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大学在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彭裕文 汪玲 +1 位作者 徐忠 臧德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7年第6期1-2,4,共3页
上海医科大学是一所卫生部部属的全国重点医科大学,已被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医学人才
下载PDF
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转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彭裕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6年第5期4-5,16,共3页
关键词 教育工作 两个重要转变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导师 努力实现 质量和效益 医学成人教育 本科教育 博士生教育 医科大学
下载PDF
大鼠骶髓前角的胆碱能神经元与P物质样末梢的突触联系 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
3
作者 彭裕文 蒋文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5,129,共6页
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大鼠骶髓前角的胆碱能神经元与SP样末梢间的关系。胆碱能神经元被抗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单克隆抗体标记,用抗生物素—生物素技术,以β-半乳糖苷酶作为标记物,被吲哚-β-半乳糖苷(IbGa... 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大鼠骶髓前角的胆碱能神经元与SP样末梢间的关系。胆碱能神经元被抗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单克隆抗体标记,用抗生物素—生物素技术,以β-半乳糖苷酶作为标记物,被吲哚-β-半乳糖苷(IbGa)反应产物染成蓝绿色。在同一切片上,SP样末梢被抗SP的多克隆抗体标记,用PAP技术,被DAB反应产物染成棕色。在光镜下,染成蓝绿色的ChAT样神经元和染成棕色的SP样纤维在前角出现。在电镜下,前角的ChAT样树突与SP样末梢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对称性的轴树突触(Gray Ⅰ型)、而几乎没有轴体突触和对称性的突触(Gray Ⅱ型)。这些结果显示骶髓前角的SP样终末与ChAT样运动神经元形成直接的突触,并提示这些突触主要是兴奋性的,对控制肌肉收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髓前角 胆碱能神经元 SP 样末梢突触 双重免疫染色法
下载PDF
一流的医科大学要有一流的医学研究生教育
4
作者 彭裕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5年第1期9-12,共4页
为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国家决定设置“211工程”项目,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教育 医科大学 师资队伍 毕业研究生 医学教育 世界一流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图书馆 一流大学 医学科学研究
下载PDF
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5
作者 彭裕文 《上海预防医学》 CAS 1997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医学教育改革 预防医学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 健康促进 教学改革 疾病预防 公共卫生 职业危害因素 医学课程 医学生
下载PDF
前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R2A和NR2B蛋白质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1
6
作者 徐铁军 樊红彬 +1 位作者 张凤真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6,T024,共8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方法 ,观察分析了大鼠前脑缺血 15 min后再灌流 2 h~ 7d的海马结构各区域 NMDA受体亚单位 NR2 A和 NR2 B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差异 ,藉以探讨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 1) NR2 A在 CA1 区和CA3 ...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方法 ,观察分析了大鼠前脑缺血 15 min后再灌流 2 h~ 7d的海马结构各区域 NMDA受体亚单位 NR2 A和 NR2 B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差异 ,藉以探讨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 1) NR2 A在 CA1 区和CA3 区的表达于再灌早期表现为小幅度下降 ( P<0 .0 5 ) ,此趋势在 CA3 区可以逆转 ;但在 CA1 区逐渐加剧 ,第 7d时降至 2 1% ,NR2 A在齿状回的表达几无改变 ;( 2 )与 NR2 A不同 ,再灌后 2 h,NR2 B在 CA1 区的表达即较对照组增高 ( P<0 .0 5 ) ,并持续到再灌后 2 4h,之后转而急剧下降 ,至第 7d仅余 11% ;在 CA3 区及齿状回 ,再灌后 6~ 48h,NR2 B的表达也较对照组增高 ( P<0 .0 5 ) ;在再灌后 72 h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果提示 ,缺血性脑损伤后 NR2 A和 NR2 B表达变化的不同可能是造成 CA1 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脑缺血 再灌流 大鼠海马 NMDA受体亚单位 NR2A NR2B 蛋白质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短暂性前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各区NMDA受体亚单位NR2A和NR2B mRNA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志安 徐铁军 +2 位作者 张凤真 王梅申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观察短暂性前脑缺血 (15 m in)再灌注 (0 .5 h~ 7d)大鼠海马各区NR2 A和 NR2 B m RNA的表达变化 ,探讨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缺血后 ,NR2 A和 NR2 B m RNA在海马各区呈... 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观察短暂性前脑缺血 (15 m in)再灌注 (0 .5 h~ 7d)大鼠海马各区NR2 A和 NR2 B m RNA的表达变化 ,探讨二者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缺血后 ,NR2 A和 NR2 B m RNA在海马各区呈现出一种相对一致的表达。在海马 CA1 区 ,NR2 A和 NR2 B m RNA的表达分别在缺血再灌 6h和 12 h降至低谷 (P<0 .0 5 ) ,然后表达开始回升 ,在缺血再灌 48h都升至高峰 (P<0 .0 5 ) ,之后表达再次下降 ,直至缺血后 7d(P<0 .0 5 ) ;在海马 CA3区 ,二者的表达变化规律与 CA1 区相似 ,不同的是表达变化的幅度明显减小。在齿状回 ,缺血后 0 .5 h~ 72 h,NR2 A和 NR2 B m RNA的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 ,72 h后表达开始下降 ,直至缺血后 7d(P<0 .0 5 )。以上结果提示 ,短暂性前脑缺血后 ,NR2 A和 NR2 B m R-NA在大鼠海马各区表达变化的模式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鼠 海马 NMDA受体亚单位 NR2A NR2B mRNA 表达
下载PDF
Wnt通路信号蛋白β-catenin和GSK-3β在孤独症模型大鼠脑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明军 于剑锋 +4 位作者 柴继侠 徐理 王中平 李瑞锡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1-368,共8页
为探讨Wnt信号通路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Wnt信号通路中的两个关键信号蛋白分子β-catenin和GSK-3β在不同年龄阶段孤独症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海马及小脑中的表达,同时对小脑进行了GSK-3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孤... 为探讨Wnt信号通路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Wnt信号通路中的两个关键信号蛋白分子β-catenin和GSK-3β在不同年龄阶段孤独症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海马及小脑中的表达,同时对小脑进行了GSK-3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孤独症模型动物的上述三个关键脑区内,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GSK-3β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小脑内GSK-3β免疫反应阳性Purkinje细胞也明显减少。这些结果表明,孤独症模型大鼠脑内的Wnt信号通路信号传导亢进,而亢进的结果可能正是导致已知的孤独症脑内神经元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由此提示:Wnt信号通路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 GSK-3 β 孤独症动物模型 前额叶皮层 海马 小脑 大鼠
下载PDF
PV阳性神经元在孤独症模型大鼠情绪与认知相关脑区内的表达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维霞 王月华 +5 位作者 陈明军 上野照子 小野武年 西条寿夫 李瑞锡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为显示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中间神经元在孤独症脑内的形态变化,更好地理解PV中间神经元在孤独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孕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和反复冷冻刺激(RCS)法建立的两种孤独症动物模型杏仁体、前额... 为显示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中间神经元在孤独症脑内的形态变化,更好地理解PV中间神经元在孤独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孕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和反复冷冻刺激(RCS)法建立的两种孤独症动物模型杏仁体、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的PV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特点。结果显示:两种孤独症模型鼠杏仁体、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内的PV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形态、大小、突起的长度和密度等与正常对照组(CTL)相比,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结果提示,PV中间神经元在孤独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改变可能削弱了对孤独症相关的神经环路中锥体神经元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动物模型 小白蛋白 海马 杏仁体 前额叶皮层 大鼠
下载PDF
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孤独症动物模型大脑顶叶感觉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月华 姚君茹 +2 位作者 陈明军 李瑞锡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9-225,共7页
为明确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阳性神经元在孤独症动物模型中的形态的数量变化,探讨BDNF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Wistar孕鼠妊娠12.5d时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600mg/kg)建立的子代孤独症动物模型,测试和比较了模型组和对照组... 为明确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阳性神经元在孤独症动物模型中的形态的数量变化,探讨BDNF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Wistar孕鼠妊娠12.5d时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600mg/kg)建立的子代孤独症动物模型,测试和比较了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发育状态;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比较观察了生后35d和49d时模型组和对照组动物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大脑感觉皮层中的形态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发育迟缓;出生后35d模型组脑内BDN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目较对照组少,且胞体小,突起细;而生后49d,模型组的BDN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目则较对照组相对为多,细胞形态也趋正常。这些结果提示BDNF与孤独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孤独症动物模型 丙戊酸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和NR2B在大鼠海马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被引量:24
11
作者 徐铁军 樊红彬 +1 位作者 张凤真 彭裕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 :观察N 甲基 D 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 1 (N methyl D aspartatereceptorsubunit 1 ,NR1 )、亚单位 2A(NR2A)和亚单位 2B(NR2B)在成年大鼠海马结构各区的表达特点 ,为研究三者在海马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大鼠... 目的 :观察N 甲基 D 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 1 (N methyl D aspartatereceptorsubunit 1 ,NR1 )、亚单位 2A(NR2A)和亚单位 2B(NR2B)在成年大鼠海马结构各区的表达特点 ,为研究三者在海马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大鼠脑 2 0 μm厚冰冻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色 ,图像分析。结果 :NR1、NR2A和NR2B在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以及齿状回颗粒细胞普遍表达 ,三者中以NR1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最强 ,NR2A最弱 ,NR2B居中。NR1与NR2A在海马各区间的表达水平都无显著差异 ;NR2B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明显强于其在CA3区及齿状回的表达 ,尤其是CA1区锥体细胞的顶树突在贯穿辐射层及腔隙分子层的全长中都呈高表达。结论 :NR1、NR2A和NR2B在正常海马结构各区的表达强度和形式存在差异 ,提示各区间天然N 甲基 D 门冬氨酸(N methyl D aspartate ,NM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 海马 生理学 病理学
下载PDF
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外侧感觉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新潮 丁忠良 +3 位作者 王吉力 彭裕文 沈灏 蒋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 :研究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后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病原因。方法 :( 1)对 2 1例临床用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的患者随访 5~ 6年 ,测量其膝关节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麻木范围。 ( 2 )解剖观察成人新鲜尸体标本 3具 ... 目的 :研究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后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病原因。方法 :( 1)对 2 1例临床用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的患者随访 5~ 6年 ,测量其膝关节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麻木范围。 ( 2 )解剖观察成人新鲜尸体标本 3具 6例和附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 15具 3 0例的隐神经髌下支的分布范围。结果 :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出现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 ;隐神经髌下支自深筋膜穿出后 ,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发出分支 ,横行跨过髌韧带分布至膝外侧皮肤。结论 :隐神经髌下支分布到膝外侧皮肤 ,用自体B P B中 1/3组织重建ACL在取材时可致其损伤 ,是术后并发膝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髌韧带 前交叉韧带 隐神经 髌下支
下载PDF
生后早期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和NR2B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玉兰 徐铁军 +3 位作者 樊红彬 张凤真 王梅申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3-418,共6页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和图象分析处理技术研究生后 1d、4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的 SD大鼠海马结构中NMDA受体亚单位 NR1、NR2 A、NR2 B三种蛋白质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生后各时间点海马结构各区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胞体...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和图象分析处理技术研究生后 1d、4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的 SD大鼠海马结构中NMDA受体亚单位 NR1、NR2 A、NR2 B三种蛋白质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生后各时间点海马结构各区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胞体中均有 NR1、NR2 A、NR2 B的表达 ,NR2 B还在锥体细胞的顶树突中有较强表达。 NR1与 NR2 B的生后表达变化模式相似 ,在生后 1d和 4d,两者在 CA3区的表达均高于 CA1 区 ;生后 1周后两者在 CA1 区的表达则高于 CA3区 ;到生后 2~ 3周其表达达到峰值。而 NR2 A却与此不同 ,生后 1d、4d时其在海马结构各区的表达较高 ,随发育时间延长表达逐渐下降 ,大约在生后 4周降至谷底。整个发育过程中 ,NR1在海马结构各区的表达始终高于 NR2 A和 NR2 B的表达。这些结果提示 ,生后早期大鼠海马结构 NR1、NR2 A、NR2 B的表达具有发育性时空差异和亚单位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与发育早期海马学习功能的特异性以及海马各区对缺血敏感性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亚单位 生后发育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老年斑的病变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英 高璐 +6 位作者 马丽香 林芮禾 刘惠婷 姚君如 陈祖林 李瑞锡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5-231,共7页
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点,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是其行为学的重要变化。为探讨老年斑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本实验用17、28、44周C57系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各4只,同龄野生型C57小鼠做对照,... 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点,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是其行为学的重要变化。为探讨老年斑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本实验用17、28、44周C57系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各4只,同龄野生型C57小鼠做对照,用Y-型迷宫方法比较不同年龄的AD模型鼠和C57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大脑皮质老年斑的病理变化,并比较AD模型鼠脑内老年斑的病变与其学习记忆能力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7周和28周A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各测试指标与对照组相应指标间均相差不显著(P>0.05),而44周A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17周AD模型鼠脑切片上,可见大脑皮质内有少量老年斑的形成,而44周AD鼠皮质内斑块数量明显增多,体积明显增大。本结果提示老年斑的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行为学的改变,这可能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继发的神经元缺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 大脑皮质 老年斑 Y-型迷宫 C57小鼠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在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内表达的年龄变化(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君茹 高璐 +6 位作者 于剑锋 柴继侠 王月华 马丽香 陈祖林 李瑞锡 彭裕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突触障碍密切相关,p21活化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PAK)在突触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然而,PAK与AD病理学变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实验用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了不同周龄AP...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突触障碍密切相关,p21活化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PAK)在突触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然而,PAK与AD病理学变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实验用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了不同周龄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中PAK3(PAK的代表性亚型)、pPAK(磷酸化的PAK)和Aβ42(含42个氨基酸片断的Aβ多肽)的表达水平以及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海马中PAK3的表达,在不同年龄的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和非转基因小鼠中,均没有显著性差别;而pPAK表达则出现显著性降低(32周),并且随年龄增长进一步下降。Aβ42的水平在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中增加较早(22周),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Nissl染色显示,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无明显数量变化;而Golgi银染法显示,转基因AD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树突显著变形、紊乱。这些结果说明,在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PAK表达正常,但PAK的磷酸化过程出现了异常,导致其活性不足。Aβ42的毒性作用可能是导致pPAK活性下降的原因,而pPAK的下降又可能是影响海马神经元树突发育、造成其变形、紊乱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 AΒ42 树突 海马 APP/PS1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小白蛋白反应阳性神经元受抑制性神经网络支配(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瑞锡 彭裕文 +5 位作者 大谷修 西条寿夫 王劼 丁忠良 高璐 沈馨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20,共9页
小白蛋白 (PV)神经元作为杏仁核簇基底外侧核 (BL)中局部神经环路成分 ,对杏仁核的情绪、学习和记忆过程等机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 BL中 PV中间神经元的突触形成状态 ,本研究用抗 PV抗体标示 PV神经元 ,以抗多巴胺 (DA)抗体标示多巴... 小白蛋白 (PV)神经元作为杏仁核簇基底外侧核 (BL)中局部神经环路成分 ,对杏仁核的情绪、学习和记忆过程等机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 BL中 PV中间神经元的突触形成状态 ,本研究用抗 PV抗体标示 PV神经元 ,以抗多巴胺 (DA)抗体标示多巴胺能轴突及末梢作为传入纤维的标志 ,对大鼠杏仁核做了免疫电镜双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突触主要见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树突结构上 ,包括从树突干到中间及小型树突的各级分支。其中 68%的突触由未标记的轴突终末形成 ,3 2 %分别由 DA(2 1% )和 PV(11% )免疫阳性轴突末梢形成。 PV免疫阳性神经元与未标记末梢所形成的突触大多数是对称性的 ,仅少数为非对称性。这些非对称性突触见于 PV神经元的树突小棘和连续性突触 ,即一个未标记轴突末梢与另一个未标记轴突末梢形成对称性突触 ,后者又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 DA和 PV免疫阳性神经元轴突终末与 PV免疫阳性神经元树突之间的突触全部是对称性的。以上结果表明 ,大鼠杏仁核 BL 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蛋白中间神经元 大鼠 免疫电镜 杏仁核 多巴胺能神经末梢
下载PDF
体外培养中少突胶质细胞在立体网架上的迁移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姜文跃 沈馨亚 +6 位作者 苏清芬 彭裕文 郑思竞 张素春 汪洋 王子美 吴铁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3-66,共4页
应用聚酯纤维在培养基上形成的立体网架,接种生后7天大鼠视神经,然后对少突胶质细胞在三维空间的迁移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以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标记少突胶质细胞,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在聚酯纤维上迁移的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 应用聚酯纤维在培养基上形成的立体网架,接种生后7天大鼠视神经,然后对少突胶质细胞在三维空间的迁移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以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标记少突胶质细胞,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在聚酯纤维上迁移的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酯纤维能引导少突胶质细胞迁移;在其表面,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相互交错并将其包绕;有些突起已在其表面融合,形成“类膜”结构,有些部位可见有2~3层这样的膜性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少突胶质细胞突起在聚酯纤维表面形成的“类膜”结构为髓鞘碱性蛋白阳性。以上结果提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聚酯纤维能引导少突胶质细胞迁移,在无神经元存在时,少突胶质细胞仍可形成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的膜性结构。本文对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模式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 迁移 立体网架
下载PDF
躯体和内脏感觉传入在脊神经节的汇聚及其神经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正晖 刘才栋 +1 位作者 彭裕文 沈馨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7-164,共8页
躯体和内脏感觉传入在脊神经节的汇聚及其神经肽研究黄正晖,刘才栋,彭裕文,沈馨亚(上海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032)牵涉痛(Referredpain)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早在1893年Head[1]就曾... 躯体和内脏感觉传入在脊神经节的汇聚及其神经肽研究黄正晖,刘才栋,彭裕文,沈馨亚(上海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032)牵涉痛(Referredpain)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早在1893年Head[1]就曾较系统地研究了内脏器官疾患时在体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躯体 内脏感觉传入 神经肽
下载PDF
孤独症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瑞锡 江开达 彭裕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关键词 孤独症 研究 进展
下载PDF
丙戊酸钠通过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培养神经元的生长(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中平 熊小琴 +2 位作者 孙燕 彭裕文 李瑞锡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丙戊酸盐(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在过去数十年应用于临床治疗癫痫和偏头痛。然而,母亲怀孕早期使用VPA将大大增加子代罹患孤独症群谱障碍的易感性。鉴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神经元增殖、分化、突起生长及凋亡的重要作用... 目的:丙戊酸盐(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在过去数十年应用于临床治疗癫痫和偏头痛。然而,母亲怀孕早期使用VPA将大大增加子代罹患孤独症群谱障碍的易感性。鉴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神经元增殖、分化、突起生长及凋亡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VPA在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VPA处理原代培养神经元,以生理盐水处理为对照,运用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相关信号分子Wnt1,Wnt2,WIF-1,Dickkopf 1及效应分子β-catenin的表达变化,同时运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PA处理显著增加Wnt1及Wnt2的表达(P〈0.05~0.01),而未增加WIF-1及Dickkopf 1的表达(P〉0.05);VPA处理也导致Wnt/β-catenin通路活性上调,表现为神经元内β-catenin含量显著上升。此外,与对照组比较,VPA处理促进神经元生长,表现为神经元突起数目(P〈0.05~0.01)及总长度显著增加(P〈0.05~0.01);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能部分抑制VPA引起的Wnt/β-catenin通路活性上调及神经元生长。结论:VPA通过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生长,可能是VPA增加子代罹患孤独症群谱障碍易感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盐 WNT/Β-CATENIN通路 WNT1 Wnt2 神经元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