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高度场对春季印度洋海温一致型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彭道睿 王丽琼 +2 位作者 左瑞亭 于坤 徐传书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81,共9页
用60 a Hadley气候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资料,用EOF分析重构了4月份印度洋海温的一致变化型异常,并以此驱动IAP9层大气环流模式,分别研究了海温异常初期适应阶段、异常当月和气候平均夏季3种时间尺度下大气高度场响应的传播和分布特征。研... 用60 a Hadley气候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资料,用EOF分析重构了4月份印度洋海温的一致变化型异常,并以此驱动IAP9层大气环流模式,分别研究了海温异常初期适应阶段、异常当月和气候平均夏季3种时间尺度下大气高度场响应的传播和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初期适应阶段,高度场响应的垂直传播约需4 d,且受控于整层无辐散约束;冷暖位相高度响应的水平传播路径差异较大,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海温异常当月,冷位相会激发出全球纬向Rossby波;而暖位相则激发出两半球洋面上2个大圆波列,且均有显著正压性。对气候平均夏季的北半球冷相位,高度响应表现为太平洋上空的3条异常纬带;对暖相位则表现为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空的2个大圆波列。而南半球的高度场对冷位相响应主要表现为2波结构的绕极驻波,暖相位激发出环球的同心异常纬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异常 数值模拟 高度场响应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主要水循环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丽琼 于坤 +2 位作者 左瑞亭 罗霞 彭道睿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4-626,共13页
利用NCAR的公用陆面模式CLM4.0(Community Land Model 4.0),以1961~2010年普林斯顿大学的大气驱动场资料作为大气强迫场,对西南地区陆面过程变化进行了非耦合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降水呈现明显的干湿季节特征,季风期... 利用NCAR的公用陆面模式CLM4.0(Community Land Model 4.0),以1961~2010年普林斯顿大学的大气驱动场资料作为大气强迫场,对西南地区陆面过程变化进行了非耦合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降水呈现明显的干湿季节特征,季风期降水量分布为东北-西南走向,以印度缅甸一带向东北方向递减;非季风期近似呈东西梯度,以两湖地区为中心向西递减。全年而言,西南地区约有16.7%的降水首先被冠层截留,到达地面后约有60.5%以渗透的形式进入土壤,另有约17.1%形成地表径流,还有少部分降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加湿低层大气。各水循环因子分布与降水分布密切相关,其中冠层截留、地表径流、冠层蒸发的季风期与非季风期特征差异不大,而地下排水和地表蒸发在非季风期均明显高于非季风期,渗透过程则相反。非季风期西南地区水循环的蒸发高、渗透小、地下排水量显著,这三个过程的共同作用,造成西南地区冬春季陆面水份显著流失,是引发西南春旱的可能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 西南地区 水循环过程 陆面过程
下载PDF
湿位涡和垂直螺旋度在暴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业森 王铁 +2 位作者 谭言科 彭道睿 赵加华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2年第3期47-53,共7页
文章利用湿位涡(MPV)不可渗透性原理、湿位涡垂直分量(MPV1)、湿位涡水平分量(MPV2)和垂直螺旋度对2004-08-26T12:00UTC~2004-08-28T12:00UTC发生在我国中东部一次典型的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每日00:00UTC850... 文章利用湿位涡(MPV)不可渗透性原理、湿位涡垂直分量(MPV1)、湿位涡水平分量(MPV2)和垂直螺旋度对2004-08-26T12:00UTC~2004-08-28T12:00UTC发生在我国中东部一次典型的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每日00:00UTC850hPa上的MPV1、MPV2和700hPa上的垂直螺旋度,发现凡是出现垂直螺旋度的相对大值区、MPV1正值和MPV2负值三者重叠的区域,则都是降水的大值区;在700hPa上,湿位涡高值区对应地面上的降水区,MPV异常高值区与等θe线配和在我国中东部暴雨中有很好的指示性;MPV1、MPV2的正负重叠区,但不是垂直螺旋度的大值区,则有可能不出现降水或少量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湿位涡 相当位温 垂直螺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