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t4、Sox2、C-Myc、Klf4腺病毒载体感染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彭道琥 钟德君 廖烨晖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索含Oct4、Sox2、C-Myc、Klf4四个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感染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技术,为制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胎鼠躯干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将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3... 目的探索含Oct4、Sox2、C-Myc、Klf4四个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感染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技术,为制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胎鼠躯干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将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3组:A组:Oct4、Sox2、C-Myc、Klf4腺病毒载体感染组;B组:空病毒颗粒感染组;C组:正常对照组。用目的基因感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腺病毒感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的最佳感染复数(MOI)为20-100.A组细胞变为半椭圆形,B组和C组为为长梭形。结论含Oct4、Sox2、C-Myc、Klf4四因子腺病毒载体成功感染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表明目的基因明显影响了MEF的形态,MEF细胞由长梭形变成了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为下一步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多能干细胞 最佳感染复数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及Nogo-66受体拮抗剂联合鼠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永涛 廖烨晖 +2 位作者 唐强 彭道琥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7-536,共10页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 ABC)、Nogo-66受体拮抗剂[Nogo-66(1-40)antagonist peptide,NEP1-40]及鼠胚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 ABC)、Nogo-66受体拮抗剂[Nogo-66(1-40)antagonist peptide,NEP1-40]及鼠胚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浓度1.0μmol/L)诱导NSCs(前期实验分离、培养并冻存的鼠胚NSCs),诱导后鉴定NSCs特异性标志物,移植前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 Uridine,Brdu)标记NSCs。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0)、损伤对照组(B组,n=10)、NSCs治疗组(C组,n=10)、NSCs联合Ch ABC治疗组(D组,n=10)、NSCs联合NEP1-40治疗组(E组,n=10)、NSCs联合Ch ABC和NEP1-40治疗组(F组,n=10)。移植前分别对B、C、D、E及F组的大鼠制作胸段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术后3d,E和F组经留置的导管注入NEP1-40 20μl/d,连续28d;术后8d,C、D、E及F组经留置导管注入经ATRA干预和Brd U标记的NSCs 10μl;术后8d,D组和F组经留置导管注入Ch ABC 10μl/d,连续7d;各时间点通过留置导管注入生理盐水保持各组移植液等量。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用BBB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潜伏期对大鼠后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移植后8周通过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NSCs存活、神经元分化及轴突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应用1.0μmol/L的ATRA诱导NSCs培养,可提高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移植后2周开始各组大鼠BBB评分、SEP潜伏期开始观察到改善,移植治疗各组均优于损伤对照组,组间BBB评分和SEP潜伏期有差异(P<0.05);移植后2周、5周、8周各时间点,B组与C、D、E及F组比较,BBB评分和SEP潜伏期较差(P<0.05);在移植治疗各组中,F组神经功能的恢复最明显,F组与C、D及E组比较具有较高的BBB评分和较短SEP潜伏期(P<0.05)。移植后8周,HE染色显示:A组细胞结构完整、排列规则;B组组织结构严重破坏,细胞排列紊乱,见大量较大的囊腔及胶质瘢痕形成;C、D、E及F组细胞增生明显,囊腔较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D、E及F组内可见橘红色Brdu标记阳性细胞,F组阳性细胞数多于C、D和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标记阳性细胞数多于B组,F组多于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MAP-2标记阳性细胞面积大于B组,F组大于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诱导后NSCs移植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功能的恢复,且联合Ch ABC和NEP1-40移植对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全反式维甲酸 神经干细胞 硫酸软骨素酶ABC Nogo-66受体拮抗剂 大鼠
下载PDF
寄生软化汤诱导骨肉瘤小鼠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森 王健 +1 位作者 古钦文 彭道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518-1520,1524,共4页
目的:探讨寄生软化汤对骨肉瘤小鼠免疫功能的诱导作用,为肿瘤的中药辅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给药组、模型组、空白模型组、正常组,其中模型给药组腹腔注射给予25 mg/kg顺铂及给予13 mg/kg寄生软化汤灌胃,模... 目的:探讨寄生软化汤对骨肉瘤小鼠免疫功能的诱导作用,为肿瘤的中药辅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给药组、模型组、空白模型组、正常组,其中模型给药组腹腔注射给予25 mg/kg顺铂及给予13 mg/kg寄生软化汤灌胃,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顺铂和生理盐水,空白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小鼠体重、肿块近似体积、脏器指数及T细胞亚群。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寄生软化汤可明显提高骨肉瘤小鼠的体重及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P<0.05)。运用寄生软化汤的小鼠较模型组肿块体积减少,胸腺和脾脏指数增加,但变化并不显著。结论:寄生软化汤对骨肉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和诱导作用。中药与化疗联合治疗肿瘤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软化汤 骨肉瘤 免疫功能 诱导作用 T细胞亚群 中药 化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免疫疗法在骨肉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森 尹静 +6 位作者 林碧蓉 谢明忠 李茜 古钦文 戚力升 彭道琥 朱凯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98-101,共4页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目前新辅助化疗加化疗的方案治愈了约70%的患者,但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骨肉瘤的预后仍然较差。随着对机体免疫系统探究的逐渐深入,免疫疗法非常有希望成为继手术、化疗之后能够有效治疗恶性骨肉瘤的综合...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目前新辅助化疗加化疗的方案治愈了约70%的患者,但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骨肉瘤的预后仍然较差。随着对机体免疫系统探究的逐渐深入,免疫疗法非常有希望成为继手术、化疗之后能够有效治疗恶性骨肉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研究者针对不同的免疫缺失的原因采用了不同的免疫疗法策略,包括细胞因子、肿瘤疫苗(或多肽疫苗)、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方法。细胞因子通过通过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杀肿瘤细胞效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肿瘤疫苗(或多肽疫苗)通过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进行作用,但治疗的主要障碍是其特异性抗原一直难以识别,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免疫细胞治疗是通过将自体或异体免疫细胞在体外给予不同细胞因子的刺激进行扩增,而后回输入患者体内,发挥调动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杀灭肿瘤的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恢复恢复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免疫疗法 细胞因子 瘤疫苗 多肽疫苗 免疫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ARBs联合抗-VEGF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活力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森 王健 +2 位作者 古钦文 彭道琥 代浩平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5期719-723,共5页
目的研究ARBs联合抗-VEGF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活力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培养骨肉瘤HEK293细胞并分为用无血清培养基处理的对照组、用含10 mmol·L^(-1)缬沙坦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的ARBs组、用含10μg·mL^(-1)贝伐单抗的无血清培... 目的研究ARBs联合抗-VEGF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活力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培养骨肉瘤HEK293细胞并分为用无血清培养基处理的对照组、用含10 mmol·L^(-1)缬沙坦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的ARBs组、用含10μg·mL^(-1)贝伐单抗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的抗-VEGF组、用含10 mmol·L^(-1)缬沙坦及10μg·mL^(-1)贝伐单抗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的ARBs+抗-VEGF组。处理24 h后,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及增殖基因、凋亡基因和血管新生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ARBs组、抗-VEGF组、ARBs+抗-VEGF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值以及PCNA、RUNX2、CyclinD1、CDK4、CDK6、HIF-1α、VEGF、bFGF、MMP9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x、Caspase-3、TAp73、Beclin1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RBs+抗-VEGF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值及PCNA、RUNX2、CyclinD1、CDK4、CDK6、HIF-1α、VEGF、bFGF、MMP9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ARBs组和抗-VEGF组(P<0.05),Bax、Caspase-3、TAp73、Beclin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ARBs组和抗-VEGF组(P<0.05)。结论 ARBs联合抗-VEGF可显著降低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活力并抑制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 血管新生
下载PDF
机翼型Ni-Ti合金固定峡部裂对椎间盘的影响
6
作者 王健 朱立新 +3 位作者 杨慧 古钦文 彭道琥 李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4-677,共4页
目的在自制机翼型Ni-Ti合金固定器基础之上,建立腰椎峡部裂内固定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对椎间盘的影响。方法CT数据建立腰椎峡部裂模型,数字装配固定器,测算人体各工况下椎间盘应力峰值及分布。结果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和左旋转工况下,... 目的在自制机翼型Ni-Ti合金固定器基础之上,建立腰椎峡部裂内固定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对椎间盘的影响。方法CT数据建立腰椎峡部裂模型,数字装配固定器,测算人体各工况下椎间盘应力峰值及分布。结果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和左旋转工况下,患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值分别增加到105%、102%、101%和111%,在使用机翼型Ni-Ti合金内固定技术重建后,患椎间盘最大应力值分别减少至67%、55%、88%和83%。结论机翼型Ni-Ti合金固定器构造特别,可有效减少同节段及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应力,防止椎间盘远期退变,具备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有望进入临床应用,为腰椎峡部裂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峡部裂 椎间盘 有限元
下载PDF
皮瓣修复足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应用CT血管造影辅助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宁文杰 王强 +2 位作者 李孟君 唐杰 彭道琥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253-253,共1页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辅助皮瓣修复足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足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病人为观察组,该组病人在手术前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设计皮瓣,然后选取同时期某...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辅助皮瓣修复足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足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病人为观察组,该组病人在手术前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设计皮瓣,然后选取同时期某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术前未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足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病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术后的皮瓣成活率,足部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满意情况进行比较。所有病人均随访6~18个月。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足部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满意率为70.00%,观察组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血管造影辅助对临床应用皮瓣修复足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具有较高的意义与价值,可以大大提升皮瓣的成活率,促进病人足部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提高术后满意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修复 足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CT血管造影 临床价值
下载PDF
RhoGDI1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凋亡促进其顺铂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明忠 尹静 +6 位作者 林碧蓉 李茜 古钦文 戚力升 彭道琥 朱凯 李森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20期3426-3429,3435,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Rho蛋白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1(RhoGDI1)的表达对骨肉瘤顺铂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在骨肉瘤细胞中通过siRNA抑制RhoGDI1的表达(si-RhoGDI1-1、si-RhoGDI1-2组),CCK-8实验检测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划痕实验和体... 目的探讨抑制Rho蛋白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1(RhoGDI1)的表达对骨肉瘤顺铂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在骨肉瘤细胞中通过siRNA抑制RhoGDI1的表达(si-RhoGDI1-1、si-RhoGDI1-2组),CCK-8实验检测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划痕实验和体外Transwell检测其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AC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RhoGDI1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si-Control组(转染无意序列)比较,si-RhoGDI1-1、si-RhoGDI1-2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速度明细降低(P<0.01),对顺铂的耐受性明显降低(P<0.01),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显著减少;划痕实验和FACS结果显示,与si-Control组比较,si-RhoGDI1-1、si-RhoGDI1-2组细胞的修复能力明显减弱(P<0.05、P<0.01),细胞凋亡率(P<0.01)和凋亡诱导因子Bax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RhoGDI1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凋亡促进骨肉瘤细胞顺铂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Rho蛋白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1 顺铂耐药性 细胞凋亡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外敷骨痹散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东东 陈光友 +6 位作者 丁辉 李晓明 朱凯 刘艳 姜铧财 彭道琥 代浩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骨痹散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我院骨痹散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钠凝胶膏外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WOMAC骨关节炎... 目的观察骨痹散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我院骨痹散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钠凝胶膏外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β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及WOMAC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痹散可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骨痹散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