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尿系感染致病菌及药敏情况分析
1
作者 彭蔚芳 张莲秀 张建中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134-135,共2页
目的 了解近年来尿路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对抗生素药敏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从 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临床确认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住院患者206例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致病菌 分布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革兰氏阴性... 目的 了解近年来尿路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对抗生素药敏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从 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临床确认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住院患者206例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致病菌 分布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革兰氏阴性杆菌为152株.占73.7%,包括大肠埃希菌46.6%,克雷伯菌属 7.28%,铜绿假单胞菌2.91%,变形杆菌1.46%,阴沟肠杆菌7.77%。革兰氏阳性杆菌43株,占20.87%,包括肠球菌 属10.68%,金黄色葡萄球菌0.97%,链球菌属314%。此外,链球菌11株。丁胺卡那霉素,头胞菌素类对肠埃希菌、变 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有较高敏感率,达50%以上,部分三代头胞菌素对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敏感;喹诺酮 类对大肠埃希菌敏感仅30%-50%,氨苄青霉素对本组病原菌敏感率在29%以下。结论 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 菌仍为革兰阴性杆菌,但肠球菌的比例升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某些抗生素耐药尤其对喹诺酮类耐药结果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抗感染药 药物敏感测定
下载PDF
福辛普利联合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降尿蛋白作用
2
作者 彭蔚芳 张建中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27-27,26,共2页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联合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降尿蛋白作用。方法  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将血糖控制稳定后分为两组 ,两组间各参数无显著差异。A组 3 4例为福辛普利加氯沙坦治疗组 ,口服福辛普利 10mg,每日一次 ,氯沙坦 5 0mg,每日一次...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联合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降尿蛋白作用。方法  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将血糖控制稳定后分为两组 ,两组间各参数无显著差异。A组 3 4例为福辛普利加氯沙坦治疗组 ,口服福辛普利 10mg,每日一次 ,氯沙坦 5 0mg,每日一次。B组 3 0例为对照组 ,服用保肾康 3片 ,每日三次。观察治疗 0、1、3、6、12个月 ,检测空腹血糖、尿蛋白量、平均动脉压、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 A组治疗 3个月后 ,尿蛋白量与治疗前及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 12月后 ,肾功能无恶化。结论 福辛普利联合氯沙坦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降低尿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辛普利 联合用药 氯沙坦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肾功能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附254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蓝天座 姜宗培 +4 位作者 何伟铜 彭蔚芳 陈雄辉 黄锋先 余学清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接受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肾衰竭患者的基础疾病类型、胰岛素使用等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并与非CAP... 目的:探讨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接受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肾衰竭患者的基础疾病类型、胰岛素使用等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并与非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对照比较。结果和结论:CAPD组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为75.2%,较对照组25.0%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混合型高脂血症最多见。CAPD组中基础疾病为尿酸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的患者,其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7、67%和60%。接受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与高脂血症发生率无关。对CAPD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异常,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血脂异常 临床研究 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 终末期肾病 肾衰竭
下载PDF
不同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彭蔚芳 何冬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20期3782-3783,共2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实施不同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脓毒症患者36例作为对象,根据患者的疾病病发时间将其分成不同疗法组:疾病病发2d以内者为早期治疗组,病发2d以上者为晚期治疗组...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实施不同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脓毒症患者36例作为对象,根据患者的疾病病发时间将其分成不同疗法组:疾病病发2d以内者为早期治疗组,病发2d以上者为晚期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在基础化的疗法上实施长达3d的高通量血滤治疗,评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晚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多于早期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给予脓毒症患者早期高通量血滤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抗炎、免疫抑制状态,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脓毒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对其炎性指标、甲状旁腺素及β2-微球蛋白的相关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彭蔚芳 张俊涛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1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究血流灌注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对炎性指标、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 目的探究血流灌注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对炎性指标、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流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IL-1、IL-6、CRP、TNF-α、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灌注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对其炎性指标、甲状旁腺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的改善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机体炎症反应,继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血流灌注 炎性指标 甲状旁腺激素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彭蔚芳 刘金龙 刘素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7期9-10,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入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2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3组,即低通量血液透析组(单纯组1)、高通... 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入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2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3组,即低通量血液透析组(单纯组1)、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单纯组2)以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联合组),各34例,对比各组治疗效果,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患者甲状旁腺素的影响。结果:入院时3组患者甲状旁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各自治疗后,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改善,单纯组2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组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2和联合组的甲状旁腺素清除率均优于单纯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透析方法,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以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方式对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 低通量血液透析 甲状旁腺素
下载PDF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在尿毒症血液透析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俊涛 周文英 +1 位作者 何冬黎 彭蔚芳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6期2684-2685,2686,共3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尿毒症患者纳入观察组,50例健康...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尿毒症患者纳入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入组次日及观察组透析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外周血Treg及IL-10、TGF-β1水平,并同时检测肾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Treg及其细胞因子TGF-β1、IL-10含量分别为(2.08±0.23)%、(1.78±0.21)%、(1.56±0.19)%,均低于对照组的(7.27±1.02)%、(5.28±0.88)%及(4.79±0.75)%,Scr、BUN分别为(998.47±100.38)μmol/L、(32.19±5.22)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78.56±30.18)μmol/L、(5.53±3.2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后,观察组Treg、TGF-β1、IL-10含量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间点较治疗前逐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6个月后Treg、TGF-β1、IL-10含量分别为(3.48±0.35)%、(3.19±0.28)%、(2.89±0.26)%,仍然低于对照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r、BUN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间点较治疗前逐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血液透析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尿毒症 免疫功能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俊涛 周文英 彭蔚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在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初诊尿毒症及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各80例,对以上患者连续3次透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及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在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初诊尿毒症及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各80例,对以上患者连续3次透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及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百分含量;并比较透析前后肾功能变化;将Treg、TGF-β1及IL-10与肾功能及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的Treg、TGF-β1及IL-10百分含量分别为4.27±1.29、2.89±0.93及3.76±1.13,显著高于初诊组及维持透析组(P<0.05)。在3次透析中,初诊患者的Treg、TGF-β1及IL-10均显著低于维持组(P<0.05);随着透析的进展,两组患者的Treg、TGF-β1及IL-10均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幅度均以初诊组较维持组大(P<0.05)。初诊组BUN及Scr均显著高于维持组(P<0.05)。随着透析的进展,两组患者的BUN及Scr均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幅度均以初诊组较维持组大(P<0.05)。初诊尿毒症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16±5.16及11.39±6.84 d,显著短于维持透析组的18.29±7.72及15.69±8.39 d(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Treg、TGF-β1及IL-10三者均与BUN、Scr、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天数及住院天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Treg、TGF-β1及IL-10显著下降,随着透析的进展三者可进行性下降,与肾功能及临床指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透析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肾活检用于慢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9
作者 彭蔚芳 张俊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9期186-188,208,共4页
目的探讨肾活检用于慢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慢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患者50例,分别对其进行肾活检及血清胱抑素C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及转归情况。结... 目的探讨肾活检用于慢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慢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患者50例,分别对其进行肾活检及血清胱抑素C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及转归情况。结果肾活检对急性肾衰竭的检出率为100%,血清胱抑素C检测肾衰竭的检出率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经过肾活检检查后,对原有的诊断进行修正,同时改变了原来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的原发病的同时,将病因去除,其中38例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基础水平,9例患者血肌酐水平下降超过15%,2例患者肾功能无变化,1例患者进行维持性透析。结论血清胱抑素C检测可作为早期筛查急性肾衰竭的重要指标,对于慢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诊断困难的患者,可采用肾活检进行诊断,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可明确肾脏疾病病理类型,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患者尽早的接受治疗,恢复肾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活检 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衰竭 尿毒症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展为尿毒症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变化及其与尿酸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俊涛 周文英 彭蔚芳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由肾功能不全进展为尿毒症过程中调节性T(Treg)细胞变化及其与尿酸关系。方法 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在首诊肾功能不全期及首次确诊尿毒症时检测其外周血Treg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0(IL-...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由肾功能不全进展为尿毒症过程中调节性T(Treg)细胞变化及其与尿酸关系。方法 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在首诊肾功能不全期及首次确诊尿毒症时检测其外周血Treg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0(IL-10)、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初诊尿毒症期患者Treg细胞、TGF-β1及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肾功能不全期,而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则显著高于肾功能不全期(P<0.01)。Treg细胞、TGF-β1、IL-10与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Treg细胞减少及尿酸升高可能有助于判断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尿毒症 调节性T细胞 尿酸
下载PDF
霉酚酸酯对UUO大鼠肾间质TGF—β1和CTGF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唐静 彭蔚芳 +1 位作者 董月桂 张浩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霉酚酸酯(MM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酸化Smad2/3(P—Smad2/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MMF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霉酚酸酯(MM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酸化Smad2/3(P—Smad2/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MMF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组)、UUO组和MMF组,各组分别于术后第7、14、21天处死6只。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损伤指数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p-Smad2/3、CTGF和Ⅳ型胶原在肾间质中的蛋白表达,RT-PCR观察TGF—B,和CTGF在肾组织中的mRNA表达。结果UUO组肾间质损伤指数均显著高于SOR组(P〈0.01),MMF组与UUO组比均显著降低(第7、14天P〈0.01;第21天P〈O.05);UUO组Ⅳ型胶原、TGF-β1。蛋白和mRNA、P-Smad2/3、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SOR组(P〈0.01),MMF组与UUO组比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UUO模型中,MMF可通过下调TGF—β1、CTGF在肾间质中的表达抑制肾间质纤维化;MMF对TGF—β1,依赖性Smad信号通路的抑制可能参与了下调CT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药理学 输尿管梗阻 转化生长因子β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