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荧光素吲哚青绿同步眼底造影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微循环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彭锡嘉 王波 +3 位作者 苏兰萍 王登廷 郝保安 高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视网膜-脉络膜同步造影特点,探究其发病机理。方法应用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对26例(28眼)患者进行视网膜-脉络膜同步造影,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眼底照... 目的通过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视网膜-脉络膜同步造影特点,探究其发病机理。方法应用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对26例(28眼)患者进行视网膜-脉络膜同步造影,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眼底照相:黄斑区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2眼伴色素上皮脱离。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显示:28眼均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2眼伴色素上皮脱离。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显示:早期28眼均有区域性脉络膜血管扩张充血、脉络膜高通透性,24眼区域性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其余4眼脉络膜充盈大致正常;中、晚期23眼RPE渗漏处有脉络膜血管的高荧光扩散,5眼表现为高荧光点;18眼ICGA揭示的病灶要比FFA多。10眼可见RPE色素脱失。1例女性CSC患者激光光凝FFA渗漏点后1个月,FFA见黄斑下液体吸收、RPE渗漏点封闭,而ICGA仍见脉络膜活动性渗漏点。结论CSC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脉络膜循环紊乱及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RPE损害引起。激光能改善RPE渗漏,但对脉络膜病变本身没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脉络膜同步血管造影 眼底微循环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底自发荧光成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彭锡嘉 王波 +4 位作者 王登廷 郝保安 高琛 王雅东 苏兰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4-787,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的特征。方法对33例(36眼)IMH患者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检查,分析FAF图像与FFA图像。另外选取1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M IG2000图像测... 目的比较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的特征。方法对33例(36眼)IMH患者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检查,分析FAF图像与FFA图像。另外选取1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M IG2000图像测量系统对黄斑中心凹进行自发荧光强度测定。结果33例(36眼)IMH患者中,全层黄斑裂孔26眼(72.2%),板层黄斑裂孔10眼(27.7%)。黄斑自发荧光的特征:正常眼底中心凹FAF呈局部低荧光;黄斑裂孔表现为高荧光,与FFA的图像相似。6例板层裂孔FAF、FFA均未见异常,其余4例板层孔中心凹处FFA表现为轻度增强的透见荧光,相应部位FAF见轻度增强的自发荧光。全层黄斑裂孔在裂孔处有明显增强的FAF,FFA的"窗样缺损",在位置、面积、形状上与FAF一致。结论FAF检测为黄斑裂孔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快速、非创性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眼底自发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色素上皮 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下载PDF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彭锡嘉 苏兰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7-729,共3页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病变,以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眼底改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为临床特点[1-2]。RP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判断主要以视野和视网膜电图的检查结果为主...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病变,以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眼底改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为临床特点[1-2]。RP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判断主要以视野和视网膜电图的检查结果为主[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眼底改变 图像特征 自发荧光 视网膜电图异常 病变严重程度 营养不良性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原位杂交定位检测神经抑制再生基因Nogo-A mRNA体外培养的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彭锡嘉 刘少章 +1 位作者 叶剑 袁容娣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 -A在体外培养的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表达。 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少突胶质细胞进行原位杂交 ,检测Nogo AmRNA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少突胶质细胞胞质中均呈现浓淡不一的淡黄色着色 ,细...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 -A在体外培养的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表达。 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少突胶质细胞进行原位杂交 ,检测Nogo AmRNA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少突胶质细胞胞质中均呈现浓淡不一的淡黄色着色 ,细胞核不着色。结论 原位杂交结果从基因水平证明 ,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能合成可以合成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少突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原位杂交 NOGO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两种眼底自发荧光特征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彭锡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6-649,共4页
背景眼底自发荧光(AF)成像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眼底荧光检测技术,可利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获得两种眼底AF,包括脂褐素相关的AF(FAF)和黑色素相关的近红外AF(NIA)。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眼底FAF和NI... 背景眼底自发荧光(AF)成像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眼底荧光检测技术,可利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获得两种眼底AF,包括脂褐素相关的AF(FAF)和黑色素相关的近红外AF(NIA)。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眼底FAF和NIA两种AF特征。方法对CSC患者23例28眼进行FAF、NI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其中急性期CSC15例17眼,慢性迁延性CSC8例11眼。结果急性期CSC患者FFA荧光素渗漏点AF改变有3种特征:(1)AF增强,包括FAF增强2眼,占11.76%;NIA增强4眼,占23.53%。(2)无AF,包括FAF10眼,占58.82%;NIA13眼,占76.47%。(3)AF正常,包括FAF5眼,占29.42%;NIA0眼。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AF改变有2种特征:(1)AF减弱,包括FAF减弱12眼,占70.59%;NIA减弱10眼,占58.82%。(2)AF增强,包括FAF增强5眼,占29.41%;NIA增强7眼,占41.18%。慢性迁延性CSC患者AF像中,FFA检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渗漏点位置表现为无AF,部分无AF点在相应位置的FFA像未见RPE渗漏点,而NIA像中所见的无AF点常常多于FAF。慢性CSC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常表现为颗粒样无AF、AF增强及AF减弱等多种AF改变并存的复合病灶,并且AF像显示的异常荧光范围常常大于对应的FFA显示的异常荧光区。结论AF技术为研究CSC提供了一种活体观察RPE细胞代谢和功能改变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荧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脂褐素 黑色素 眼底检查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自发荧光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彭锡嘉 苏兰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前常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研究高度近视眼底病变[1]。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较新的检查手段,... 目前常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研究高度近视眼底病变[1]。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较新的检查手段,可用于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的功能状态[2-3]。本研究采用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cSLO)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FAF检查,并与眼底照相和/或FFA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自发荧光特征
下载PDF
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彭锡嘉 张文芳 +1 位作者 王蓓 王雅东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改变情况。方法对36例(50只眼)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进行双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50只患眼中,39只眼出现视盘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强荧光。其中的17只眼可见周边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10只... 目的探讨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改变情况。方法对36例(50只眼)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进行双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50只患眼中,39只眼出现视盘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强荧光。其中的17只眼可见周边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10只眼伴有黄斑区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形成黄斑囊样水肿;1只眼黄斑区早期未见异常,晚期可见黄斑区荧光渗漏。对22例单眼前葡萄膜炎患者对侧眼FFA检查发现,5只眼出现视盘荧光渗漏,1只眼伴周边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结论大部分急性前部葡萄膜炎患者患眼和部分对侧眼可出现眼底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葡萄膜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及处理
8
作者 彭锡嘉 郝保安 +1 位作者 王波 郑云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8X期24-25,共2页
目的研究眼底荧光造影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430例患者中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对其处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43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34例,占2.415%。其中大部分为轻、中度不良反应,为33例,发生率2.340%;重度不良反应为... 目的研究眼底荧光造影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430例患者中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对其处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43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34例,占2.415%。其中大部分为轻、中度不良反应,为33例,发生率2.340%;重度不良反应为1例,发生率0.075%;无死亡病例。结论尽管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术仍然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眼底病检查方法。造影室必须具备急救条件,一旦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及时抢救,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荧光素钠注射液 并发症 处理
下载PDF
少突胶质细胞与视神经再生
9
作者 彭锡嘉 刘少章 叶剑 《创伤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87-190,共4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失败与少突胶质细胞有关。少突胶质细胞产生的蛋白NI 35 / 2 5 0对中枢神经再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单克隆抗体IN 1可使这种抑制作用消失。 2 0 0 0年编码这种抑制性蛋白的基因 Nogo被发现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失败与少突胶质细胞有关。少突胶质细胞产生的蛋白NI 35 / 2 5 0对中枢神经再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单克隆抗体IN 1可使这种抑制作用消失。 2 0 0 0年编码这种抑制性蛋白的基因 Nogo被发现 ,这为我们研究视神经损伤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细胞 视神经 再生 损伤
下载PDF
兰州市中学生近视遗传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兰萍 彭锡嘉 王雅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近视与遗传的关系。方法选取兰州市某普通中学691名学生,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选取双眼屈光性质一致的656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学生)父母屈光状态采用电脑验光或问卷调查。计算近视遗传度,并研究子女-父母屈光状态的... 目的探讨中学生近视与遗传的关系。方法选取兰州市某普通中学691名学生,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选取双眼屈光性质一致的656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学生)父母屈光状态采用电脑验光或问卷调查。计算近视遗传度,并研究子女-父母屈光状态的关系。结果学生近视组一级亲属近视患病率为38.23%,对照组一级亲属近视患病率为19.39%。中学生近视遗传度为63.8%。父母屈光状态不同,子女屈光状态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2.168,P=0.000),父母双方近视、一方近视、均不近视子女发生近视的几率分别为:84.94%、76.60%、55.79%。结论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病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并受遗传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屈光不正 遗传度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近红外线成像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小明 郝保安 彭锡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近红外线(near infrared,NIR)成像的特点。方法对26例(28眼)CSC患者应用Kowa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照相、新型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进行NIR成像、荧光...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近红外线(near infrared,NIR)成像的特点。方法对26例(28眼)CSC患者应用Kowa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照相、新型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进行NIR成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眼底照相:20眼急性CSC表现为黄斑区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2眼伴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ed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8眼慢性迁延性CSC表现为黄斑区色素脱失。FFA检查显示:20眼急性CSC均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慢性迁延性CSC FFA早期表现为斑驳样透见荧光,晚期可见荧光素缓慢渗漏。ICGA检查:早期20眼可见区域性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ICGA中期可见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高,呈强荧光;18眼ICGA揭示的病灶要比FFA多。PED在FFA和ICGA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盘状强荧光。NIR检查:神经上皮层脱离区表现为椭圆形暗区,边界清晰或模糊;PED在NIR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暗区;RPE损害在NIR表现为灰白色区域。结论红外线成像技术为CSC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但有关CSC NIR像的特征尚需进一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近红外线成像
下载PDF
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眼底自发荧光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兰萍 彭锡嘉 +1 位作者 郑吉琦 王雅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对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VKH)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fundusauto fluorescence,FAF)特征进行观察。方法:对9例18眼急性期VKH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成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 目的:对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VKH)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fundusauto fluorescence,FAF)特征进行观察。方法:对9例18眼急性期VKH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成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VKH眼底检查见多囊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FFA检查早期可见色素上皮水平多发性点状荧光素渗漏,晚期形成多囊状的荧光素积存。FAF检查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区呈低自发荧光;低自发荧光区内,尚可见环形或半环形高自发荧光,与FFA渗漏点位置对应。VKH恢复期水肿消退后视网膜复位,黄斑区可见色素紊乱。FAF检查见自发荧光分布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但黄斑区出现一些点状高自发荧光颗粒散在分布。结论:FAF技术为临床医生研究VKH提供了一种活体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代谢和功能改变的手段。但有关FAF在VKH的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底自发荧光 底荧光造影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容娣 贺翔鸽 +2 位作者 刘少章 彭锡嘉 叶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4期1-4,7,共5页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的影响。方法 :15只生后 2~ 3dWistar大鼠 ,视网膜采用胰酶消化法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 (每孔 1× 10 5个细胞 ) ,取培养 72h的细胞行免疫细...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的影响。方法 :15只生后 2~ 3dWistar大鼠 ,视网膜采用胰酶消化法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 (每孔 1× 10 5个细胞 ) ,取培养 72h的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三种浓度CNTF组 (10ng/ml、2 0ng/ml、4 0ng/ml) ,培养 72h后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培养 72h的细胞 90 %以上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TUNEL法检测显示培养细胞有凋亡细胞存在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凋亡率为 (11.95± 4 .4 0 0 ) % ,10ng/ml、2 0ng/ml、4 0ng/mlCNTF组凋亡率分别为(7.883± 2 .14 6 ) % ,(6 .4 17± 3.317) % ,(8.0 33± 2 .0 2 3) % ,CNTF组凋亡率显著降低 (P <0 .0 1~ 0 .0 5 ) ,其中2 0ng/mlCNTF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CNTF能降低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 ,其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可能是通过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来起作用 ,而高浓度CNTF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新生大鼠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其对视神经损伤修复研究的意义(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苹 彭锡嘉 叶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96-797,共2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和体外培养条件,为研究视神经损伤修复及少突胶质细胞相关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新生Wistar大鼠20只视神经取材,以DMEM/F12为基础的化学限定性培养基进行组织块培养,并用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 目的:探讨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和体外培养条件,为研究视神经损伤修复及少突胶质细胞相关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新生Wistar大鼠20只视神经取材,以DMEM/F12为基础的化学限定性培养基进行组织块培养,并用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半乳糖脑苷脂的抗体鉴定细胞。结果:培养第3天,视神经周围出现少突胶质细胞生长,呈圆形或梭形;10d左右基本铺满盖玻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该细胞为阳性细胞,纯度较高。结论:采用视神经组织并用化学限定性培养基能成功获取体外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为视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了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少突胶质细胞 原代培养 视神经损伤 视神经修复 细胞培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县保安族人群MTNR1B基因rs10830963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秀娥 彭锡嘉 +1 位作者 王忠太 马佳玲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基因1B(melatonin receptor 1B,MTNR1B)rs1083096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甘肃保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检测保安族T2D... 目的探讨褪黑素受体基因1B(melatonin receptor 1B,MTNR1B)rs1083096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甘肃保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检测保安族T2DM患者MTNR1B基因rs10830963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 MTNR1B基因rs10830963位点多态性在T2DM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两组中大致相同,分别为42.0%,38.6%(χ2=1.350,P>0.05)。结论 MTNR1B基因rs10830963位点可能不是甘肃保安族人群T2DM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等位基因
下载PDF
萎缩性黄斑变性的眼底自发荧光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兰萍 彭锡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366,共4页
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往对AMD的诊断主要参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但眼底自发荧光技术(FAF)无需注射造影剂,大大优化了诊断过程。目的观察萎缩性AMD的FAF特... 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往对AMD的诊断主要参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但眼底自发荧光技术(FAF)无需注射造影剂,大大优化了诊断过程。目的观察萎缩性AMD的FAF特征。方法28例39眼萎缩性AMD按照陈松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组,应用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HRA2获得所有患者的FAF平均图像,并与眼底照相或FF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萎缩性AMD的FAF信号异常增高或降低区域与眼底的改变可能对应或不对应。萎缩性AMD萎缩前期FAF改变包括轻微改变、局灶性、片状、线性、花边样、网状和斑点状增强等7种形态。萎缩性AMD萎缩期地图状萎缩区呈边界清晰的低FAF区,其交界区表现为正常FAF、FAF带状增强或弥漫性增强;非地图状萎缩呈边界不清的低FAF区,其交界区FAF弥漫性增强。结论FAF成像技术为萎缩性AMD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 眼底自发荧光 萎缩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秀娥 彭锡嘉 +2 位作者 王忠太 杜绒贵 马佳玲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黏度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对照进行FBG、2hPBG、HbA1c、血液流变学检测,应...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黏度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对照进行FBG、2hPBG、HbA1c、血液流变学检测,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进行DR的诊断、分期。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Diabeticretinopathy Retinopathy,NDR)组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 Retinopathy,NPDR)组,NPDR组进一步分为DR-Ⅰ、DR-Ⅱ、DR-Ⅲ组。结果NPDR组2hPBG、HbA1c高于NDR组(P<0.01)。FBG水平NPDR组与NDR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变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及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沉K值、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NPDR组、NDR组与对照组(正常人)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NPDR组之间及NPDR组、NDR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R的程度和进展与2hPBG、HbA1c水平、血流变学密切相关,FBG并不是一个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理想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血糖 餐后2H血糖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新生大鼠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苹 彭锡嘉 +1 位作者 叶剑 袁容娣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0-331,共2页
目的 探讨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和体外培养条件 ,为研究视神经损伤修复及少突胶质细胞相关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新生大鼠视神经取材 ,以DMEM F12为基础的化学限定性培养基进行组织块培养 ,并用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GC... 目的 探讨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和体外培养条件 ,为研究视神经损伤修复及少突胶质细胞相关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新生大鼠视神经取材 ,以DMEM F12为基础的化学限定性培养基进行组织块培养 ,并用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GC鉴定细胞。结果 培养第 3天 ,视神经周围出现少突胶质细胞生长 ,呈圆形或梭形 ,10d左右基本铺满盖玻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该细胞为阳性细胞 ,纯度较高。结论 采用视神经组织并用化学限定性培养基能成功获取体外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 ,较传统方法有获得细胞量大、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少突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FFA和FAF图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兰萍 彭锡嘉 王雅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3例(48眼)CSC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FAF与FFA图像特点。结果 FFA检查:急性期CSC41眼FFA检查均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荧光素渗漏,2眼伴RPE脱离;7眼慢性迁延性CSC的FFA表现为黄斑区斑驳样透见荧光,造影晚期可见荧光素缓慢渗漏。FAF特征:急性期CSC盘状脱离区呈单纯性的低自发荧光区、脱离区呈低自发荧光而其周围为斑点状强自发荧光环、脱离区呈强自发荧光池、脱离区呈点状强自发荧光等改变;RPE脱离表现为低自发荧光或轻度增强的自发荧光。渗漏点的改变:渗漏点处呈单纯低自发荧光、低自发荧光而其周围为局部强自发荧光、自发荧光无明显改变等。慢性迁延性CSC的FAF图像表现为斑点状强弱自发荧光相互交织。结论 CSC患者FAF与FFA图像相比较为复杂,FAF可用于检测RPE细胞的功能状态及CSC的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眼底自发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脂褐素 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下载PDF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吲哚青绿造影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保安 彭锡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92-494,共3页
目的: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方法:应用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对24例24眼CEC患者进行荧光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并对I... 目的: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方法:应用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对24例24眼CEC患者进行荧光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并对ICGA与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EC患者24眼FFA均证实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ICGA早期,24例CEC可见边界清晰的网状CNV。5例见CNV周围局限性脉络膜血管扩张。ICGA晚期可见CNV处染料渗漏或染色。20眼ICGA早期可见宽窄不一的暗环包绕CNV,4眼未见暗环。ICGA晚期,24眼CNV周围均可见暗环。1例患者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2mo,因视力继续下降复查ICGA,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etinal-choroidal anastomosis,RCA)。结论:由HRA2进行的ICGA对CEC的CNV的结构、边界、局部脉络膜静脉的改变、RCA的显示优于F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眼底荧光造影 脉络膜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