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肿瘤组蛋白乙酰化与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彭过 戴冬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1914-1917,共4页
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及磷酸化等共价修饰以及染色质的其他改变如DNA甲基化和ATP依赖的染色质重组在肿瘤形成的多阶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消化道肿瘤是我国的常见肿瘤。主要探讨组蛋白共价修饰中乙酰化和甲基化在消化道肿瘤形成过程中... 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及磷酸化等共价修饰以及染色质的其他改变如DNA甲基化和ATP依赖的染色质重组在肿瘤形成的多阶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消化道肿瘤是我国的常见肿瘤。主要探讨组蛋白共价修饰中乙酰化和甲基化在消化道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了解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机制、细胞免疫与防御、细胞分化以及预防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表遗传学 组蛋白乙酰化 组蛋白甲基化 综述文献
下载PDF
5-Aza-dC和TSA对胃癌细胞系p16和hMLH-1基因甲基化水平及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新江 孟春风 +1 位作者 彭过 戴冬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837-1841,共5页
目的:探讨5-Aza-dC及TSA对胃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p16和hMLH-1基因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5-Aza-dC及TSA处理体外培养的MKN-45细胞和MGC-803细胞,应用逆转录PCR(RT-PCR)法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别检测两株细胞药物干预前... 目的:探讨5-Aza-dC及TSA对胃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p16和hMLH-1基因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5-Aza-dC及TSA处理体外培养的MKN-45细胞和MGC-803细胞,应用逆转录PCR(RT-PCR)法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别检测两株细胞药物干预前后抑癌基因p16和hMLH-1的表达及甲基化情况.结果:MKN-45和MGC-803细胞系经TSA,5-Aza-dC及联合作用后使原来不表达或有弱表达的抑癌基因p16和hMLH-1重新表达或表达增强.胃癌细胞系MKN-45和MGC-803均显示p16、hMLH-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高甲基化,其中p16基因在两种胃癌细胞系中均表现为甲基化,hMLH-1基因在胃癌细胞系MGC-803中表现为甲基化而在胃癌细胞系MKN-45中表现为半甲基化.在5-Aza-dC及TSA的作用下,MKN-45和MGC-803细胞系中p16及hML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得到逆转.结论:胃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p16和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5-Aza-dC单独作用和5-Aza-dC及TSA联合应用效果相似,均能显著增强甲基化的肿瘤抑制基因的重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NA甲基化 5-氮杂-2'-脱氧胞苷 TrichostatinA P16基因 hMLH-1基因
下载PDF
5-氮杂-2′-脱氧胞苷诱导胃癌细胞系中p16和MGMT基因去甲基化并激活其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孟春风 彭过 +1 位作者 戴冬秋 朱新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9-521,共3页
目的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MGC-803中p16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及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癌细胞p16和MGMT基因失活的机制及去甲基化制剂对p16和MGMT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5-Aza-dC处理体外培养的... 目的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MGC-803中p16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及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癌细胞p16和MGMT基因失活的机制及去甲基化制剂对p16和MGMT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5-Aza-dC处理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MGC-803后,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16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16和MGMT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胃癌细胞系MGC-803中p16和MGMTmRNA表达缺失,其启动子区域表现为DNA甲基化。5-Aza-dC不但能使MGC-803细胞中p16和MGMT基因发生DNA去甲基化,而且能使表达缺失的p16和MGMTmRNA重新表达。结论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是胃癌细胞p16和MGMT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去甲基化制剂-5-Aza-dC能逆转p16和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从而调控p16和MGMT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氮杂-2′-脱氧胞苷 P16基因 MGMT基因 胃癌 DNA甲基化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及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彭过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6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1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其中2例患者因为无法控制肺部感染情况,出现感染性...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1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其中2例患者因为无法控制肺部感染情况,出现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12例,水电解质紊乱患者13例,颅内感染患者4例。有2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偏瘫,经检查均为脑血管痉挛,给予及时治疗后,情况均有所好转。出院前1 d及出院后1年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需注意各种注意事项,做好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以使患者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脑血管痉挛 防治策略
下载PDF
探讨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彭过 张庆辉 张艳萍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1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术具有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前景。方法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80例雨症脑外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结合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列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气管切开...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术具有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前景。方法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80例雨症脑外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结合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列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通过常规气管插管手术进行治疗。对炳组患者治疗期间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肺炎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及综合性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机使用、带管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棚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对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肺炎以及死亡的概率进行的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即差异不存积: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气管切开术列于零症腑外伤的患者进行治疗.其揲作较传统的气管插盼术更为方便和简洁,且在患辑早期的自主呼吸方面具有较大益处,因此该方式对于重症脑外伤的患者进行及时且成功的抢救办断具有霞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以及臆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出血(附6例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庆辉 冯涛 +4 位作者 彭过 王荣耀 张强 李宇光 袁越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64-466,共3页
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及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等脑神经疾患,并逐渐扩展用于... 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及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等脑神经疾患,并逐渐扩展用于治疗致残性眩晕、难治性耳鸣、原发性高血压等其他疾患,均取得了显著成效。MVD的宗旨是最大程度的保证治疗效果,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幕上出血 急性硬膜下血肿 远隔部位出血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远隔部位出血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庆辉 张强 +3 位作者 闻梓钧 彭过 佟剑 袁越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发生远隔部位出血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临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308例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电话随访或者门诊随访,随访时...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发生远隔部位出血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临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308例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电话随访或者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2~7年,总结其临床疗效及术后远隔部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微血管减压术后痊愈率及明显缓解率分别为94.7%及3.2%。8例(2.6%)患者出现远隔部位出血,均为24h内出现的硬膜下血肿,出血量均<30ml,治疗后均痊愈,未出现死亡及重残患者。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疾患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操作,出现远隔部位出血并发症的患者较少,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远隔部位出血 并发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彭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3期138-139,共2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商品名: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缓慢放脑脊液...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商品名: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缓慢放脑脊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缓慢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坪 腰大池引流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宇光 彭过 孟建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提高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对近5年来52例诊断为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分结果显示:其中恢复良好者17例,轻度残疾者9例,重度残疾者8例;持续植... 目的提高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对近5年来52例诊断为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分结果显示:其中恢复良好者17例,轻度残疾者9例,重度残疾者8例;持续植物状态7例,死亡11例。本研究非手术治疗24例(死亡6例);手术治疗28例(死亡5例)。结论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要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伤,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去骨瓣减压术 诊断治疗
下载PDF
悬吊法在椎-基底动脉型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庆辉 荆曰松 +3 位作者 彭过 王荣耀 张强 李宇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悬吊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因椎-基底动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椎-基底动脉悬吊法。结果术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3%(28/30),平均随访2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悬吊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因椎-基底动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椎-基底动脉悬吊法。结果术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3%(28/30),平均随访20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2例,听力下降1例,在随访期间均痊愈;无菌性脑膜炎2例,出院前治愈。结论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中应用椎-基底动脉悬吊法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椎-基底动脉 悬吊
下载PDF
5-氮杂-2’-脱氧胞苷和曲古抑菌素A对胃癌细胞中P16和hMLH1及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孟春风 朱新江 +1 位作者 戴冬秋 彭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DNA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一曲古抑菌素A(TSA)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MGC-803中P16、hMLH1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5-Aza-dC和TSA处理体外培养... 目的探讨DNA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一曲古抑菌素A(TSA)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MGC-803中P16、hMLH1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5-Aza-dC和TSA处理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MGC-803后。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用药后细胞中P16、hMLH1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用药后细胞中P16、hMLH1和MGM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细胞系MGC-803中P16、hMLH1和MGMT基因mRNA表达缺失.其启动子区域表现为DNA高甲基化。5-Aza-dC不但能使P16、hMLH1和MGMT基因发生DNA去甲基化,而且能使表达缺失的P16、hMLH1和MGMTmRNA获得表达;TSA不能使上述基因发生去甲基化。亦不能使P16和hMLH1mRNA表达:5-Aza-dC和TSA联合作用下,上述3种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12±0.030、0.397±0.024和0.553±0.043,明显高于5-Aza-dC单独作用(0.221±0.022、0.214±0.018和0.156±0.017,均P〈0.05)。结论启动子区DNA高甲基化是胃癌细胞中P16、hMLH1和MGMT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5-Aza-dC单独应用及5-Aza-dC和TSA联合应用致胃癌细胞中P16、hMLH1和MGMT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从而使其重获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5-氮杂-2’-脱氧胞苷 曲古抑菌素A DNA甲基化 基因 P16 基因 HMLH1 基因 MGMT
原文传递
胃癌细胞系中组蛋白H3-K9甲基化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表达及DNA甲基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春风 朱新江 +1 位作者 彭过 戴冬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2490-2493,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中组蛋白H3-K9甲基化与DNA甲基化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作用于2个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中组蛋白H3-K9甲基化与DNA甲基化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去甲基化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作用于2个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药物作用前后hMLH1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K9甲基化、DNA甲基化和hMLH1基因表达。结果MGC-803细胞系中,沉默的hMLH1基因启动子区域表现为DNA甲基化和组蛋白H3-K9高甲基化,5-Aza-dC不但能使DNA发生去甲基化,使沉默的hMLH1基因重新表达,而且能降低沉默位点的H3-K9甲基化水平。BGC-823细胞不表达hMLH1基因,其DNA非甲基化,与MGC-803细胞相比较,其组蛋白H3-K9甲基化水平低。5-Aza-dC对BGC-823细胞中的基因表达、DNA甲基化和R3-K9甲基化没有影响。结论在胃癌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K9的甲基化与DNA甲基化及基因沉默相关,去甲基化制剂可调控DNA甲基化、基因表达和组蛋白H3-K9甲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DNA 组蛋白类 甲基化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过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90-90,共1页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本院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患者90例。所有患...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本院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扫描,排除颅内肿瘤、囊肿等恶性病变所致的面肌痉挛。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有效率
原文传递
药物与高压氧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宇光 彭过 任志鹏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4年第4期174-177,共4页
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0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过高压氧治疗分为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 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0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过高压氧治疗分为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4%(54/56)和87.5% (4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36,P<0.05),后遗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4%(2/56)和12.5%(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3,P<0.05).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平均治愈为14.8天,单纯药物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22.1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病毒性脑炎 后遗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