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血浆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5
1
作者
任会均
马小涵
+2 位作者
彭若玉
李艺
明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9-544,共6页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对血流感染及病原菌类型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感染科住院且有血培养阳性的患者170例(G+菌56例、G-菌84例、真菌30例),病毒感染者3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280例为...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对血流感染及病原菌类型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感染科住院且有血培养阳性的患者170例(G+菌56例、G-菌84例、真菌30例),病毒感染者3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280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微球分析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血浆Th1(IL-2、IFN-γ、TNF-α)及Th2(IL-4、IL-6、IL-10)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各细胞因子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血培养阳性组患者血浆中IFN-γ、TNF-α、IL-4、IL-6、IL-10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IL-6与IL-10具有较高的AUC、灵敏度、特异度,IL-6、IL-10联合的AUC为0.99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82、0.996。G-组患者血浆中IL-6的水平与G+组、真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水平为:G-组>真菌组>G+组,其AUC为0.76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7、0.570。真菌组患者血浆中IFN-γ的水平与G+组、G-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水平为真菌组>G+组、真菌组>G-组,其AUC为0.80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3、0.664。结论:血流感染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失衡。IL-6可作为G-菌感染的诊断指标,IFN-γ对于真菌感染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TH1/TH2细胞因子
IL-6
IFN-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寄生虫microRNA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彭若玉
任会均
+5 位作者
杨若男
时光
常谦
崔晶
王中全
明亮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7-380,共4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19-24nt左右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其可与特定的mRNA结合,从而抑制靶mRNA的翻译或导致靶mRNA降解,在寄生虫生长发育、形态性别分化、营养代谢及致病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虽然目前寄生虫m...
microRNA(miRNA)是一类19-24nt左右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其可与特定的mRNA结合,从而抑制靶mRNA的翻译或导致靶mRNA降解,在寄生虫生长发育、形态性别分化、营养代谢及致病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虽然目前寄生虫miRNA的相关研究已取得新进展,但参与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miRNA尚乏报道。本文就近年来寄生虫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寄生虫致病机制等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MICRORNA
寄生虫病
基因调控
综述
原文传递
一个圆头精子症家系DPY19L2基因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任会均
马小涵
+2 位作者
彭若玉
李兴武
明亮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对一圆头精子症家系的DPY19L2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家系基因组进行分析,Sanger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致病基因的变异进...
目的对一圆头精子症家系的DPY19L2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家系基因组进行分析,Sanger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致病基因的变异进行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Sanger测序及qRT-PCR验证显示家系两患者及其母亲均存在DPY19L2基因c.384dup(p.Glu129*)杂合变异,两例患者及父亲存在覆盖DPY19L2基因全长约164.5 kb的大片段杂合缺失。结论两例圆头精子症患者DPY19L2基因c.384dup(p.Glu129*)变异及DPY19L2基因缺失是其致病原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头精子症
全外显子组测序
DPY19L2基因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题名
血浆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5
1
作者
任会均
马小涵
彭若玉
李艺
明亮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9-544,共6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72102310649)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9B310006)。
文摘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对血流感染及病原菌类型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感染科住院且有血培养阳性的患者170例(G+菌56例、G-菌84例、真菌30例),病毒感染者3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280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微球分析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血浆Th1(IL-2、IFN-γ、TNF-α)及Th2(IL-4、IL-6、IL-10)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各细胞因子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血培养阳性组患者血浆中IFN-γ、TNF-α、IL-4、IL-6、IL-10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IL-6与IL-10具有较高的AUC、灵敏度、特异度,IL-6、IL-10联合的AUC为0.99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82、0.996。G-组患者血浆中IL-6的水平与G+组、真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水平为:G-组>真菌组>G+组,其AUC为0.76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7、0.570。真菌组患者血浆中IFN-γ的水平与G+组、G-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水平为真菌组>G+组、真菌组>G-组,其AUC为0.80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3、0.664。结论:血流感染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失衡。IL-6可作为G-菌感染的诊断指标,IFN-γ对于真菌感染具有提示作用。
关键词
血流感染
TH1/TH2细胞因子
IL-6
IFN-Γ
Keywords
bloodstream infection
Th1/Th2 cytokine
IL-6
IFN-γ
分类号
R446.62 [医药卫生—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寄生虫microRNA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彭若玉
任会均
杨若男
时光
常谦
崔晶
王中全
明亮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7-38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401682)
文摘
microRNA(miRNA)是一类19-24nt左右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其可与特定的mRNA结合,从而抑制靶mRNA的翻译或导致靶mRNA降解,在寄生虫生长发育、形态性别分化、营养代谢及致病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虽然目前寄生虫miRNA的相关研究已取得新进展,但参与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miRNA尚乏报道。本文就近年来寄生虫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寄生虫致病机制等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
寄生虫
MICRORNA
寄生虫病
基因调控
综述
Keywords
Parasite
microRNA
parasitic disease
gene regulation
review
分类号
R38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个圆头精子症家系DPY19L2基因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任会均
马小涵
彭若玉
李兴武
明亮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38-440,共3页
文摘
目的对一圆头精子症家系的DPY19L2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家系基因组进行分析,Sanger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致病基因的变异进行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Sanger测序及qRT-PCR验证显示家系两患者及其母亲均存在DPY19L2基因c.384dup(p.Glu129*)杂合变异,两例患者及父亲存在覆盖DPY19L2基因全长约164.5 kb的大片段杂合缺失。结论两例圆头精子症患者DPY19L2基因c.384dup(p.Glu129*)变异及DPY19L2基因缺失是其致病原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关键词
圆头精子症
全外显子组测序
DPY19L2基因
基因变异
Keywords
Globozoospermia
Whole exome sequencing
DPY19L2 gene
Gene variant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血浆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任会均
马小涵
彭若玉
李艺
明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寄生虫microRNA研究新进展
彭若玉
任会均
杨若男
时光
常谦
崔晶
王中全
明亮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3
一个圆头精子症家系DPY19L2基因的变异分析
任会均
马小涵
彭若玉
李兴武
明亮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