细胞沉降率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