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企业文化的变革 被引量:3
1
作者 彭越辉 周超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3期225-227,共3页
企业文化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建立在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调查和现有企业文化的诊断的基础上。要实施变革 ,首先须进行企业文化需求评估 ,然后制订出企业文化变革的战略方案及实施计划体系 ,最后施之以员工教育、活动强化、英雄启迪。
关键词 企业文化 调查 诊断 实施
下载PDF
高校形象设计理论探讨
2
作者 彭越辉 黄秋萍 《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2年第5期130-132,共3页
形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形象的竞争.高校实施形象战略将是21世纪高校科学化管理的趋势,其对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1、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未来学校在硬件质... 形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形象的竞争.高校实施形象战略将是21世纪高校科学化管理的趋势,其对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1、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未来学校在硬件质量上的竞争会逐渐趋向无差异和难分伯仲.学校要在这种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不仅要努力建设学校的硬件,还要充分重视学校形象的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形象定位 形象战略 形象设计
下载PDF
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的非均衡推进模式探析
3
作者 彭越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S2期8-10,共3页
非均衡推进模式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富帮后富思想 ,先沿海后内地战略及“三步走”目标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内涵。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经济发展布局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
关键词 邓小平 非均衡发展 战略
下载PDF
邓小平人本思想刍论 被引量:5
4
作者 钟瑞添 彭越辉 《学术论坛》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邓小平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政治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础上 ,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左”的影响的矫正以及对理论界在人的问题上“右”的错误的批判的基础上 ,形成了他鲜明的人本思想。其主要表现在他有关依靠人、尊重人、塑造... 邓小平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政治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础上 ,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左”的影响的矫正以及对理论界在人的问题上“右”的错误的批判的基础上 ,形成了他鲜明的人本思想。其主要表现在他有关依靠人、尊重人、塑造高素质的人、满足人的需要、发掘人的潜能等方面的论述之中。实践性、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人学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人本价值取向
5
作者 钟瑞添 彭越辉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56-58,共3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吸收前人思想和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 ,马克思形成了科学的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而中共第一、二代领导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本价值观 ,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开创了马...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吸收前人思想和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 ,马克思形成了科学的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而中共第一、二代领导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本价值观 ,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和“七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展 经典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中国 历史传承
下载PDF
从学习与创新的本质浅谈学校教育对感知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6
作者 彭越辉 《教育界》 2022年第2期23-25,共3页
文章基于认知过程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的本质是主体将客体转化为感觉,然后对感觉进行建构,从而形成新意识的过程。学习与创新是对立统一关系,创新的本质是表达新感觉,感觉是学习与创新的“原材料”,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 文章基于认知过程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的本质是主体将客体转化为感觉,然后对感觉进行建构,从而形成新意识的过程。学习与创新是对立统一关系,创新的本质是表达新感觉,感觉是学习与创新的“原材料”,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还要加强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文章就学习与创新的本质进行论述,提出如何利用虚拟技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创新 本质 素质教育 虚拟技术 感知能力
下载PDF
经营顾客心
7
作者 彭越辉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A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顾客满意度 商业经营 消费者需求
下载PDF
让您的企业形象靓起来
8
作者 彭越辉 《中外企业文化》 2001年第7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企业形象 产品形象 社会形象 员工形象 企业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