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1
作者 宋新星 马彦卓 +4 位作者 刘文秀 孔令锋 彭育红 赵玉英 汝磊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仍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后挑战之一。作为经典的前向技术的重要补充,逆向技术是该治疗的重要方法。尽管经常被用于最复杂的病变,但逆向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自逆向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了重... 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仍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后挑战之一。作为经典的前向技术的重要补充,逆向技术是该治疗的重要方法。尽管经常被用于最复杂的病变,但逆向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自逆向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了重要改进,使其更安全、更快、更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 逆向技术
下载PDF
国产无聚合物紫杉醇微孔载药支架与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对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6
2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3 位作者 王冬梅 赵玉英 张莉 孙家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比较国产无聚合物紫杉醇微孔载药支架(垠艺支架)与雷帕霉素涂层支架(乐普支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5例,根据植入支架类型不同分为垠艺支架组45例和乐... 目的比较国产无聚合物紫杉醇微孔载药支架(垠艺支架)与雷帕霉素涂层支架(乐普支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5例,根据植入支架类型不同分为垠艺支架组45例和乐普支架组70例,观察两组基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基本介入技术指标及围术期情况。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发生无复流、心律紊乱等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随访1年,垠艺组支架内再狭窄1例,乐普组2例,均行再次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急性、亚急性或晚期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无致命性心肌梗死,无心源性死亡。结论紫杉醇微孔载药支架与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具有相同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聚合物紫杉醇载药支架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先天性右位心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彭育红 崔俊玉 +1 位作者 齐书英 何振山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7-167,共1页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右位心 先天性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下载PDF
管腔扩张导管联合新型慢性闭塞病变专用导丝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3 位作者 孙家安 赵玉英 张莉 王冬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评价管腔扩张导管(Corsair微导管)联合新型慢性闭塞病变专用导丝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应用Corsair微导管联合新型CTO病变专用导丝处... 目的评价管腔扩张导管(Corsair微导管)联合新型慢性闭塞病变专用导丝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应用Corsair微导管联合新型CTO病变专用导丝处理CTO病变的89例患者为Corsair微导管组(A组),以Corsair微导管应用前的89例CTO病变患者为对照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Corsair微导管组患者病变成功完成支架置入81例,操作成功率为91.0%,而对照组操作成功62例,操作成功率为6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sair微导管组造影时间及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均较对照组减少,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Corsair微导管联合新型CTO病变专用导丝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TO病变可以提高介入操作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下载PDF
临时起搏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高风险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彭育红 孙家安 +5 位作者 杨莉 梅静 李淑荣 郭晓萍 汝磊生 李俊峡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高风险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时起搏器支持下行PCI的高危患者72例,记录临时起搏器置入情况、介入操作及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高风险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时起搏器支持下行PCI的高危患者72例,记录临时起搏器置入情况、介入操作及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72例均成功安置临时起搏器,并保留4~48 h,其中3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时起搏23例次,占总置入起搏器例数的31.9%,占AMI置入起搏器例数的62.2%,梗死相关动脉均得到开通;35例复杂病变患者临时起搏19例次,占总置入起搏器例数的26.4%,占复杂病变置入起搏器例数的54.3%,其中78.3%的慢性血管闭塞病变血管成功开通,左主干及右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均成功完成介入治疗。结论临时起搏器与PCI联合治疗AMI及慢性血管闭塞性病变,可减少PCI治疗中因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恢复正常心率,保证重要器官供血,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双腔微导管在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5 位作者 孙家安 赵玉英 张莉 齐书英 丁超 王冬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20-324,共5页
目的评价双腔微导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白求恩国... 目的评价双腔微导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应用双腔微导管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CTO患者2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患者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双腔微导管对存在分叉病变的23支CTO血管进行处理,共计21支(91.3%)血管成功完成支架置入,2支血管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因靶血管过小未置入支架。所有处理的血管均实现血管开通,TIMI血流Ⅲ级,操作成功率为100%。11支(47.8%)右冠状动脉及3支(13.0%)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单支架策略,9支(39.1%)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双支架策略,其中4处采用mini-crush支架术,4处采用改良裤裙支架术,1处采用改良T支架术,所有双支架术式均完成对吻扩张。术中术后无MACE发生。结论双腔微导管可用于PCI术中协助处理存在分叉病变的C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分叉病变 双腔微导管
下载PDF
不宜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7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5 位作者 牛亚辉 赵玉英 齐书英 丁超 孙家安 王冬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509-514,共6页
目的联合使用SYNTAX及EURO评分,研究存在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但不适宜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高危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治疗的预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患者逐... 目的联合使用SYNTAX及EURO评分,研究存在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但不适宜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高危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治疗的预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患者逐一完成SYNTAX及EURO评分的计算,选择SYNTAX评分>27分、EURO评分>6分的115例患者,按治疗策略分组为PCI组和药物治疗组,随访18个月。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再入院、心功能减退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生存时间分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完成18个月的随访。PCI组6例(11.76%)、药物治疗组17例(34.00%)发生MACE,PCI组未发生MACE的比例显著高于药物组。未发生MACE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2组出院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1,P=0.001)。PCI组和药物治疗组估算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2.7个月和9.7个月。Cox模型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治疗方法对未发生MACE者的生存时间有影响(P=0.001,回归系数B=0.882,相对危险度=2.416)。结论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于SYNTAX评分>27分、不适宜冠脉搭桥的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选择PCI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结果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经双侧桡动脉途径对照造影行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彭育红 杨丽 +2 位作者 齐书英 何振山 汝磊生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经双侧桡动脉途径进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定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6月本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CTO患者中存在对侧侧支循环的4例患者,经一侧桡动脉送入导引导管,经...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经双侧桡动脉途径进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定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6月本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CTO患者中存在对侧侧支循环的4例患者,经一侧桡动脉送入导引导管,经另一侧桡动脉送入造影导管,通过对侧造影使侧支循环及闭塞远端显影,帮助判断导丝是否在真腔,证实导丝在真腔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4例均经对侧造影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中均未发生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经双侧桡动脉途径对照造影,通过侧支循环使CTO远端显影帮助判断导丝位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 桡动脉 双侧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反义β_1整合素寡核苷酸对精氨酸加压素促胶原凝胶收缩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彭育红 赵连友 +4 位作者 陈永清 杨学东 乔怀宇 徐海丽 范延红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精氨酸加压素 (AVP)对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与胶原构成的凝胶系统收缩的影响和 β1 整合素反义寡核苷酸的干预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反义、正义和错配 β1 整合素寡核苷酸片段 ,建立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构成的凝胶三维... 目的 :探讨精氨酸加压素 (AVP)对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与胶原构成的凝胶系统收缩的影响和 β1 整合素反义寡核苷酸的干预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反义、正义和错配 β1 整合素寡核苷酸片段 ,建立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构成的凝胶三维培养体系 ,计算凝胶块的收缩指数。结果 :1AVP浓度≥ 1× 10 - 7m ol/ L 时 ,CFs的胶原凝胶收缩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2 1× 10 - 7mol/ L AVP作用 4h凝胶收缩指数即大于对照组 (P<0 .0 1) ,并可持续 48h以上 ;3反义 β1 整合素寡核苷酸与 AVP共同作用组的胶原凝胶收缩指数明显低于 AVP组、正义链 +AVP组和错配链 +AVP组 ,并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β1 整合素反义寡核苷酸具有特异性抑制AVP刺激 CFs胶原凝胶收缩的作用。说明 β1 整合素在 AVP促 CFs迁移中起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 精氨酸升压素 心肌成纤维细胞 高血压 病理
下载PDF
疑似心尖球形综合征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杨丽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34-234,共1页
关键词 造影 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急性 青年 综合征 心尖球形
下载PDF
冠状动脉扩张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7 位作者 孙家安 李俊峡 齐书英 丁超 赵玉英 张莉 梅静 杨莉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1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变特点,以提高CAE的综合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AE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表现为急... 目的总结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变特点,以提高CAE的综合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AE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前区不适4例,典型发作性胸痛及仅有乏力、头晕各3例。合并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各10例,高尿酸血症3例,腹主动脉瘤2例,慢性乙肝1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Markis分型,8例为多支弥漫性冠状动脉扩张(Ⅰ型);5例为局限性冠状动脉瘤(Ⅳ型);2例为单根血管弥漫性病变(Ⅲ型),呈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结论临床仅少数CAE适合实施介入治疗。加强危险因素控制,普及冠状动脉造影及多排CT检查,积极予抗凝、抗栓及预防痉挛等治疗,并适时行介入治疗有利于提高CAE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扩张 病理性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整合素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育红 赵连友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32-335,共4页
本文简述了整合素的结构、组成、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分布。
关键词 受体 细胞粘着素 信号转导 心肌纤维化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自制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引导下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4 位作者 赵玉英 孔令锋 马彦卓 孙家安 王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9期696-699,共4页
处理入口不明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可借助血管内超声,但反复交换微导管和超声导管可能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自主研发的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由血管内超声导管以及与其并联为一体的治疗微导管构成,超声... 处理入口不明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可借助血管内超声,但反复交换微导管和超声导管可能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自主研发的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由血管内超声导管以及与其并联为一体的治疗微导管构成,超声导管和工作导丝同步进入病变部位,相当于在血管内超声实时探查下进行直接定位操作,有助于正确把握穿刺方向,为介入医师进行慢性闭塞病变的治疗增添了新工具。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结合1例应用此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成功治疗入口闭塞的CTO病变经验,为读者提供更为直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血管内超声 微导管 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
下载PDF
IL-1β抑制精氨酸升压素促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凝胶的收缩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育红 赵连友 +3 位作者 汝磊生 陈永清 范延红 杨学东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精氨酸升压素(AVP)诱导下心脏成纤维细胞(cF)胶原凝胶收缩的作用。方法以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CF,建立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构成的三维培养体系,测定基础状态下不同浓度的IL-1β作用下...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精氨酸升压素(AVP)诱导下心脏成纤维细胞(cF)胶原凝胶收缩的作用。方法以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CF,建立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构成的三维培养体系,测定基础状态下不同浓度的IL-1β作用下,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以及IL-1β对AVP作用后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的影响。实验共分为8个组,即不同浓度(0、50、100、200及400kU/L)的IL-1β组、不同浓度(0.1×10^-7mol/L)的AVP干预组及100kU/L IL-1β+1×10^-7mol/LAVP组,每组各设8个孔(n=8)。结果在基础状态下,以50~400kU/L IL-1β作用后,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随着IL-1β干预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实验组胶原凝胶收缩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之间两两比较的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1×10^-7mol/LAVP组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明显高于0mol/LAVP组(P〈0.01);而100kU/L IL-1β组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明显低于0kU/L IL-1组(P〈0.01)。IL-1β与AVP共同作用后,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介于AVP组和IL-1β组之间,并且与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IL-1β可抑制基础状态下CF胶原凝胶收缩,并对AVP促cF胶原凝胶收缩具有明显的拈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精氨酸升压素 心脏成纤维细胞 胶原凝胶收缩
下载PDF
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评分指导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育红 李浩亮 +6 位作者 汝磊生 赵玉英 王刚 郭晓影 刘项 程龙 马彦卓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评分是否可用于指导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治疗的CTO患者497例,应用DAP...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评分是否可用于指导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治疗的CTO患者497例,应用DAPT评分工具评估,分别观察≥2分及<2分的患者采用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或延长治疗(12~58个月)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出血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405例,随访时间34(28,44)个月。(1)在DAPT评分≥2分的患者中,延长双抗治疗组较标准双抗治疗组MACCE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和14.0%,P=0.040)。延长双抗治疗组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低于标准双抗治疗组,分别为(1.8%和8.6%,1.8%和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延长双抗治疗组与标准双抗治疗组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2)在DAPT评分<2分的患者中,2组MACCE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双抗治疗组的BARC 2,3,5型出血事件显著低于延长双抗治疗组(3.4%和12.8%,P=0.018)。Kaplan-Meier分析显示,标准双抗治疗组较延长双抗治疗组无出血事件生存率高(P=0.034)。结论DAPT评分可用于指导CTO患者PCI术后双抗治疗的时程,≥2分的CTO患者PCI术后给予延长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获益更多,<2分的患者给予标准时程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评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慢性闭塞病变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8 位作者 孙家安 齐书英 梅静 杨莉 张莉 赵玉英 丁超 李俊峡 何振山 《华北国防医药》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totalocclusion,CTO)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9年8月冠状动脉造影示慢性闭塞病变的...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totalocclusion,CTO)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9年8月冠状动脉造影示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125例,按年龄分组,对照观察老年组[年龄≥60岁,平均(74.6±10.7)岁]56例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平均(52.3±12.6)岁]69例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结果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高血压病患病率、脑血管病及其他疾病患病率高于中青年组,闭塞时间长于中青年组,合并2支以上血管闭塞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CTO患者行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 闭塞性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CALR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育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的克隆扩增为特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可见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于JAK2 V617F,近年开始发现部分非JAK2 V617F基因突变的患者存在CALR基因突变,如不进行基因筛查,很难诊断.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心肌梗死 心室血栓 CALR基因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缺如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孙家安 《华北国防医药》 2010年第2期103-103,共1页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回旋支缺如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β_1整合素反义胱氧寡核苷酸抑制精氨酸加压素诱导下心脏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
19
作者 彭育红 赵连友 +3 位作者 汝磊生 杨学东 陈永清 范延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548-548,553,共2页
β1整合素介导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与细胞骨架相连,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影响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的生长、分化、黏附和迁移等生物学功能,在心脏间质重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 心肌成纤维细胞 高血压 结合素类 反义寡核苷酸类 精氨酸升压素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治疗复杂冠脉病变中微导管的作用
20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1 位作者 孙家安 王冬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209-1211,共3页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械的改进,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远期预后明显改善,同时并发症明显减少.由于冠脉病变部位近端严重迂曲或钙化,为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被动支持力以及增加导丝的通过率和安全性,需要微导管的支持.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动脉闭塞性疾病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